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書》reference_book_ids\":[6972452539421690917,687517466525014733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4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5,\"start_container_index\":34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1},\"quote_content\":\"《格調》reference_book_ids\":[693566391311139126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交際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交際成功諸要素中,口才尤其重要。人們在社會中同時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處理著不同的人際關係,使用著不同的交際語言。口才可以說是社交交際中的“鈾”。社交交際中的主要任務,就是以你的三寸不爛之舌,兩行伶俐之齒把自己推銷給世界,並以良好的形象立於社會,讓大家知道你!
交際語言藝術的技巧
交際語言藝術的技巧,主要是通過委婉、幽默和模糊三種方法來實現的。
1.委婉是一種語言藝術
“委婉”一詞在書麵語中,它主要表現為一種語言的表達方式;在交際過程中,它又是一種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方法。
恰當地運用委婉,能鮮明地表明人們的立場、感情和態度。這樣做,即使對方樂於接受,達到說話的目的,又可增強語言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1)言簡意深
委婉的語言的表現形式是婉轉溫和,這就形成了它隱約、含蓄的特點,也就使委婉的語言容量較大,語言雖然很簡潔通俗,含義卻是相當深刻的。
如下麵的一段對話:
問:實行廠長負責製以後,在你們廠是廠長大還是書記大?
答:你最好回家問問,在你們家裏是你的爸爸大,還是你的媽媽大。
答話者回答問題時,總是用迂回的方式來作答,語言淺顯通俗,含義卻值得品味。如在回答“實行廠長負責製以後,在你們廠是廠長大還是書記大”時,對話者要對方回家問問“在你們家裏是你的爸爸大,還是你的媽媽大”,這樣的回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為實行廠長負責製,廠長和書記各有自己的職能和權力,不存在“大”與“小”的問題。如果答話者回答“廠長大”或“書記大”,這樣的回答毫無意義,還會造成不良的社會效果,引起眾多的廠長和書記之間的矛盾,其害無窮。答話者深知其中的厲害,所以用了“爸爸”與“媽媽”的概念,給對方以回答。
(2)曲徑通幽
任何語言都包含說話者本人的目的。但這個意思是通過迂回委婉的說法來達到的,這也是利用了人們思維的曲折性和複雜性達到的。
傳說漢武帝晚年時很希望自己長生不老。一天,他對侍臣說:“相書上說,一個人鼻子下麵的‘人中’越長,命就越長;‘人中’長一寸,能活百歲。不知是真是假?”東方朔麵有不悅之色,漢武帝喝道:“你怎麼也笑我?”東方朔拿下帽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我怎麼是笑話皇上呢?”東方朔說“據說彭祖活了800歲,如果真像皇上剛才說的,‘人中’就有8寸長,那麼他的臉不是有丈把長嗎?”漢武帝聽了,也哈哈大笑起來。東方朔要勸諫皇上不要做長生的夢了,但又不好用直言去規勸,隻能用旁敲側擊的說法,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意思。這種批評,使漢武帝愉快地接受了。
(3)樂於接受
交際人員總是希望對方能夠接受自己所發出的語言信息,並作出相應的反應。同樣首先要讓對方能夠接受你發出的信息。委婉的語言就可幫助你達到這個目的。
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到某地旅店投宿,有人早告訴他此地蚊子特別厲害。他特別擔心晚上是否能安穩睡覺,想要事先對服務員打招呼,又覺得這樣做有點不妥,服務員未必樂意接受。
