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別讓孩子總問“爸爸去哪兒”(1 / 3)

(關鍵詞:拚時間)

大型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熱播之後,相信很多爸爸都會對孩子嘴裏那句稚嫩的“爸爸去哪兒”感到非常熟悉。不一樣的是,節目裏的孩子是快樂地問爸爸帶自己去哪兒旅遊,而大多數爸爸聽到的則是孩子略帶失望地問自己要去哪兒忙。爸爸應該知道,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其實內心是充滿了渴望的,他渴望你能留下來多陪陪他,多和他玩。他渴望爸爸願意把一部分時間花在他的身上。

第一節

忙裏抽閑,別讓孩子等待24小時

在孩子的心中,爸爸就像一條龍一樣,既神氣,又神秘,有一股讓人崇拜的力量。不過,爸爸這條龍,也有他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常常“見首不見尾”。很多孩子在長大後,回憶起自己的童年,都會有這樣的印象:“媽媽陪我的時間很多。至於爸爸,經常在外麵忙,有時一天也見不上一麵。”某網站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幾乎有一半以上的爸爸每天陪孩子的時間不超過1小時,而隻有10%的爸爸能夠每天陪孩子2小時以上。

對於這個現狀,爸爸們千萬不要說“我很忙”“媽媽陪著也一樣”。孩子對爸爸的依賴和向往,從1歲前就已經開始了,這時他們會追尋爸爸的身影、捕捉爸爸的聲音;3歲前,孩子雖然對媽媽的依賴非常強,但爸爸的存在也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這時他們往往對和爸爸的交流非常感興趣;而到了3歲之後,孩子的自我意識加強,並開始模仿父母的行為,這時如果孩子缺少和爸爸的交流,情感就很容易發生異化,孩子可能過於依賴媽媽,或者開始產生叛逆行為。

總之,對於孩子來說,爸爸的陪伴是絕對不能缺少的。爸爸們在工作上多消耗的那些時間,在應酬上多付出的精力,都是在對孩子的成長一點一點地釀造傷害,無論這些能帶給家庭多少財產,都無法彌補孩子在教育中的缺失。因此,爸爸們要督促自己早回家、多陪孩子,別讓孩子在等待中度過一天又一天。

★把應酬減半,將時間留給孩子

《窮爸爸,富爸爸》裏有這樣一句話:“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而如今,很多爸爸理解的成功或許有所偏頗,認為事業上無止境地追求成就才能算是成功。但如果你認真問問自己,存折上的數字和擁有一個優秀的、和自己感情很好的孩子哪個重要,相信大多數人還是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既然如此,爸爸們就盡量不要讓自己那麼忙,除了正常的工作時間之外,把一些沒有必要的應酬適當推掉一些。你要相信,真正有價值的生意和值得深交的朋友,不會因為應酬的減少而失去。而當你真的把這些時間用在陪伴孩子上時,你會發現它將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爸爸去哪兒》幾期節目錄下來之後,每位忙碌的明星爸爸都發出了類似這樣的感慨:“我從來不知道寶貝對我的感情是這樣的。”“我沒想過孩子心裏能如此為我著想。”“我原來不了解他的地方有這麼多。”“和寶貝在一起比什麼事業上的成功都重要。”……

這些就是忙爸爸們平時因為過多的工作和應酬所失去的東西。當你若幹年後回顧時,你會發現銀行裏的存款帶給你的成就感,要比和寶貝之間相處的回憶廉價得多。為了不使將來後悔,那麼就從現在開始,推掉一些沒必要的飯局、娛樂吧。應酬都是浮雲,回家陪孩子才是真理。

★每天陪伴孩子至少1小時

如果爸爸實在忙,那麼建議每天陪孩子的時間也不要少於1個小時。對於忙碌的爸爸來說,在外紛雜的事務會填滿自己的腦袋,但在家的孩子卻有大把的時間來思念爸爸。爸爸們在不斷推遲回家時間的時候,也許沒有想到,孩子從天亮等到天黑,再等到睡著,醒來依然沒有看到爸爸是怎樣失望的心情。長此以往,父愛缺失症發生在孩子身上可能就不意外了。因此,建議爸爸們無論多忙,都將這一條當作自己的“鐵律”,那就是每天至少陪伴孩子1小時。

當然,這1小時不能是爸爸人在家就可以了,或者抱著孩子看看電視就可以。這樣是達不到教育孩子和培養感情的良好效果的。這1個小時,必須是爸爸專心陪伴孩子的高效率的1小時。

