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雅的主題。
高雅的主題,即內容文明、優雅,格調高尚、脫俗的話題。
(3)輕鬆的主題。
輕鬆的主題,即談論起來令人輕鬆愉快、身心放鬆、饒有情趣、不覺勞累厭煩的話題。
(4)時尚的主題。
時尚的主題,即以此時、此刻、此地正在流行的事物作為談論的中心。
3.表達得體,不好聽的話也能說得耐聽
為了使自己的表達更確切,我們應注意以下幾點:
⑴在什麼時候,使用什麼樣的言詞,需要事先做些準備才行。
⑵避免使用太生澀的語句。
⑶以鏗鏘有力的語調來說明。
⑷絕對不要使用歧視用語。
⑸莫用不堪入耳的言詞。
談話的表情要自然,語氣和氣親切,表達得體。說話時可適當作些手勢,但動作不要過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與人談話時,不宜與對方離得太遠,但也不要離得過近。
參加別人談話要先打招呼,別人在個別談話,不要湊前旁聽。若有事需與某人說話,應待別人說完。有人與自己主動說話,應樂於交談。第三者參與說話,應以握手、點頭或微笑表示歡迎。發現有人欲與自己談話,可主動詢問。談話中遇有急事需要處理或需要離開,應向談話對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談話現場超過三人時,應不時地與在場的所有人攀談幾句。不要隻與一、兩個人說話,不理會在場的其他人。也不要與個別人隻談兩個人知道的事而冷落第三者。如所談問題不便讓旁人知道,則應另找場合。
在交際場合,自己講話要給別人發表意見的機會,別人說話,也應適時發表個人看法。要善於聆聽對方談話,不輕易打斷別人的發言。一般不提與談話內容無關的問題。如對方談到一些不便談論的問題,不對此輕易表態,可轉移話題。在相互交談時,應目光注視對方,以示專心。對方發言時,不左顧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視別處,顯出不耐煩的樣子,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伸懶腰、玩東西等漫不經心的動作。
4.距離產生特別的美
交談雙方根據親疏關係及場合保持適當的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有助於交談愉快進行。
(1)空間距離。
空間距離指人們在談話時相距的空間。談話時距離太遠會使對方誤認為你是在嫌棄他,太近又會侵略他人的個體空間,使對方不自在,因此太遠太近都是失禮的。一人與多人的交談,談話對象不太固定,相互的距離一般在2米以上。熟人交談,距離一般是l米。陌生人則在1米以上。交談交談對象為關係很密切的朋友,距離在0.5米左右。與愛侶或摯友,因為談話內容屬隱私,需“交頭接耳”、說“悄悄話”,故彼此間的距離很近,甚至親密無間。
(2)心理距離。
俗話說得好:“過於親近易生侮慢之心。”人與人之間往往會因為失去分寸而發生許多遺憾,其實這都是可以避免的事情,隻不過人們通常都會因太過親近而忘了應守的界限,在說話或行動上亂了方寸,讓許多原本十分要好的朋友,轉眼間成了見麵不相識的陌生人。
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以保交往安全,與人說話亦然。
學會技巧性地讚美別人
愛虛榮是人人共有的特點,其特點往往是在他們覺得做沒有多大把握的事情時,極樂意看到自己在這些沒什麼把握的事情上表現不凡,獲得別人的稱讚。當你對他們這些沒把握的事情中任何一樁加以頌揚時,都會發生你所期望的功效。
吉斯菲爾伯爵說:“各人有各人優越的地方,至少也有他們自以為優越的地方。在其自覺優越的地方,他們固然喜愛得到他人公正的評價。但在那些希望出人頭地而不敢自信的地方,他們尤喜歡得到別人的恭維。”
