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楓十二歲那年,由文化部組織的“非遺”專家組,恰好到他的老家來采風。縣,鄉領導一致推舉楊楓母親,做為苗寨形象代言人,來展示苗家特色傳統舞蹈。
楊楓至今都記得當時山寨裏的盛況。
在北京“專家組”來之前,他們這個小小山寨,便湧來了好多以前從沒見過的“大官”;鄉領導陪同著隻在電視上露過麵的縣委書記,縣長。各級領導們不辭辛苦,事無巨細的落實著演出流程,場地,甚至包括村民觀眾的服飾,都一一在現場作出了明確要求。
縣委書記在全寨動員大會上說:“父老鄉親們,有首歌大家都會唱吧?”
村民們從沒麵對麵見過這麼大的高官,書記又是一口普通話,鄉親們隻是憨憨的笑對,現場鴉雀無聲,沒人敢言聲與書記互動。
“【北京喜訊到邊寨】啊!”書記哈哈一笑,說道“這次來我們縣,來咱們這個苗寨的領導,專家,可都是中央一級的,是我們莫大的榮幸啊!”
書記從“非遺文化”保護傳承重大意義說起,強調隨此次“專家組”同來的還有央視專題攝製組;將來製作的紀錄片,不僅要在國內播放,還要提供到聯合國去,讓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咱們縣有這麼璀璨的文化瑰寶。
縣委書記這番高屋建瓴的話,村民能聽懂的不多;但書記說到央視來拍電視,村民可都激動不已;能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露臉這可是鄉親們做夢都不敢想的事。
當然此次活動的重頭戲是楊楓母親的“苗舞”係列表演。
縣文化局,文化館專門成立了一個領導小組,針對楊楓母親的舞蹈進行精雕細琢。縣文化局長兼任領導小組組長,他對楊楓母親說:“這次北京來的專家,領導,能不能認可咱們苗寨“非遺”,把咱們縣宣傳出去,全縣上下可就看您的了!”
楊楓母親聽不懂縣領導這些“意義”“重要性”的修辭,隻知道按照過去苗家年節,把自己拿手的舞蹈跳給北京專家看就可以了。
領導小組成員大多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但畢竟都是主管文化,宣傳的官員,見識,視野比村寨裏的村民要高出不是一星半點兒。
彩排了幾回,局長總感覺楊楓母親的舞蹈欠點兒什麼。
領導小組成員磋商討論後,得出了結論:就是楊楓母親一個人在圈裏獨舞,似乎渲染的氣氛不夠。
有人提議從縣劇團找演員來配合楊楓母親,立馬被局長喝止住:“你以為北京的專家是傻帽啊?你這裏造假,被一眼看穿,你我烏紗帽丟了事小,咱們縣上了黑名單,你我就是千古罪人!原生態就是原生態,不能搞成麻袋上繡花的景。”
可效果不理想總要想轍,加以改善。正在領導小組成員絞盡腦汁時,楊楓母親明白了局長的意圖,說:“這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