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8)(1 / 2)

第七講米開朗琪羅(中)——聖洛倫佐教堂與梅迪契墓在翡冷翠的聖洛倫佐(San Lorenzo)教堂中,有兩座祭司更衣所(Sacristies,一譯聖器室),是由當地的諸侯梅迪契出資建造的。老的那一所,建於約翰·梅迪契及其兒子科西莫·梅迪契的時代十四世紀。,裏麵陳列著多那太羅的雕塑、有名的銅門和約翰·梅迪契的墳墓。

一五二一年左右,大主教尤裏烏斯·梅迪契決意在洛倫佐教堂中另建一所新的祭司更衣室,命米開朗琪羅主持。建築的用意亦無非是想借了藝術家的作品,誇耀他們梅迪契族的功業而已。最初的計劃是要把這座祭司更衣所造成一組偉大莊嚴的墳墓,它的數目先是定為四座,以後又增至六座。米開朗琪羅更把這計劃擴大,加入代表“節季”“時刻”“江河”等等的雕像。如果這件工作幸能完成,那麼,在今日亦將是和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同樣偉大的作品,不過是在白石上表現的罷了。

一五二二年,尤裏烏斯·梅迪契被舉為教皇克雷芒七世(Climent VII),他是第一個發起造這所更衣所的人,他既然登了大位做了教皇,似乎權力所及,更易實現這件事業了,然而直至一五二七年還未動工。而且那一年,羅馬給法國波旁(Bourbon)王族攻下,教皇克雷芒七世也被囚於聖安越宮。三個月中間,羅馬城被外來民族大肆焚掠,文明精華,損失殆盡。

接著,翡冷翠梅迪契族的統治亦被當地的民眾推翻了,代以臨時民主政府。但不久羅馬解圍,教皇克雷芒七世大興討伐之師來攻打翡冷翠的革命黨。一年之後,翡冷翠終被攻下,梅迪契的統治權重新恢複了,並且為複仇起見,由教皇敕封為翡冷翠大公。這時候,意大利半島上,自由是毀滅了,人民重又墮入專製的壓迫之下。

在這兩件重大的戰亂中,米開朗琪羅並沒有安分蟄居,他一開始就加入民主黨方麵,在圍城時,他並是防守工程的總工程師。因此,在翡冷翠民主黨失敗時,他是處於危境中的一個人物,然而教皇保護他,終於沒有獲罪,這大概是教皇雖在戎馬倥傯之際仍未忘懷他建造墳墓的計劃之故。

就在這時候,米開朗琪羅完成了那著名的洛倫佐·梅迪契與朱利阿諾·梅迪契墓上的四座雕像——《日》《夜》《晨》《暮》,以及在這四座像上麵的《思想者》與《力行者》。

米開朗琪羅五十五歲。一個人到了這年紀必定要回顧他以往的曆程,並且由於過去的經驗,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哲學。那麼,米開朗琪羅在追憶或在故國——翡冷翠,或在羅馬的生活時,腦海中又浮現什麼往事呢?他年輕時,曾目擊帕齊(Pazzi)族與梅迪契族的政爭,以後,他曾做過多明我派(dominician)教士薩伏那洛拉(Savonarola,1452—1498)的信徒,眼見這教士在諸侯宮邸廣場上受火刑。他又親見他的故國被北方的野蠻民族蹂躪劫掠,以致逃到威尼斯。他到羅馬,和教皇尤裏烏斯二世屢次衝突,又是一段痛苦的曆史。尤裏烏斯二世的墳墓中途變卦,又懷疑他的敵人要謀害他,逃回翡冷翠。不久又在博洛尼亞向教皇求和,隨後便是五年的台架生活,等到西斯廷天頂畫完工,他的身體也衰頹了。一五一三年二月,教皇尤裏烏斯二世薨逝。米氏回至翡冷翠,重新想著尤裏烏斯二世的墳墓。他於同年三月簽了合同,答應以七年的時間完成這工作,他的計劃較尤裏烏斯二世最初的計劃還要偉大,共有三十二座雕像。此後三年中,米氏一心一意從事於這件工程,他的《摩西》現存羅馬文科利的聖彼得羅寺。與《奴隸》現存巴黎盧浮美術館。也在這時期完成。這是把他的熱情與意誌的均衡表現得最完滿的兩座雕像。但不久新任教皇利奧十世把他召去,委任他建造翡冷翠聖洛倫佐教堂的正麵,事實上米氏不得不第二次放棄尤裏烏斯二世的墳墓。一五三〇年翡冷翠革命失敗後,米氏受教皇尤裏烏斯之托,動手繼續那梅迪契墓。原定的六座墳墓隻完成了兩座。所謂“節季”“時刻”“江河”等的雕像隻是一些雛形。原定的一個壯麗的墓室變成了冷酷的祭司更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