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3歲看大,3歲關鍵期決定孩子一生(3 / 3)

害羞的孩子由於缺乏公眾表現的機會,因而較少得到同伴的關注。害羞的孩子由於不愛爭取,常常會失去很多機會。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激烈的競爭年代,害羞的孩子很有可能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否定自我。

2.脾氣暴躁

脾氣暴躁的孩子,當他不願意做某件事情時,就會賴在地上,大哭大叫。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很多父母會對孩子進行哄勸、嗬斥、教訓甚至打罵,但所有努力都嚐試過後,父母會發現孩子依然蠻不講理地在哭鬧,或者父母當時花費力氣和時間把孩子“安撫”或者“鎮壓”下了,過後這種事情還會一次次發生,弄得父母筋疲力盡。

3.缺乏自信

很多孩子在這個年齡時往往缺乏自信,什麼事都不敢幹,表現得很退縮,這讓父母感到很沮喪。盡管父母經常用各種表揚、鼓勵的方式,孩子還是常常將“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掛在嘴邊。

4.不合群

父母會發現,有些孩子可以很容易跟別人相處,和別人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而另一些孩子則是“另類人物”,很容易與他人發生衝突,讓同伴反感。這些孩子常常遊離在人群之外,很難與別的孩子一起玩遊戲。

身為父母,如果孩子出現以上現象,就要及時采取措施加以糾正了,否則就會對孩子性格的形成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在3歲左右關鍵期內,加強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奠定孩子一生的完美性格和社會競爭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3歲孩子的本事比過去大得多

3歲兒童的大腦發育雖然還沒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經相當好,他們的語言已經接近成熟,生活經驗也積累了很多,認識能力有了巨大的進步。

特別是,3歲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脫離開大人的幫助自己走路,如果沒有人幹涉他,他可以走很遠的路。所有這些發展都使得3歲左右的小孩產生了自我意識,他們開始意識到,“我”是和別人不一樣的,“我”可以自己幹事情,可以控製事物,可以獨立地吃飯、拿取東西,也可以對事情做出基本的判斷了。

例如,他們知道,剛從火爐上端下來的鍋是碰不得的,到晚上天黑的時候,隻要一拉開關,燈就能亮,他們如果渴了,能夠自己到冰箱裏尋找喝的東西,餓了,會從家裏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愛吃的東西充饑;晚上躺在床上,他們會要求媽媽給自己講個故事再睡覺等等。

3歲小孩也比過去更可愛,因為他們總是說出一些令大人噴飯的話,幹出一些讓大人驚奇的事情。一個小女孩,誰也沒教她,她會自己靜靜地坐在媽媽的化妝台前,往嘴上塗口紅;一個小男孩,會拿起爸爸的電動剃須刀,在臉上亂比畫。當看見媽媽為什麼事情傷心的時候,他們會緊緊抱住媽媽,想安慰她。

總而言之,3歲小孩的本事變得比過去大得多,他們會不斷地向爸爸媽媽提出各種要求。如果這些要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大哭大鬧。比如,在玩具商店裏,如果他們想要買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而媽媽不買,他們就會躺在地上打滾,不顧媽媽丟麵子。

3歲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每天都在進步,他們的知識經驗,認識事物的能力,社會交往技能、語言、思維,一切都在向前進步。

3歲關鍵期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

從出生開始,嬰兒的感知、動作和社會情緒等能力已經開始迅速發展。孩子這些方麵的發展是很重要的,這為其以後的情緒、行為、語言和智力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那些在特殊環境中成長的兒童,或天生具有某種傾向的兒童,早期的發展尤為重要。如果父母能夠鑒別他們早期發展的類型,就能依此對孩子有效的教育和幫助,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對他們一生的發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而當今比較認可的思想是應從七八歲開始對兒童進行教育,這種看法被廣泛地認可。另外,也存在一些人認為早期教育對兒童的健康有損害,這一觀點使孩子的父母陷入恐慌之中。

雖然兒童具有潛在的能力,但隨著開發時間推遲,這種潛在的能力就會隨之變少。也就是說,兒童天生具備的潛在能力,如果在早期就開始進行比較理想的教育,就有機會成為具備100%能力的成年人;如果教育從5歲開始的話,即使是較好的教育,也隻能成為具備80%能力的成人;而如果教育從10歲開始的話,再好的教育,也隻能使他達到不超過60%能力的成人。這說明,教育開始得越晚,兒童的潛能開發得越少。

兒童潛在的能力遵循的是遞減法則。在教育孩子時,父母要努力杜絕這種遞減是最重要的。因為出現遞減就會使孩子應有的能力無法發揮出來,甚至能力會枯竭。因此家長抓住時機在早期就對孩子進行教育就能做到杜絕這種遞減。人類的遺傳因素已經為孩子提供了一個全麵發展的機會,這個機會不是在小學,也不在中學、大學才出現,而是在學前時期就已經出現,特別是孩子3歲時。

從孩子出生到3歲之間是教育的最佳時間段。這一時期孩子的大腦接受事物的方法與以後相比存在較大差異。剛出生的嬰兒還不能認出人的麵孔,到三四個月或五六個月後,他們就能夠將母親和他人的麵孔分辨開來,即知道了人們所說的“認生”。當然,這時嬰兒的認生不是依靠人們的臉部特征來分辨的,而是在嬰兒的不斷重複觀察中,將母親的麵孔以原樣不變的模式儲存在記憶裏。

有句俗語說,“3歲看大”也就是說孩子在3歲時,決定基本性格的因素已經形成。如果我們對一個人仔細分析就能看到他三歲之前生活的環境和環境對他性格和素質形成的影響。所以,早期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