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自己的情緒,不但有益身心健康,提高自我功能,又能使自己的工作效能提高。這是心理學大師告訴我們的——管理情緒,首先要從處理不當情緒開始,主要包括化解憤怒、緩和性急、消除緊張、革除悲觀、排遣厭倦五個領域。
1.如何化解憤怒
是什麼引發了我們的不良情緒:挫折、太累、被批評,傷到我們自尊,而憤怒令我們失去理智、引發衝突、做出錯誤決定。處理憤怒(衝突)的基本原則就是“stop→think→do”(停止→思考→做)。你不妨使用紙筆,寫下以下的問與答:我現在碰到什麼難題?我正在或正想做什麼?這樣做有益嗎?我真正想要做的是什麼?我該怎麼做?
不良情緒泄法:我們的行為一定要對事不對人;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批評對方;注意時機的適當性;要把握恰當的語言及肢體語言。另外要注重向適當可靠的人傾訴。
擱置法:告訴自己,改天再談;暫時放下它;把不良情緒關在門外。
2.如何緩和性急
性急就是壓力的表現,也是情緒不穩定的表征。性急的人容易使自己的健康受損,也會失去定力,失去理智。在生活中稍不如意都可以讓我們心亂如麻,以致不屑與人交談,或者對一般的生活情趣覺得難耐,或者對未完成的事局促難安;還有些人好爭強鬥勝,卻輸不起,易激怒。
消除性急的方法:給自己多一點時間,或割舍行程表中部分項目;向自己低語(別急!安撫心裏頭毛躁的孩子!);哼一首曲子或休息一會兒。這些都有利於你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
3.如何消除緊張
我們的緊張來自忙碌、競爭、工作效率。緊張時身體會出現異常反應:肌肉繃緊,手心發汗、血液化學平衡失調。因此要注意你的整體身心作用:你的行動、思想、感受、身體反應在交互作用影響,使緊張擴及你的身心和情緒表現。當你緊張時,你可以通過這樣的方法改善自己的心理:淨化法──靜坐;運動法──鬆弛技術。
4.如何革除悲觀
事實上我們的悲觀是由不當的思考習慣所造成。碰到挫折,能區別思考的人,表現樂觀,不能區別思考的人則表現悲觀。
麵對挫折時:樂觀者認為那是暫時的、特定的、外在的原因;而悲觀者則認為那是永久的、一般的、內在的原因。麵對順境時,樂觀者與悲觀者的思考模式正好相反。樂觀者如有隔倉的船;悲觀者如沒有隔倉的船,容易在受訓時因不停地進水而沉沒。
要時時在心裏提醒自己,要樂觀一點看問題,凡事都有它積極的一麵,找到事物中對你有益或者有所啟發的東西。
5.如何排遣厭倦
長期承受壓力使我們產生厭倦。你可以改變自己的環境,改變自己的觀念,保持一個好心情。
空虛也可使我們產生厭倦。應該擬訂新目標或新的藍圖,或從事物中看出新的意義,跟積極的朋友交往,保持溫暖的人際關係。
轉移你的情緒注意力
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有一位很有才華、曾經做過大學校長的人,準備競選美國中西部某州的議會議員。此人資曆很高,又精明能幹、博學多識,看起來很有希望贏得選舉的勝利。但是,在選舉的中期,有一個小謠言散布開來:三四年前,在該州首府舉行的一次教育大會中,他跟一位年輕女教師“有那麼一點曖昧的行為”。
這實在是一個彌天大謊,這位候選人對此感到非常憤怒,並盡力想要為自己辯解。由於按捺不住對這一惡毒謠言的怒火,在以後的每一次集會中,他都要站起來極力澄清事實,證明自己的清白。其實,大部分的選民根本沒有聽到過這件事,但是,現在人們卻愈來愈相信有那麼一回事,真是愈抹愈黑。公眾們振振有詞地反問:“如果他真是無辜的,他為什麼要百般為自己狡辯呢?”如此火上加油,這位侯選人的情緒變得更壞,也更加氣急敗壞聲嘶力竭地在各種場合下為自己洗刷,譴責謠言的傳播。然而,這卻更使人們對謠言信以為真。最悲哀的是,連他的太太也開始轉而相信謠言,夫妻之間的親密關係被破壞殆盡。
最後他失敗了,從此一蹶不振。
人們在生活中有時會遇到惡意的指控、陷害,經常會遇到種種不如意。有的人會因此大動肝火,結果把事情搞得越來越糟,就像這位議員一樣。
