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人見這位老人挺和善,就把要去救公主的事告訴他。
“宮牆那麼高,王宮的禁衛軍又那樣森嚴,你這樣去怎麼能把公主救出來呢?”
“老爺爺,那我該怎麼去救公主呢?”
老人想了一下,就對他說:“鳳眼洞陡峭的崖上長著一棵桃樹,你隻要吃了這棵桃樹上的桃子,就有救出公主的本領了。可是,摘取那桃子可不容易,至今還沒有一個人摘到過呢!”
“隻要能救出公主,再大的困難我也不怕。”
獵人剛把話講完,突然覺得背上輕飄飄的,回頭一看,背上老人早已無影無蹤了。他想:這一定是蒼山神來幫助他了,他朝山頂拜了一拜就直奔鳳眼洞。
獵人到了鳳眼洞,站在上麵往下望,隻見筆直的峭壁直插進下麵的萬丈深淵。在陡峭的崖壁上真的長著一株桃樹,樹上的桃子在綠葉中閃著紅紅的亮光。沿著這峭壁往下爬,一失手就要粉身碎骨啊!可是為了救公主,獵人毫不猶豫地下去了。他終於爬到了桃樹邊,摘了一個又大又紅的桃子就吃起來。桃子剛一下肚,渾身的疲勞立刻都消失了。他輕輕地抬起腳來,竟飄飄悠悠上了天空。獵人像大鷹一樣在天空盤旋一圈,他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洱海中的島嶼和漁船,也看到了大理城中雄偉的南詔宮殿。
就在這天晚上,獵人乘著皎潔的月光飛進王宮,把公主帶到了玉局峰。公主同獵人在玉局峰的岩石中結成了夫妻。他們白天一起去打獵,一起開荒種地,晚上一起快樂地唱歌。他們的洞口長滿了會笑的龍女花、會跳舞的素馨花,還有杜鵑花、山茶花。他們在這百花園中生活得很幸福。
公主失蹤後,南詔王天天派人尋找,但一直沒有找到公主的下落。南詔王心裏很焦急,於是請羅荃法師來商議。羅荃法師是海東羅荃寺的高僧,為人奸詐,會施各種法術,他一進宮就告訴南詔王,他已在天鏡閣用神燈照見公主和獵人居住在玉局峰上。
南詔王聽了,氣得半天說不出話,他想,南詔王的公主私自嫁給一個打獵的,我這南詔王的臉往哪裏放呀!他越想越氣,就要大將軍率領人馬到蒼山去捉拿公主和獵人。
羅荃法師對南詔王說:“獵人有非凡的本領,興師動眾,不但拿不到他們,事情傳開了還要被百姓恥笑,還是讓我用法術製服他們吧。”
於是,羅荃法師就派了一隻烏鴉去蒼山傳話。
獵人同公主正坐在洞口前的青草地上愉快地唱歌,突然飛來了一隻烏鴉,抖抖翅膀就對他們說起話來,它自稱是羅荃法師派來叫公主回宮的。它說,要是公主不回去,法師就要用雪封鎖蒼山,讓她和獵人活活凍死在蒼山上。
公主對烏鴉說:“我已同獵人結為夫妻,生死都要跟他在一起。”
烏鴉飛走後,晴朗的天空霎時陰暗起來,北風呼呼直叫,接著就飄起大片大片的雪花。雪越落越大,整個大理壩子都成了白茫茫的,整個蒼山都被大雪覆蓋了。他們的岩洞口堆滿了三尺雪,刺骨的雪風直往洞裏灌。掛在洞口的獸皮都被大風刮走了。公主在宮中生活慣了,怎麼能耐得住這樣的嚴寒呢,她凍得渾身打哆嗦。獵人心裏很難過,他對公主說:“羅荃法師有件八寶袈裟,穿著它冬暖夏涼,我去給你拿來,就抵得住這暴風雪了。”
公主憂慮地說:“羅荃法師就是為了害死我們才用大雪封鎖蒼山,你去羅荃寺拿袈裟,豈不是自投羅網,還是不要去吧!”
