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其他病證(5)(1 / 3)

變應性鼻炎——健脾補肺湯(熊大經方)

(組成)黨參30g,白術10g,懷山藥、黃芪各30g,茯苓、枸杞子各20g,僵蠶15g,五味子、地龍各20g。

(功效主治)補益肺脾,佐以通竅止涕。用於變應性鼻炎。

(方解)黨參、白術、懷山藥、黃芪、茯苓等溫補脾肺之氣,枸杞子益腎、五味子酸收止涕,僵蠶、地龍宣通鼻竅。

(加減)若腹脹納呆明顯者加草果、陳皮、半夏以健運脾胃;若有頭痛者加白芷、藿香以祛風除濕止痛;若四肢不溫,畏風怕冷加桂枝、防風以溫陽祛風等。

現代研究發現,本病與遺傳密切相關,並且與宿主的免疫紊亂也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治療變應性鼻炎應以恢複機體的免疫功能狀態,改善特應型體質為主。方中黃芪、白術、黨參等有增強或調節機體免疫的作用,能增加脾髒和胸腺的重量,調節內分泌,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五味子斂肺氣,能影響呼吸功能,具有抗氧化,增強機體免疫等作用。脾主為衛,四季脾旺不受邪,說明脾具有增強抗禦病邪的能力,和機體的免疫功能有關。茯苓具有健脾利水的功效,能提高T淋巴細胞增殖反應和白細胞介素-2活性的作用。熊師結合現代醫學觀點,從調理肺脾、增強機體免疫力來治療本病,取得了顯著療效。

(驗案)賀某,女,37歲,2003年3月25日初診。患者鼻癢、噴嚏、流清涕10餘年,自述每遇花粉、冷空氣而發作,曾口服阿司咪唑並用局部滴鼻隻能暫時緩解症狀。為求徹底治愈遂到我處就診。患者訴平素易感冒,食欲較差,渾身乏力,大便時溏,檢查見鼻腔黏膜色淡,中鼻道及鼻底有大量清水樣分泌物,舌質淡,舌體胖,脈弱。診斷:鼻鼽(肺脾氣虛型)。藥用:黨參30g,白術10g,懷山藥、黃芪各30g,僵蠶15g,枸杞子、五味子、地龍、茯苓各20g。服藥5劑後發作次數明顯減少,食欲稍增,大便成形。再診效不更方,繼服6劑,諸症悉除。

(方源)李莉.熊大經治療變應性鼻炎經驗.遼寧中醫雜誌,2006,33(11):1391

過敏性鼻炎——祛風宣肺湯(陳樹森方)

(組成)蒼耳子15g,炙麻黃9g,辛夷9g,蟬蛻15g,甘草9g。

(用法)煎2遍和勻,日3次分服。

(功效主治)過敏性鼻炎(鼻淵),鼻堵,發癢,嚏多,流清涕者。因對風寒或某種物質過敏,以致肺氣不宣。

(方解)蒼耳子、蟬蛻祛風通竅,炙麻黃宣肺,辛夷利九竅而通鼻塞,甘草調和諸藥。本方祛風宣肺、通利鼻竅為治鼻淵之良藥。

(加減)頭痛者加白芷10g,涕多黃黏者加黃芩15g。

(驗案)方某,女,30歲,工人。就診日期1980年10月16日。3年來每逢春秋季節受涼即感鼻堵、鼻癢、嚏多,流清涕。這次發作3周,五官科診為過敏性鼻炎。用撲爾敏、點撲麻合劑時有效,停藥則加重。予本方治療,3天後症狀減輕,連用1周後緩解。

(按語)避風寒及接觸過敏物質,發作時及早服藥。

(方源)《陳樹森醫療經驗集粹》

鼻炎——鼻炎方(孫一民方)

(組成)辛夷花、薄荷各6g,蒼耳子9g,白芷6g,桑葉、菊花各9g,金銀花、連翹各12g,桔梗6g,升麻、荊芥穗、甘草各3g。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清熱消炎,散風寒。用於鼻炎,鼻塞,流涕,頭暈痛。

(方解)方中用辛夷花、荊芥穗、白芷、蒼耳子散風寒,薄荷、桑葉、升麻散風熱,金銀花、連翹、菊花清熱消炎,桔梗載諸藥上行,有排膿作用,對膿性鼻涕較好,甘草調和諸藥。共奏清熱消炎、散風寒、通鼻竅之功效。

(按語)治療鼻炎應以清熱散風寒、消炎為法。有膿性鼻涕者可增加排膿藥物。頭痛為副鼻竇炎,急性易愈,辛夷花、薄荷為治鼻腔疾患的要藥。

鼻炎用藥規律:①流清涕屬寒:辛夷花、白芷、荊芥穗散風寒。②流濁涕屬熱:薄荷、桑葉、菊花散風熱。③鼻腫痛:金銀花、連翹、菊花清熱消炎止痛。④膿性鼻涕:桔梗、葦根、薏苡仁消炎排膿。⑤頭暈痛:桑葉、菊花或鉤藤、白蒺藜清熱散風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