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來乍到(1 / 2)

肇國慶打招呼的方式有些特別:“小子,會唱《鐵道遊擊隊之歌》嗎?”

賈巴爾愣了愣,眼前不由得又浮現起當年的場景:“孩子,給你爸爸唱首歌吧,就唱那首他最喜歡的歌。”

薩米米的手風琴就是賈旭東教的,隻可惜她的中文卻一直都學不好。父親走後,薩米米也有很多年沒拉過手風琴了。

等賈巴爾回過神來,就發現肇國慶眼中滿是親近的拍著他的肩膀:“好小子,胖乎乎的,像老賈!”

賈巴爾這才又回憶起來,父親沒得那場病之前,也和他一樣,長的胖乎乎的個不高,沒事還愛拎個包……

就這樣,賈巴爾的寒暑假期就全都歸了肇國慶。他被帶到了鐵路建設的工地上,跟在中國工人師傅的後麵,從頭學起……用肇國慶的話說就是“老賈的兒子就該來幹鐵路!”

“90年代,人們向往美國;現在,人們向往中國。”這句話在阿富汗首都的喀布爾的各大院校中廣為流傳。

現在中國國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無疑對整個世界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就像剛改革開放那會,人們迫不及待的走出國門,擁抱世界一樣。發展中國家、欠發達國家的人們總是向往富強、強大的國家,阿富汗人民也不例外。

但過去,卻隻有孔子學院的學生才有機會前往中國。因為他們所學的專業就是漢語。在喀布爾進行一年半的漢語學習後,隻有極少數的佼佼者,才能獲得前往中國留學的機會。

但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沿線國家與中國間的人文交流、經貿往來等各領域的合作日益頻繁且前景廣闊,對具備雙邊溝通與交流能力的人才需求也是急劇增長。

毫無疑問,賈巴爾便是這樣的人才。

賈巴爾還沒從蓉城雙流機場的通道裏出來,便已經是滿頭大汗了。

人,滿眼望去全是人!這是賈巴爾長這麼大第一次看見這麼多的人。

他們穿著光鮮亮麗的衣服,穿著各種各樣好看的鞋子,隨身帶著五花八門的各種數碼產品,耳朵裏不是無線耳機就是藍牙骨傳導……這個名詞是賈巴爾上了飛機,才在國航空姐提供的雜誌上看到的。

喀布爾的機場裏,雖然也有這樣的玻璃幕牆,也鋪著光潔如玉的地磚,但機場裏堆著沙包,架著機槍,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讓人看了無時無刻不處於緊張狀態中。

除了人多,便是無處不在的掃碼了。

過安檢口要掃碼、取行李要掃碼、就連查詢高鐵、大巴、訂酒店、旅遊路線……都要掃碼。

二維碼已經深入到了這裏的每一個角落,賈巴爾拿著他手裏一部又舊又厚的二手手機,尷尬的打開相機對著二維碼比劃了半天,也還是沒有掃碼成功。

機場的工作人員等的不耐煩了,伸頭出來看了一眼,頗有些哭笑不得的對他說:“用微信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