獵人安慰公主說:“多少豺狼虎豹都死在我手下,那法師算得了什麼!你不用擔心,我很快就回來。”
獵人走到洞口,伸開雙臂,猛地騰空而起,迎著暴風雪,一直向海東飛去。他飛到了羅荃寺。從羅荃法師的禪座上拿起八寶袈裟,拴在腰上就往玉局峰飛回來。當他飛到洱海上空時,羅荃法師突然從寺裏追趕出來,一邊念著咒語,一邊把蒲團直朝獵人打去。蒲團正打在獵人背上,獵人就像中箭的大雁一樣從空中墜落下來,一落到海底就變成了一隻石騾子。
公主迎著風雪,在岩洞中等待丈夫回來,她從清晨盼到黑夜,從黑夜盼到天明,始終不見丈夫的蹤影。她正萬分焦急的時候,羅荃派來的烏鴉告訴她:獵人已被羅荃打死身墜洱海,變成石騾子永遠埋在海底了。公主又悲又憤,非賞痛苦,幾天之後,就憂憤地死在洞裏。她死後,精氣一直衝向玉局峰的頂端,化為白雲,忽起忽落,好像在向洱海深處探望。這時,洱海上麵也有白雲飄浮,和峰頂白雲遙相呼應,頓時狂風大作,掀起巨大的波浪,直到把海水刮開,現出石騾,風浪才停止。
從此以後,每年十冬臘月在玉局峰上出現的這朵白雲,就被稱為望夫雲。
睡前親子悄悄話
親愛的寶寶,你知道這些歇後語嗎?
雨後的彩虹——五光十色
雨後收蔥——連根拔
園裏挑瓜——越選越差
遠水救近火——來不及
院子裏搭戲台——有戲唱啦
月光下散步——形影不離
229.揚州蛤蟆
從前,有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國家,它們之間連年不斷地打仗,老百姓被搞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不得安生。如果一遇到災荒,就更苦啦!吳國也和別的國家一樣,經常派軍隊去攻打周圍的鄰國。有一年秋天,吳國遭了水災,眼看到手的秋穀全都給水淹沒了,連穀種都沒有收到,老百姓整天餓著肚子。
吳王夫差看到這個情景,心裏很是著急,他和大臣們商量,決定親自領兵攻打北方的齊國,搶些糧食回來度荒年。
一天傍晚,他領著人馬走到一個山溝,迷失了方向。他立刻派了幾個士兵到附進去找個向導來帶路,自己則坐在馬上等著。不大一會兒工夫,士兵們回來報告說:周圍連個人影都沒見到。眼看太陽落下山,夫差就幹脆下令叫人紮下營盤,等第二天再去找人。他正準備下馬休息,突然看見遠處有一個人從草地上飄飄悠悠地向他走來。他感到很奇怪,就手提寶劍向前迎去。走近一看,原來是個年輕的姑娘,那姑娘好看極了,黑黑的頭發披到了雙肩,圓圓的臉像紅紅的蘋果,兩隻眼睛一閃一閃的像天上的星星。不等夫差開口,那姑娘就在他的馬前施了一個禮問道:“大王你到哪兒去?”夫差望了望她,答道:“孤王要到齊國去籌糧!”姑娘又問:“那麼,你怎麼不往前走了呢?”
夫差就把迷路的事告訴了她,並請她帶路。姑娘聽夫差說完,滿口答應下來。她朝夫差笑了笑說:“不過,我在沒有給你帶路以前,請大王告訴我幾件事情。”
夫差聽她答應帶路著實開心,就說:“好,你說吧。”姑娘把手指了指天空問道:“大王,你說天上有沒有太陽?”夫差原以為她要問什麼難題的,一聽問的是這個,便哈哈大笑說:“有啊!”
