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5 阿德勒談困苦——敢於迎接人生的挑戰(1 / 3)

《理解人性》reference_book_ids\":[6895619295527570440]}],\"7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6,\"start_container_index\":7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0},\"quote_content\":\"《老人與海》reference_book_ids\":[7267090336126602295,7109046350301367310,7025500157605071902,7262632620146560015,7259645557759544375,6989187508193987592,7229640721232301090]}],\"12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2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start_container_index\":12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阿德勒的智慧》reference_book_ids\":[6955675062963866661,7254863607404432441]}]},\"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阿德勒反對弗洛伊德的宿命論觀點,認為人的創造能力對人生起重要作用。在他看來,這個創造力,在遭遇坎坷時會體現出來。其實在這裏阿德勒提倡的是要敢於迎接人生的挑戰。阿德勒說:“隻有經過親身的努力跨越了生活中遭遇的困境,才更能體會其中的樂趣。”

困難是通向成功的必經關卡

困難隻是通向成功的路上一些必須經過的關卡。

——阿德勒

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是要經曆一番風雨,才能夠看見彩虹。

誰的人生能隻有坦途、沒有曲折呢?麵對人生出現的種種問題,除了勇敢地承受別無他法,這是圓滿的人生必須要通過的關卡。阿德勒說:“隻有經過親身的努力跨越了生活中遭遇的困境,才更能體會其中的樂趣。”的確,一個人也隻有經過和同伴的同甘共苦,並肩努力之後,才能真正做到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麵對生活不再是消極遁世,而是對生活更充滿熱情地活在當下。

有一個農夫,一直在跟上帝祈禱,祈禱風調雨順,不要有大風雨,不要下雪,不要地震,不要幹旱,不要有冰雹,不要有蟲害,可是不論他怎麼祈禱,總是不能如願!他這樣連續祈禱了50年,上帝有點不忍,隻好告訴他:“我創造世界,也創造了風雨,創造了幹旱,創造了蝗蟲與鳥雀,我創造的是不能如人所願的世界。”可他還是不放棄,他請求上帝給他一年的時間,滿足他的請求。上帝隻好無奈地答應了。

第二年,農夫的田地果然結出許多麥穗,由於沒有任何狂風暴雨、烈日與災害,麥穗比平常多了一倍,農夫興奮不已,歡喜地等待收成的那一天。

可到了收成的時刻,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農夫的麥穗裏竟然沒有結出一粒麥子。

農夫找到了上帝,問道:“仁慈的上帝,這是怎麼一回事,是不是有些地方搞錯了?”

上帝說:“我沒有搞錯任何事情,一旦避開了所有的考驗,麥子就變得無能了。對於一粒麥子,努力奮鬥是不可避免的,風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蟲是必要的,它們可以喚醒麥子內在的靈魂。人的靈魂也和麥子的靈魂相同,如果沒有任何考驗,人也隻是一個空殼罷了。”

農夫曾經因麥子收成不好就怨天公不作美,害蟲作祟,誰知當麥子沒有了其他一切阻力時卻無法結出果實。所以作為有生命的人們更不能怨天尤人,應該努力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真正做個掌握自己命運的人。

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一個人做事總是一帆風順,那麼他就會極易安於現狀,從而失去了鬥誌;但當一個人遭受苦難之際,為了擺脫窘境,他會調動起全身心的潛在能力與其抗爭,從而有所成就。因此,人生才需要有苦相伴。

生活免不了讓我們遭受痛苦,但苦難是成功最好的激勵。

格林尼亞出生於有錢人家,從小生活奢侈,不務正業,人們都說他是個沒有出息的花花公子。在一次宴會上,格林尼亞有意靠近一位年輕貌美的姑娘。可是這位姑娘毫不留情地對他說:“請站遠點,我最討厭你這樣的花花公子擋住視線。”驕傲的格林尼亞有生以來,第一次遇到這樣的羞辱,頓時使他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喪失了自信。然而同時,這種令人無地自容的羞辱,仿佛重重的一拳,將昏睡不醒的他擊醒了。他從宴會上回來,給家人留下一封書信:“請不要探詢我的下落,容我去刻苦學習,我相信自己將來會做出一些成績的。”果不其然,8年後,他成了著名的化學家,時隔不久,又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後來格林尼亞收到一封信,信中隻有一句話:“我永遠敬愛那些敢於戰勝自己的人。”寫信者正是那位美麗的姑娘。