沃普爾是一位非常精明強幹的人,吉斯菲爾對他評價道:“他的才幹是不容別人恭維的,因為對於這一點,他自己知道得很清楚。但他常常自恐在對待女人方麵,是一個浮滑之徒,而願意別人說他溫文爾雅。因此,他在這一點上是極易被人恭維奉承的,這也是他常常愛好而且經常與人交談的話題。由此可以證明,這是他的弱點所在。
吉斯菲爾進一步指出:“你若想輕易地發現各人身上最普遍的弱點,隻要你觀察他們最愛談的話題便可。因為言為心音,他們心中最希望的,也是他們嘴裏談得最多的。你就在這些地方去搔他,一定能搔到他的癢處。”
凱雷的經驗告訴我們,恭維之所以起到如此巨大的作用,皆因他能找到各種不同的典型人物所癖愛的虛榮。
“有不少人,他們喜歡聽相反的話;更有許多的人,喜歡別人把他們當作有思想、有理智的思想家。有一回,我與一個人討論一件頗有爭議的社會問題,我對他說:‘因為你是這樣的冷靜、敏銳,因此我想知道,我們究竟應該站在什麼立場?’他聽了我的話,立刻顯出滿麵春風的樣子,並詳細對我說了他對此事的態度。原來此人是願意人家認為他是敏銳、冷靜的人。”
吉斯菲爾也告訴我們:“幾乎所有女人,都是很質樸的,但對儀容嫵媚,她們是至深癖愛,孜孜以求的。這是她們最大的虛榮,並且常常希望別人讚美這一點。但是對那些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傾國傾城的絕代佳人,那就要避免對她容貌的過分讚譽,因為她對於這一點已有絕對的自信。如果,你轉而去稱讚她的智慧、仁慈,如果她的智力恰巧不及他人,那麼你的稱讚,一定會令她芳心大悅,春風滿麵的。”
林肯曾說:“一滴甜蜜糖比一斤苦汁能捕獲到更多的蒼蠅。”人不分男女,無論貴賤,都喜歡聽合其心意的讚譽。同時,這種讚譽,能給他們加倍的能力、成就和自信的感覺。這的確是感化人的有效的方法。讚美別人,就一定能夠獲得別人的好感。
在社會生活中,會說恭維話的人,肯定比較吃香,辦事兒順利也順理成章了。當一個人聽到別人的恭維話時,心中總是非常高興,臉上堆滿笑容,口裏連說:“哪裏,我沒那麼好”,“你真是很會講話!”即使事後冷靜地回想,明知對方所講的是恭維話,卻還是沒法抹去心中的那份喜悅。
因為,愛聽恭維話是人的天性,虛榮心是人性的弱點。當你聽到對方的吹捧和讚揚時,心中會產生一種莫大的優越感和滿足感,自然也就會高高興興地聽取對方的建議。當你去地攤或商場買衣服時,賣主肯定就來話了:“啊!真漂亮!穿起來非常合身,樸素、大方、有風度。你比以前年輕了幾歲。”本來你是不想買那件衣服的,卻買回來了。
在日常工作或交談中,人們總結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真誠地讚美,即誠摯而不虛偽地讚揚對方,顯示出對方的重要性。對方因受到讚揚和褒獎,心情愉快,神經興奮,則最容易表現出寬宏大度,豁達開朗,而不至於在一些平常小事上斤斤計較,爭論不休。此時,則是進行遊說,實現自己願望的最佳時機。因此,有不少人采用真誠讚美的方法進行遊說,其效果就非常明顯。例如:
某中學校長無錢修繕校舍,多次循規蹈矩,層層請示,卻毫無實效,不得已之下,決定向本市玻璃製品商場經理求援。校長之所以打算找該經理,是因為這位經理重視教育,曾捐款一萬元發起成立“獎教基金會”,遺憾的是聽說近兩年商場的經營一直不理想,下設在沅江、嶽陽、衡東的三個分店年虧損數萬元,眼下要向這位經濟困難的商場經理征集捐款,校長深感“凶多吉少”,希望渺茫。但是,想到全校師生的生命安全,隻好“背水一戰”了。經過反複思量,校長覺得采用“真誠讚美法”較為適合這場洽談。
校長:曹經理,久聞大名。鄙校長近日在省城開會再一次聽到教育界同仁對你的稱讚,實是欽佩!今日散會返校,途經貴府,特來拜訪。
曹經理:不敢當!不敢當!
校長:曹經理你真有遠見卓識,首創獎教基金會。不但在本市能實實在在地支持教育事業,更重要的是,你的思想會影響幾代人。獎教基金會由你始創,如今已由點到麵,由本市到外市,甚至發展到全國許多地區,真可謂香飄萬裏,名揚四海啊!