姑娘又問:“大王,你說地上長不長稻穀?”
夫差說:“長呀!”
姑娘接著問:“那麼你為什麼要到齊國去搶糧呢?”
夫差被姑娘問得怔住了,隻好把遭遇水災籌糧度荒年的事,原原本本告訴了她。姑娘聽了夫差的話,跪下叩了一個頭說:“大王,我們都是黃帝的兒女,分散居住在四麵八方,天下的百姓全是一家人,一家人怎麼能互相仇殺呢?”夫差想不到這個年輕姑娘竟敢當麵責問他,剛想發作,舉劍把她砍了,但轉念一想,還得用她帶路,隻好忍了忍氣,大聲吼道:“不去打仗,叫我拿什麼給百姓吃呀?”
姑娘不慌不忙地說:“大王:聽說你是仁慈的君主,隻要你使百姓安康,我就會幫你忙的!”
夫差聽了半信半疑,心想:口氣不小,你小小年紀能幫我什麼忙?
姑娘見夫差懷疑的樣子,便轉身舉手朝地上一劃,說也奇怪,大地裂開了一個長長的大口子,一片金光閃閃。夫差連忙跳下馬來一看,口子裏裝的全是飽滿的稻穀,足足可供吳國吃好幾年。他驚奇極了,忙問姑娘是什麼人?這些稻穀又是從哪兒來的?
姑娘微微一笑:“大王:我是你腳下的臣民,這稻穀是我每年在收割以後從田野裏拾來堆藏在這裏的,現在就送給你吧!”
姑娘說完就變成一隻蛤蟆,一蹦一蹦地走了。夫差恍然大悟,感動極了,朝著蛤蟆爬去的方向鞠了一躬,打消了去攻打齊國的念頭,命令士兵把稻穀搬出來,除留下一些做種子外,全部分給老百姓度荒年。
夫差就自己帶領著士兵在這裏住下來,開山造田,耕耘播種。沒有幾年工夫,吳國就漸漸地富起來了。
後來,夫差又領著士兵在這山溝裏開築了一條叫邪水的大河,又在那水旁邊造了一座土城,叫“邪城”,也就是今天的揚州城。
從此,揚州人為了記住夫差和蛤蟆的功績,就在城北土山上造了一座精巧的石屋。石屋子裏雕刻著夫差和蛤蟆的石像,這就是人們常提起的“吳王祠”。
睡前親子悄悄話
親愛的寶寶,我們來讀一首童謠吧:
小金龜呀,圓背甲,水中遊來地上爬。吃青草,吞小蝦,就怕娃娃來抓它。小金龜呀,別害怕,我們盼你快長大,馱著我們遊大海,采下浪花帶回家。
230.宋蘭飛天
很久很久以前,李坡頂有一棵李樹,枝粗葉肥,可是隻結了一個李果。這個李果,又大大圓,白天看去像個小月亮,夜晚看去像顆紅寶石。不知過了多少年了,這個李果一直掛在高高的李樹上。人們在好遠好遠的地方都看得見它。
人們說,這是個寶果,誰要是得到它,誰就會有享不盡的福,整個地方也會消災滅禍、五穀豐登。那時,這個地方連年災害,不是山腳的大江發大水,衝走人畜,就是紅火的太陽曬得田土開裂,禾苗枯萎。人們真想把那個李果摘到手嗬!
