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破除思維定式訓練(1 / 3)

人一旦形成了習慣的思維定式,就會習慣地順著定式的思維思考問題,不願也不會轉個方向、換個角度想問題,這是很多人都有的一種愚頑的“難治之症”。

比如說看魔術表演,不是魔術師有什麼特別高明之處,而是我們大夥兒思維過於因襲習慣之勢,想不開,想不通,所以上當了。比如人從紮緊的袋裏奇跡般地出來了,我們總習慣於想他怎麼能從布袋紮緊的上端出來,而不會去想想布袋下麵可以做文章,下麵可以裝拉鏈。

在生活的旅途中,我們總是經年累月地按照一種既定的模式運行,從未嚐試走別的路,這就容易衍生出消極厭世、疲遝乏味之感。所以,不換思路,生活也就乏味。

有些人走不出思維定式,所以他們走不出可悲的結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維定式,也許可以看到許多別樣的人生風景,甚至可以創造新的奇跡。因此,從舞劍可以悟到書法之道,從飛鳥可以造出飛機,從蝙蝠可以聯想到電波,從蘋果落地可悟出萬有引力……常爬山的應該去涉水,常跳高的應該去打打球,常劃船的應該去駕駕車,常當官的應該去為民。換個位置,換個角度,換個思路,也許我們麵前是一番新的天地。

訓練1:換一種思維方式生存

法國著名科學家法伯發現了一種很有趣的蟲子,這種蟲子都有一種“跟隨者”的習性,他們外出覓食或者玩耍,都會跟隨在另一隻同類的後麵,而從來不敢換一種思維方式,另尋出路。發現這種蟲子後,法伯做了一個實驗,他花費了很長時間捉了許多這種蟲子,然後把他們一隻隻首尾相連放在了一個花盆周圍,在離花盆不遠處放置了一些這種蟲子很愛吃的食物。一個小時之後,法伯前去觀察,發現蟲子一隻隻不知疲倦地在圍繞著花盆轉圈。一天之後,法伯再去觀察,發現蟲子們仍然在一隻緊接一隻地圍繞著花盆疲於奔命。七天之後,法伯去看,發現所有的蟲子已經一隻隻首尾相連地累死在了花盆周圍。

後來,法伯在他的實驗筆記中寫道:這些蟲子死不足惜,但如果它們中的一隻能夠越出雷池半步,換一種思維方式,就能找到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命運也會迥然不同,最起碼不會餓死在離食物不遠的地方。

其實,該換一種思維方式生存的不僅僅是蟲子,還有比他們高級得多的人類。

一個非常著名的公司要招聘一名業務經理,豐厚的薪水和各項福利待遇吸引了數百名求職者前來應聘,經過一番初試和複試,剩下了10名求職者。主考官對這10名求職者說:“你們回去好好準備一下,一個星期之後,本公司的總裁將親自麵試你們。”一個星期之後,10名做了準備的求職者如約而至。結果,一個其貌不揚的求職者被留用下來,總裁問這名求職者:“知道你為什麼會被留用嗎?”這名求職者老實地回答:“不清楚。”總裁說:“其實,你不是這10名求職者中最優秀的。他們做了充分的準備,比如時髦的服裝、嫻熟的麵試技巧,但都不像你所做的準備這樣務實。你用了一種超常規的方式,對本公司產品的市場情況及別家公司同類產品的情況做了深入的調查與分析,並提交了一份市場調查報告。你沒被本公司聘用之前,就做了這麼多工作,不用你又用誰呢?”

世上的事情有時就這麼簡單得讓人難以置信:如果你墨守成規,等待你的隻有失敗;相反,如果你稍微動一下腦筋,對傳統的思維方式進行一番創新,就能獲得成功。比如,那種具有“跟隨者”習性的蟲子為什麼就不能動動腦筋,對自己固有的習性進行一下創新——不跟在別人身後漫無目的地奔跑,而像那個其貌不揚的求職者一樣換一種思維方式呢?

當然,讓蟲子摒棄自己固有的習性難免苛求,蟲子畢竟是蟲子。但是,人呢?

訓練2:識破思維定式陷阱

有這樣兩個問題:

1?郾人口數量是否超過3500萬?

2?郾你估計土耳其的人口數量最接近多少?

你的答案是什麼呢?不知你是否注意到,第一個問題中所引用的數字直接影響了你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曾做過許多同樣的測試。在測試第一個問題時,對其中一半的接受測試者,我們使用3500萬這個數字,另一半則將3500萬換為1億。測試結果發現,第二個問題的答案與第一個問題所使用的數字相差不多。這個簡單的測試揭示了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思維缺陷——思維定式。在考慮一個問題時,我們的思維往往對最先接受的信息過於依賴,最初的印象、主意、估計或者數據都會影響以後的決定。

思維定式可以有多種存在形式,它們可能非常簡單,而且看起來無關緊要,就像你周圍的人說的一句話或你所閱讀的報紙中的一個統計數據,它們可能就存在於你對決策問題的描述中,而最普通的思維定式就是過去的實踐。比如,醫院在預測將來一段時期內的就診人數時,往往會參考過去同期就診人數的記錄。在這裏,參考過去同期就診人數的記錄就是思維定式,預測者在這一基礎上根據其他因素進行預測,從而得出了將來一段時期內的就診人數。雖然這種方式常常可以幫助我們獲得較為準確、合理的結果,但它往往太注重過去的記錄,以至於沒有足夠重視其他因素。特別是在變化的環境裏,依賴於曆史數據的思維定式不僅不能準確地進行預測,而且會使自己的選擇受到誤導。

無論思維定式以何種方式存在,它的存在都會妨礙人們作出正確的決定。譬如,你想買一件藝術品放在客廳中,以顯示你的品位並使居室更具藝術氣息。你在一個藝術品經銷商那裏發現了一幅獨特的、十分引人注目的油畫,它的作者是一位不知名的年輕畫家,此前從來沒有人買過他的畫,所以你無從知曉它的價格。你暗自估計這幅畫差不多值1000美元,但是當你與經銷商討價還價時,他開口就是2500美元,你頓時方寸大亂,不知不覺中就屈從了經銷商的開價,從2500美元開始往下與經銷商討價還價,豈不知這已經中了經銷商的圈套,最終商談的價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經銷商開價的影響。在這裏,2500美元就成了你的思維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