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樂觀自信的女孩笑傲一生(1 / 3)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reference_book_ids\":[6906422081563397134,7184366765223185463,6921588179074026509,6904430399213014023]}],\"2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6,\"start_container_index\":2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1},\"quote_content\":\"《小夜曲》reference_book_ids\":[7075950970902940709,7025502881398688782]}]},\"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幫助女孩樹立十足的自信

“媽媽,我可以嗎?”有一個女孩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先征求媽媽的意見,這位母親還很得意:“我家的女孩特別有禮貌,做什麼都會先征求我的意見的。”如果女兒隻是象征性地征求媽媽的意見,當然是顯得有禮貌,但從這個女孩的神態和行為來看,她不是在表示對媽媽的尊敬,而是真的不自信,需要媽媽的幫助。

很多孩子總是要父母幫他們拿主意,越小的時候越是如此。因為他們沒有經驗,對事情缺少把握。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女孩處理生活中的事情應該越來越得心應手。如果萬事都征求父母,就是不太正常的現象了。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是他們也是有獨立的思想和追求的個體。正是因為他們想得和父母不一樣,他們的人生才能與眾不同。何況時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態度也在改變,父母並不能完全了解兒女的處境和想法,自然也就幫孩子做不好最好的決定。事實上,很多人的人生之路都是自己探索著慢慢走出來的。

張曉梅女士擁有“聯合國世界青年企業家傑出成就獎”獲得者、“2004中國十大經濟女性人物”“全國三八紅旗手”這些稱呼,還有一個特別的頭銜:中國美容時尚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為了得到這個頭銜,她曾經多次冒險跳槽,而且不顧家人的反對和擔憂,用事實證明她的選擇是對的。

張曉梅出生於一個軍人家庭,從小隨父母一起生活在四川一個偏僻山區的部隊裏。長期封閉的環境以及狹小的交際範圍在讓她倍感單調無趣的同時,亦令她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十分迷茫。參加工作後,張曉梅被分配到某部隊的軍事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如果按照正常的軌道,她大可安穩地就此工作生活下去,並一步一步地走向更高的位置。但是,張曉梅發現,這似乎並不是她想要的,她希望找到一個人生目標,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倔強的張曉梅決定轉業。於是,在1988年一個普通的日子裏,張曉梅離開了那個人們眼中“有安全感、有保障”的舒適環境,進入香港亞洲風物雜誌社做了一名記者。

憑借著天資和勤奮,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她就當上了社長助理。事業正當順風順水的時候,張曉梅卻向社長遞交了辭呈。

社長疑惑地問:“你們內地的記者能拿到我的一本記者證,都是夢寐以求的事情,你為什麼要離開?”

“我很想獨立地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此刻的張曉梅眼中寫滿了堅定。1989年12月,這個渴望獨立的女人在成都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美容院。隨著生意的日漸紅火,她的店麵也越來越大,從最初的幾平方米到一兩百平方米,再到幾百平方米,她成功地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任何人,隻有相信自己,才能讓別人相信她。相信自己,是成功者身上共有的一種精神氣質。胡適先生在《一個防身藥方的三味藥》這篇文章中,送給青少年的三個防身藥裏就有一味名叫“自信湯”的藥。他說:

“第三味藥,我叫它做‘信心湯’,這就是說:你總得有一點信心。我們生存在這個年頭,看見的、聽見的,往往都是可以叫我們悲觀、失望的——有時候竟可以叫我們傷心,叫我們發瘋。這個時代,正是我們要培養我們的信心的時候,沒有信心,我們真要發狂自殺了。我們的信心隻有一句話:‘努力不會白費’,沒有一點努力是沒有結果的。”

女孩的人生需要自己爭取,如果沒有一點信心,她們看到的盡是對自己不利的事、自己沒有把握的事、萬一失敗後可能發生的事,這樣的人生是在自己折磨自己。

一個懦夫想擺脫自己軟弱的個性,讓自己變得勇敢起來,就報名參加了“殺獸”學校。這所學校專門培養人的能力和膽量,使人敢於拿起劍去殺死吞食少女的怪獸。校長是有名的魔術師哈利。哈利對這個懦夫說:“你不必擔心,我給你一支魔劍,此劍魔力無邊,可以對付各種凶惡的怪獸。”培訓過程中,這位懦夫使用魔劍殺死了很多條模擬的怪獸。結業考試時,他將麵對真的吞食少女的怪獸了。不料衝到山洞口,怪獸伸出頭露出猙獰麵目時,他抽出劍,卻發現拿錯了劍,魔劍丟在了學校,手中的劍隻是平日玩用的。這時後退已不可能,一旦那樣,就會被怪獸吞食。他揮動普通的劍,居然殺死了怪獸。哈利校長會心地笑了,他說:“我想你現在已經知道了沒有一支劍是魔劍,唯一的魔劍在於相信自己。”

每個女孩的心中也有一柄魔劍,但是不斷地“你不行”“你不能”會讓她們沒有力氣握氣內心的神劍去披荊斬棘。在古代,花木蘭為父從軍,“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也就沒有人覺得她大不了仗。別人對女孩的看法很重要,而女孩自己的對自己的看法更重要。

給父母的建議:和女孩說“你說了算”。

有一個女孩和媽媽去商場,媽媽給她買了最貴的一對布偶熊,個子足有女兒三個大,通行的叔叔抱著好不威風,惹來周圍的人一陣驚歎,有的小孩盯著那對布偶熊眼睛一眨不眨,女孩的媽媽說:“看,別人都羨慕你吧。”但是女孩一點都不開心,因為她並不缺少這樣的玩具。

有一天,女兒和小姨上街後回來,顯得非常高興。“什麼事情讓你這麼美?”媽媽好奇地問道。

女孩笑著不說話,小姨解釋說:“她呀,今天像個鄉下小姑娘哦。”說完就去撈癢癢,小女孩咯咯直笑。“今天我給了她20塊錢,讓她自己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你猜他怎麼說?她說‘小姨這麼多錢都是我的嗎?’她揣在兜裏不肯花,最後買了一串草莓的糖葫蘆,吃得津津有味,剩下的說以後留著花,哈哈!”

