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茶葉放到鍋裏,用手快速翻炒。”張嬸一邊說一邊做,“一定要掌握‘抖悶結合,多抖少悶’的原則……”
抖殺,就是將葉子揚高。這有利於鮮葉水分的散失,同時令茶香透發,還能防止葉色黃變。
悶殺,就是加蓋不揚葉。這使得熱蒸氣會在葉內作短時間的停留,迅速提高葉溫,徹底破壞酶的活性,促進有關物質的水解和轉化,使芽葉殺勻殺透,避免產生紅梗紅葉。
木菡照貓畫虎地學著張嬸的動作,因為沒經驗,所以常被鐵鍋燙傷。每次她都會條件反射地縮回手,韓易茗見狀,就會對她說:“燙的話就在旁邊休息會兒。”
“沒事兒。”木菡連忙搖搖頭,咬緊牙關跟著學。
如果可以,她願意替他分擔所有苦難。如果他願意,她也想分享他的所有喜悅。
製作綠茶的工序分別是采摘、殺青、揉撚、幹燥。因為第一天采摘的茶葉不多,四個人花了幾個小時就將殺青完成了,接下來就是揉撚。
張嬸將茶葉放在簸箕上,跟揉麵團一樣,不停地揉搓茶葉,將葉片揉破。葉片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便於衝泡。同時,擠溢出來的茶汁附著在葉表麵,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
揉撚後是幹燥,韓易茗從廠房裏找出幾個鐵桶,整齊排列。他將燒紅的鋼碳放進去,再在鐵桶上麵放上鐵篩子,將揉撚好的茶葉均勻地分布在鐵篩上進行幹燥。
“等會兒烘幹後,再去鐵鍋裏炒一遍,綠茶就製作完成了。”張嬸鬆了口氣,“但是你不能掉以輕心,要時時刻刻看著茶,別烤焦了。”
“好。”韓易茗點點頭,繼續揉撚剩下的茶葉。
木菡見天色已晚,自己也餓得五髒廟都鬧翻了,便興致勃勃地去廚房做飯。她走後,張嬸語重心長地對韓易茗道:“張嬸是個采茶工,對製茶一知半解,教不好你,也幫不上什麼忙,你還是去拜後頭那屋的老李頭為師吧。他是遠近聞名的製茶高手,讓他教你,你才有出路。”
“嗯。”韓易茗點頭。
木菡回來時,張嬸已經回家了。她以前隻會下泡麵,現在也隻會下麵條,兩人一人一碗清湯寡水麵,她不抱太大希望地問:“好吃嗎?”
“不好吃。”韓易茗冷冷地答。雖然他連哄騙人都沒興致,卻把麵吃得一幹二淨。
深夜時,茶還沒製完,韓易茗便讓木菡回房休息。木菡堅持陪著他,可沒過多久,她就打起瞌睡來,在躺椅上睡著了。
韓易茗強打起精神通宵製茶,等到天微微亮起時,他已經將大部分茶葉製作完成並密封起來,隻剩下最後一篩茶葉沒有炒幹。
大概是因為一夜沒合眼,加上離勝利隻有一步之遙,他的神經鬆懈下來,困得眼皮打架,一坐到椅子上就不自覺地睡了過去。
不知過去了多久,平房的門被拍得劈裏啪啦地響。
“易茗!快開門!易茗!”
木菡和韓易茗同時驚醒,鼻翼間全是茶葉烤焦的味道。韓易茗趕緊將鐵篩子從炭火上端下來,慌亂中還忘記戴手套了,掌心燙出一道鐵絲網般的傷痕。
木菡去開門,一個鬢角染霜的男人麵色鐵青地站在門口。他扭頭望向張嬸,冷聲反問:“這就是你說的專心致誌?茶都能烤焦!”這是製茶中的忌諱。
男人冷哼一聲,轉身便走。張嬸望了望韓易茗,連忙追著丈夫的腳步跑出去:“孩子是新手,犯點錯很正常,你就幫幫他……”
韓易茗望著張叔的背影,神色未動。他也不管燙傷的手,回到平房內繼續工作,還抽時間將最新製作出來的茶包裝好,沏了一杯茶給木菡。
“你嚐嚐。”
木菡平時很少喝茶,品了一口笑嘻嘻地道:“好喝。”
韓易茗端起杯子輕抿了一口,默不作聲。他雖然喝茶不多,但畢竟是製茶世家出身,很清楚自己將這些上好的鮮葉製作壞了。茶,原本應該清新回甘,但此時口感隻剩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