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父慈母”這個詞在韋爾奇家好像不太適用,在他家,母親是家中維持紀律的人,母親很多時候要比父親嚴厲得多。
一次,韋爾奇和幾位同學逃學到南波士頓去慶祝聖帕特裏克節,但是不幸被父親發現,當時他們正在喝著一瓶廉價的葡萄酒,父親當著韋爾奇朋友的麵什麼話都沒有說。後來,父親簡單地將這件事情告訴了母親,母親把韋爾奇叫來,狠狠地懲罰了他。
還有一次,韋爾奇沒有去參加聖壇的男童排練,而是去家附近的梅克公園結冰的湖麵上玩冰球。玩的過程中,他一不小心掉到了湖裏,全身都濕透了。韋爾奇驚惶失措,害怕被母親發現,為了掩飾所發生的一切,他趕緊脫下他的濕衣服,將它們掛到樹上,然後在下麵生起一堆火烤衣服。在1月的嚴寒中,他一邊打著哆嗦,一邊等著衣服幹透。
起初,韋爾奇認為這是一個相當聰明的掩飾辦法,不過,這種想法在他一跨進家門口後便蕩然無存,聰明的母親隻用了一秒鍾就聞到他衣服上的煙味。母親總說自己眼光獨到,甚至能在一英裏外就嗅出騙子的氣味,看來這是真的。
母親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她平時總把耶穌受難像掛在牆上,手持念珠祈禱,還把教堂的老牧師詹姆斯·克羅寧神父尊為聖徒。
對於母親這樣一個人來說,逃避聖壇男童的活動真是一件大事,於是她讓韋爾奇坐下,逼他做懺悔,然後自行實施懲罰:把他腳上的濕鞋脫下來,用力打自己。
這樣一個嚴厲的母親,對任何一個小孩子來說都是一場惡夢,不過韋爾奇的母親雖然很嚴厲,但她同時也是一個溫和的人。母親知道怎樣對韋爾奇嚴厲,同時也知道如何擁抱他,親吻他。她讓韋爾奇確信自己是被需要和被愛的。
如果韋爾奇帶回家的成績單上有四個A和一個B,母親就會問他為什麼得了個B。不過,最後她總是會以祝賀他得了A來結束話題,然後給孩子一個熱情的擁抱。不論怎樣,母親的任何做法都會讓韋爾奇感到母親是真正愛他的,哪怕是懲罰也是一樣。
母親在生活的各個方麵都給韋爾奇極大的鼓勵和支持,讓他學會了許多人生的道理,有時,母親還會稍微縱容一下他,顯示了母親溫和的一麵,這讓韋爾奇對母親感激不盡。
有一次,那時韋爾奇還不到11歲,他在經過本城的狂歡節隊伍中偷了一個球。沒過多久,母親就發現了這個球,並問他球是從哪兒來的。當他承認這是偷來的時候,她便堅持讓他到克羅寧神父那裏去,把球還給他,並懺悔自己所做的一切。
可是,所有的牧師都認識韋爾奇這個聖壇男童,所以他相信,隻要他在懺悔室裏一張嘴,他們就會認出自己來,這讓韋爾奇感到恐懼。他向母親承認了錯誤,問母親能否將球扔到北河裏去,那是一條穿過城鎮的混濁的小河。和她談判了一番之後,她同意他這樣做。於是,母親親自駕車帶他來到北河的橋上,看著他將球扔到了河裏。
還有一次,當時韋爾奇在讀高中畢業班,他給肯伍德鄉村俱樂部最吝嗇的一個會員當球童。那時候,他在那兒已經當了差不多8年的球童。他們打到了第6洞,從球座打出的球隻須飛出100碼,就可以越過池塘。而那天,那個吝嗇的家夥居然徑直將他的球打到了池塘裏,離岸邊至少有10英尺。這時,他要韋爾奇脫掉鞋和襪子,跳到泥塘中去找他的球。
這個要求被韋爾奇斷然拒絕了。而當他堅持的時候,韋爾奇說了句:“見你的鬼去吧!”。同時,他還把那家夥的球杆也扔到了池塘裏,告訴他:“你自己去找球和球杆吧!”然後頭也不回地走了。
韋爾奇後來提到這件事時,承認這是他所做過的一件蠢事,甚至比他將冰球球杆摔到場地上還要糟糕。這件事被母親知道後,盡管母親非常失望,但是她看上去好像很理解兒子的感受,她可以就這件事好好教訓或懲罰他,可她並沒有這麼做。這使得韋爾奇對母親感激不盡。
從母親對待韋爾奇的種種行為來看,母親真的是一個既嚴厲又溫和的人。母親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原則,當韋爾奇犯錯的時候,她不會馬馬虎虎就放過他,但是她的目的並不是單純地懲罰他,而是讓他真正認識到錯誤,並後不再犯;當他有了進步,母親也絕不會吝嗇自己的誇獎,真心地去讚美他。
可以說,母親的愛是有理智的愛,而不是心血來潮的溺愛,母親處事公正的態度,得到了韋爾奇的信任。
經常能夠聽到“母愛泛濫”這個詞,說的是母親給孩子的愛很多。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母親,可是,父母也要警惕,這種“愛”到底是理智、冷靜的愛,還是溺愛、錯愛。
做什麼事都要有個度,愛孩子也是一樣,如果母親隻懂得疼愛孩子,卻不知道指出孩子的缺點,這樣的母親雖然有愛,但是卻不能幫助孩子成長;但是,如果一個母親隻知道挑孩子的毛病,卻不懂得給孩子適當的誇獎和關心,那麼,這個母親也是失敗的。
教子點睛:
任何情感都不能走向極端,母愛也是如此,所以,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做一個像韋爾奇的母親那樣既嚴厲又溫和的母親。這樣,才能讓孩子快速、健康地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