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低調處世,不知不覺掌控他人(3 / 3)

並不僅是領導需要柔韌哲學,我們任何一個人都要講柔韌之道。家庭社會,世事風物,多有煩惱。如果不能自製,常為雞毛蒜皮之事而大動肝火、“七竅生煙”,一傷和氣,二傷身體,很不值得。真正成大事者,是虛懷若穀,具有頑強的耐力和超人的韌性的。

晉人王述,性子急躁,吃雞蛋一次沒剝開,就摔到地上用腳踩。但他對人卻很注意克製。一次,謝奕因事跟他鬧翻,罵到家裏來,他為了不發火,麵壁而言,不動聲色。謝奕罵了半天隻好回去。

老子說過,世間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是衝擊堅硬的東西,沒有能勝過水的。魯迅也說過:人應該學一隻大象,皮要厚,流點血,刺激一下,也不要緊。我們要成就事業,處理好人際關係,真應該學習一下水和大象。

我們的生活有苦也有樂。幾乎每一件甜美的事物背後都必定伴隨著一些辛苦。換句話說,幾乎每一件辛苦的事情背後也必定伴隨著一些安慰和快樂。當你覺得辛苦和不耐煩的時候,請你為它另一麵的意義而忍耐。當你有機會安享你的收獲時,你一定會領悟到柔韌的力量。

年輕氣盛的人,接受新知識新觀念快,富有開拓創新精神,這是一種難得的優勢,但如果把這種優勢誤作為追求名利、嘩眾取寵、恃才傲物的資本,就很容易走入狂妄自大、爭強好勝的誤區。

在社交場合,無論你自己的知識多麼豐富,口才多麼犀利雄辯,能力多麼卓然出眾,都應該時刻以謙恭的態度嚴格約束自己。這樣,才能獲得很好的人緣,得到別人的尊重。

京劇大師梅蘭芳不僅在京劇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而且還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畫家齊白石為師,虛心求教,總是執弟子之禮,經常為白石老人磨墨鋪紙,全不因為自己是名演員而自傲。

有一次齊白石和梅蘭芳同到一家人家做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賓朋皆社會名流或西裝革履或長袍馬褂,齊白石顯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蘭芳到,主人高興相迎,其餘賓客也都蜂擁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蘭芳知道齊白石也來赴宴,便四下環顧,尋找老師。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就讓開別人一隻隻伸過來的手,擠出人群向畫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老師”,向他致意問安。在座的人見狀很驚訝,齊白石深受感動,幾天後特向梅蘭芳饋贈《雪中送炭圖》並題詩道:

記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貴動公卿。如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

梅蘭芳不僅拜畫家為師,他也拜普通人為師。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劇《殺惜》時,在眾多喝彩叫好聲中,他聽到有個老年觀眾說“不好”。梅蘭芳來不及卸裝更衣就用專車把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對老人說:“說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先生說我不好,必有高見,定請賜教,學生決心亡羊補牢。”老人指出:“閻惜姣上樓和下樓的台步,按梨園規定,應是上七下八,博士為何八上七下?”梅蘭芳恍然大悟,連聲稱謝。以後梅蘭芳經常請這位老先生觀看他演戲,請他指正,稱他“老師”。

真正的大師向來都是無比謙遜的。即便麵對他人的挑釁,他們也會淡然處之,決不會衝動地和別人一爭高下。

因為爭強好勝而惹禍上身的事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有:

鄭莊公準備伐許。戰前,他先在國都組織比賽,挑選先行官。眾將一聽露臉立功的機會來了,都躍躍欲試,準備一顯身手。

第一項目擊劍格鬥。眾將都使出渾身解數,隻見短劍飛舞,盾牌晃動,鬥來衝去。經過輪番比試,選出了6個人來參加下一輪比賽。

第二個項目是比箭,取勝的6名將領各射3箭,以射中靶心者為勝。有的射中靶邊,有的射中靶心。第5位上來射箭的是公孫子都。他武藝高強,年輕氣盛,向來不把別人放在眼裏。隻見他搭弓上箭,3箭連中靶心。他昂著頭,瞟了最後那位射手一眼,退下去了。