他在服務台登記房間時,一隻蚊子正好飛過來。馬克?吐溫靈機一動,馬上對服務員說:“早聽說貴地蚊子十分聰明,果然如此,它竟然會預先看我的房間號碼,以便夜晚光臨,飽餐一頓。”服務員們聽了不禁大笑起來,結果就記住了房間號碼,並相應地采取了一係列防蚊措施,使馬克?吐溫這一夜睡得很好。馬克?吐溫如果直接告訴服務員要提前趕走蚊子,就不一定能達到這種效果。馬克?吐溫的話很委婉,讓服務員易於接受,當然也就樂意盡心服務了。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這樣的例子:當你要求別人做一件事,或者指責別人哪裏有過失的時候,你要盡量選擇讓對方感到有回旋的話,把主動權仿佛送給了對方。這樣的話就會使別人樂於接受,也就心悅誠服地願意改正。
用委婉的語言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聽話者感到你是為他著想,或者感到合情合理,這就容易達到目的,也給人以教育或啟迪。
2.交際語言離不開幽默
幽默的談吐無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重大的社交場合,都是一個人聰明智慧的舉動,它要求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較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一個人語言修養高,文化知識豐富,對古今中外、天南海北、曆史典故、風土人情等各種各樣的事情都有所了解和掌握,再加上語言豐富、語言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就能夠在講話時得心應手,就容易產生幽默感。
許多人都有提高自己語言表達能力的願望,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培養發揮你的幽默感。我們追求美好的理想,我們也渴望超凡脫俗,達到思想上的超越,這就要發揮幽默的作用。趣味盎然的對話可以製造愉快的氣氛,而愉快的氣氛可以解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達到最大的交際效果。
(1)有聲有色
交際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嚴肅緊張的場麵,在談判過程中甚至會遇到激烈爭論的情況。在這時,如果運用幽默的語言,窺測對方的心理導向,堅持原則,在表達上卻有趣有情,這樣就能使難堪的局麵得到緩解,這是在處理棘手問題時常使用的手法。即使在較為平和的場麵中,運用幽默語言也能使嚴肅古板的場麵產生情趣。
例如:原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在一次集會上演講結束後,與對他懷有敵意的發問者展開了爭論。發問者說:“您的詩太駭人聽聞了,這樣寫詩是短命的,明天就會完蛋,您本人也會被忘卻,您不會成為不朽的人。”馬雅可夫斯基答道:“請您過1000年再來,到那時我們再談吧!”問者又說:“您說,有時應當把沾滿‘塵土’的傳統和習性從自己身上洗掉,那麼您既然需要洗臉,這就是說,您也是肮髒的了。”詩人答道:“那麼,你不洗臉,就認為自己是幹淨的嗎?”問者又說:“您的詩不能使人沸騰,不能使火燃燒,不能感染人。”詩人答道:“我的詩不是大海,不是火爐,更不是鼠疫。”這段對話不時引起人們陣陣笑聲和掌聲。詩人運用了影射、諷喻、雙關等修辭手法,使得對話具有幽默感。詩人逐一反駁了對方的挑戰,給唇槍舌劍的爭辯添上了詼諧的情調。
(2)營造氛圍
氛圍是交際實務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在某些情況下能決定交際的成敗。幽默在製造和諧氛圍和緩解緊張氣氛時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有這樣一件趣事:一位教語法的老師是方音很重的南方人,教學很嚴謹認真,曾讓學生分析一個例句:“學語法的都來了。”有一天課前,有一個學生在模仿老師的語調講話,正巧老師走進教室,聽到這位學生惡作劇的聲音。學生們都很緊張,估計老師一定會斥責這個學生一番。老師卻自嘲地笑了笑,用更重的方音問道:“學語法的都來了嗎?”同學們哄堂大笑,然後接著講課,為課堂製造了融洽和諧的氣氛。
