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鑽握著日月寶石一掄,一道火流飛起,燒成了燎天大火,嚇得水妖鱉怪鑽頭入水,再也不敢出來了。說時遲,那時快,火流已將河神裹住,燒得他的長胡子冒出黑煙,忍不住怪聲喊痛,抱住頭縮成一團。
金鑽高舉寶石,喝道:“日月石是天火石。燒山山成灰,燒海海枯幹;如果你不交出黃河水,今晚就把你燒死!”
黃河神垂下鬥大的腦袋,有氣無力地說:“小石工啊!你的英武征服了我,你們需要什麼寶貝?我拿出來賠罪!”
金鑽和石羊齊聲說:“為了千家萬戶茶香飯有味,我們隻要黃河水!”
“好吧!”河神從口裏吐出一顆圓潤晶瑩的珠子,說:“這是一顆生水珠,隻要石羊把它含在口裏,清水就永遠吐不完……”
金鑽接過來生水珠,放進石羊的嘴裏,果然,清水嘩嘩地流了出來,像一口噴泉,永遠流不完。
經過了大半夜戰鬥,這時候,遠處村落裏的金雞已經叫了多次,石羊說:“金鑽哥!快點走,不然等天亮了,叫生人看見就壞了!”
金鑽又騎到了石羊背上,飛奔起來。因為石羊的一隻前蹄過去受過傷。跑起來就沒有從前快了。可是,它仍然努力地跑著、跑著。當跑進村邊的時候。天已經大亮了。一個早起的牧童趕著牛兒走出村來,遠遠看見一道白光飛過來,便失聲大叫道:“喂!大家看呢!金鑽哥哥騎著石羊跑呢!”
石羊聽到牧童的叫聲,四蹄一站,立刻不動了。太陽出來了。光華一照,霎時,石羊就變成了一座岩石堆。岩石堆下,湧流出一般清流甜美的泉水,人們就把它叫做石羊岩。在石羊岩旁邊還長著一棵青翠的槐樹,那便是金鑽的化身。
泉水湧流流不盡,故事流傳了千百年,人們吃著清泉水,心裏都讚揚著英雄的石工少年。
睡前親子悄悄話
親愛的寶寶,我們來讀一首童謠吧:
誰會飛呀,鳥會飛;鳥兒鳥兒怎樣飛?拍拍翅膀飛呀飛;誰會遊呀,魚會遊,魚兒魚兒怎樣遊?搖搖尾巴點點頭;誰會跑呀,馬會跑,馬兒馬兒怎樣跑?四腳離地身不搖。
256.隧人氏鑽木取火
很久很久以前,人類還不會使用火。人們住在大岩洞裏,生吃獵獲的飛禽走獸,穿著動物的皮毛抵擋風寒。後來,人們發現雷電燒著樹木引起森林大火之後,那些被烤熟的野獸的肉非常可口,而且很容易咀嚼,老人和小孩子也可以吃,吃了之後很少再感染疾病了。於是人們開始把雷電燒著的樹木小心翼翼地帶回岩洞,不斷地添加柴火,使火能夠燒得更久一些。人們又學著把打回來的野獸都烤熟了再吃,冬天,人們也不再害怕寒冷了。但是火種很不容易得到,也很不容易保存,一旦火種熄滅,人們需要等很久很久才能重新找到火種,如果能隨時取火該有多好啊!
那時黃帝身邊有一個叫“隧人氏”的人,非常聰明,他見黃帝為了尋找可以隨時取火的方法急得頭發胡子都白了,很為黃帝擔心,因為黃帝是萬民之福,沒有了黃帝,老百姓的日子可就更加難過了。於是他開始思索該如何幫助黃帝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
隧人氏想啊想啊,想了很久,可是一點頭緒也沒有,心裏可著急了,可是越著急越想不出辦法,隧人氏心裏很難受。這天,心情煩悶的隧人氏走進一座大森林,想尋找一點食物。為了想辦法取火,他已經好幾天沒出來打獵了。可是今天,隧人氏的運氣壞透了,走了大半天連隻兔子也沒看見,眼看已近晌午,隧人氏餓得頭昏眼花。正當他垂頭喪氣想要坐下來先歇一會的時候,忽然聽到一陣“篤篤篤”的聲音,隧人氏抬頭四處張望,忽然看見不遠處有一隻啄木鳥正停在一棵老樹上捉蟲子,隧人氏高興極了,連忙舉起弓箭,瞄準了啄木鳥正要放箭,奇怪的事發生了。隧人氏看見啄木鳥在那棵老樹上鑽了一個很深的洞,洞裏竟然有煙火冒出來!隧人氏忘了放箭,眼睛一眨也不眨地望著那隻啄木鳥,心裏忽然冒出一個念頭,如果用堅硬的東西在幹枯的樹木上使勁鑽,是不是也可以生出火來呢?
