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思考:
籃子裏有四個蘋果,由四個小孩子平均分,到最後,籃子裏還有一個蘋果。請問:他們是怎樣分的?
這個時候,你陷入了思考中,在動用思維方法解決問題。那麼,什麼是思維呢?
思維,重點在於思,所謂思也就是“想”,就是開動腦筋,想辦法,讓人的大腦細胞處於活動的狀態。一個正常的醒著的人,無時無刻不在想,想什麼呢?有許許多多的想,如聯想、回想、推想、幻想夢想、猜想、構想、遐想、冥想、臆想、狂想、妄想……從思維科學上說,每一種想代表一類思想活動,也是一類思維方法的反應。
回到我們上麵的問題上,答案是怎樣的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隻能是:四個小孩一人一個。這個答案,許多人可能不服氣:不是說四個孩子平均分四個蘋果嗎?那籃子裏剩下的一個怎麼解釋呢?首先,題目中並沒有“剩下”的字眼;其次,那三個小孩子拿了應得的一份,最後一份當然是最後一個孩子的。至於他把蘋果留在籃子裏或者拿在手上,這並沒有什麼區別。
答案的過程就是一個運用思維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思維在解決問題中更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卓別林為此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和拉提琴或彈鋼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練習的。”大師告訴我們:思維力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和訓練而獲得提升的。
事實上,許多真正有驚人效果的事情,都是經過係統訓練的結果。
彈奏一首動聽的樂曲,需要訓練;寫得一手好字,需要訓練;說得一口流利的外語,需要訓練;成為一個優秀的職業運動員,需要訓練……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同樣需要訓練。
思維力訓練就像我們學遊泳,我們掌握了遊泳的理論,知道遊泳的正確動作是怎樣的,但這時卻仍然無法真正去遊泳,因為我們的身體肌肉還沒有熟練掌握這套遊泳動作。隻有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身體的肌肉已經對這套遊泳動作運用自如了,才算是真正學會了遊泳。一進入水中,我們身體的肌肉就會自動運用出遊泳的動作,我們才可以真正暢快地遊起來。
對於思維力而言,隻有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讓我們的大腦肌肉完全熟悉並掌握了這套思維動作,當麵對問題的時候,大腦才會條件反射般地自然用出這套思維動作。
因此,思維力訓練的真正目的就在於幫助我們的大腦熟練掌握正確的思維動作,讓我們能夠習慣性地在任何情況下都使用正確的思維方法。
這樣,當我們在解決問題當中,就會自然而然地用出這些正確的思維方法,我們就可以輕鬆地甚至創造性地找到問題的答案。
這時,我們的思維力也就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當我們的大腦越熟練地掌握這套思維動作,我們的思維力就提高得越快,我們就會越來越能感到思維力飛躍所帶來的快樂。
希望這種快樂你能從本書中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