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大以後他更加胡思亂想:想自己的衣著、舉止會不會被女孩子取笑,擔心沒有女孩子願意嫁給我。 但後來卡耐基發現,曾經使他非常擔心的那些事情,99%都沒有發生。
然而隨著青春期的來臨,戴爾又沒有逃過另一種憂鬱。那時的戴爾非常渴望能和女孩子交往,然而他在與女孩子交往及交談時又顯得異常局促不安,他為自己缺乏吸引力的外表而傷心惱火。因此,他總擔心自己以後在結婚典禮上怎麼辦。
對當時的憂鬱,戴爾·卡耐基回憶說:“我想像著我們在某個鄉村教堂舉行婚禮,然後搭乘車頂綴有飾品的四輪馬車返回農場。我無法想像我在返回農場的途中該說什麼,我又怎樣才能使我們的談話得以繼續下去。”
直到1948年,戴爾·卡耐基還這樣向世人表白:“當我微微舉帽向她們打招呼時,我擔心女孩子們會由於我笨拙的動作和不敢恭維的外表而嘲笑我。”
在卡耐基的一生中,憂鬱和自信有時是結伴而行的。但是卡耐基最後戰勝了憂鬱,這裏麵有母親的功勞,童年時的卡耐基,如果沒有了母親的安慰和鼓勵,也許早就因為過度憂慮而死去了。
一個如此沒有自信,幾乎被各種各樣莫名其妙的憂慮纏繞的小夥子,最終成為給別人自信、讓人們樂觀的心理激勵大師,這中間需要經曆多少磨礪,這裏麵有母親的多少安慰,就可想而知了。
在很多父母的眼中,孩子是無憂無慮的,不會有憂鬱。果真如此嗎?殊不知,他們正用自己的眼睛在觀察與感受;事實上,因為孩子不像成人那樣會使用語言來表示心情不好,他隻是不知如何訴說罷了,並非沒有憂鬱的心情。
父母親若是發現孩子的行為突然改變,情緒不似從前那樣穩定,都可能是他正在憂鬱。這時,父母不要忙著發脾氣,也不要認為他是在無理取鬧,這樣做可能會適得其反,造成親子間的緊張衝突,更糟的是,問題不但沒消除,孩子的焦慮反而會節節升高。
父母要試著弄清孩子焦慮的原因,不要因為孩子的幼稚而嘲笑他,要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教孩子學做情緒的主人,學習用有效行為來控製抒發情緒,並化解壓力。這樣,孩子就不會被壞情緒傷害,孩子的心理才能健康地成長。
教子點睛:
孩子的心靈是單純而敏感的,也許父母認為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在孩子心中會留下難以忘懷的陰影。對於敏感的、易於變化情緒的孩子,父母要更多的給他們關懷和幫助。讓他們懂得,無論發生什麼,總有爸爸媽媽在身邊,這樣就會減少孩子的憂慮。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孩子憂慮不安的真實原因,幫助他早日走出陰霾,重新獲得兒童應有的快樂時光。
幫孩子克服自卑
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優點,也都有自己的缺點,因為自己的缺點而自卑是愚蠢的。如果一個人總是跟自己過不去而產生自卑心理的話,那無異於折磨自己。
有人這樣說:“自卑是心靈的結,甚至是心靈的枷鎖。”其實,自卑就像一種細菌吞噬著孩子的心靈,給他帶來莫大的痛苦,給他的心靈刻下深深的創傷。所以,父母一定要把孩子心靈的這個結解開,把這個枷鎖丟棄,隻有這樣,才能讓他獲得重生。
在學校裏,卡耐基瘦弱的身體和不合時宜的服飾也常使他尷尬不已。有一次上數學課,卡耐基被老師叫到黑板前解答問題。
當卡耐基走上講台後,教室裏立即爆發出一陣雷霆般的大笑聲,老師連續做了幾個安靜的手勢都無濟於事。卡耐基尷尬地呆立在講台上,深深地埋下頭,然後異常窘迫地回到座位,仿佛是上了一次審判台。
下課後他才明白同學們笑話他的原因。原來,那天卡耐基穿著一件破夾克上學,班上一個叫邁特的搗蛋鬼就坐在他背後,這個搗蛋鬼對卡耐基搞了一個惡作劇。他在卡耐基夾克破裂處插了一朵玫瑰花,並在旁邊貼了一張字條,寫著:“我愛你,瑞德·傑克先生。”在英語中,“瑞德·傑克”與“破夾克”是諧音詞。受到這樣的嘲弄,卡耐基難以承受。當天回家後,他滿懷委屈地對母親說:“媽媽,我不想上學了?”
