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自己最亮的星座—主持人星路視點之七
成功樹立一個受人尊敬、令人喜愛的魅力形象,是每一位節目主持人孜孜以求的最大願望。每位主持人的聲音、相貌、氣質風度千差萬別,文化修養、品德情操也風格各異,哲人就曾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生活是色彩斑斕、豐富多彩的,電視欄目的設置安排也同樣不會千篇一律,單調乏味。那麼,有一個不容忽視,甚至決定節目與主持人成敗的問題,就是節目與節目主持人風格魅力如何協調統一、相得益彰的問題。
每當我們談論起某位主持人時,往往離不開其主持的節目。比如,說起沈力,必然要談到她主持的《為您服務》;提起薑昆和楊瀾,或者楊瀾與趙忠祥,都離不開他們主持的《正大綜藝》;提起《實話實說》,就讓人想起“一臉壞笑”的崔永元。可見,一個節目主持人的形象不單純是主持人的形象,而且蘊含著節目的形象。節目形象是一個節目的宗旨、特點、內容和形式等綜合因素在人們心目中形成的總體印象。新聞節目的嚴肅權威、綜藝節目的快樂喧鬧、少兒節目的天真有趣、體育節目的緊張激烈,都是不同節目樹立的不同形象,而每一個節目形象無不在它的主持人身上打上深深的烙印。可以說,節日主持人形象與節目形象恰如一枚硬幣的兩麵時刻不能分離。《正大綜藝》的輕鬆愉快、智趣橫生,是與主持人趙忠祥、楊瀾這一對老少搭檔的機敏聰慧、詼諧活潑、文化底蘊深厚分不開的,而他倆也正是在以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為宗旨的《正大綜藝》節目中,顯示了他們的才能,老少搭擋的形象,既閃爍著他們自身的迷人風采,也頗具《正大綜藝》的神韻。
在節目形象與主持人形象互為依存的統一體中,節目形象是處於主導地位的,它對主持人形象有很大的製約作用,猶如玫瑰花開,它也隻有在適宜的氣候和土壤中栽培,才能開放得鮮豔奪目。新聞節目主持人與綜藝節目主持人,少兒節目主持人與體育節目主持人之所以形象迥然不同,主要是受不同節目形象的製約造成的。沈力在CCTV《為您服務》節目中,是一位和藹可親、熱心助人的“老大姐”,這個形象既是沈力竭誠“為您服務”的回報,更是《為您服務》節目的縮影。假如沈力主持的不是《為您服務》,這個形象便無從談起。1985年,CCTV為加強節目的整體感,一度取消了《為您服務》,將它合並到新開辟的《九州方圓》。可是,當沈力作為主持人走進《九州方圓》時,卻引起了觀眾的不滿,他們寫信給沈力:“那不是您,觀眾仍然懷念《為您服務》中的沈力。”他們急切地呼喚沈力:“回到您自己的位置上吧,您是觀眾的好阿姨、好奶奶、好姐姐、好老師,他們不能沒有您。”可見,沈力作為《為您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這個節目的化身,已經完全被她的觀眾所接受與認可,她作為主持人,已經與她主持的節目如魚得水般地融合在了一起。
在節目形象與主持人形象互為依存的統一體中,主持人形象也不是完全處於被支配的地位,對節目形象的樹立和表現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為不論是什麼節目都是由人來主持的。一個節目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靠主持人來體現、完成的。同一個節目,不同的人來主持,效果大相徑庭,甚至是“橘生淮北則為枳”,道理就在這裏。在節目的宗旨、內容等確定之後,主持人的優劣,便成為節目形象優劣的關鍵因素。美國三大廣播公司的老板們可說是諳熟此道,他們不惜重金,大打主持人爭奪戰,聘請像丹·拉瑟、湯姆·布羅考、彼得·詹寧斯這樣的超級巨星為本公司主持《晚間新聞》,以使本公司的收視率超過競爭對手,獨占市場先機。CCTV的編導們也深知此中奧妙,為了一位《正大綜藝》理想的女節目主持人,也曾費盡心機,踏破鐵鞋,終於選出了楊瀾這位純真可愛、落落大方、悟性極高的主持人新秀。2000年中國湖北衛視台也大肆炒作,以年薪50萬人民幣懸榜招聘《財智時代》節目主持人。