隧人氏為自己的想法激動得手舞足蹈,也顧不得射那隻啄木鳥了,趕緊找了一塊狹長的石頭和一根枯木,使勁鑽起來。鑽了好久好久,終於冒出了一絲煙火,隧人氏知道自己快要成功了,興奮讓他忘記了饑餓。過了不久,果然,木頭燃燒起來了!
隧人氏拿著燒著的木頭跑回去,把他的發現告訴了黃帝。黃帝非常高興,對他說:“聰明的隧人氏,我該拿什麼來賞賜你呢?你的功績將會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因為你的發明實在太偉大了!”隧人氏站起來剛要說話,忽然眼前一黑,倒在了地上,原來他又餓又累,終於支持不住,昏了過去。黃帝連忙叫人端來一碗湯給他喝下去,隧人氏才慢慢醒轉過來。
後來,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要選好木柴品種,還要隨著季節變換而變換木柴品種,才能鑽出火種。黃帝就讓隧人氏專門負責全國的鑽木工作,各地負責鑽木的官員都聽命於隧人氏。他們負責常年選用能鑽出火的木柴。如春季鑽木取火必須選用幹榆木、幹柳木;夏天必須選用幹棗木、杏木、桑木;秋季選用柞木、樽木;冬天選用幹槐木、檀木,等等。
鑽木取火的發明,極大地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火的使用,是人類最終形成的標誌之一。
睡前親子悄悄話
隧人氏是怎樣找到隨時取火的方法的呢?鑽木取火的發明,對隧人氏來說,是日夜琢磨,善於觀察、發現和思考的結果。
257.倉頡創造文字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裏牲口的數目、屯裏食物的多少。倉頡這人挺聰明,做事盡力盡心,很少出差錯。可隨著牲口、食物的儲藏數目的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怎麼辦呢?倉頡犯難了。
倉頡想了很多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繩子打的結代表數目。但增加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方便,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於是倉頡又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裏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表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幹,就把每年祭祀的次數、每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等,都交給倉頡管。如此一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經不抵事了。倉頡又犯愁了。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發現人們看著地下野獸的腳印就可以認定前麵有什麼動物。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他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後,大加讚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推廣開了。就這樣,文字開始形成了。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讚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就有點驕傲自大了,什麼人也看不起,造字也馬虎起來。
黃帝知道後很生氣,便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頡了。
老人對倉頡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著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倉頡看這麼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
老人說:“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怎麼沒有四條腿,隻剩下一條尾巴呢?”
倉頡一聽,心裏有點慌了:原來他把“牛”字和“魚”字教反了。
老人接著又說:“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裏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隻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鑄成了大錯。他連忙道歉,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
老人拉著倉頡的手,誠摯地說:“倉頡啊,你創造了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能記錄下來,傳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的。你可不能驕傲自大啊!”