(3)發揮潛能
具有幽默感的人,在人生的舞台上一定是能夠充分地發揮自己潛能的人;具有幽默感的語言,一定能夠跨越語言障礙而順利地渡過難關。為人豁達、心情愉快是具有幽默感的人共有的特征,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就能夠迸發出自己的創造力。
卓越的學者在發言或者講課時,常常夾雜一些幽默的俏皮話。幽默感反映了一種人的內在的自由,沒有這種自由,就不可能進行創造。這種自由是建立在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基礎上的。
富有創造才能的人,都有喜歡“遊戲”的特點,對饒有趣味的事物很敏感。幽默感是十分重要的個性品質,它同聯想的靈活和“思想遊戲”的大膽幾乎是形影相隨的。
3.模糊方法
我們在客觀世界裏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客觀事物,絕大多數都沒有一個精確的界線。作為客觀世界符號表現的語言也必然是模糊的。巧妙地利用語言的模糊性,使交際語言更能發揮它神奇的妙用,是當今交際人員追求的目標之一。
模糊語言在不同的背景、場合、氛圍中因說話者表達的目的和要達到的效果不同,其作用也就不同。我們從以下幾點談談模糊的作用。
(1)擴大容量
模糊語言的一個重要特征在於它能把難於表述的道理表達出來,大大地豐富了表達效果。模糊語言是“猶抱琵琶半遮麵”,這樣更能引起人們聯想推斷、包含著廣博的內容。
我國某市一個廣播電台的直播節目中,一位小姐誤把聽眾點給別人的歌認為是點給自己的,在直播節目中向播音員詢問。這時播音員明知不是點給這位小姐的,但又不好明白地指出來。如果說出來,不僅掃了這位小姐的興,也使廣大聽眾感到不愉快。播音員說:“可能是點給您的吧?其實呀,人間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人們相處都應該以友相處。隻要以誠相待,以友善之心待人,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又何必非要計較是哪一位朋友呢?”播音員隨機應變,
(2)緩和氣氛
在某些情況下,對方可能故意損害你,使你怒發衝冠、情緒激動,氣氛頓時緊張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注意使用模糊語言,易於控製自己的情緒,緩和氣氛,使事態朝好的方向發展。
在我國南方一個城市,正值下班時間,乘車的人特別多,車已爆滿。乘客們把車窗堵得嚴嚴的,車內乘客不易看到車已行駛到哪一站。盡管乘務員大聲報告站名,但總有乘客錯過了站。有一位錯過站的乘客慌慌張張地擂門大叫,咒罵乘務員,高喊:“售票員下車!”乘務員也非常生氣,正要醞釀幾句奚落挖苦的話,正巧這時有一位交際人員在車內,及時地插嘴說:“售票員不能下車。售票員下車了,誰來收票?”這時,不僅那位錯過站的乘客情緒緩和下來,連乘務員也和顏悅色起來。如果我們用模糊語言來淡化緊張氣氛,就可控製情緒。它能使我們與他人交往時不致緊張,在交際時能擺脫困境。
(3)點到為止
模糊語言要有分寸,要點到為止。不該說的不說,能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明白,卻不傷害別人,不能直言不諱,要把自己的意思曲折地表達出來,並且要讓對方明白。
我國一位著名的播音員到精神病院采訪,采訪提綱中原先寫的是:“您什麼時候得的精神病?”這位播音員感到這種問話會刺激病人,就臨時改口問道:“您在醫院呆多久了?住院前感覺怎麼不好呢?”委婉含蓄的提問,采取的是模糊語言,使對方易於接受,不致產生反感。
在采訪結束時,這位播音員說:“您很快就要出院了,真為您高興。”播音員在采訪時自始至終注意回避這個詞。
模糊語言的運用要掌握分寸。過於模糊,對方不了解自己的意思,就失去了交際的作用。過於直露,又會傷害別人。隻有既模糊又適度,在模糊語言中透露出自己真實的語意,才能達到交際的目的。
(4)由難到易
“由難到易”也可稱為“化險為夷”。在交際實踐中,常會遇到難以應付的棘手的問題,也會有非說不可卻難以啟齒的局麵,怎麼辦呢?成功的交際人員往往會用模糊語言,使自己擺脫這種尷尬的處境。