李坡後麵有座尖尖的峰嶺,叫做雷公峰。雷公是個凶神,見不得人們過好日子。它在雷公峰上,居高臨下,日夜監視著山下的動靜,不準人們去摘李果。有兩條蜈蚣精想要成仙,去偷吃李果,被雷公劈倒在李坡的兩邊,罰它們一道守衛李果。兩條蜈蚣精也就心甘情願當幫凶,不準人們接近李坡。
這個地方的鄉親們遭災受難,日子越來越悲慘了,很多小夥子就去闖李坡,要摘李果。有的人到了坡腳,就被蜈蚣精咬死咬傷。有的人闖過了蜈蚣關,爬到李樹腳,聽到雷公峰上一聲炸雷,也會口鼻流血,暈死在樹下。不曉得多少人為此喪了命。從此,人們不敢再上李坡,隻能遠遠地看著那個通紅發亮的李果唉聲歎氣。
這時有一個人自告奮勇要去摘李果,她就是宋蘭。
宋蘭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長得健康結實,從小和青年們賽馬、耍刀,練得一身好騎術,一手好刀法。她家屋後麵的鬆林裏有隻小金雞,天天飛來她家。她家日子很苦,可是每次金雞飛來時,她都要抓點小米、包穀麵喂給金雞吃。金雞逐漸被她喂大了。
宋蘭要上坡摘李果,鄉親們很不放心,都說:“蘭啊,那麼多青年人都沒摘回來,你不要去了吧!”她說:“不上天挽不回五彩虹,不下江捉不來水蛟龍。我不信蜈蚣精和雷公就那麼厲害!”
說完,宋蘭便牽出黃驃馬,拿起雪花刀,告別眾鄉親,騎馬向李坡奔去。
開始,黃驃馬跨山溝,越土埂,像風一樣快。到了坡腳,兩條蜈蚣精豎起觸須,張開大嘴,呼呼地撲上來。黃驃馬驚得前腳騰空,“噅噅”直叫。
宋蘭抽出雪花刀正要朝蜈蚣砍去,兩條蜈蚣用長長的須子插進馬鼻孔,黃驃馬頓時倒地死了,宋蘭也摔下馬來。凶惡的蜈蚣精又向宋蘭撲去。
正在危急的時候,突然飛來一隻金雞,啄瞎了蜈蚣的眼睛。宋蘭趁機躍起,揮動雪花刀,把兩條蜈蚣精砍成幾段。從此,蜈蚣精變成兩座條形山躺在李坡兩邊,一動不動了。
原來,金雞就是宋蘭從小喂大的那隻。宋蘭摘李果要緊,也不說話,甩開腳板朝李坡奔去。宋蘭跑到李樹下,看見地上有很多白骨,頓時怒氣填胸,兩眼冒火。她要摘下李果,為寨子造福,為親人報仇。
這時,狂風大起,烏雲翻滾,雷公峰上隱隱傳來雷聲。那個李果通紅透亮,高高掛在樹上。宋蘭鼓起勇氣就要爬樹。誰知她的手剛剛接觸樹幹,雷公峰上便響起“轟隆”一聲炸雷。宋蘭覺得心裏冒起一股熱辣辣的東西,向喉嚨和鼻孔湧來,頭重腳輕昏倒在樹下……
不知過了多久,宋蘭隱隱聽到“咕咕”的聲音,睜眼一看,那隻金雞站在自己身邊。自己嘴裏含著一些草,清涼濕潤,周身感到很舒服。啊,金雞含來草藥來救自己了!再看金雞,毛已變得五光十色,花花綠綠,比先前美麗多了。宋蘭想起,打炸雷的時候,金雞也在身邊,自己昏倒了,金雞卻沒有死,反而燒成了金燦燦的。金雞莫非是隻仙雞?這時,金雞對著宋蘭點點頭,咕咕叫了兩聲,拍拍翅膀飛走了。
雷公峰上又隱隱傳來雷聲。宋蘭見李果還掛在樹上,翻身起來,爬上樹去。凶惡的雷公又打起了雷。雷聲緊緊纏住宋蘭。因為宋蘭嘴裏含有清涼草,所以一點也不懼怕,嗖嗖嗖幾下爬到樹頂,摘得了李果。