如果說,節目是主持人的基礎和前提,那麼,主持人就是節目的升華和靈魂。節目的魅力最終是由主持人的魅力決定的。假如不是沈力出色地主持了《為您服務》,假如不是鞠萍得心應手地主持了《七巧板》,這兩個節目就不會那樣令億萬觀眾為之傾倒,而法國的《書林漫談》節目,深為法國觀眾迷戀,人們不僅喜歡看,而且不論是讀者還是作者,不論是總統還是平民,都以走進這個節目而感到榮耀。人們說,《書林漫談》節目之所以這麼成功,關鍵在於其節目主持人伯納德·皮沃特。此人學識淵博,才思敏捷,談吐自如,長於幽默,而且在節目中有一種使人感到賓至如歸的本領。他常常邀請幾位作者,在節目中與他討論和評價他們較有影響的作品。他本人是位文學碩士,也是位出口成章的文學評論家,他既給崇尚讀書的法國觀眾豐富的文學知識,也給口味很高的法國電視觀眾一種美好的享受,因此,這個節目就在法國產生了人們難以抵抗的誘惑力。人們由此得出結論,伯納德·皮沃特就是《書林漫談》的象征。在觀眾心中,沒有了皮沃特,《書林漫談》也就不複存在。
節目是主持人施展才華、“生根開花”的土壤,所以,無論是做節目主持人或選擇節目主持人時,一定要考慮節目的宗旨、特點、內容、形式等要素對主持人的要求,努力使主持人形象更加符合節目形象,要努力避免“一人障目,不見節目”的失敗現象。
什麼類型風格的主持人適合主持什麼類型的節目,則是值得編導和節目主持人好好探究的問題,主持人的風格魅力與節目的和諧對應,雖不能嚴格按“一個蘿卜一個坑”來要求,但一個主持人也不是包治百病的“萬金油”,決不能說一個主持人可以主持任何節目,或者說,一個主持人適宜主持任何類型的節目。
遺憾的是,這種錯誤並不少見,有一些編導和節目主持人往往忽略了這一點。他們似乎覺得主持人是一顆掛在哪一片天空都會閃光生輝的明星,主持的節目類型越多,說明主持人的水平越高,這實在是大錯特錯了。
節目主持人主持節目的“質”與“量”並不總是成正比的,你在這個節目中可能被人們接受,而在另一個節目中就不一定被接受,尤其是你成功地主持了一個節目,聽眾和觀眾對你的形象已經有了認可和較高評價之後,如果你輕率地出現在另一個節目的主持人位置上,往往會衝淡觀眾已經形成的良好印象。CCTV的少兒節目《大風車》的主持人董浩是很受青少年朋友喜愛的“叔叔”,可當他作為主持人又出現在《在下周屏幕上》的主持人孫曉梅的身邊時,觀眾就感到特別別扭;主持《我們這一代》的張澤群,也挺受人喜愛,可是當觀眾突然發現他又出現在一個農業與科技節目主持人的位置上時,不禁大失所望。這樣的例子還可舉出一個,請看:
芭芭拉敗走《晚間新聞》
大名鼎鼎的芭芭拉從NBC跳槽到ABC後,與哈裏·裏森納擔任《晚間新聞》聯合主持人,一年後這對搭檔解體,芭芭拉重回她名人訪談的拿手節目之中。
芭芭拉·沃爾特斯在NBC的《今天》節目中,是以名人采訪而著稱的,許多人都認為她在這方麵是無與倫比的,這已得到了美國電視觀眾的認可。
而芭芭拉在《晚間新聞》中的表現則不盡如人意,除了與裏森納的糟糕關係外,有一點也不容忽視,那就是芭芭拉自身的因素導致了失敗。
芭芭拉的優勢在於訪談的高超技巧,以及獲得訪談人物的廣泛的社會關係。但她平時為人舉止傲慢,與裏森納這類飽學之士相比,評論家認為她播報《晚間新聞》顯得分量不足。一項權威的觀眾調查表明,許多觀眾對她播報新聞感到不舒服,她的聲音也不動聽,而且態度傲慢,不是那種觀眾值得信賴的人,許多人認為她主觀性太強,不像一個報道者。芭芭拉的濁重聲調和輕微的咬舌音,成了批評家和幽默演員取笑的題材,還給她取了一個新綽號“巴巴、瓦瓦”,這使得很多觀眾很難把她當做嚴肅的報道者。
《晚間新聞》節目的主持人在美國觀眾心目中應當是像克朗凱特那樣的,是智慧、道德和權威的化身,在觀眾心目中有相當高的可信度。而芭芭拉·沃爾特斯正好在這幾個方麵,特別是在誠摯可信方麵出了問題,所以她對《晚間新聞》“水土不服”也就在所難免。
芭芭拉退出《晚間新聞》後又去做她拿手的名人采訪特別節目,她在《20/20》節目中如魚得水,馬上又將節目做得有聲有色,收視率直線上升,這說明像芭芭拉·沃爾特斯這樣的超級明星主持人也不是萬能的。她隻在她最適宜的星座才會放射出萬丈光芒。
從芭芭拉的小故事可以看出,不論編導也罷,節目主持人也好,都應該充分認識到節目對於主持人的決定性作用和影響,尤其是主持人更要對適合自己特點和優勢的節目“感情專一”,不能“腳踏兩隻船”,甚至“腳踏幾隻船”。否則,對於樹立良好的節目主持人的形象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特別是想要成為高級主持人,更應該擁有自己“鍾情”的固定節目。不能像一個“幽靈”一樣,今天主持這個節目,明天主持那個節目,形象飄忽不定,令人難以捉摸。目前世界上能夠出色地主持各種類型節目的主持人,大概還沒出現,今後恐怕也不會有。美國高級節目主持人克朗凱特主持CBS《晚間新聞》長達19年而不易幟,足見其用情之專,用心之苦。如果他當初“喜新厭舊”,“見異思遷”的話,就不會有今天的克朗凱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