從此以後,倉頡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複推敲,還拿去征求人們的意見,大家都說好,才定下來,然後逐漸傳到每個部落去。
睡前親子悄悄話
親愛的寶寶,我們來讀一首童謠吧:
小鬆鼠,教老虎,學什麼?學爬樹。記得教上樹,忘了教下樹,害得老虎下不了樹,抱緊樹幹大聲哭。
258.“先蠶娘娘”嫘祖
上古的時候,黃帝與蚩尤發生了一場戰爭,最後黃帝戰敗了蚩尤,建立了部落聯盟,黃帝被推選為部落聯盟首領。這時開始種五穀,製造生產工具,用獸皮製作衣冠。而製作衣冠這件事便落到了黃帝的正妃嫘祖肩上。
嫘祖在製作衣冠過程中,與黃帝手下三個大臣都有具體分工。胡曹負責做帽子;伯餘做衣服;於則做鞋。唯有嫘祖經常帶領部落裏的婦女上山剝樹皮,織麻網;把男人們打回的各種獵物,凡是能用的皮毛都剝下來,一一進行加工製作。
不久後,部落裏大小首領都穿上了衣服。嫘祖由於勞累過度,終於病倒了,不想吃飯。守護在嫘祖身邊的婦女,想盡各種辦法,做了很多嫘祖愛吃的東西,嫘祖一看,總是搖搖頭。一連三天,嫘祖沒有吃任何東西,黃帝和眾大臣為此事都很著急。
有一天,嫘祖身邊的幾個女子悄悄在一起商量,打算上山摘些鮮果子回來,看嫘祖吃不吃。她們一早就進山,跑遍了山山嶺嶺,摘了無數的果子,可是用嘴一嚐,不是澀,就是酸,總覺很不可口。直到天快黑了,她們突然在一片桑樹林裏發現滿樹結著雪白色小果。她們以為找到了好鮮果,趕忙就摘。摘著說著,誰也沒顧得嚐一口。等到拿回來,用嘴一咬,根本咬不動,也沒什麼味道。幾個女子灰心地站在一起,你看我,我看你,心裏都很難過。
這時,走來一位名叫共鼓的大臣,發現嫘祖身邊幾個女子站在一起直發愣,以為發生了什麼事,連忙問怎麼回事?女子們把她們為嫘祖摘白色果子的事說了一遍。
共鼓一聽,隨便說了一句:“現在咱們有火,咬不動就用水煮。”這句話一下子提醒了這些女子,她們連忙把白果倒在水裏,架起火就煮。誰知,煮了好一陣,用嘴一咬,還是咬不動。這時,另一個女子拿起一根細木棒,無意間在鍋裏亂攪。攪了一陣,往出一拉,發現木棒上纏著很多像頭發絲細的白線。她們邊挑邊纏,不大工夫,煮在鍋裏的白色果子全部變成了晶瑩柔軟的細絲線。她們連忙把這個新鮮事告訴了嫘祖。
嫘祖不聽則罷,一聽病情好像減輕了大半,立即要看個究竟。
身邊人不讓她動,把纏在木棒上的細絲線拿來給她看。嫘祖是個非常聰明的女人,她在協助黃帝製作衣冠時,想了好多辦法,克服了無數困難。她仔細端詳了纏在木棒上的細絲線,對周圍的女子說:“這不是果子,不能吃,不過它可大有用處。”
接著,嫘祖就詳細詢問了果子從哪裏摘來,在什麼山上,在什麼樹上。嫘祖聽了後,說也怪,第二天病就全好了,開始想吃東西了。她不顧黃帝的勸阻,親自帶領婦女上山要看個究竟。
嫘祖在樹林裏整整觀察了幾天,才弄清這種白色果子是一條吐細絲的蟲子繞織而成的,並非樹上結的果子,嫘祖回來把這事向黃帝作了詳細說明,並要求黃帝下令保護所有的桑樹林。
從此,裁桑養蠶活動就在嫘祖帶領下開始了。黃帝和大臣以及部落裏的人都親切地稱她為“先蠶娘娘”。
睡前親子悄悄話
親愛的寶寶,我們一起來猜謎語吧:
紡織工人聰明透,人人讚它是能手,自己獨造一間房,四麵不設門窗口。【謎底:蠶】
259.寧封製陶