校長緊緊圍繞經理頗感得意之處,從思想影響到實際作用等方麵予以充分肯定,談得曹經理滿心歡喜,神采飛揚。正當此時,校長無不自卑地訴說自己的“無能”和悔恨:身為校長,明知校舍搖搖欲墜,日夜危及著師生的生命安全,卻毫無良策排憂解難。要是教育界上司都能像曹經理這樣,真心實意酷愛人才,支援教育,隻要撥一萬元錢就能釋下我心頭的重石,可是至今申報不下10次,仍不見分文。
聽到這裏,經理立即起身拍拍胸脯,慷慨地說:“校長,既然如此,你就不必再打報告求神拜佛了,一萬元錢我捐獻給你們。”校長緊緊握住經理的手,由衷致謝,此時此刻,他一定體味到了“真誠讚美”的妙處。
非凡的談吐讓人刮目相看
1.選擇有趣味的話題
大家不感興趣的話題不要說,大家正熱衷於某話題的探討時不提新的話題,大家正忙於做某事或急於去做某事時不提話題。“言貴精,更貴適時”,談論話題既不要操之過急,也不要坐失良機。
要根據對象、環境條件、實際需要選擇話題,話題要貼近大家的生活、知識結構、興趣愛好、實際需要,盡量不涉及不愉快的、屬個人隱私的、保密的、甚至異性的話題。
2.不時發問,征求別人的意見
交談時,不能隻顧自己說,忽視了對方的存在,要適時向對方發問。比如:“您看呢?”“您覺得如何?”“您怎麼理解?”等等。發問多選在自己希望了解有關情況、對方對它已有見解或對方希望就有關問題發表看法、談話缺少內容或顯得呆板、需對有關問題進行深入探討等時機。
3.不要以個人為中心
交談時應多講大家共同關心的熱點話題,盡量少講“我怎麼樣”、“我如何”等話題,否則,會引起對方的反感,給人以自吹自擂、驕傲自滿的感覺。談話時要尊重對方,除表現在自己講話時要親切、熱情、真誠,要雙目注視對方,專心聽講外,還表現在要讓對方充分發表觀點,尊重別人的意見和建議等方麵。交談時,不可以我為中心突然打斷或公然反駁、否定甚至諷刺、嘲笑對方的談話,而應用商討、疑問的語氣提出問題或看法。
4.談話要看準對象
交談不是一個人思想與情感的自我發展,而是多人合作互動的過程,因此,在交談過程中,所談的話要符合對象的身份要求,從稱謂到措辭、從話題到語氣都要盡量合乎對象的特點,做到恰如其分。
5.其他注意事項
(1)與兩個以上的人交談時,不能厚此薄彼,應盡量顧及在場所有人員。
(2)欲加入別人的談話時,要先打招呼,在征得別人同意後方可參與談話;別人若想參與你們的談話,應點頭表示歡迎;談話中遇到急事需要離去,應向對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3)交談雙方一般應有問必答,若對方不願回答就不要追問;一旦涉及為難的話題,應馬上致歉,並隨機轉移話題。
(4)交談中除避免觸及病亡、殘疾、窮困等令人不愉快的話題外,還應克服自吹自擂、談個沒完、語言刻薄、逢人訴苦、髒話連篇、低級庸俗等語言習慣。
6.適度地讚賞對方
每一個成功的業務人員都會不適時機地讚賞別人。她可以把你從頭到尾都誇讚一遍!而且可以讓你感覺到她真的是從心眼裏讚美你,例如他會在見到你時說,“小莉,你今天穿的這雙鞋真別致!告訴我哪買的?”再不然就是:“小林,你今天穿的這套西服可真精神……”總之從她口中說出來的話絕對是讚美,即使是兩人在電梯口偶爾碰上的一句簡單對話,他也會跟你說聲:“小心門,別夾傷了!”
對於寒暄已算得上是爐火純青了。不見得是見人說人話,也絕非見鬼說鬼話,她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人性的私密地帶。請相信人都是渴望掌聲希望被讚美的,而這就是寒暄的精華所在!