媽媽一聽很驚訝,因為自己一直以來以為女孩很為自己的“有錢人”身份驕傲呢。她在班上永遠是穿得很好的那一群孩子中的一個,吃的用的,媽媽爸爸都是選最好的。但是沒有想到20塊就能讓她比有兩個上千塊的娃娃更開心,“不知道她是怎麼想的,我看是個傻瓜。”媽媽很生氣地說道。

其實不是女孩傻,而是父母有時候太強勢。看起來好像都是為女孩準備的東西,其實都是父母長輩在行使自己的權力給女孩安排下去的,他們很少在意女孩自己的想法,買了你就用,我們已經幫你選了最好的了。這樣的安排不會讓女孩有真正的參與感,到頭來她們還是覺得自己“一無所有”,所以能自由支配20塊錢,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經常提女孩做主的父母,不妨多給女孩一個自己決定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之內,什麼都是她自己說了算。

擴寬女兒的內心世界

有人說女孩多愁善感,動不動就唉聲歎氣;有人說女孩思慮太重,總是比一般人想得多想得細……其實,這並不是女孩的缺點,相反,正體現出了女孩的情感比男孩更加豐富的一麵。所有的藝術家都是情感豐富的,如果女孩在情感方麵表現太“粗心”“遲鈍”,容易被父母或者別人認為是“不會看眼色”,在很多人際關係的處理上會有一定的障礙。

我們鼓勵女孩自信、勇敢、大方、也要有一定的矜持。但這些都是建立在女孩內心世界豐富基礎上的。情感豐富,並不表示不單純。事實上越是情感豐富的人,她越是追求真正純潔的赤子之心,她會更懂得照顧別人的感受,設想到自己的行為可能引發的後果等等。

豐富的情感世界裏,可以有多姿多彩的藝術生命。同樣聽一首舒伯特的《小夜曲》,有的人能聽到青澀的愛情的味道,聽到俊美的少年在窗邊等待心儀的女孩,聽到樹上的貓頭鷹在叫,草上的露珠在滾動……而對很多人來說,它就是一首小曲子,甚至是噪音。

豐富的情感世界可以幫助女孩注意到別人對她的愛和關心,讓她常有一顆感恩心。很多父母覺得孩子沒有感恩心,其實這是在冤枉孩子。因為她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還要感恩,她的世界裏麵隻有自己。

當女孩注意到別人在為她付出的時候,她除了報以同樣的回報,還能更多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體會到人生的精彩。

雖然沒有科學數據證明,但是我們能夠答題推斷出這樣一個結論:情感豐富的女孩在養育孩子的時候,有更多的辦法,也能給自己的子女帶來更好的人生。

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的母親,就是一個情感豐富的人。在第二次結婚之後,她帶著兒子去了丈夫的故鄉印尼,奧巴馬在印尼成長了一段時間。印尼的生活水平不如美國,那裏經常有窮人和乞丐上門乞討。奧巴馬的母親總是很慷慨,並且為窮人為擔憂。奧巴馬說自己常常看到母親在看電視的時候,因為劇中的情節而流眼淚。但是她又不是一個情感泛濫的居家女子。

在奧巴馬的父親和自己離婚後,她堅持自己養育孩子,也從來不在孩子麵前抱怨父親。可以說,她又是一個很克製自己的情緒的人。

多愁善感的母親,至少比普通的母親更懂得孩子的心理,尤其是女兒的心思細膩,需啊喲敏感的母親才能察覺。豐富女孩的情感世界,真的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當然,情感豐富的另個副作用就是情感複雜,這也是父母在養育女孩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我們並不希望女孩子變成那種斤斤計較的小人,或者刻薄陰險。那麼怎樣能夠既讓女孩子的情感豐富起來,又盡可能小地引起灰色的情緒呢?

一方麵,我們要鼓勵女孩經常去參加活動,最好是家庭以外的活動。比如引導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社區勞動,讓她在動手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有能力給別人帶來快樂,也能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懂得每個人的勞動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另外,帶女孩去郊遊、散步,觀察大自然的變化,既能豐富孩子的知識,讓女孩更了解自然,更能通過自然的變化,來陶冶女孩的心靈。有多少美妙的旋律都是在四季的啟發下完成的!

消除情感副作用的辦法,就是去鼓勵女孩讀書。書籍中有很多偉大的情感,像雨果、妥思妥耶夫斯基、魯迅等等的作家,讀者從他們的作品裏能體會到偉大的情感充盈心胸時的激動。女孩多讀有益的經典的書,看經典的大氣的電影,可以幫助她們自省——拿自己和作品中的人物對比,看到自己情緒中一些不好的地方,自動過濾掉。

如果女孩表現出良好的道德行為,父母要及時進行表揚。這樣容易激發女孩內在的榮譽感和自豪感。比如幫助比她小的弟妹;不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等。對孩子不好的行為,父母也應限製。如果孩子亂扔東西,父母當時對孩子提出要求很嚴厲,但轉身又不管孩子是否做到。多次以後,孩子就有不需執行要求的經驗,以後父母提出的限製就沒有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