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凱蒂這是自我煩惱,傑伊很快就給她打電話,約她吃晚飯。凱蒂暗中囑咐新聞部的同事,在晚飯期間打個電話呼她一下,如果約會沒勁,就可以有個借口溜掉。結果人家聽她吩咐打來電話的時候,她卻讓他們“找別人采訪去吧”。
一年之內他們就結了婚。凱蒂的爸爸提醒過傑伊,自己的女兒“毛病甚多”,這些話傑伊聽了一笑置之。
傑伊什麼地方吸引了凱蒂呢?“除了他的長相嗎?”她笑著說,“他是個很穩健的人,對自己有清醒、健康的認識,這一點很重要,尤其想到我常是眾人注目的人物。另外他很聰明。”凱蒂對丈夫評價甚高,“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總是從他那裏學到東西。我喜歡他寫的書。”
凱蒂從單身的時候就以不拘小節聞名,而傑伊是一個天主教家庭的長子,偏愛整潔,一切都井井有條,與凱蒂形成鮮明對照。朋友圈中常常流傳這樣的笑話:傑伊夜晚從自己的枕頭底下才算找到了被凱蒂弄得不知去向的髒碗,真讓人啼笑皆非!
她嫁給這樣的人,不改改自己是不行了,可改來改去,她的提包裏仍是一塌糊塗,仍是朋友們的笑柄,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不過這些不同都無關緊要,兩人都具有共同的價值觀。傑伊說:“你看,我們都在努力保持一種非常普通的生活:父母兄弟姐妹,幾個親密朋友,還有女兒。我的父母是我們的榜樣,我們經常去看望他們,她的父母結婚50年了,我的父母是40年,他們對婚姻都非常認真嚴肅。”
兩口子中凱蒂工資高出一截,但她一點也不覺得這有什麼特別,沒有什麼必要進行比較,她並不認為咱己比丈夫要成功些,隻不過在公眾麵前亮相多些罷了。傑伊在家是裏裏外外一把手。凱蒂主持《今天》節目到愛爾蘭,出差回來之後簡直累壞了,夜裏起來陪嬰兒的都是傑伊,傑伊是照顧女兒最多的父親,但他在凱蒂麵前從不抱怨,也不居功自傲。
這對夫婦的生活中心是女兒和工作。傑伊是凱蒂的鬧鍾,每天早上他5點起來叫她,洗個澡之後再叫她五六遍,大約5點25分,總算叫起她來。腳一落地,她精神就來了,可以在半小時內出門。6點左右她的司機把她送到主播室。送她走後又是女兒起床,當爸爸的給女兒穿衣服、喂早飯,送她上學。他們雇了保姆照料嬰兒,下午兩三點凱蒂下班回家,可以陪陪女兒們,傑伊下班後全家一道吃晚飯。
晚上給女兒講完入睡前故事後,凱蒂自己也在9點30分上床,因為她的工作需要充足的睡眠。誰做飯呢?有時候去外邊吃,但凱蒂表功似地宣布:“我一星期至少做三次飯,我後來很愛做飯了。”凱蒂很喜歡再現小時候家庭生活的模式,全家人圍著飯桌一起吃晚飯,“我自小受到這種氣氛的熏陶,這是一種我一向努力保持的純家庭傳統”。周末他們全家大人孩子一起去逛公園和博物館。凱蒂親自去兒童服裝店給孩子買衣服,去超市買菜,陪孩子看巴尼紫恐龍動畫片,一起驚叫大笑。
凱蒂《今天》節目的寬敞辦公室位於曼哈頓洛克菲勒廣場,牆上貼有前總統喬治·布什、第一夫人希拉裏·克林頓等人的來信,還有《華盛頓郵報》著名電視評論家湯姆·謝爾斯高度讚揚她的剪報。她的崇拜者不少,連暢銷小說家筆下的人物,也張口閉口說“實在喜歡凱蒂”呢。
說來也怪,覬蒂的魅力恰恰不在於她的職業化、她的敬業精神,倒在於她的生活化,在於她給人以普通人的印象:一個丈夫、兩個女兒加上並沒有什麼個人創傷的人生。她在屏幕下,就跟在屏幕上一樣,是一個漂亮的俏女士,有時候深思熟慮,有時候又冒冒失失,一雙大眼睛流露出明朗的笑意。
凱蒂沒有辦法時時處處將自己裝扮成一個堅強果斷、叱吒風雲的女強人,她經常向人求救和求助。《今天》的前輩珍妮·寶蕾是凱蒂的良師益友,像大姐一樣指點她,提供了不少有益的經驗。
凱蒂現在仍是每天給住在弗吉尼亞的父母打電話,她認為動不動就找什麼精神分析醫生純是現代人自己寵自己,她認為“我覺得朋友們就是我的精神分析醫生”。
當報刊記者采訪她時,問她,“你有沒有過一刻,想到我再堅持不下去了,我不能既當兩個孩子的媽媽,又當丈夫的好妻子,和《今天》節目的主播?”凱蒂爽快答道:“從來沒有。我得到了很高的工資,每次我一開始自怨自艾‘我真不幸啊!’就會想到那些為最低工資和養活三個子女而工作的單身母親們,她們勞累一天後,回到家裏還要給孩子們洗澡,喂飯,我比她們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14年前,ABC的卡西·麥金在43歲時死於癌症,她魅力迷人,報道精彩,是凱蒂的偶像。可她去世時是單身,沒有子女。這對凱蒂觸動很大,她正是在那時頓悟到,“家庭和孩子對我來說才是真正重要的,我並不想與自己的事業結婚”。
凱蒂和她的節目獲獎無數,僅電視艾美獎就拿過兩次。但她最看重的榮譽,是被《職業母親》雜誌評為1996年25個最有影響的職業母親之一。凱蒂謙虛地說,“我不是偶然當了母親的電視明星,我是偶然幹了拋頭露麵、有高知名度工作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