最後那位射手是個老人,胡子有點花白,他叫穎考叔,曾勸鄭莊公與母親和解,莊公很看重他。穎考叔上前,不慌不忙,“嚓嚓嚓”三箭射擊,也連中靶心,與公孫子都射了個平手。

隻剩下兩個人了,莊公派人拉出一輛戰車來,說:“你們二人站在百步開外,同時來搶這部戰車。誰搶到手,誰就是先行官。”公孫子都輕蔑地看了一眼的對手,哪知跑到一半時,公孫子都卻腳下一滑,跌了個跟頭。等爬起來時,穎考叔已搶車在手。公孫子都哪裏服氣?提了長戟就來奪車。穎考叔一看,拉起馬快步跑開,莊公忙派人阻止,宣布穎考叔為先行官。公孫子都從此一直懷恨在心。

穎考叔果然不負莊公之望,在進攻許國都城時,手舉大旗率先從雲梯上衝上許都城頭。眼見穎考叔大功告成,公孫子都嫉妒得心裏發疼,竟抽出箭來,搭弓瞄準城頭上的穎考叔射去,一下子把穎考叔射了個“透心涼”,從城頭栽下來。另一位大將瑕叔盈以為穎考叔被許兵射中陣亡了,忙拿起戰旗,又指揮士卒衝城,終於拿下了許都。

可憐穎考叔武功蓋世,卻死於“自己人”之手!

報紙上曾經報道,有位媽媽從小家境貧寒,受了不少人的白眼,初中畢業之後早早地進入社會工作,在任何事情上她都想要拿第一。有了女兒之後,她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女兒身上。當她看見親戚家的孩子畫畫得獎之後,她逼著喜歡音樂的女兒去學畫畫,天天拎著棒子看著女兒學,經常打得女兒一身傷。

你一定會認為這位媽媽的做法太過分,可是,你自己身上有沒有爭強的跡象?

過分爭強好勝常有的表現有以下幾種:

生活的基本目標或愉快來源要比他人強,“出人頭地”是他們生活的唯一信條;

與別人進行比較是生活的一個基本內容,“憑啥我就不行”,並且傾向於拿自己的缺點與別人的優點比;

過於在乎自己的缺點與短處,總是為之耿耿於懷,而對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多予忽略;

頭腦中缺點與短處所占據的時間遠遠超過其優點與長處所占據的時間;

長期感到壓力重重,難得放鬆,緊張、焦慮、不滿等負麵情緒為其主要的情緒背景;

追求的目標不斷更新提高,意在長久保持領先優勢;

心中不能有未確定的事,習慣於將一件事幹完後再幹下一件事,否則內心總是不踏實。

看完上麵幾種表現,你應該清楚了自己的爭勝心有多強。事實上,人是不能沒有好勝心的,但過分爭強好勝則會構成心理疾病,導致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各方麵都比別人強,也沒有一個人會什麼都比別人差,沒有絕對的人上人,也沒有絕對的人下人。所以,過於爭強好勝,希望自己什麼都比別人強,過於害怕競爭中的失敗挫折,不允許有缺點的人是注定要失敗的。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如果你能稍加注意,謙遜一些,別總與別人比較爭奪,自然會更受人歡迎,你得到的也未必會少。

人要麵子樹要皮。人存在社會上,要扮演各種角色,特別是在互相的交往中,需要一定的尊嚴來支撐,這是人性的弱點。在人際交往中,“麵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為了“麵子”,小則翻臉,大則會鬧出人命。如果你不顧別人的麵子,總有一天會吃苦頭。

成熟的人從不輕易在公開場合說別人的壞話,寧可高帽子一頂頂地送,既保住了別人的麵子,別人也會如法炮製,給你麵子,彼此心照不宣,盡興而散。

被擊中痛處,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萬不能用侮辱性的語言加以攻擊。在中國古代,有所謂“逆鱗”之說,據說在龍的喉部以下的部位上有“逆鱗”,如果不小心觸摸到這一部位,必定會被激怒的龍所殺。事實上,無論人格多麼高尚偉大的人,身上都有“逆鱗”存在。所謂“逆鱗”就是我們所說的“痛處”,也就是缺點、自卑感。隻要我們觸及對方的“逆鱗”,就會惹禍上身。