7.真誠與人交談
寒暄其實在許多人看來是一種客套,有人覺得它虛偽作假,有人則認為它無往不利,其實隻要是真心的一句問候,你的此次寒暄就算成功了!總之不要排斥與人交談,多說話不僅可以幫助你了解別人,更是拉近彼此距離的靈丹妙藥。
結交朋友要懂得“善言”
結交朋友要會說話,要“善言”。
善言先要善讚。善讚就是既要讚得讓別人高興,又不露痕跡。
清代大學者紀曉嵐與乾隆皇帝雖是君臣,實有朋友之誼,一次,紀曉嵐因天氣太熱,脫了個赤膊乘涼。乾隆忽然到來,他來不及回避,就躲到床下。過了好久,以為皇帝走了,便問書童:“老頭子走了沒有?”豈料,乾隆並未走,並要他解釋“老頭子”是什麼意思。紀曉嵐道:“萬歲為‘老’,人為首稱‘頭’,‘子’乃聖賢之尊稱。”乾隆聽罷一笑置之。
用“老頭子”來稱呼皇帝是大不敬的,但經過機智的巧辯,居然成了尊崇的意思。當然,乾隆並非沒文化,未嚐不知紀曉嵐是即興胡謅,放過他,顯然是欣賞他處變不驚的幽默趣味和善讚的口才。
善言還要善勸,就是善於說服別人。
1939年10月11日,美國經濟學家兼總統羅斯福的私人顧問亞曆山大?薩克斯受愛因斯坦的委托,在白宮同羅斯福進行了一次具有曆史意義的會談。
薩克斯的目的是說服總統重視原子彈研究,搶在納粹德國前麵製造原子彈。他先向羅斯福麵呈了愛因斯坦的長信,繼而又讀了科學家們關於核裂變的備忘錄,但總統聽不懂深奧的科學論述,反應冷淡。
總統說:“這些都很有趣,但政府現在幹預此事還為時過早。”薩克斯講得口幹舌燥,隻好告辭。羅斯福為了表示歉意,請他第二天共進早餐。薩克斯的勸說失敗了,他犯了一個錯誤,科學家的長信和備忘錄並不適合總統的口味。
事情還沒有結束。由於事態嚴重,沒有能夠說服羅斯福的薩克斯整夜在公園裏徘徊,苦思冥想說服總統的好辦法。
第二天,薩克斯與羅斯福共進早餐。薩克斯尚未開口,總統就以守為攻地說:“今天不許再談愛因斯坦的信,一句也不許說,明白嗎?”
“我想談點曆史”,薩克斯說,“英法戰爭期間,拿破侖在歐洲大陸上正耀武揚威,不可一世,但在海上作戰卻屢戰屢敗。一位美國的發明家羅伯特?富爾頓向他建議,把法國戰艦上的桅杆砍掉,撤去風帆,裝上蒸汽機,把木板換成鋼板。”
薩克斯很悠閑地拿起一片麵包塗抹果醬,羅斯福也知道他是在吊自己胃口,問:“後來呢?”
“後來,拿破侖嘲笑了富爾頓一番:‘軍艦不用帆?靠你發明的蒸汽機?哈哈,簡直是天大的玩笑!’可憐的年輕人被轟了出去。拿破侖認為船沒有帆不可能航行,木板換成鋼板船就會沉。”薩克斯開始用深沉的目光注視著總統,“曆史學家們在評論這段曆史時認為,如果拿破侖采納富爾頓的建議,那麼,19世紀的曆史就得重寫。”
羅斯福沉思了幾分鍾,然後取出一瓶拿破侖時代的白蘭地,斟滿,把酒杯遞給薩克斯:“你勝利了!”
薩克斯這招“前車之鑒”說服了羅斯福。
可見,善勸要靈活機智,不可強求就事論事。旁敲側擊,拋磚引玉,都不失為好方法。
善勸不但可以說服你的朋友,使他接受你的主意,而且不傷和氣,甚至使你們的關係更加密切。羅斯福的英明決斷引起了萬民景仰,而那位私人顧問與他的關係也更為親密了。
善勸的人善於思考,羅斯福的重大決定是薩克斯整夜徘徊的結果。
善勸還須通曉許多知識,拋磚引玉、吹簫引鳳,需要知道曆史典故、陳年舊事,因為事實強於雄辯。
善勸還要注意身體語言,比如說誠懇的表情、專注的眼神。善於說服朋友,無疑等於掌握了一把通向方便之門的鑰匙,用的時候,便可信手拈來。
善言的人,既獲得了朋友的歡心,又方便了自己。
幽默是交際的催化劑
幽默的人離不開智慧作鋪墊,每一個具有幽默感的人都有著寬廣的心胸、隨和親切的性情和洞察一切的聰靈。
幽默是思想、愛心、智慧和靈感在語言運用中的結晶,是一種良好修養的標誌。
有一個主婦因家中水管破裂,急告水電公司,可修理工因故遲到了好幾個小時,他非常抱歉,緊張地準備迎接一頓訓斥。可那位主婦說:“沒什麼,等你的時候,我正好教孩子們學遊泳。”笑言之中,有深深的責備,更有博大的寬容。試想聽了這句話,修理工肯定會賣力地把水管修得又快又好。而若主婦換成一付抱怨或斥責的腔調,雖然占理,但效果則要差得多。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的問題,幽默也是如此。場合、對象都是必須考慮的客觀因素。你大概有過這樣的體會:同一個玩笑,你可以同甲開,卻不能對乙也這樣;或是在某種場合可以說,而在其他場合卻說不得。尤其是對於初識的人或長輩,幽默一定要慎用,否則很容易讓人感到似乎是一種突兀到來的親切或唐突,或者會認為你是在賣弄聰明與笑料。幽默過了頭,就變成譏笑了。
在人際交往中,當矛盾發生時,隻有那些缺少幽默感的人才會把事情弄得越來越僵,而幽默者卻能使一切變得輕鬆而自然。有一個故事談到,當發現餐廳侍者送上來的一杯啤酒裏有隻蒼蠅時,不同國家的人作出的不同反應不一樣:
英國人以紳士的風度吩咐侍者:“換一杯啤酒來!”