雷公急了,一聲怪叫,從雷公峰上直朝宋蘭撲來。說來也怪,宋蘭摘到李果後也會飛了。她在緊急中一縱身,便飛到空中,舉起雪花刀,和雷公展開了搏鬥。宋蘭越鬥越勇,把雪花刀舞得象一團銀光,接連砍傷了雷公的手腳和翅膀。雷公抵擋不住,隻得“轟隆隆”地滾回天上去了。
此時,天空突然放晴,李坡上一片蔥綠明亮。宋蘭拿著李果回到村寨。鄉親們敲鑼打鼓地歡迎宋蘭。村村寨寨歡天喜地,一連熱鬧了好幾天。
李果真的是個寶。從它進寨的那天起,江裏不再發洪水了,一年四季青花綠浪的;天也不幹了,風調雨順,莊稼綠油油,野果金燦燦。鄉親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因為宋蘭摘回了李果,李坡也就改名叫李宋坡。
俗話說,山貓見不得家雞肥,水獺見不得魚兒歡。雷公見人們過得這樣歡騰,想起自己的手腳、翅膀被宋蘭砍傷,氣得咬牙切齒,便稟報天神,要懲辦人們。得到天神允許,雷公帶領天兵天將,重新回到雷公峰上,將一個個炸雷甩向人間。
災難又要降臨了,鄉親們焦急不安,懷疑李果再不會給大家造福了。宋蘭說:“老人們!不要怪李果,是雷公存心不讓我們安生呀!隻有把雷公捉住,我們的好日子才會有保障。”
人們說:“雷公搬來天兵天將,咋個捉得住它喲?”
宋蘭為了讓人們永遠過好日子,揣起李果,提起雪花刀,向雷公峰飛去。鄉親們一起仰頭高聲喊道:“你要快些回來,留心自己的安全嗬!”
宋蘭在空中回答道:“親人們,放心吧,我會回來的!”周圍的山嶺也響起了回聲:“我會回來的!我會回來的……”
可是,宋蘭去了再也沒有回來。雷公峰上雲開日朗,還是不見她的影子。宋蘭到哪裏去了呢?鄉親們很是懷念這個姑娘嗬!那隻金雞也經常飛在山嶺,飛在樹林,“咕咕”叫著尋找宋蘭。
人們永遠會記住:宋蘭為了家鄉和親人,飛到天上捉雷公去了。因此,每當雷公峰上雷電交加、驚天動地的時候,人們就說宋蘭在和雷公搏鬥了。雷聲是雷公在叫,火閃是宋蘭的雪花刀在飛舞。
睡前親子悄悄話
親愛的寶寶,我們一起來猜謎語吧:
頭戴紅纓帽,身穿綠戰袍,說話音清脆,時時呱呱叫。(打一動物)【謎底:鸚鵡】
家住青山頂,身披破蓑衣,常在天上遊,愛吃兔和雞。(打一動物)【謎底:老鷹】
棲息沼澤和田頭,隨著季節南北走,隊列排成人字形,紀律自覺能遵守。
(打一動物)【謎底:大雁】
231.留園奇石
在中國古代宋朝的時候,宋徽宗在京城裏要造禦花園,搜羅天下奇石。蘇州的地方官為了巴結皇帝,大獻殷勤,把江南的好石頭都往京城裏運,這可苦了那些石工、石匠和運石頭的民夫、船夫。
太湖西山有一家姓石的人家,祖孫三代都靠鑿石過日子。他們鑿穿了不知多少座太湖裏的山,磨光了不知多少個鶴嘴鋤,打撈了不知多少塊太湖石,一塊塊都給官府和財主老爺連搶帶奪地運走了。後來湖裏的太湖石越來越少了,要鑿太湖石越來越困難,祖孫三代人也一代比一代窮,一代比一代苦了。如今又下來皇差,限時限刻要獻出最高、最大、最美、最玲瓏的太湖石,運到京城裏去給皇帝造禦花園。可是太湖裏一時找不出這樣的石頭,怎麼辦呢?