在這1小時中,建議爸爸和孩子交替著做以下事情:

1. 和孩子聊天。可以是談心,也可以是天南海北地談實事,也可以是教孩子知識,甚至可以是互相講笑話。隻要在溝通過程中,爸爸是專心在傾聽孩子、回應孩子,這種溝通就是非常有益的溝通;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和爸爸溝通的樂趣,感受到爸爸的言語之中傳遞出來的力量,當然最重要的是爸爸對自己的愛。

2. 和孩子玩遊戲。需要注意的是,一定是爸爸和孩子一起動手,而不是扔給孩子一套玩具,讓他自己玩。爸爸和孩子一起研究玩法、一起動手完成、一起比賽,這會帶給孩子莫大的樂趣。

3. 帶孩子外出娛樂或者運動。爸爸是家中與外界接觸較多的人,總能帶回來很豐富的信息。如果爸爸也能經常將孩子帶出去,看個有趣的電影,進行一場酣暢淋漓的運動,相信孩子也會成長為一個非常開朗、積極的人。

★陪伴孩子,不要拆東牆補西牆

有些爸爸經常苦於在職場、生意場中脫不開身,於是,為了彌補平時無法陪伴孩子的缺失,經常企圖在周末的時候一並補回來。即使爸爸在周末花費的親子時間要超過每天1小時的總數,但效果卻遠遠不及每天定時陪伴孩子。這和每天的記憶方式有些類似,每天都花一點時間去背、多背幾次,記憶效果比花一整塊時間去背要好得多。孩子每天接觸到爸爸,即使時間不那麼長,但他的心裏每天都會是踏實的,是感受到被愛的,這遠比爸爸有空了再去陪他要令他快樂得多。

所以,爸爸陪孩子,別企圖省事,拆東牆補西牆。要知道,在孩子心中,有些牆拆了就永遠也補不上了。

【忙爸爸一分鍾教子金句】

我們決心利用每天晚飯後30分鍾與孩子進行交流,打開女兒已關閉的心靈之窗。30分鍾,在人生的旅途中不過是短暫的瞬間,但對於我們的家庭來說,就顯得無比重要。它讓我們學會了溝通與理解,更讓我們拋棄了煩惱和憂愁。——教育家陳佩倫

第二節

出差在外,和孩子的互動不可少

有些爸爸工作常駐外地,總是一年半載才能回家一次;或者需要經常出差,不時就要去外地待上一個月。爸爸真正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少之又少。然而,男人的行業又不是能輕易改變的,舉家搬遷或讓妻兒經常探望也是不現實的。這就很容易造成爸爸和孩子之間交流過少、感情淡漠。

玥玥的爸爸是外貿公司的職員,經常去外地出差。玥玥從小和爸爸的交流就很少。她很依賴媽媽,也喜歡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卻對爸爸一點都不熱情。

為了加深和女兒的感情,在玥玥3歲生日這天,爸爸特地請假回家,還給玥玥帶了一份精美的生日禮物。他一進門,剛要把玥玥抱起來,玥玥卻哭著撲到了媽媽懷裏:“我不要他!我不要爸爸!”爸爸頓時愣住了。

每個忙碌的爸爸在麵對孩子的疏遠時都會非常傷心。但客觀來說,由於孩子的年齡和他感知事物的方式,他對經常不在家的爸爸感覺到陌生、不信任、不親近等,也是非常正常的,爸爸們無須為此過於介懷,隻要想辦法化解自己和孩子之間存在的距離感就可以了。

那麼,長期不在孩子身邊的爸爸,怎樣在不過多耽誤工作的基礎上,和家裏的孩子互動呢?

★跟孩子解釋為什麼要在外地工作

對於盼望爸爸回家的孩子來說,最不能理解的恐怕就是為什麼爸爸要去外地工作。也許很多老爸覺得孩子太小,說了也聽不懂,因此幹脆不去解釋。其實,這會讓孩子對爸爸的誤會更深,會覺得爸爸是毫無理由地不回家。因此,爸爸不妨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大致向孩子解釋一下自己的工作為什麼在外地,或者為什麼要經常出差。

