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9章 附錄(3)(3 / 3)

3.《寡婦斷根》人物形象還原

張芝和牛氏是《寡婦斷根》裏的男女主角,兩個負麵人物。張芝係鹽池三區三鄉張家溝人,出身貧寒,他靠母親朱氏月下做鞋掙下的兩隻羊開始發家致富,在邊區政府鼓勵開荒種地、發展農副業等富民政策下,家業日漸興旺。鹽池土地改革時,張家已發展為鹽池首富。1937年張芝當選為陝甘寧邊區議會議員,1938年任三區三鄉消費合作社主任。卷宗如是評價:“張芝為人較滑,家庭門戶招待殷勤,此人好接近縣區之負責幹部。徐天寶當時賣房時,張芝買過一些木料。”這幾句話沒有說明張芝有什麼品質問題,隻是這個人精明,活泛,會來事,處世大方,為人豪爽。馬鴻逵占鹽池後,國民黨又讓他代替他三弟當代保長。當時鹽池遭災缺糧,他不催租要糧,還開倉濟民,將自家儲存糧食借給鄉親。故鹽池第三次解放後,張芝成為極少數沒有被處置的國民黨保長之一。在卷宗調查中,張芝說,徐家人一直把他當恩人看。命案之前徐天寶喪母無力安葬,張芝給過五十塊大洋。就整個事件來說,事發時張芝不在家,他沒有主觀過錯。無論真凶是誰,都不是張芝指使的。事後的屢次處理張都積極配合,甚至在那種環境下,張芝也認為自己娶牛氏錯了,他無辜地承擔了徐天寶命案的一切後果。

《寡婦斷根》稱牛氏棄貧攀富,懶惰薄情,張芝霸妻殺夫,批評邊區政府貪贓枉法、草菅人命,大多是主觀臆斷。其實,從前文卷宗對牛氏的詳述看,牛氏是一位剛烈善良,勤勞吃苦的勞動女性。如卷宗所說,徐天保抽洋煙抽垮身體,在夫妻生活上無能為力,甚至有說牛氏與徐天保結婚九年,未同房一次。牛氏與張芝經人媒妁結婚,在傳統觀念極強的那個年代,牛氏離婚再嫁為她的不幸人生埋下了禍根,她和張芝一家從此背上了沉重的道德枷鎖。

有人說張芝先奸後娶,然而,牛氏與張芝結婚之前並未生育,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如果牛氏與任何人有奸情,九年間未生育都不符合常理。而牛氏與張芝結婚一年後就生了長子,二人共育四子一女。1962年張芝又因徐天寶案被禁閉兩年調查。牛氏認為是自己連累了張家弟兄,憂憤於心,抑鬱而終,時年四十八歲。2010年,張芝老先生無疾而終,享年九十三歲。了解了張芝先生家史後,我對這個老人心懷崇敬。他的愛情被傳為奸情,他的明媒正娶被誣為霸占人妻,他的勤勞致富被視為剝削掠奪。這位經曆了人生巨大苦難的老人一生忍辱負重,直到生命盡頭也沒有迎來世人的理解,每每想來,令人唏噓不已。

天若有情天亦老。當我們通過一首民歌揭開一段塵封的曆史後發現,《寡婦斷根》引起的不但是一個被汙蔑被貶損的女人(牛氏)的悲劇,更是張氏家族的一部傷心史。一曲《寡婦斷根》讓飽受羞辱的牛氏含恨,讓張芝幾度坐牢賠償,蒙冤至今。張芝本應該是《王貴與李香香》中追求自由愛情的王貴的原型,但在《寡婦斷根》中,他幾乎成了地主“崔二爺”的形象。曆史的不公在於,把一個剛烈忠貞的大膽追求自由的女子和無辜男人的形象歪曲後推上了審判台,被後世詬病、唾罵,這就是一曲讓人斷魂的《寡婦斷根》背後的真實故事。我們追溯往事,探究並還原事件真相,澄清一些長期流傳在民間的對當事人的誤讀和曲解以饗世人,同時也給蒙冤九泉之下的靈魂正名,以告慰他們的子孫後代。

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