黃帝的時候,有個名叫寧封的人,家住在一條河沿岸的一個部落裏。他母親是個捏陶泥坯的,寧封三歲時就跟著母親來到窯場。他最愛學著媽媽的樣兒捏各種各樣的盆盆罐罐。母親看他聰明好學,就教會了他捏製各種陶坯的手藝。年複一年,鬥轉星移。寧封長大成人了,部落裏就派他專門從事燒陶。
寧封受母親的感染,對工作很負責,他專心專意地捏呀燒呀,可是燒出的陶器總覺得不滿意,不是粗糙笨拙,就是形體不正。寧封子說他對不起部落的人們,每天除了上窯場工作,就躲進自己的泥屋裏,不跟外人接觸,連妻子和他說話,他也不理。
他就這麼悶悶不樂地呆在屋裏,每天都是妻子把部落分配的飯食,用陶缽給他端回來吃。寧封吃著,想著,食不甘味。妻子看他一心撲在製陶上,累得人都又瘦又黑,吃過飯就叫他躺在草席上歇一會。說來也怪,往日裏寧封根本睡不著,今天身子一倒,就呼嚕呼嚕地進入了夢鄉。
他夢見自己腳踩著五色的彩雲,去了一萬個國家,各處的人們送給他很多很多的陶器,那些陶器可好看了,樣式別致,有尖底的,有圓的,有方的,還有帶蓋的,並且畫了彩色的花紋和各種各樣的圖案,簡直使人眼花繚亂,隻當到了天宮。
寧封高興地笑了,笑出了聲,也笑醒了。他連忙把自己的夢告訴了妻子。妻子也興奮地說:“好呀,你還不如到外麵轉轉,多看一看別的部落的陶器,或許就能製好了。”
字封正有此意,聽了妻子的話,就趕緊收拾行囊。部落首領知道了寧封的打算,送給他一匹馬,寧封騎著馬就出發了。寧封一去兩年。妻子盼呀盼的,總算把他盼回來了。
他拉回來一車陶器,整天鑽在這些陶器堆裏,看呀比較呀,描呀畫呀,又取來砂泥盤一盤、捏一捏,沒頭沒尾的。
這一天,天還沒亮,他就叫醒妻子,兩個人摸黑來到窯場和砂泥。泥一和好,寧封就坐在草席上盤陶坯。他一會盤一會捏,妻子端來飯也沒吃。太陽都直射頭頂了,他還在幹著。妻子嗔怪地給他戴了一頂竹籬,又端詳著他捏的一大堆陶坯,高興地說:“好呀!真好呀!”
寧封逗趣地說:“比我夢見的還好看哩!”
一個一個的坯子製成了,放在草棚下陰幹。快幹了,妻子就蹬動轉輪,寧封拿著陶坯在轉輪上磨。磨光後,寧封又和妻子用赭石在坯子上畫圖案。他們不再重複畫過去簡單的圖形和直線條。
寧封的妻子特別心靈手巧,天上飛過一隻小鳥,唧喳地一叫喚,她就幾筆畫出一個飛動的小鳥;地頭跑過一隻梅花鹿,也沒跑出她的手,她讓它靜站在陶盆的壁上。她想起了男人們捕魚的魚網和捕回的鯉魚,也畫在陶盆上。
快到收獲季節了,想象收獲後全部落的人們在廣場的歡慶場麵,她就在陶缽上畫了一圈手拉手舞蹈的人,有男有女,活潑熱烈,連寧封都稱讚她畫得好。
後來,他們又畫出一套變形的圖案,好像不太像,卻很傳神,也有生活情趣。
他們還在陶罐上用指甲捏出棱形排列的指甲紋,拿繩子印出一排排的斜紋,有時也給陶罐做了幾圈的堆紋、蛇紋。最有意思的是罐蓋的把手,他們把蓋把捏成各種動物的形象,鳥頭上刺著錐紋,小獸頑皮地站立著,還有張大嘴呼叫的人頭。
一日日的辛苦,幾年的心血,寧封終於製出了非常美觀的陶器。這些既好看又實用的陶器,不光本部落的人喜愛,交換到外部落,也很受歡迎。
部落首領把寧封製的陶罐獻給了黃帝。黃帝看到這樣渾圓而又精致的陶罐,仔細地欣賞著上麵的彩色圖案,連聲說:“好,好!天下竟有這樣的人才!”
黃帝立即派人把寧封請到了宮中,詳細地詢問了陶罐的製作情況,就委派寧封為陶正,專門管理全國的製陶工作。
從此,陶器就一直為人間作著貢獻。
睡前親子悄悄話
你知道什麼是陶器嗎?陶器主要是用什麼做的?親愛的小寶寶,你家裏有陶器嗎?