當你因不愉快的事而情緒不佳時,你不妨試試轉移自己的情緒注意力,不要在不愉快的事情上糾纏不休,陷入失敗的泥沼。
1.積極參加社會交往活動,培養社交興趣
人是社會的一員,必須生活在社會群體之中,一個人要逐漸學會理解和關心別人,一旦主動愛別人的能力提高了,就會感到生活在充滿愛的世界裏。如果一個人有許多知心朋友,可以取得更多的社會支持。更重要的是可以感受到充足的社會安全感、信任感和激勵感,從而增強生活、學習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減少心理應激和心理危機感。
一個離群索居、孤芳自賞、生活在社會群體之外的人,是不可能獲得心理健康的。隨著核心家庭的增多,來自家庭的社會支持減少,因此走出家庭,擴大社會交往顯得更有實際意義。
多取得身邊資源。經理可以多找部屬聊,同事之間也可互相討論,激發出一個可執行的方案,執行時大家都有參與感。執行方案因為已納入所有工作者的智慧,個人會有值得存在的價值感,減少不必要的失落。
2.多找朋友傾訴,以疏泄鬱悶情緒
生活和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令人不愉快和煩悶的事情,如果有好友聽您訴說苦悶,那麼壓抑的心境就可能得到緩解或減輕,失去平衡的心理可以恢複正常,並且得到來自朋友的情感支持和理解,獲得新的思考,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
還可向自然環境轉移,郊遊、爬山、遊泳或在無人處高聲叫喊、痛罵等。也可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尤其是將自己的情感以藝術的手段表達出來。
3.重視家庭生活,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
家庭可以說是整個生活的基礎,溫暖和諧的家是家庭成員快樂的源泉,事業成功的保證。在此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也利於其人格的發展。如果夫妻不和、吵架,將會極大破壞家庭氣氛,影響夫妻的感情及其心理健康,而且也會極大地影響孩子的心靈。可以說不和諧的家庭經常製造心靈的不安與汙染,對孩子的教育很不利。
理想的健康家庭模式,應該是所有成員都能輕鬆表達意見,相互討論和協商,共同處理問題,相互供給情感上的支持,團結一致應付困難。每個人都應注重建立維持一個健全的家庭。社會可以說是個大家庭,一個人如果能很好地適應家庭中的人際關係,也可以很好地在社會中生存。
人生中最有力量的10種好情緒
情緒和勵誌大師安東尼·羅賓指出人生中最有力量的10種好情緒,是我們必需的。
1.愛與溫情
任何負麵的情緒在與愛接觸後,就如冰雪遇上了陽光,很容易消融。如果現在有個人跟你發脾氣,你隻要始終對他施以愛心及溫情,最終他將會改變先前的情緒。
福克斯說得好,隻要你有足夠的愛心,就可以成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
2.感恩
一切情緒之中最有威力的便是愛心,但它以不同的麵貌呈現出來。感恩也是一種愛,因而安東尼·羅賓喜歡通過思想或行動,生動表達出自己的感恩之情,同時也好好珍惜上天賜給他的、人們給予他的、人生經曆的一切。如果我們時常心存感恩,人生就會過得再快樂不過。因此,請好好經營你那值得經營的人生,讓它充滿芬芳。
3.好奇心
如果你真心希望你的人生能不斷成長,那麼就得有像孩童般的好奇心。孩童是最懂得欣賞“神奇”了,因為那些神奇,能占據孩童的心靈。如果你不希望人生過得那麼乏味,那就生活中多帶些好奇心;如果你有好奇心,那麼便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奧妙之處,你就能更好地發揮潛能。這是個環環相扣的道理,你有必要好好去研究。因此,如果好好發揮你的好奇心,那麼人生便是永無止境的學習過程,其中全是發現“神奇”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