在某大商場,有一位顧客拿了幾個西紅柿,然後混雜在已經稱好重量並交完款的蔬菜中轉身就走。這時,售貨員發現了這一情況。富有經驗的售貨員會兩手一拍說:“哎呀!請您慢走一步。我可能剛才不注意,把蔬菜的品種拿錯了,您再回來查查看。”這位顧客無奈也隻得回來,售貨員把蔬菜重新稱過,隨手就將西紅柿揀下來。此時這位顧客也隻能佯裝不知,不了了之。
模糊語言在某些場合下故意說得不確定、不說透,這樣就給自己留下回旋的餘地,也使對方不窘困。
巧舌如簧,從小姐詢問點播節目一事引申出一番處世人生哲學。播音員使用了模糊語言,使節目的內容深化了。
如何獲得好口才
掌握口才藝術,必須以個人素質為前提,以口才理論為指導,以實踐鍛煉為手段,並且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不斷總結分析,逐步提高。
(1)總結口才運用的規律
口才的獲得與其他任何事物一樣,都有其內在的自身規律。總結無數口才家的口才實踐,對口語表達的藝術和技巧的規律進行概括和歸納,就形成了口才理論。有了理論指導,掌握口才藝術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凡有口才的人,都非常重視口才運用規律的學習和研究。古希臘著名演講家德摩斯梯尼曾虛心向別人請教朗讀方法和演講技巧;大演講家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經常徒步很遠,到一個法院裏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辯論、如何做手勢。至於當代那些成功的有口才者,更有著堅實的口才理論基礎。所以,每一位渴望獲得口才的人,都應當重視口才理論及相關基礎理論的學習,重視口才實踐經驗的學習,努力探索和掌握開發培養口才的途徑。
學習口才理論,把握口才運用規律,包括三個方麵的內容:一是學習口才的核心理論,即口才學與口才學的分支學科,像商貿口才學、司法口才學、交際口才學、演講學、論辯學、談判學等;二是學習口才的基礎理論,如哲學、美學、人類學、社會學、語言學、邏輯學、心理學、交際學、文藝學、傳播學等;三是學習別人的實踐經驗,觀摩有口才的人的口語運用實踐活動,專心聽別人說話,分辨優劣,總結規律。
(2)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加強修養,提高素質,學習理論、把握規律,勤於實踐、鍛煉技能之外,還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總結分析中不斷進步。
口才的提高,與其他能力的提高一樣,都有一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過程,循序漸進是培養口才、提高運用口語能力的一條重要原則。誰也不能企望一口吃成個胖子,應當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無論是素質的培養,理論的學習,技能的鍛煉,都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在培養口才的過程中,要做個有心人,認真總結每一次訓練和實踐,肯定成績,找出不足,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研究克服不足的辦法。這樣堅持不懈,口才水平就會不斷提高。
(3)加強自身修養
要培養和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必須先抓加強修養、提高素質這個根本。口才是一個人良好修養與素質的充分體現。沒有愛憎分明,哪有義正詞嚴!沒有臨危不亂,哪來侃侃而談!
沒有虛懷若穀,哪有言談秀雅!沒有如泉思緒,哪會口若懸河!很自然,要獲得口才,首要的不是磨礪嘴皮,而是要加強修養,提高自身的素質。
人的素質,有先天的稟賦和資質,但這種稟賦和資質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得到改善和提高的。修養,就是改善和提高素質的重要途徑。
