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情感豐富的女孩,無論在青少年時期還是成家之後,都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情感特質較好地處理一係列複雜的事情,更好地度過青春期、更擅於照顧好家庭,也更能適應社會的競爭。
女孩父母通過良好的教育讓女孩變得乖巧快樂,變得優雅溫柔,變得通情達理,陶冶女孩的性情並培養她高尚的品格,這些才是女孩一生獨有的財富。
給父母的建議:給女孩講講名人的故事。
生命是奇特的,它讓每個女孩都能在自己的青春歲月裏綻放出驕人的花朵,但並不是每一朵花綻放後都能結出顆粒飽滿的果實。生命也是公平的,它對於所有女孩來說都隻有一次,能不能結果,取決於當你還是花朵的時候,有沒有付出必要的努力,當你的努力越多,你人生的果實便會結得越精彩。
中國第一知性美女主持楊瀾,從《正大綜藝》主持人到香港鳳凰衛視中文台,從創辦陽光衛視,到大型談話節目《天下女人》,每一次轉身都伴隨著驚歎和新的超越。中國的“鐵娘子”吳儀、惠普公司前掌門人卡莉·菲奧莉娜、具有傳奇色彩的美國“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溫弗瑞,以及時尚大師香奈兒、優雅的英格蘭玫瑰戴安娜,這些在人生道路上大放異彩的女性讓青睞於男權的社會看到了娘子軍的實力。
特蕾莎修女在8歲父親早逝的艱難階段就立誌要畢生奉獻於幫助窮人,12歲時她說道:“從那以後,我第一次明白我的職業是為窮人服務。”而鍾彬嫻在孩童時代就已經能夠為了一盒畫筆放棄一年的玩樂時間,她說:“無論付出多大代價,我都希望取得成功。”
從這些傑出女性的身上,我們深深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而對於此刻正在經曆成長的女孩兒們來說,不管是她們精彩的成長故事,還是她們性格中流露出的堅毅、勇敢、善良、大氣、自信,無疑都將成為我們成長路上不可多得的養分。
當我們看完太多的人生起伏的故事之後,恐怕沒有人會對那些了不起的人身上的魅力無動於衷。雖然是一樣的成功,卻是不一樣的精彩。
每一個女孩兒都有理由和能力變得更加美麗,如果你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裏擁有一個精彩的人生,如果你想追求卓越的品質、探索成功的奧秘、彰顯自己的個性,那麼請把多給女孩講一些名人故事,在閑暇無聊或苦悶彷徨的時候,那些故事會給女孩帶來無窮的力量。
強勢的媽媽容易造成女兒的自卑
“去,給我回家寫作業去!”
“不準說話,趕緊吃飯!”
“今天必須去輔導班聽課……”
這種以成人為中心、強迫責令的教育方式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但這樣做的效果,往往是孩子被動學習和做事,到下一次遇到同樣的問題,還是要家長來敦促。可以說家長強勢的教育是收效甚微的。命令這種方式應慎用,絕對不能濫用。
在教育女孩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忽略了她是發展中的個體,具有獨立的人格和鮮明的個性心理特征。在向周圍世界學習的過程中,女孩才處於主體地位,是學習的主人,家長應培養富有創造性和主動精神的女孩,隻有讓她們具備了能力,她們才能真正地成長。
在一本家教書中,教育專家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有位熱情好客的家長邀請我去某某高級酒店共進晚餐,順便認識一下她的兒子,解決一些問題。其實,我不太喜歡在飯桌上說什麼教育,當時也有其他的事情脫不開身,但這個語氣堅決、果斷的家長,簡直就是以命令和通知的語氣說,希望我晚上準時到場,萬事俱備,就等我開飯。
見到那個孩子的時候,我真嚇一跳,那位家長看起來十分嬌小,但她的兒子趕得上姚明了。我在家長的安排下坐到孩子的旁邊。
那孩子很沉默,一直都是他的媽媽在滔滔不絕地向我介紹她自己的工作、丈夫的工作,今天怎麼怎麼忙,實在沒有別的時間等。她講到口渴,停下來喝水,我便問旁邊的小夥子:“在哪個學校讀書啊?”
“噢,他在市一中。”
“你們幾點放學?”
“他們四點半就放了,也是從學校直接過來的。”唉,這媽媽真愛說話。
“爸爸在什麼單位?”
“崔老師,我剛不是說了嗎,他在建行上班呢。”
“你們老家是哪兒的?”
“他們是延吉那邊的,爺爺那輩搬過來的。”
我實在忍不住了,就輕輕地碰了碰那位母親,結果,這大姐說:“兒子,你往裏麵去點,擠著崔老師了。”
……
飯後,媽媽說:“崔老師,您看我們家孩子長得不錯吧,就是不愛說話,對什麼都無所謂,哪像一個十幾歲的青年人啊。”
我誠懇地說:“大姐,真不是你家孩子不愛說話,而是你自己說得太多了。你看我問他的問題,都被你說完了,他還說什麼呢?”