“發生什麼啦?上帝,卡耐基究竟怎麼啦?”母親滿臉驚訝和失望。卡耐基傷心地說:“同學們老是笑我穿的破衣服,我不能集中精力聽課和思考。”
母親靜靜地看了戴爾大約三分鍾,緩緩地說道:“你為什麼不想辦法讓他們因佩服而尊敬你呢?好了,不必傷心,沒有什麼,今年秋季,我們一定給你買套新衣服。”
或許是母親的話啟發了戴爾,也可能是出於其他原因,他終於頂住了精神上的壓力,沒有在那一次事情後退學。
為了驅散心頭的陰影,卡耐基想尋求出人頭地的捷徑,成為具有特殊影響和名望的人——棒球球員或辯論能手。
他知道自己沒有運動員的才華,就決心在演講比賽上獲勝。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練習演講,但他沒有演說的天賦,參加了12次比賽,屢戰屢敗。30年後,卡耐基談及第一次演說失敗時,還以半開玩笑的口吻說:“是的,雖然我沒有找出舊獵槍和與之相類似的致命東西來,但當時我的確想到過自殺,我那時才認識到自己是很差勁的……”
經曆失敗後,在母親的鼓勵下,卡耐基發奮振作,重新挑戰自我。
1906年,戴爾·卡耐基一篇以《童年的記憶》為題的演說,獲得了勒伯第青年演說家獎。這是他第一次成功嚐試,這份講稿至今還存在瓦倫斯堡州立師範學院的校誌裏。 這次獲勝,對他的一生產生了非同小可的影響。
他在後來的回憶中不無自豪地說:“我雖然經曆了12次失敗,但最後終於贏得了辯論比賽。更為激勵我的是,我訓練出來的男學生贏了公眾演說賽。女學生也獲得了朗讀比賽的冠軍。從那一天起,我就知道我該走怎樣的路了……”
1908年,卡耐基仍舊很貧窮,但與兩年前進入師範學院時已有天壤之別了。他成了全院的風雲人物,在各種場合的演講賽中大出風頭。全院的師生對他刮目相看;但他並不滿足於此,他開始走出學院去擴大自己演講的影響了。
也就是這一年,戴爾開始走向社會,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銷售員。他的任務是推銷國際函授學校丹佛分校的教學課程。沒想到第一天他便賣出了兩套。隨後的工作業績,令他自己和母親都很滿意。這時在戴爾身上再也找不到昔日的憂鬱和自卑了。
後來,卡耐基經過刻苦努力,勇往直前,終於奮鬥成為世界著名的演講大師,他對自身生活進行深刻總結的演講稿《擺脫憂鬱的方法》、《人性的弱點》等風靡全球。
再後來,他還創立了“卡耐基課程”。許多著名的企業家和藝術家都是卡耐基課程的忠誠聽眾。費城著名的滑稽演員史密斯·泰勒就是他的學生。
所以,父母要讓孩子把自卑丟進垃圾桶,要讓他抬起頭來走路,“抬起頭來”意味著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
教子點睛:
現在有大量的人在認真地探討卡耐基的教學課程,因為都明白,卡耐基自己的經曆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在卡耐基悲苦的童年時代,如果沒有母親的鼓勵和信任,他也許會走一段更為艱難的道路。所以,在最艱苦的環境中,隻要有母親這個強大的後盾,再多的苦難也是可以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