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榮景小區,剛建成時百分百居民是老北京土著。當年在拆遷這條街區時,三千多原住戶不是被安置到了清河,就是大興黃莊。但這條曆史悠久的胡同裏,畢竟也有大隱隱於市,住著不少有頭有臉,有能量的主。
當年開發商無奈,揮淚在這片寸土寸金的地塊上,蓋了一棟回遷小區。最後能有幸入住這個名為榮景小區的拆遷戶,要麼是有來頭的人物,要麼就是極個別死磕的“釘子戶”。
因為榮景小區一水兒是北京土著,又都是世代老街坊,老鄰居,即使從大雜院搬到了樓房裏,他們的生活習慣,還保留著老北京人的人情世故。
這在市內社區中極為罕見,電視台,晚報都曾經有專題報道過“榮景社區”,還被媒體巧簧讚譽為“升高了的四合院”,算是金頂街道的一張名片。
“兩個社區都是封閉管理,本來居民間交集不算多。”汪書記看了楊楓一眼,說“老北京和外地人生活習慣不大一樣,榮華園的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做大事的;榮景園又都是老北京人,怎麼說呢,開始還都互相對不上眼。”
“不過,經過街道,社區不斷的工作,兩邊也沒出現什麼大的矛盾。可前些日子有人跟我反映,因為兩個小區共用一個地下活動室,兩支舞蹈隊為了活動時間長短的問題,有些摩擦。這讓我不得不想到,街道舞蹈隊成立,我們選拔隊員時,會不會起什麼爭執,不快。”
“汪書記,我聽明白了。”楊楓笑著說“既然舞蹈隊的業務由我來全權負責,挑選隊員我隻考核能力,是不是達到我的要求標準。至於她是老北京還是新北京,不在我考量之內。”
“楊老師,舞蹈隊的成績當然由你來全權負責。不過,你要有首都意識,我們街道是首善之區的首善,不能因為一個小小的舞蹈隊,搞得雞飛狗跳,產生不和諧音符。”汪書記又看了曹姨一眼,說“好在你身邊有這麼一位長輩,給你保駕護航。我送你一句話,處處謹慎行事,千萬不要給辦事處添亂。”
“書記提醒的很有必要。”曹姨對楊楓說“咱們這一片區域,穩定高於一切。將來舞蹈隊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多向汪書記請教,辦事處是一級政府組織,不像藝術院團那麼簡單,單純。”
曹姨的話得到了汪書記的共鳴,她不住的點頭表示認可。
“時間不早了,該說的我也說的差不多了。”汪書記抬腕看了一下手表說“我已經跟社區主任打過招呼了,今晚,楊老師你辛苦一下,七點鍾榮華,榮景兩支舞蹈隊在他們地下活動室等你挑選隊員,沒問題吧?”
“沒問題。我也想早一點兒把舞蹈隊運作起來。”楊楓點頭答應。
三個人下了樓,汪書記從包裏取出一張卡遞給老板娘;老板娘在電腦上查詢了一下,說:“書記我給您打了折上折,您卡裏餘額還剩不到一千塊了。”
“楊老師,你和書記先走一步,我也查一下我的卡。”曹姨給楊楓遞了個眼色,隨手從坤包裏掏出了一張銀行卡來,使了個眼色,遞到老板娘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