這一天,皇差逼緊,官兵擁來,要硬逼石家祖孫下湖撈太湖石。老阿爺事前得到風聲,自知難逃虎口,就把兒子和孫子叫到身邊,要他們速速逃到別處躲藏起來。兒子石老大和孫子石小弟卻不肯離開老阿爺,說你不走,我們就是死也要在一道。老阿爺火了,說:“我活了這把年紀,死也算了!你們年紀輕,怎麼好輕易講死!”又說:“人生總有死,不過一個人,死活都要像太湖石一樣清白強硬!你們記住我的話,我有三長兩短,口眼也閉了。”這時候,官兵已經趕到家門前了,老阿爺連忙打發兒子、孫子出後門逃走,自己背起竹簍子,把開山鑿石的鶴嘴鋤朝簍裏一丟,打開前門,泰然走了出去。官兵就押著他來到了太湖邊上。
太湖邊上陰雲層層,狂風怒號;太湖裏水浪翻騰,掀起丈把高。官兵連聲催逼老阿爺快快下湖打撈太湖石。老阿爺卻兩眼炯炯,望著太湖怒濤,一言不發,悶聲不響。官兵見老阿爺拒絕下水,一個個劍拔弩張,對準了老阿爺。老阿爺卻麵不改色,隻有兩隻眼睛像冒著火一樣。隻聽得“嗖嗖”一陣亂箭,老阿爺栽倒在太湖裏,血把太湖水都染紅了。
老阿爺一死,太湖裏狂風更是“嗚嗚”怒號,一直刮了三天三夜。後來浪濤把老阿爺的屍體卷到岸邊,直挺挺地豎立起來。“嗚”,一陣風吹來,這屍體長高了一截;“嘩”,一陣雨打來,竟變成了幾丈高的石峰。身上被亂箭射穿的地方,就變成了石峰上大大小小的孔洞。仔細一看,這石峰背後還背著一隻竹簍子,一隻鶴嘴鋤還在裏麵。不久,從天上忽然飛來了一隻仙鶴,一啄把鶴嘴鋤叼走了。
再說石老大和兒子逃到外麵,因為想念老阿爺,三天以後偷偷回來,到家不見老阿爺的影子,正在犯愁。忽然飛來一隻仙鶴,落在石老大麵前。老大定神一看,那仙鶴嘴裏還銜著一把鶴嘴鋤;拿過來細看,是阿爺的東西。石小弟很機靈,知道不好了,驚叫起來,那仙鶴也流下眼淚來。老大心裏難過,但不知道阿爺究竟怎麼樣了,也不知道到哪裏去找他才好。過一會,石老大撫摸著仙鶴說:“仙鶴啊仙鶴,帶我去尋阿爸吧!”仙鶴張張翅膀,又點了點頭。於是石老大對兒子說:“小弟呀,我去尋你阿爺。如果我有三長兩短,你要爭氣呀!”
石老大跟著仙鶴走了。他們來到太湖邊上,那仙鶴就圍著白晃晃的石峰打轉,一麵飛,一麵哀傷地鳴叫著。不一會兒就停在石峰頂上,還在掉眼淚呢!老大心裏明白了一大半,就指著石峰問道:“仙鶴呀仙鶴,我阿爸就是這石峰嗎?”仙鶴立即點點頭,石老大就號啕大哭起來。
石老大的哭聲驚動了附近的官兵。他們一看是他,就粗聲粗氣地說:“我們正等著你呢,快下湖撈太湖石去!不然就像阿爸一樣,射殺你!”