日本人令侍者去叫餐廳經理來訓斥一番:“你們就是這樣做生意的嗎?”
中國人把意見寫進意見簿。
沙特阿拉伯人則會把侍者叫來,把啤酒遞給他,然後說:“請你喝——”
美國人說:“以後請把啤酒和蒼蠅分開放,讓喜歡蒼蠅的客人自己混合,你看怎麼樣?”
這個故事當然是虛構的,但卻形象地反映了美國人特有的那種民族性格——幽默。幽默所帶來的笑可以緩解人們的情緒,表現出人們身處困境卻又不悲歎的樂觀精神。
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是位有名的幽默大師。有一次,馬克?吐溫去拜訪法國名人波蓋,波蓋取笑美國曆史很短:“美國人沒事兒幹的時候,往往愛想念他的祖宗,可是一想到他的祖父那一代,就不能不停止了。”馬克?吐溫聽了後淡淡一笑,以詼諧輕鬆的語氣說:“當法國人沒事兒的時候,總是盡力想他的父親到底是誰。”
幽默有時是文雅的,有時是含有暗示用意的,有時是高級的,有時是低級趣味的。切忌在交際中開低級趣味的玩笑,以此為幽默。低級趣味的玩笑形如譏笑,有時一句普通的譏諷話會使人當場丟臉,反目成仇,所以在社交場合中,幽默應該顯示人的高尚、斯文才好。
在社交場合中,如果一味地說俏皮話,無限製地幽默,其結果也會適得其反。譬如,你把一個笑話反複講了三遍、五遍,起初人家還以為你很風趣,到後來聽厭了之後,會使人感到呆板、惡心。
一個富有口才的上司,口語表達應當具有幽默風趣的特征。說起話來揮灑自如、談笑風生,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應對自如、出口成趣。幽默風趣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安全閥”,而風趣的談吐會使我們生活得輕鬆,給我們帶來笑聲。
幽默風趣並不是耍貧嘴,它應當是智慧和靈感的閃光,含而不露地引發聯想,出神入化地推動人們領悟一種觀點、一種哲理,它有情的釀造、有理的啟迪,傳達著豐富的信息。同時,幽默風趣也是一種高妙的應變技巧,它常常幫助我們在瞬息之間擺脫令人尷尬的窘境——但是,幽默風趣又不僅僅是一種技巧,它是一種品格、一種素質、一種特性、一種情懷的有意無意的流露。
那麼,如何使自己具有幽默感呢?
