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2 / 3)

華萊士的采訪之道,一是提關鍵性的問題,二是在適當的時候提出問題。他對整個采訪時間的安排、調度胸有成竹,他更精於把采訪話題引向縱深方向。

華萊士在采訪時總是反複精心設計問題,預測將會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但最周密充分的準備也有落空的時候。美國《老爺》雜誌專欄作家諾拉·埃夫倫在評論華萊士對美國名人霍爾德曼的一次采訪時說:“華萊士就像一隻斯特拉斯堡的鵝一樣,填了一肚子文件、事實、問題和旁證材料。他花了55個小時同霍爾德曼做播出前的預演,其時間之長我懷疑他們在幕後發生過爭吵。當他坐下來花6個小時錄製磁帶時,終於發現霍爾德曼之所以被稱做‘柏林牆’的原因了。”華萊士回憶那次艱難的采訪時說:“我為那次該死的采訪所做的準備,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但是由於他總是喜歡露齒而笑,皮膚黝黑,長相英俊,顯得和藹可親,便反而有礙於他表達本想表達的感受和印象了。”

成功——失敗——成功,反複循環,使華萊士練就了一套高超的采訪技巧——意誌堅強,窮追猛打,總能為觀眾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或者提出重要問題。

下麵,我們節錄三個華萊士的采訪精彩片斷,讓我們一同來身臨其境地領略一下華萊士的硬派采訪的風範魅力吧。

采訪裏根

裏根在競選總統時經常回避他的種族主義傾向,華萊士早就盯上了這個問題,隻是苦於沒有機會。一次,裏根談話時無意中提到了他的競選班子,華萊士立即抓住機會開始發問:

“裏根先生,你的競選班子裏有多少黑人職員?”

裏根回答:“我不能老實地告訴你。”

華萊士追問道,“這句話本身就說明問題。”

裏根著急地說:“不對,因為我不能告訴你有多少職員,我們有……”

華萊士說:“你應該說清楚是白人還是黑人!”裏根說:“哦,對,我的意思是我們有,我們有……”

華萊士接過話頭說,“我指的是競選班子裏的高級黑人職員。”

裏根支支吾吾:“我們這麼來談這件事……”

華萊士打斷裏根道:“很明顯,你的競選班子裏沒有黑人。”

裏根結結巴巴地說,“不,我不是這樣認為,我的意思是不能,……不能同意你說的。”采訪海夫納《芝加哥》雜誌在一篇文章中引用《花花公子》創始人及老板海夫納的話說,性總是雜誌的最基本的內容。為此華萊士在采訪海夫納時提出了如下問題:

華萊士:《芝加哥》雜誌引用了你的話,大意是說,性總是雜誌的最基本的內容。豈不是說,你真的在推銷——某種高級黃色書嗎?

海夫納:不。我根本不這樣認為。這裏有個重要問題要搞清楚。性將永遠是書籍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性也許是男人們惟一最感興趣的事兒……我們認為這是健康的。可是據我估計,每個月《花花公子》的涉及性的內容不過百分之五,而我們今天晚上似乎要犧牲整整半個小時來談它了。

華萊士:那麼男子體育雜誌有什麼毛病?

海夫納:根本沒毛病。我認為——

華萊士:野外體育活動有什麼問題?比如打獵、釣魚和強健男子漢的探險?

海夫納:根本沒什麼問題。可我覺得有相當多的男性讀者對於都市生活興趣更濃一點——如高級公寓、高清晰的錄音機、美味葡萄酒、漂亮女人和動聽的歌曲,這些就是《花花公子》自身關心的東西。

采訪鄧小平

在采訪鄧小平之前,華萊士做了精心準備。他讀了許多有關鄧小平的書籍和剪報,還同一些見過鄧小平的人交談,了解鄧小平的性格和特點。華萊士還請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和中央電視台提供一些有關鄧小平的革命生涯和生活方麵的影視資料,如鄧小平和劉伯承在解放戰爭中指揮戰鬥,鄧小平在十二大和在天津視察的場麵。他還從鄧小平女兒寫的《在江西的日子裏》一文中了解了鄧家在“文革”中的遭遇。

1986年9月2日上午,鄧小平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閣接受了華萊士的采訪,回答了他提出的一係列重大問題。我國新華社分兩次詳盡地向全世界播發了訪問記的內容。9月8日,中央電視台也在《新聞聯播》節目的頭條新聞中播發了這次電視采訪實況。一時間,這次采訪成為舉世矚目的重大新聞,各國新聞媒體相繼進行了報道和評論,CBS也在晚上的《晚間新聞》黃金時段進行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