格林尼亞當眾受辱有了壓力,他為了洗刷掉這些羞辱,變壓力為動力,促使自己去戰勝自我,後來終於用羞辱換得榮譽,實現了由紈絝子弟向偉大科學家的轉化,並從後來的成功中找到了自信。

很多人都免不了要麵對苦難,但不同的人麵對苦難的態度各有不同:有的人會自暴自棄,有的人會唉聲歎氣,有的人會選擇逃避或死亡。記住,苦難並不可怕,隻要你敢於直麵苦難,你就能取得成功的人生。

事實就是這樣,不能忍受挫折和困難的人,隻會是一個失敗者,而能忍受得住挫折、忍受得住失敗、忍受得住痛苦的人,往往是成功的人。成功者會把苦難看成磨煉。他們把苦難當成激勵自己前進的原動力,他們在苦難中鼓起生活的勇氣,學會戰勝困難的方法,在苦難中磨煉自己百折不撓的意誌,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堅強,進而達到勝利的彼岸。

在阿德勒看來,人生的苦難,是上帝贈予的禮物,隻有經曆了苦難的折磨,才更能體會人生的珍貴。中國古人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隻有這樣的人生,才能真正體會“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不服輸的人就會有希望

人生從來就沒有真正的絕境,不服輸的人才有希望。如果你始終在絕望的邊緣徘徊,請別放棄,再為自己加一加油,也許就是這最後的拚搏會給你帶來奇跡。

——阿德勒

不服輸體現的是一種堅韌精神。這種精神讓生命充滿彈性和力量。不服輸是一個人在挫折和失敗麵前的態度。一個人要是在輸了之後就不再為贏而努力的話,他就不可能有贏的可能。這是個很淺顯的道理。不服輸的價值就在於此。阿德勒這樣評價那些成功的人:“在成功之前,往往都遭遇過非常大的挫折,在外人看來,事情本應該放棄了,但他們卻在堅持,最後他們成功了。”

其實,人生的光榮不在永不失敗,而在於能夠屢敗屢戰。也就是說,成功的人不是從未失敗過,而是在失敗之後,甚至是多次失敗之後還能夠積極地往成功之路不斷邁進。他們跌倒了會再爬起來,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所以他們成功了。

希拉斯·菲爾德要從海底鋪設一條連接歐洲和美國的電纜。毫無疑問,電纜要穿過大西洋,這是一個十分浩大的工程。

鋪設工作開始了,但隨後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他用英國旗艦“阿伽門農”號和美國新造的豪華護衛艦“尼亞加拉”號來鋪設電纜,但是不成功,不是電纜被卷到了機器裏麵斷了,就是電纜裏沒有了電流。有一次,輪船突然發生了嚴重傾斜,差點翻了船。

大大小小的失敗數不勝數,這讓人們對從海底鋪設電纜產生了懷疑,但菲爾德依舊相信事情一定會成功。在一片反對聲中,他不僅訂購了700英裏的電纜和定製了新的鋪設機器,而且還聘請了一位專家,重新製定鋪設計劃。

可是,電纜的鋪設工作依然不順利,依然是老問題,不是電纜斷了就是電纜裏沒有了電流。

隨後,可怕的事情發生了,有些投資者不願再投資了。隻有少數投資者看到菲爾德為此日夜操勞,因此可憐他,才決定再給他一個機會。

老天有眼,這次嚐試出人意料的順利,全部電纜鋪設完畢,沒有任何中斷,幾條消息也通過這條漫長的海底電纜發送了出去。可是好景不長,就在大家準備慶功的時候,電纜電流又突然中斷了。

這時候,除了菲爾德外,所有人都感到了絕望。沒有人再給他投資了,但菲爾德仍然堅持,他又找到了新的投資人,可是,接下來迎接他的依然是失敗。

所有的投資人都不願意再給機會了,於是,這項工作就此耽擱了下來。可失敗依然沒有難倒菲爾德,第二年,他組建了一個新的公司,重新找到了投資人,繼續從事這項工作。最終,他挺了過來。

1866年7月,光纜順利接通,菲爾德發出了世界上第一份橫跨大西洋的電報,內容是:“7月27日。我們晚上9點到達目的地,一切順利,感謝上帝!電纜都鋪好了,運行完全正常。希托斯·菲爾德。”

