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離校(1 / 2)

我,開始有些厭倦這裏的生活。

我所指的,並不是因為這裏的環境給我所造成的壓抑,也並不是我與同學之間的不合群,相反,我沒有覺得技校的生活沒有什麼不妥,隻是,我不想再這樣生活下去。

我是姬墨,出生在揭陽市的一個簡單的單親家庭,或許有些人對於提及單親而感到詫異,又或者是偏見,但是母親給我的愛,並不比其他人的少。

父親在我一歲的時候便離我們而去,以至於我對他沒有絲毫的印象,當這種不幸降臨在一個婦女時,可想而之,帶著我們三姐弟在外飄泊的母親肩負著多麼沉重的擔子。

無奈之下,母親唯有將當時嗷嗷待哺的我寄養在我姥爺家,從小就生活在美麗農村的我,我也時常和姥爺一同去放羊,行走在山丘間,一眼望去,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平仄的稻田,那股濃鬱的泥土的芬芳與勤勞務實的村民,也算是填補了我童年記憶裏的一角缺陷,直到我到了上學的年級,我如願以償的回到了自己的家。

已經離開家鄉數年,記憶回翻我依舊能夠清晰的記得他們那滿臉慈祥的笑臉,他們對我的影響很大,人們常說,一生之中,你的第一位老師便是自己的父母,然而在我的眼中,他們才是我最好的啟蒙老師。

我不是韓劇中那奪人眼球的花樣美男,也不是那擁有特異功能的救世主,沒有金箍棒也沒有逆天錘,我很平凡!

言歸正傳,我和我的舍友不同。

他們可能是聽到一些報道,認為當前的信息時代足以做到“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的地步,整天都在那兒怨天尤人,但是卻不切入生活,從自身的角度去衡量事態。西方主流文化的衝擊,不斷從生活中接受西方文化的風氣,已經使他們被自大蒙蔽了雙眼。

他們崇尚外國人的生活,也已經達到了愛屋及烏的境地,從客觀上來講,他們認為這是“順時勢”,他們不懂,文化的精髓居然被他們棄如糟粕,我實在是不敢想象,連四書五經的書名都說不出來的人,有何資格站在五千年傳承上指指點點?

就像上次的事情一樣,傑哥不知道從哪兒翻出許多歐洲的景色時,眼中所流露的向往,甚至還不時和舍友一起把照片上的某一歐洲名校的學生宿舍與之對比,不斷的吐槽自己所生活的髒亂雜的環境。

但是他卻指不出令人信服的例子,就連他所休息的床鋪也是髒亂無比,地上更是堆滿了方便麵用過的調料包和生活所用的垃圾,令人發笑的是,他似乎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或許我不因該這樣去批評我的舍友,雖然我不知道我的猜想是否正確,但是—

縱使是天大的事,也不該用言語來傷害腳下這片養育自己的土地。

從那次以後,我便對他們的蠻不講理感到麻木,能夠讓我默不作聲的不是我口中吐出的慷慨陳詞,那不能折服他們,漸漸的,我開始意識到自己不足的地方,或許,我因該做點什麼。

總之,我不想繼續糾纏這個問題,我必須要離開這裏再作打算。

我有點底氣不足,母親的思想很老舊,依舊保留著舊社會重男輕女的傳統,姐姐正值芳齡,遲早是要走出家門,值得慶幸的是,我還有哥哥這兄弟兩人,但是,哥哥的智商比較低,從小就輟學出去打工,識字算數都不會,當時村裏的人都把他冠上“愣子”的別稱,可是現在,一家人出來廣州打拚幾年,他現在會說一口麻溜的普通話,還時不時會和本地的人說上兩句粵語,電腦打字什麼的難不倒他,果真是人不可貌相!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