石老大一聽老阿爸是被他們射死的,怒火萬丈,兩眼都紅了,發瘋一樣奔過去,揪住一個領頭的,揮拳亂打。這領頭的亂叫亂喊,幾個官兵過去,把石老大強拉到湖邊,硬逼他下太湖。這時候突然狂風又起,陰雲密布,白花花的浪頭翻滾吼叫。石老大望望太湖,心裏也是浪頭翻動,想起阿爸,禁不住掉淚。他心裏說:“阿爸呀阿爸,你死得冤枉!我生不能保護你,死也要陪你在一起。”
官兵看到石老大不肯下湖,呆頓頓站著,就放亂箭也把他射死了。石老大倒在湖邊,一個浪頭就把他衝走了。
石小弟在家裏等阿爸,天快晚了,仍不見他回家,心裏著急起來。正想出門去找,那隻仙鶴又飛來了,停落在他麵前。石小弟一眼看見仙鶴在掉眼淚,就料到不好了。他撫摸著仙鶴說:“仙鶴呀仙鶴,快帶我去尋找阿爺和阿爸吧!”仙鶴點了點頭,立即帶石小弟走了。
石小弟跟著仙鶴來到太湖邊。那仙鶴繞著石峰轉了兩轉,又到湖麵上回旋不息,一邊悲哀地鳴叫著。
小弟曉得內中有原因,說:“仙鶴呀仙鶴,你先告訴我,阿爺在哪裏!”仙鶴馬上停落在石峰上,不住地點頭,像是說:“在這裏!在這裏!”
石小弟又說:“仙鶴呀仙鶴,你再告訴我,阿爸在哪裏!”仙鶴就飛到太湖麵上,不住地哀號著,像是說:“在那裏!在那裏!”
石小弟曉得阿爺、阿爸被人害死了,阿爺變了石頭,阿爸沉在湖裏,就呼天搶地大哭起來:“阿爺呀,阿爸呀,你們死得冤枉!我若不能為你們報仇,死也要跟你們在一起。”石小弟的哭聲又驚動了官兵。他們聽到他口口聲聲要報仇,立即一陣亂箭也把他射死了。
石小弟倒在湖邊,一個浪頭也把他衝走了。
太湖裏狂風“嗚嗚”怒號,又刮了三天三夜。後來浪濤也把石老大、石小弟的屍體卷到了岸邊,變成了兩塊幾丈高的石峰,直挺挺立在原來那個石峰兩旁。
太湖邊忽然出現了這三塊奇石,又說是石家三代人變的,一時轟動了四麵八方,許多人都擁來觀看。官兵趕快跑到蘇州城去報告官府,府台老爺就親自下來察看。他一看到這三塊石峰,卻高興得跳了起來,真正是天下難覓的奇石啊!立即找人來掘,可是石峰像生了根,掘了九天九夜,一動也不動。後來又找來了九九八十一個石匠,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掘起來了。於是,裝上船準備運到京城去獻給皇帝,誰知船到湖心,竟連船帶石一起沉到湖底去了。官府沒法,隻得再派出好多官兵來打撈。這時候,到處議論紛紛,有的說:“強搬硬拉,說不定要降天災!”後來越說越玄,還說它們通靈性,成了神,要除盡天下壞蛋。蘇州知府聽了這些話,半信半疑,他平日害人又多,真怕報應,就把它們運到蘇州城裏,在石匠弄裏造了座石公祠,把這三塊太湖石供奉起來。到了明朝嘉靖年間,有個姓徐的大官,建造了一座東園,就是留園的前身,把這三塊奇石搬到自己園裏,一直保留到現在,成為蘇州園林中有名的一景。
睡前親子悄悄話
親愛的寶寶,我們一起來猜謎語吧:
黑夜林中小哨兵,眼睛就像兩盞燈,瞧瞧西來望望東,抓住盜賊不留情。
(打一動物)【謎底:貓頭鷹】
身體肥,頭兒大,臉兒長方寬嘴巴,名字叫馬卻沒毛,常在水中度生涯。
(打一動物)【謎底:河馬】
身子像個小逗點,搖著一根小尾巴,從小就會吃孑孓,長大吃蟲叫呱呱。
(打一動物)【謎底: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