1.構思要快
幽默風趣是一種“快語藝術”,它突破慣性思維,遵循反常原則,想得快、說得快,觸景即發、涉事成趣,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比如,有位將軍問一位戰士:“馬克思是哪國人?”戰士想了會兒說“法國人。”將軍一愣,隨即便說:“哦,馬克思搬家了。”對於這常識性問題都答不出,將軍當然不快,但這一“岔”,構成了幽默,其實也包含了對戰士的批評教育。
2.靈活運用修辭手法
極度的誇張、反常的妙喻、順拈的借代、含蓄的反語,以及對比、擬人、移就、拈連、對偶……都能構成幽默。另外,選詞的俏皮、句式的奇特也能構成幽默。表達時,特殊的語氣、語調、語速以及半遮半掩、濃淡相宜或者委婉圓巧、引而不發——甚至一個姿勢、一個心照不宣的微笑,都能表達意味深長的幽默和風趣。
3.積累材料
豐富多彩的生活提供了許多有趣的素材,這些素材無意識地進入我們記憶倉庫的也很多,我們如果做個“有心人”,就會使自己的語言材料豐富起來。例如,諺語、格言、趣味、笑話等,我們可以提取、改裝並加工利用,這樣我們的語言就會增加許多趣味性的“調料”了。
4.用“趣味思維方式”捕捉生活中的喜劇因素
“趣味思維”是一種反常的“錯位思維”,這種人不按照普通人的思路想,而是“岔”到有趣的一麵去。演說家羅伯特是個光頭,有人揶揄他總是出門忘了戴上帽子,他說:“你們不知道光頭的好處,我可是天下第一個知道下雨的人。”羅伯特並不為自己的“禿頂”苦惱,反而“美化”光頭,他這是用“趣味思維方式”捕捉自己身上的“喜劇因素”。
幽默風趣較多運用於應變語境。作為口才訓練的終結,幽默風趣的表達是應該達到的較高的境界。通過“趣說訓練”,要在進一步提高心理素質的同時,習慣於“趣味思維方式”,習慣於用“錯過”語言藝術構成風趣和幽默,並掌握幾種常見的幽默表達技巧。通過說俏皮話、自嘲、講笑話等訓練手段,使表達更風趣、詼諧,更有吸引力。
美國黑人律師約翰?羅克勤1862年發表反奴隸製演說,一登台這樣說:“女士們、先生們——我到這裏來,與其說發表講話,還不如說是給這一場合增添一點點顏色……”(笑聲)
顯然,黑人麵對白人群眾是“添”了點顏色,但除此還有言外之意,這裏用的是雙關引趣手法。
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也很風趣:“女士們、先生們——我覺得,紳士們的演講,應該像女人們的裙子,越短越好……”(笑聲)
我們日常生活中,隻要不滿足於“慣性表達”,善於說話前先在腦子裏打個“彎”,這時說出來的話也許就俏皮得多。說一個人思想很保守,不聽勸,就說“他呀,榆樹疙瘩,不開竅”就風趣得多。
幽默作為一種“錯位”語言藝術,常常運用意外的甚至“驢唇不對馬嘴”的移植或組合,構成令人捧腹的幽默,因此要突破常規思維,這樣才能巧發奇中。平時要多留意以“錯位”為特征的幽默言語,但要注意,幽默的俏皮話並非格調低下的嘩眾取寵,表達時要恰到好處。
多用則令人生厭,近於油滑。幽默風趣的目的是“激活”信息輸出機製,調劑人際關係,絕不是不顧場合的挖苦和嘲弄。高明的風趣和幽默益智明理,折射出一個人的美好心靈,它是以不損害別人為前提的。
說自己的缺點是一種自嘲,但這不是自輕自賤,而是一種豁達開朗和返樸歸真的人性美的體現。有時趣說自己也是一種高妙的應變技巧。
1860年,美國大富翁道格斯作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公開羞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林肯:“我要讓林肯這個鄉下佬聞聞我們貴族的氣味!”後來,林肯這個沒有專車、乘車自己打票或乘朋友提供的耕田用的馬拉車的總統候選人,在發表競選演說時這樣介紹自己:“有人寫信,問我有多少財產。我有一個妻子和三個兒子,都是無價之寶。此外,還租有一個辦公室,室內有辦公桌一張、椅子三把,牆角還有一個大書架,架上的書值得每人一讀。我本人,既窮又瘦,臉蛋很長,不會發福。我實在沒有什麼可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們。”
注意說話時的忌諱
說話能給自己帶來幸福困難,但說話招惹禍端的卻很容易。所以,明智的人,對人總是唯唯諾諾,可以不開口,便三緘其口。比方你對他談起了有隱私的事情,而他的秘密又唯恐人知,你的說話,偏在無意中,說著他的隱私,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認為你是有意揭破他的隱私,恨你入骨,這是說話的第一忌。
朋友做的事,別有用心,他的用心,極力掩蔽,不使人知,如被人知道,對他必有不利。如果你與他一向熟悉,對他的用心知之甚深,他雖不能斷定你一定明白,終是對你十分疑惑,十分妒忌,你處此困難境地,既無法對他表明不知道,也無法表明決不泄漏,那你將何以自處呢?我想你唯一的辦法,隻有假作癡聾,絕口不提,這是說話的第二忌。
別人有圖謀企圖,你恰參與其事,作為決策,從樂觀方麵說,你是他的心腹,從悲觀方麵說,你是他的心腹之患,你雖謹守秘密,從不提及此事,不料別人猜得其情,而泄之於外,那麼你是無法辯白泄露的嫌疑,在毫無辦法時,你隻有多親近他,表白自己的真心,同時設法查出泄露的人,這是說話的第三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