本月計劃免疫
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注射第1次乙型肝炎疫苗。
足月新生兒出生後3天內接種卡介苗。
寶寶的成長發育
頭比較大,身長是頭部長度的4倍。
新生兒的平均體重為3~3.4千克,身高平均為50厘米,頭圍大於胸圍,身長為頭部長度的4倍。身體呈圓筒型,略顯瘦弱,手足非常細,皮膚呈玫瑰紅色。
新生兒心髒每分鍾跳動120~180次,每分鍾呼吸30~40次。
新生兒以腹式呼吸為主,可以看到呼吸時腹部的起伏。
每日平均要睡20小時
新生兒期是人一生睡眠最多的時期,每天要睡20個小時,睡眠周期約45分鍾。睡眠周期包括淺睡和深睡。深睡時新生兒很少活動,平靜,眼球不轉動,呼吸規則。淺睡時有吸吮動作,麵部表情多,眼球在眼瞼下轉動,四肢也有動作。爸爸媽媽不要把這些當作寶寶不適,用過多的喂養或護理去打擾他們。
新生兒出生後,睡眠規律尚未養成,夜間盡量少打擾寶寶,喂養間隔由2~3小時逐漸延長至4~5小時,使他們晚上多睡白天少睡,盡快和成人的生活規律同步。
新生兒的正常體溫
新生兒的正常體溫在36~37℃之間,但新生兒的體溫中樞功能尚不完善,體溫不易穩定。新生兒的皮下脂肪較薄,體表麵積相對較大,容易散熱。因此,要注意新生兒的保暖,尤其在冬季,室內溫度要保持在18~22℃。
新生兒一日尿量
新生兒第1天尿量很少,為10~30毫升。在出生後36小時之內排尿都屬正常。隨著哺乳攝入水分,寶寶的尿量逐漸增加,每天可達10次以上,日尿量可達100~300毫升,滿月前後每日可達250~450毫升。
出生2~3天後出現黃疸
出生後第2天,因皮下血管豐富,新生兒的皮膚呈紅色。但到第3天,新生兒的皮膚就開始變黃了。這是因為出生後的新生兒用不著這麼多的紅細胞,大量紅細胞被破壞,而肝髒來不及處理,因此出現黃疸。黃疸在以後的三四天內逐漸加深,到第7~10天時才消失。這種黃疸屬於生理性黃疸。
大便由墨綠色變為金黃色
多數新生兒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排出大便,這種大便稱為胎糞,是墨綠色黏稠的糊狀便,一點也不臭。胎糞是由胎兒吞入的羊水、皮膚的脫落細胞和腸道內的黏液組成的,一兩天後排盡。
喂養指導
初乳一定要喂給嬰兒
產後最初4天的乳汁稱為初乳,外觀看上去稀薄。略帶黃色,但是蛋白質、免疫球蛋白、免疫細胞和微量元素鋅、銅、鐵等含量高,十分珍貴,不要丟棄。
初乳中所含抗體
初乳中含破傷風菌、百日咳菌、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連鎖球菌、白喉菌、沙門氏菌等病菌的抗體,以及脊髓灰質炎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抗體。
母乳喂養的好處
媽媽的乳汁是保證寶寶健康的最佳食品,它可以增強寶寶的免疫力,含有極為豐富的營養,也是媽媽迎接寶寶的最好禮物。
母乳營養成分高,含有寶寶生長發育所需的各種營養要素。母乳中的蛋白質和脂肪質量好,利用率高,易於吸收消化。
母乳中含有足量的維生素和水分,能夠滿足寶寶的需要。
母乳中含的鐵50%能被寶寶所吸收,是各種食物中吸收最好的。
母乳中的鈣、磷比例合適,容易被吸收。
母乳的溫度適宜,清潔衛生,無菌,並可隨時供給寶寶,不受時間、地點的限製,經濟、便利。
母乳中含有抗感染的活性白細胞、免疫抗體和其他免疫因子,初乳中還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可以保護寶寶免受細菌感染,不易發生肺炎等疾病。
母乳中含有對腦發育有特別作用的牛磺酸,其含量是牛奶中的10~30倍;同時母乳喂養過程也是對寶寶大腦的良性刺激,可以提高寶寶的智商。
按需喂哺
出生後的最初一兩個月,嬰兒餓了就應喂哺,不必定時,也就是按需喂哺。在此基礎上,再逐漸養成按時喂哺的習慣,大約每隔3小時喂哺一次。有的父母非常緊張,甚至設好鬧鍾,鈴聲一響就喂,也不管嬰兒是睡還是醒。這種緊張型的媽媽,乳汁分泌的量肯定是不會多的。
哺乳時間至多20分鍾
如果奶量充足的話,一次喂哺時間不要超過20分鍾,吸吮時間過長,乳頭皮膚容易破損而繼發細菌感染。其實,在最初的2分鍾裏,嬰兒已經吸掉了乳房內總奶量的一半,而4分鍾裏已吸去了80%左右。但是,剩下時間內的吸吮動作也是必要的,它可以促使乳汁分泌。
怎樣知道寶寶是否吃飽
1喂奶前乳房豐滿,喂奶後乳房較柔軟。
2喂奶時可聽見吞咽聲。
3媽媽有下乳的感覺。
4尿布24小時濕6次或6次以上。
5寶寶大便軟,呈金黃色、糊狀。每天2~4次。
6在兩次喂奶之間,嬰兒很滿足、安靜。
7寶寶體重平均每天增長18~30克或每周增加125~210克。
新生兒日哺乳量
正常新生兒全日哺乳平均數(因具體情況不同,會略有出入)
母乳喂養的方法
產後不久,寶寶還不能熟練地吮吸乳汁,而且母乳也不很充足,會有許多不如人意的地方。這裏將教給你一些喂奶時的基本知識。
1先洗手
為了保護沒有抵抗力的寶寶,媽媽在授乳之前應該先用香皂認真清洗雙手,並用流動水衝淨。
2將乳頭周圍擦淨
用擰幹的清潔紗布擦淨乳頭即可。不要使用帶有酒精的清潔棉,那樣易使乳頭變得幹燥,而且還有可能留下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