一個有口才的人,必備的是良好的思維品質、心理素質、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圍繞著個體素質的提高,我們應當在思想、品德、情感、意誌、知識、智力等方麵加強修養,從而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提高理論政策水平和思想認識深度,培養高尚而質樸的道德品質、豐富而健康的情感和堅韌而持久的意誌,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本行業專門知識,形成由觀察力、記憶力、概括力、分析力、推導力、想像力和應變力組成的良好智力結構。這些是獲得口才的基本保證。
(4)加強鍛煉
好的口才除了具備一定的知識以外,與實踐鍛煉是分不開的。
在口才理論知識指導下,進行嚴格、刻苦的訓練和長期口語實踐的體驗,才是掌握口語表達技能、提高口才水平的唯一正確的成功之路,這也是古今中外一切口才家成長的共同道路。即便是先天條件有些不足,隻要經過刻苦的實踐鍛煉,也能獲得非凡的口才。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小時候有過嚴重的口吃,說話困難,在校讀書常常被同學作弄,因而心裏十分難受。後來,他認真分析了口吃的原因,發憤學習說話,而且經常到深山去練習大聲說話,放聲歌唱、朗誦,還力爭上台演戲,從各個方麵進行鍛煉,結果取得了成功,既克服了口吃,還練出了一副好口才。因此,隻要勤於實踐鍛煉,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5)提高隨機應變能力
談吐不俗、能言善辯、文采飛揚、不慢不火的言詞總是讓人身心愉悅,結結巴巴、羅羅嗦嗦、語無倫次、言之無物的談吐很少不令人討厭的,這就是社交場合為何會有人與人差別的原因所在了。
一位美國朋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所在的公司要招考一位打字員。初試錄取了兩名,最後麵試時再決定錄用其中一人。這兩人,一位是華裔,一位是西班牙人。他們打字能力是:西班牙小姐每分鍾30字,華裔同胞每分鍾70字。但是,考完之後,這位傳統的中國女子,安靜地等在門外,而西班牙小姐卻徑直闖進主管人的辦公室。她聲稱自己打字技術一向快速準確,隻是當時太緊張了,沒考好,但是,這份工作對她太重要,她非得到不可。最後結果,主管人錄用了她。而那位打字技巧高於西班牙的華裔女士,卻在胸有成竹地靜候佳音中,失去了機會。
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雙向選擇的就業時機要求我們:“充分地發揮你的口才,就有可能得到一份好工作;否則,就會失去良機,甚至影響你的一生。
中央電視台的年輕節目主持人楊瀾是一顆耀眼的新星。1991年9月19日晚,楊瀾在廣州市天河體育中心演出。節目進行中,她在下台階時不慎摔了下來。這是眾目睽睽下的一個十分意外、令人難堪的事故。她該怎麼辦呢?全場都為她捏著把汗。
但楊瀾很沉著地爬了起來,鎮定自若地對台下觀眾說:“真是人有失足,馬有失蹄呀。我剛才這個獅子滾繡球的節目滾得還不熟練吧?看來這次演出的台階不那麼好下哩!但台上的節目會很精彩的。不信,你們瞧他們!”
楊瀾在以其清純流暢的節目主持藝術,使全國億萬電視觀眾為之傾倒的同時,她在處理生活中的一些“突發事件”時,那敏捷的思維、清純的風格、應付自如的流暢口才,同樣令人敬佩。
上麵幾個方麵為渴望獲得口才的人們指明了一條正確、科學的道路。隻要我們遵循這樣一套培養口才的方法,出口成章的美好願望就一定會變成現實!
人人都能把話說好
任何人的言語水平都不是天生具備的,無數事實證明,言語能力需要通過學習和訓練逐漸提高。誰也希望把話說好,自己表達得清楚,人家聽了舒服。誰也能把話說好,你也一樣。
舉世聞名的拿破侖,不但是一位軍事家,也是一位演講家。他的軍事才能可能來自天賦,但他的演講才能卻來自後天的不斷學習和訓練。他秘書在後來的回憶錄中講到,拿破侖在上廁所的時候,也經常蹲在馬桶上喃喃自語,主要是在訓練嘴巴肌肉的靈活性,掌握語速、語調。正是不斷的刻苦訓練,才使他成為一流的演說家。
一般來說,你若能在下列方麵努力,你的言語能力就可以提高:
⑴廣博的知識。一個人不可能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但不能沒有廣闊的知識麵,如果知識麵狹窄,就會妨礙表達。尤其是做營銷和商務工作,最適合知識麵寬闊一些的人。掌握的知識越多,就越能與客戶找到知己般的共鳴話題,感情就容易貼近、融通,大大增加交易成功的機會。