人不可能不犯錯,幾乎每個人都有不太光彩的過去,或者有身體或性格上的缺陷,而這些就構成了一個人的短處。每個人的短處都是不願意讓人知道的。所以,與人相處時,即便是為了對方或為了大局而必須指出對方的缺點、錯誤時,也要講究正確的方法、策略,否則不僅達不到本來的目的,還可能會惹下麻煩。

另外,你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得意時就少說話。當你有了得意之事,不管是升了官,發了財,或是一切順利,切忌在正失意的人麵前談論,如果不知道某人正在失意也就算了,如果知道,絕對不要開口。就算在座沒有正失意的人,但也總有景況不如你的人,你的得意還是有可能讓他們反感;人總是有嫉妒心的,這一點你必須承認。

所以,切忌在失意人麵前談論得意之事,因為你的“得意”就是在戳失意者的“痛處”。

有一次,小王約了幾個朋友來家裏吃飯,這些朋友彼此間都很熟識。小王把他們聚在一起,主要是想借著熱鬧的氣氛讓目前正陷於低潮的小劉心情好一些。

小劉不久前才因經營不善結束了一家公司的經營,妻子也因為不堪生活的壓力正與他談離婚的事。內外交逼,他實在痛苦極了。

來吃飯的朋友都知道小劉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談與事業有關的事,可是小孫因為剛發了大財,賺了很多錢,酒一下肚便忍不住就開始談他的賺錢本領和花錢功夫,那種得意的神情讓在場的每一位朋友看了都有些不舒服。整個席間,失意的小劉都低頭不語,臉色非常難看,一會兒去上廁所,一會兒去洗臉,後來還是提早離開了。

小王送小劉出門,走在巷口時小劉憤憤地說:“小孫有本事賺錢也不必在我麵前吹噓嘛!”

小王非常了解他的心情,因為在十年前小王也有過低潮期,當時正風光的親戚在小王的麵前炫耀他的薪水如何高,年終獎金如多,那種感受就如同把針一支支插在心上一般,說有多難過就有多難過。

失意者對你的懷恨多半不會立即顯現出來,因為他們此時無力顯現,但他會透過各種方式來泄恨,例如說你壞話、扯你後腿、故意與你為敵,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看一看你得意到什麼時候。而最明顯的則是疏遠你,避免和你碰麵,以免再聽到你的得意之事,於是你不知不覺就失去了一個朋友。

不管失意者所采取的泄恨手段對你造成多大的損傷,至少這是你人脈資源上的危機,對你絕不會有好處的。

既然揭人短、觸痛別人有如此大的危害。那麼,怎麼才能做到在為人處世中盡量不揭人之短呢?下麵這幾條意見也許會對你有所裨益:

必須通曉對方,做到既了解對方的長處,也了解對方的不足這樣才能在交際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個性和習慣,有自己的需求和忌諱,如果你對交際對象的優缺點一無所知,那麼交際起來,難免踏進雷區,觸犯對方的隱私。

要善於揚善棄惡在做人處世中要多誇別人的長處,盡量回避對方的缺點和錯誤。“好漢願提當年勇”,又有誰願意提及自己不光彩的一頁呢?特別是有人拿這些不光彩的問題來做文章,就等於在傷口上撒鹽,無論誰都是不能忍受的。

巧給對方留麵子有時候,對方的缺點和錯誤無法回避,必須直接麵對,這時就要采取委婉含蓄的說法,淡化矛盾,以免發生衝突。而在現實待人處世中,我們周圍許多人說話往往太直接,結果好心辦了壞事。如果在某些情形下必須指出對方的缺點和不足時,要顧及場合,別傷對方的麵子,尤其注意不要在對方下屬或家屬麵前批評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