心心今年4歲,在她的印象裏,家裏總是隻有媽媽和自己,爸爸經常不在家,過很久才能回來一次。看著別的小朋友都有爸爸陪在身邊,心心有些不高興。一次,爸爸剛一回家,她就迫不及待地問道:“爸爸,你從哪裏回來?”爸爸回答:“我從另外一個城市回來,那兒很遠,爸爸在那兒工作。”“那你為什麼不在我們家工作呢?”爸爸知道心心的意思是為什麼不在本地工作,便耐心地解釋道:“因為爸爸的工作是給蓋大房子的人畫圖紙,先畫出圖紙來,工人叔叔才能照著蓋。現在要蓋的樓房在外地,所以隻能去遠的地方工作。”頓了頓,他又摸摸心心的頭說:“我知道你想爸爸,爸爸也很想你。爸爸答應你,隻要一休息就回來陪你,好嗎?”心心這才開心地笑了出來:“好!我可以告訴我的老師和同學,我爸爸是幫忙蓋大樓的!”

孩子最先具備的邏輯關係就是因果關係,如果爸爸懶得向孩子解釋自己的工作,孩子可能會覺得是你不愛他,所以才經常不回家。正如很多父母離婚,孩子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乖一樣。所以,爸爸一定不要忽視孩子的感受,像和大人溝通一樣,正麵地將自己的工作情況告訴他。

★定時溝通,參與孩子的生活

孩子與長期駐外的爸爸關係疏遠,並不完全是地域上的距離造成的,更多的是爸爸置身外地之後,也從孩子的生活中抽離了出來。如果爸爸既不在家,又很少和孩子通過其他方式溝通,對孩子的生活情況一無所知,那麼孩子勢必無法跟爸爸親近。所以,不管爸爸出差多頻繁、去了多遠的地方,一定要保證每天和孩子聯係,了解他的小世界,參與他的生活。

1. 爸爸應該每天定時給孩子打電話,有條件的話最好是視頻聊天。每天一個電話,使得爸爸不至於和孩子變得生疏;而定時打,則是讓爸爸養成一個守信的習慣,讓孩子在固定的時間有所期待,而這份希望又不會落空。

2. 每次通電話時都問問孩子當天的情況,哪怕非常瑣碎和重複,比如吃了什麼飯、見了什麼人、在幼兒園有什麼好玩的事情等。隻要爸爸感興趣,孩子總是會滔滔不絕地說,爸爸要耐心傾聽,並且盡量讓孩子感覺這是一次有趣的談話。

3. 當孩子稍微大一些時,爸爸還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和交友情況,給出一些有價值的建議。這樣,孩子既覺得爸爸是自己的一個有力的依靠,又能將爸爸看作自己的好朋友,父子(父女)之間的感情當然不會差。

★給孩子一個期待自己回家的理由

每個孩子當然都期待爸爸回家,但如果爸爸長期駐外地,盡管孩子沒有和爸爸在感情上生疏,也有可能習慣於這種兩地分居的狀態,對爸爸是否回家沒有不一樣的情緒。這時,爸爸就需要動點腦筋,給孩子一個渴望自己回家的理由。

一鳴的爸爸又出差了,這一走就要兩個月。一鳴雖然也很愛爸爸,但對於這樣的分離已經非常習慣。爸爸離開時,看到一鳴的泰然,忍不住有點失落。

這天晚上,爸爸和一鳴視頻通話的時候,告訴了他這樣一個消息:“兒子,你張叔叔和他兒子想跟咱爺倆來場足球賽,你看怎麼樣?”一鳴最喜歡的運動就是足球,立刻興奮得不能自已。“不過,爸爸還要在這待兩個月,所以這段時間你就加緊練習,爸爸一有空也在這邊練。等我回去之後,咱們立刻跟他們展開較量!”“太棒了!老爸,你一定要答應我,忙完工作立刻就回來!我在家等著你啊!”爸爸暗自高興,自己和兒子之間的感情又加深了一小步。

讓孩子期待老爸回家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每次都給孩子帶回去一個有價值的小紀念品,每次回去後帶孩子去一次他想去的遊樂場,或者送孩子一本他喜歡的書,進行一項他喜歡的遊戲。讓孩子期待爸爸回家,並非單方麵能讓爸爸體會到幸福,而是的確能在無形中加深爸爸和孩子之間的感情。長期在外與孩子分離的爸爸,不妨一試。

【忙爸爸一分鍾教子金句】

長期出差的爸爸並不代表一定不能做個好爸爸,親子關係並不是隻在麵對麵時才能得到維護和升華,而關鍵在於其內容和質量。隻要爸爸們想,就一定能找到方法,讓分隔兩地的感情也能如每天在一起那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