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8 3歲,孩子愛塗鴉愛聽歌(1 / 3)

《哆來咪》reference_book_ids\":[7168797325370854435]}],\"2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4,\"start_container_index\":2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quote_content\":\"《春江花月夜》reference_book_ids\":[6873745689529027592,7063336899624045581]}]},\"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如何發掘孩子的藝術細胞

教孩子欣賞繪畫作品

欣賞繪畫作品是培養孩子藝術潛質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通過欣賞繪畫作品,孩子不僅可以感受到線條、色彩、形狀的變化,還可以讓孩子體會美、欣賞美,鍛煉視覺敏感性和審美能力,同時用這一方式來表現物體,表達自己的感受。

這不僅有益於激發孩子對繪畫的興趣,培養孩子的繪畫能力,還可以發展孩子的空間智慧,而且對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也很有意義。

父母可以教3歲孩子欣賞一些兒童的繪畫作品。兒童的繪畫作品活潑生動,更貼近現實生活,在線條、顏色、形象的運用上,以及畫麵所表達的內容等方麵都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

除了欣賞兒童繪畫作品以外,可以有意識地讓他們接觸一些藝術家的作品,讓他們感受一下藝術家是如何運用這些線條,如何搭配這些色彩的。讓孩子真正走近藝術,感受到藝術的氣息。

引導3歲孩子欣賞藝術作品最關鍵的一點是,怎樣引導孩子去“看”,而不是單純地看看熱鬧。在和孩子一起欣賞藝術作品的時候,爸爸媽媽要表現出一種熱情,一種對藝術的熱愛,為孩子營造出飽含藝術的氛圍和環境。此外,還要注意給孩子提供豐富多樣的欣賞對象,讓孩子在藝術的王國中潛移默化地得到熏陶。

讓孩子隨意寫寫畫畫

3歲的孩子已經可以“塗鴉”了。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亂塗亂畫,通過畫畫來幫助孩子建立大小、形狀、顏色等的概念。

3歲時,孩子經常想要拿筆來“寫寫畫畫”,父母不妨就讓他們寫寫畫畫,因為繪畫和書寫是緊密聯係的。漢字這種象形文字本身就是介於繪畫和符號之間的書寫。讓他們寫寫畫畫還可以增加他們對筆、對寫字的興趣。

這個時期,孩子筆下的東西可能隻是一些淩亂交錯的線條,但是父母要對他們的行為表示讚賞和肯定,因為這是孩子在展示自己的能力,積極的反饋會讓他們信心大增,願意繼續這樣的活動。

在孩子寫寫畫畫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示範,教給他們正確的握筆方式和寫畫姿勢(但孩子這個時候不一定能掌握,隻是給出這樣的要求,讓他們去體驗),並且可以在寫畫時,讓孩子認識各種圖形和漢字,當然不是一定要讓孩子記住的,是要讓孩子對這些圖形和漢字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頭腦中留下一些痕跡,給他們以後學習繪畫、寫字打下好的基礎。

孩子畫得不好不要潑冷水

3歲的威威很喜歡像媽媽那樣,拿一支筆在紙上“寫字”。媽媽也很支持他,但媽媽總認為他塗得亂七八糟。

其實,3歲的幼兒正處於繪畫的“塗鴉期”。這時的幼兒喜歡探索,好奇心也很強,喜歡模仿日常生活中成人的活動。看見成人在寫字,他們也會像大人一樣拿起筆在紙上畫,他們把繪畫當成一種很好玩又有趣的遊戲,紙和筆在他們的眼中隻是一種玩具,並且也常常為自己所創作的“作品”感到十分的快樂和滿足。

由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手部肌肉還沒有發育完善,而且他們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全麵,思維也處於直覺思維時期。因此,他們無明確的繪畫目的,隻是對筆在紙上劃出的痕跡感到無比的興奮,而完全不在乎在紙上畫出什麼,也不把成人的評價當回事,這些行為表現在人們麵前的就是在紙上畫得一塌糊塗。

在孩子畫完之後,盡管可能看起來比較亂,但是也不要打擊他的積極性,要用讚賞的口吻對他說:“哦,寶貝畫了這麼多的圖案啊,能告訴媽媽它們都是什麼嗎?”引導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願。同時,如果孩子在敘述的過程中還有添加的內容,就讓他用畫筆接著完成。

每個孩子都是繪畫天才,不要在意他畫的是什麼,畫得像不像,要提供充分的機會讓孩子畫畫、著色、塗鴉。用不同的繪圖用具,讓孩子體驗到不同色彩的運用、搭配以及呈現出的不同效果,讓孩子學習借由色彩、線條、圖案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情感。

陪孩子欣賞音樂名作

音樂名作是一些傑出的音樂家的作品,它們體現了音樂家高度的音樂智慧。

父母可以陪伴3歲孩子一起欣賞音樂名作,通過多變的音樂旋律、音樂描繪的豐富表情和景象來刺激孩子的大腦,提高孩子的音樂感受力,促進孩子情感的發展。比如有的音樂能傳遞歡快的氣氛,有的是唯美的情感,有的是悲壯的情緒,而有的是消沉的感受等等,孩子能夠從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健康的心智,開朗的性格。

1. 推薦名作一《動物狂歡節》(聖?桑)這是一部管弦樂套曲,由14首獨立的小樂曲組成,這套作品中描寫動物們在熱鬧的節日裏,各種滑稽有趣的情形,有獅王、大象、烏龜、公雞、母雞及天鵝等,極富感染力,非常適合3歲孩子欣賞。

2. 推薦名作二《四季》(維瓦爾第)這是一部小提琴協奏曲,分成“春”“夏”“秋”“冬”四首,每首都是采用“快—慢—快”三個樂章的標準形式,細致入微地刻畫將四季的美和魅力呈現在我們眼前,譬如在“冬”的第二樂章,優美的小提琴獨奏描繪出人們圍著火爐烤火的溫馨景象,弦樂以十六分音符撥弦代表屋外的雨聲,大提琴則以三十二分音符描繪遠方的雷聲,屋內的溫情四溢與屋外的寒冷冰涼形成鮮明對比。

3. 中國民樂《春江花月夜》

這是一部管弦樂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寧的情調,描繪出人間的良辰美景:當那暮鼓送走夕陽,簫音迎來圓月的傍晚,人們駕起輕舟,在平靜的春江上漫遊,兩岸青山疊翠,花枝弄影,水麵波心蕩月,槳櫓添聲。祖國的山河如此嬌麗,生活的畫卷更加多彩。

父母陪孩子欣賞這些音樂名作時,不要有太多的限製,隻要他們能夠安靜地仔細聆聽就好,養成聽音樂的好習慣。在欣賞過程中,父母可以跟孩子交談,啟發孩子理解曲子要表達的意境和情緒。

培養孩子的節奏感

節奏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一段音樂必須掌握它的節奏。掌握簡單的節奏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本能,從節奏進入音樂是最自然的,也是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一種方式,因此父母要做的就是啟蒙和培養。

孩子1~2歲時已經開始對音樂表現興趣了,3歲時父母就要讓孩子熟悉各種聲音的節奏,培養孩子的節奏感。

生活中的節奏(最基本的五種節奏型):當當(××)——報時的大鍾:

滴答滴答(××××)——奔跑的鬧鍾。

咯咯嗒(×××)——母雞下蛋。

嗚——(×——)——火車開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