⑵培育自身的風格。風格就是特色。風格從模仿開始。如果僅僅是學習某人或某種方式,永遠都不可能成為你自己。凡是有較強言語能力的人,都有自己的特定風格。較強的言語表達能力是指在說話的時候,言語清楚、流暢、富有感情。你如果感覺能力有限,就應該好好訓練一下,從基礎表達開始,然後是流暢性,接著是邏輯性、風趣感等等,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與眾不同的風格是說,言語富有人情味,風趣性,幽默感。談論同一話題,不同方式表達,效果就截然不同。例如向理發店銷售空調,甲說:“上司,我這空調價廉物美,挺不錯,你買一台絕對劃得來。”乙說:“上司,你這裏生意真好啊!如果,你的空調配得好,生意會更好。”丙說:“上司……你現在的空調至少使用有八年了。這1匹的電能完全不能解決你這15平方米的供暖,而且對客人、員工和您自身的健康不利,更不好的是這樣舊的空調隨時可能短路引發火災。我手頭的產品可以讓你消除一切憂慮……”可以看出,丙說的話最有可能打動上司。他的話有理有據,為上司的健康,為店鋪的安全考慮,從情感上就能讓人接受。
⑶靈機應變。會說話的人,始終有一根主線貫穿整個談話過程。無論中途發生多少變異,最終他能回到他原來的那個點上。有的人與別人談話時,就好像牆上的稻草一樣,風吹兩麵倒,別人拋出一個觀點,一聽,覺得有道理,馬上就在心裏否認了自己的提法,接著就是心裏發怵,跟著別人的思維走了。講話有譜的人不一樣,在講之前他就擬定了一個思路,在跟別人談話時,他會按照這個思路行事,中途針對不同的見解,他會進行有效的應變,最終把談話對象引到他的那個思維圈子裏去。
惠盎是個書生,一次他去拜見宋康王的時候,康王對他的談話極不感興趣,不時跺腳,大聲咳嗽,最後康王終於忍不住了,說:“我喜歡的是勇武有力的人,不喜歡行仁義的人,你快走吧,我不想聽你的廢話。”惠盎說:“我隻問你一個問題,你樂意回答嗎?”康王說:“你問吧。”
惠盎說:我有這樣的道術,使人雖然勇猛卻刺不進你的身體;雖人有力,卻擊不中你。大王你難道無意於這種道術嗎?
康王說:好!這是我想要聽的。
惠盎說:雖然刺不進你的身體,擊不中你,但你還是受辱了。我有這樣的道術:使人雖然勇武,卻不敢刺你,雖然有力卻不敢擊你。大王你難道無意於這種道術嗎?
康王說:好!這更是我想知道的。
惠盎說:那些人雖然不敢刺,不敢擊,並不能說明他們沒有這樣的想法啊。我有這樣的道術:使人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想法。大王難道無意於這種道術嗎?康王說:好!這正是我所希望的!惠盎說:那些人雖然沒有攻擊你的想法,但是能夠使他們愛你則更好了。使他們愛你勝過了孔武有力,居於上麵說到的三種有害行為之上了。大王你難道無意於這種道術嗎?
康王說:這是我想要得到的!
惠盎說:孔子,墨子的品德就能這樣。孔子,墨子他們沒有領土,但卻能像君主一樣得到尊榮;他們沒有官職,但卻能像當長官一樣受到尊敬。天下的男子女子沒有誰不伸長脖子,踮起腳跟盼望他們,希望他們平安順利。現在大王你擁用兵車萬輛,如果你是想使百姓愛你卻不是想靠用武力征服四方之敵,那麼,百姓對你的愛戴就能遠遠超過孔子、墨子了。
宋王無話可答。
此例說明,要想說出的話有人願意聽,就要善於抓住人心。在言談的過程中間可能出現意外情況,但是,隻要你能冷靜應對,擊中對方在意的要點,也能使對方慢慢接受你和你的言談。
說話不僅僅要正確,更重要的是讓人聽了舒服,至少不產生抵觸情緒。
1.言語的要求——禮多人不怪
言語的總要求是:文明、禮貌、準確。言語是談話的載體,言談者對它應當高度重視,精心斟酌,這是不言而喻的。
(1)說話要說文明的話。
作為有文化、有知識、有教養的現代人,在交談中,一定要使用文明優雅的言語。
(2)禮貌言談易融洽
在談話中多使用禮貌用語,是博得他人好感與體諒的最為簡單易行的做法。所謂禮貌用語,簡稱禮貌語,是指約定俗成的表示謙虛恭敬的專門用語。
(3)準確言語,為溝通搭好橋
在交談中,言語必須準確,否則不利於彼此各方之間的溝通。
2.話題選擇好,雙方都明了
談話的話題、主題,它所指的是談話的中心內容。一般而論,言談的主題多少可以不定,但在某一特定時刻宜少不宜多,最好隻有一個,才有助於言談的順利進行。在談話之中,以下話題都是適宜選擇的:
(1)既定的主題。
既定的主題,即交談雙方業已約定,或者其中一方先期準備好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