260.釀酒始祖杜康
杜康原是黃帝手下的一位大臣。
黃帝建立部落聯盟後,命杜康管理生產糧食,杜康很負責任。由於土地肥沃,風調雨順,連年豐收,糧食越打越多,那時候沒有倉庫,杜康把豐收的糧食堆在山洞裏,時間一長,因山洞裏潮濕,糧食全黴壞了。黃帝非常生氣,下令把杜康撤職,隻讓他保管糧食,並且說,以後如果糧食還有黴壞,就要處死杜康。
杜康想到嫘祖、寧封、倉頡等人都有所發明創造,立下大功,唯獨自己沒有什麼功勞,還犯了罪,心裏十分難過。他於是暗自下決心:非把保管糧食這件事做好不可。有一天,杜康在森林裏發現了一片開闊地,周圍有幾棵大樹枯死了,隻剩下粗大樹幹,樹幹裏邊已空了。杜康靈機一動,他想,如果把糧食裝在樹洞裏,也許就不會黴壞了。於是,他把樹林裏凡是枯死的大樹都掏空,把打下的糧食全部裝進樹洞裏了。
誰知,兩年以後的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糧食時,突然發現一棵裝有糧食的枯樹周圍躺著幾隻山羊、野豬和兔子。開始他以為這些野獸都是死的,走近一看,發現它們還活著,似乎都在睡大覺。
杜康一時弄不清原因,正準備往回走,又發現兩隻山羊在裝著糧食的樹洞跟前低頭用舌頭舔著什麼。杜康連忙躲到一棵大樹背後觀察,隻見兩隻山羊舔了一會兒,就搖搖晃晃起來,走不遠都躺倒在地上了。
杜康飛快地跑過去把兩隻山羊捆起來,然後才詳細察看山羊剛才用舌頭在樹洞上舔什麼。這一看可把杜康嚇了一跳。原來裝糧食的樹洞已裂開一條縫,裏麵的水不斷往外滲,山羊、野豬和兔子就是舔了這種水才倒在地上的。
杜康用鼻子聞了一下,滲出來的水特別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嚐了一口。味道雖然有些辛辣,但卻特別醇美。他越嚐越想嚐,最後一連喝了幾口。喝完之後隻覺得天旋地轉,剛向前走了兩步,便身不由主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著了。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他被雷聲驚醒了,他翻起身來,隻覺得精神飽滿,渾身是勁,一不小心,把其中一隻山羊踩死了。他順手摘下腰間的尖底罐,將樹洞裏滲出來的這種味道濃香的水盛了半罐。
回來後,杜康把帶回來的味道濃香的水讓大家品嚐,大家都覺得很好喝。但是有人擔心杜康過去把糧食黴壞了,被降了職;現在又把糧食裝進樹洞裏,變成了水,黃帝如果知道了,肯定會殺了杜康。杜康卻不慌不忙地對大夥說:“事到如今,不論是好是壞,都不能瞞著黃帝。”說著,他提起尖底罐便去找黃帝了。
黃帝聽完杜康的報告,又仔細品嚐了他帶來的味道濃香的水,立刻與大臣們商議此事。大臣們一致認為這是糧食中的一種元氣,並非毒水。黃帝非但沒有責備杜康,後而命他繼續觀察,仔細琢磨其中的道理。又命倉頡給這種香味很濃的水取個名字。倉頡隨口道:“此水味香而醇,飲而得神。”說完便造了一個“酒”字。黃帝和大臣們都認為這個名字取得好。
從這以後,我國遠古時候的釀酒事業開始出現了。後人為了紀念杜康,便將他尊為釀酒始祖。
睡前親子悄悄話
酒是誰最早釀造出來的呀?酒是用什麼原料釀造出來的呀?
261.堯帝讓位給舜
傳說在黃帝之後,先後出了三個很出名的部落聯盟首領,分別是堯、舜和禹。他們原來都是一個部落的首領,後來被推選為部落聯盟的首領。
那時候,部落聯盟首領有什麼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領一起商量。
堯年紀老了,想找一個繼承他職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領來商議。大家一致推薦舜。
堯點點頭說:“哦!我也聽說這個人挺好。你們能不能把他的事跡詳細說說?”
原來舜的父親是個糊塗透頂的人,人們叫他瞽叟。舜的生母早死了,後母對他很壞。後母生的孩子名叫象,非常傲慢,瞽叟卻很寵他。舜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裏,盡管全家人對他都不好,但是他對待他的父母、弟弟卻非常好。大家都認為舜是個有德行的人。
堯聽了挺高興,決定先考察一下舜。他把自己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還替舜築了糧倉,分給他很多牛羊。後母和弟弟見了,又是羨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計,幾次三番想害死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補糧倉的頂。當舜用梯子爬上倉頂的時候,瞽叟就在下麵放起火來,想把舜燒死。舜在倉頂上一見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經不知去向。幸好舜隨身帶著兩頂遮太陽用的笠帽。他雙手拿著笠帽,像鳥張翅膀一樣跳下來。笠帽隨風飄蕩,舜輕輕地落在地上,一點也沒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