美國著名成功學家卡耐基就說,人與人之間談話的時候,要留80%的時候傾聽,剩下20%的時間,也要說有助於對方繼續交流的話。可這位強勢的母親,沒有給孩子留下一點說話的空間。
同樣,也有很多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太軟弱,缺少主見。但是反觀家長們的言行,又給了孩子多少選擇的空間呢?有些媽媽總覺得自己是家庭中的“弱勢”,家庭經濟大權在爸爸手中,一家人的生活中心在孩子那裏,好像自己真的是無關緊要的人,於是就總是會嘮嘮叨叨,在不知不覺中變成話語的“強勢群體”,在教育女兒的時候,也總是會把所有要說的話說盡、要做的事情做完。這樣會滋長孩子內在的一種自卑心理,不敢發言,或者懶得表達自己的想法。
有的女孩在學校是多元的、多言的,但回到家裏,就變成了單一的形象:寡言少語,對一切都無所謂。如果有這樣的情況發生,那就說明媽媽在平時說的太多了。
“有理不在聲高”,媽媽們要懂得把握好言語的份量而不是數量。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激勵孩子才是成功的教育方法。
對此,女孩家長在與女孩的溝通過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方式,學會溝通的藝術。
仔細分析一下,孩子不願意聽從家長命令的原因,不外乎這幾種:
(1)當孩子玩得開心之時,家長硬性命令孩子去洗臉,孩子不去,成人便強硬拖著孩子去洗,孩子很委屈,有時還大哭大嚷。其實,隻要好言相勸,或能使孩子快快洗了臉又來玩,或稍等片刻再去洗,讓孩子再玩得開心一些,這樣反而更好。
(2)當孩子用手抓飯吃,媽媽打了孩子的手,孩子哭了,正在哭得喘不過氣來之時,爸爸命令孩子“不要哭,閉上嘴!”孩子怎能一下子憋住這口氣呢?縱然成人是一番好心去教子,但實際上起了摧殘心靈、摧殘健康的副作用,這種命令是孩子不能執行,聽從不了,也不應該聽從的。
(3)有時一些可聽從、可不聽從的命令搞多了,反而會強化孩子不聽從命令的習慣。媽媽的“命令”要下在孩子有可能接受、有時間準備、又能嚐試成功的點子上。盡可能讓孩子會樂意去執行,而且會完成得挺好。當命令執行不好的時候,要幫助孩子檢查原因,改正錯誤,並鼓勵孩子下次完成好。
給父母的建議:提高自身的溝通技巧。
媽媽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隻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重視溝通的重要性,采取不同的方式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能一味地命令,這樣有的放矢、持之以恒,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對家長而言,和孩子交流溝通絕對不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它關係到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和諧關係,關係到對孩子求知欲的培養以及對其人格的尊重。但是遺憾的是:現代家庭教育中,與孩子的有效溝通總是被忽視。
父母應該重視與女孩的溝通,這樣才能走進她的內心世界,知道孩子在做什麼、想什麼,才能更切合實際地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與孩子溝通就應該向對待大人那樣對待孩子的提問。
這個時候,父母首先應意識到不能馬馬虎虎回答孩子提的問題,而要盡量拿出合乎道理的解答。大人采用有邏輯性的、科學的回答方式,是想讓孩子能正確認識問題。但是在孩子看來,無論對其作什麼樣的回答,都不能全部消除其疑問,因此,大人就沒有必要一定堅持回答的正確性。
同時,很多人會問,如何用溝通代替命令,跟孩子成功的溝通呢?
教育專家給我們的建議如下:
第一,成功的家庭溝通,應該注意以下因素:理解、關懷、接納、依賴和尊重。理解要求父母孩子雙方能夠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關懷不但存在於內心,更要切實付諸行動;接納要求考慮到每個人的個性,懂得欣賞人們身上的優點;依賴是要做到既信任別人也信任自己;而尊重是指尊重他人特別是孩子的權利,尊重他們的意見和選擇。
第二,要建立一種積極健康的家庭溝通交流關係,應該改變父母是決策人,孩子是接受者這樣僵化的家庭角色的分配。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應該懂得進行角色交換,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可以對他表述的願望予以積極的辯解。
當女孩能夠參與討論家裏的通常是成年人的問題時,她方才能夠更好地理解父母,而父母一方麵可以調動孩子的主動性,使自己清楚地認識孩子的才幹,另一方麵可以得到有關自己教育的反饋信息。
通過溝通,最容易讓女孩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也最容易讓女孩養成理解他人的習慣。隻有這樣,女孩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全麵發展的優秀人才。
強化女孩的自我價值感
女孩們天生就是感性的動物,她們的情緒和行為總是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前一分鍾還因為某一個人的褒獎興高采烈,後一分鍾可能就會因為另一個人不經意的一句嘲諷而喪失信心妄自菲薄。作為女孩的父母,一定要時刻注意,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我,強化孩子的自我價值。
有一個年輕人,他曆盡艱險在非洲熱帶雨林中找到了一種高10多米的樹木。
這可不是一般的樹木,整個非洲也就隻有一兩棵。如果砍下這種樹,一年後讓外皮朽爛,留下的部分,就會有一種濃鬱無比的香氣散放開來;如果放在水中,它不會像別的木頭那樣浮起來,反而會沉入水底。
這種樹被稱作“沉香”,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樹木。
年輕人將沉香運到市場上去賣。由於很貴重,很少有人敢來買,也很少有人買得起,因此,他的生意非常冷清,經常是很多天連一個來問價的都沒有。但他旁邊一個賣木炭的,生意卻非常好,每天都有進賬。
年輕人終於沉不住氣了,他把沉香運回家,燒成木炭後再運到市場上,以普通木炭的價格出售。這一回,他的生意好極了,幾天時間就賣光了。
年輕人認為自己頗有創意,順應了市場需求,於是,他很自豪地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父親。
他父親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當聽完兒子的講述後,父親禁不住淚流滿麵,因為兒子做了一件大蠢事。沉香非常有價值,隻要切下一小塊磨成粉末出售,其收入相當於賣一年木炭,而將沉香燒成木炭,就和普通木炭一樣不值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