希拉斯·菲爾德先生的經曆是充滿挫折的,但他的精神是可貴的,取得的成績是輝煌的。在我們一生中常會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這一點誰都無法避免。在挫折麵前,成功者一定不會被嚇倒,他們敢於直麵挫折,把它當作是成功對自己的考驗,並堅強地繼續走下去。因此,挫折成為成功者可貴的財富,成為他們成功的墊腳石。在困難和挫折麵前,是否具備百折不撓的毅力,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區別成功與失敗的標誌之一。

不幸的開始能讓人幸運地成功

從心理自慰的角度講,無論你陷入什麼樣的艱難境地,都要想到:還有比這更不幸的,相比之下,我已經夠幸運了!總將自己置於幸運的基點上,會使你永遠保持積極的、向上的心態。而積極心態是成功的動力。

——阿德勒

對於幸與不幸,阿德勒的看法是:“幸與不幸沒有標準,它隻是一種心態——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隻要你覺得自己是幸運的,那麼你就是幸運的。反過來,遭受一點挫折,馬上大呼不幸,那也隻能讓你感覺自己更加不幸。”這就是生活的哲學,的確,如果你把一點點的不幸置於顯微鏡下麵,你甚至會被自己看到的一切嚇倒。不幸的感覺隻能把你帶進絕望的深淵不可自拔。

一位將軍率船隊在海上航行,途中遇上了暴風雨。一名士兵因是第一次乘船,所以嚇得不停地狂喊亂喊,大哭不止,讓船上的人幾乎都受不了。因為這讓本來並不擔心的人們開始感到了恐懼。將軍氣惱地想下令把他關起來。

這時將軍身旁的一位校官說:“不要關他,讓我來處理。我想我可以使他馬上安靜下來。”校官隨即命令水手將那位士兵綁起來,丟入海中。那個可憐的家夥一被丟下海,便手腳亂舞,狂呼救命。過了幾秒鍾,校官才叫人把他拉上船來。

回到船上後,說也奇怪,剛才歇斯底裏大叫不停的士兵,靜靜地待在艦艙一角,半點聲音也沒有。

將軍好奇地問這個校官何以會如此?校官答說:“在情況轉變得更加惡劣之前,人們很難體會自身是多麼的幸運。”

這位校官是位高明的邏輯學家,在他的手中,幸運就像球拍,而不幸則是球——隻有“幸運的球拍”才能將“不幸的球”狠狠抽打出去。

這種邏輯又像大海中一個落難的人:海難是不幸的,但懷中的救生圈卻讓他感到自己是多麼的幸運,至於漂到哪裏,甚至漂多久都不是問題,因為幸運永遠在他懷中——他不會因為方位、距離的變化而失去救生圈。所以即使遭遇海難,他也並不認為自己是不幸的,懷中的救生圈讓他相信自己一定會獲救。另外,如將大海比做死亡或地獄,對於那位驚恐萬狀的士兵而言,他無疑是到“地獄”走了一遭——如此“大難不死”的經曆,讓他覺得這世界已沒什麼可怕的事了,覺得回到船上是無比幸運的。

一個敢於同死神微笑著說聲“嗨”的人,一定會把死神嚇跑。因為在死神的死亡名單上,這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如果你經常與失敗這個魔鬼過招,還談何恐懼?

很多成功的人,在這方麵可以說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們那種麵對不幸坦然置之,甚至視之為人生財富的態度不禁讓我們肅然起敬。而阿德勒更為我們從辯證的角度辨析了幸運和不幸:幸運中隱藏著不幸,而不幸中往往會產生令人羨慕的幸運者。

古人有“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說法,正是此意。道理非常簡單:過多的幸運隻會讓一個人意誌逐漸薄弱,根本經不起不幸的打擊,一旦遭遇波折,隻能怨天尤人。不幸對於幸運兒而言無疑是滅頂之災,無力抗拒。因為幸運兒習慣了幸運,在他們的生活中,隻有一帆風順、心想事成,他們不認為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就像溫室中的花朵,失去了抗擊風雨的能力。而不幸對於那些經常遭受不幸折磨的人來說,是家常便飯,常吃這種“不幸飯”的人,意誌品質都是超強的。他們清楚地知道,人生不是風調雨順的,幸運隻是偶爾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