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展愛心)
升級為爸爸的你,當然對自己的寶貝有著無盡的愛。但同時也是職場人士和商務人物的你,或許因為過於忙碌而很少將這份愛表達出來。或許你會覺得孩子得到媽媽和祖輩的“示愛”已經足夠,自己隻要擔當起保護孩子的責任即可。但從今天開始,請務必轉變這種看法,因為父愛之於孩子,絕對是無可替代、無比重要的愛。也就是說,父親不要愛得太沉默,而要說出來、表現出來。
第一節
父愛是不可替代的優質成長因素
長久以來,由於社會分工的不同,男人更多時候是在外打拚,女人則肩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而在兩人的愛情結晶——孩子出生之後,教育孩子的任務自然也更多地落在了媽媽身上。爸爸呢,繼續忙碌事業,和孩子的溝通則僅限於回家之後逗逗他、陪陪他。忙爸爸幾乎沒有“閑情雅致”對孩子說“愛”,也很少通過行動來表達愛,更是很少擔負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也許在很多家庭看來,撫養一個孩子長大,必要的是一定的物質環境和家長的照顧;教育當然也必要,但由媽媽來也一樣。因此,很多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愛和來自父親的教育,這就成了許多家庭的現實問題。
但是,這樣真的是對孩子的成長最有益的狀態嗎?當然不是。父愛之於孩子,不但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無可替代的。要想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隻有來自媽媽的照顧和教養遠遠不夠。心理學家指出,在一個家庭之中,爸爸是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著特別的能力。缺少或者失去父愛是人類情感發展的一種缺陷和不平衡。缺乏父愛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生理與心理的成長,甚至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
為什麼父愛對孩子有這麼大的影響?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麵來分析。
★爸爸的愛能給孩子無窮的力量
爸爸在家庭中是個相對特殊的存在,他身上不僅有家庭所需要的愛和溫柔的元素,還有很多麵對社會時必須具備的剛強、堅毅、樂觀、豁達。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更多是靠模仿大人來建立自己的個性、人格和性情。當孩子受到更多來自爸爸強有力的感染時,孩子的性格自然也會堅強、豁達一些。長期缺乏父愛的氛圍,則容易使孩子形成膽小懦弱、蠻橫暴躁、優柔寡斷的性格。
各國兒童心理健康專家都曾對與日俱增的“父愛缺乏綜合征”投以關注的目光。他們的研究和調查顯示,即使孩子尚處於朦朦朧朧的嬰兒期,缺乏父愛也會導致各種不適症狀,如煩躁不安、夜哭不眠、食欲減退、抑鬱易怒等。而缺乏父愛的孩子年齡越小,罹患綜合征的危險就越大;另外,男孩的危險比同齡女孩大1~3倍。更令人意外的是,在雙親俱全但缺乏父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患上“父愛缺乏綜合征”的可能性更大。
另外,還有數據顯示,少年時缺乏父愛的中學生,輟學率比一般孩子高2倍,犯罪率也高出2倍;如果是女孩,長大後成為單身母親的可能性比一般女孩高出3倍。
看到這些真實而駭人的數據,想必爸爸們一定會為自己曾經的行為而後悔,為孩子是否受影響而擔憂。其實,明白這些永遠不算晚,從現在開始關愛孩子,並通過話語和行動將自己的愛表達出來。
★爸爸愛孩子的方式與媽媽完全不同
爸爸的愛對孩子來說是不可替代的,還因為爸爸和媽媽愛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媽媽的愛更多地傾向於保護和照顧,而這單一的目的往往決定了媽媽教育方式的單一和枯燥;爸爸的愛則不同,它或許有點粗野、狂放,但它變化多樣,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新鮮感和興奮感。
實際上,孩子在繈褓時期就已經需要並渴望父愛了。當孩子出生第二個星期後,大多數嬰兒就已經開始留意爸爸的嗓音,甚至模仿爸爸舉手、伸手等簡單動作。孩子稍大一點時,更是會對與爸爸進行的特殊遊戲——如上拋、使勁擁抱、快速奔跑等——情有獨鍾,同時也能從中體會到爸爸的陽剛之氣。
從這一方麵來說,爸爸們應該投入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盡量把更陽光、更有愛的一麵展現出來。這給予孩子的並不僅是一時的高興,更是一生的好性情。
★爸爸一句話的效應是媽媽的50倍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少不了爸爸,還在於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教導和修正上;爸爸的一句話往往比媽媽有效得多。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場景:對於同一件事情,媽媽苦口婆心地說了很多次都沒用,爸爸隻說一句就見效了。這是因為,相對媽媽的感性和溫柔來說,爸爸的話語更加理性、擲地有聲。對於爸爸的指點,孩子既信服,又有點害怕,因此往往能立刻照著去做。
美國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作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往往遠遠高出母親;同樣一句肯定的話如果爸爸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力會是媽媽的50倍。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更多表現為能否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爸爸則能塑造孩子對生命的看法,關係到其人格的形成。
因此,千萬不要覺得在教育孩子方麵,隻要有媽媽做了,爸爸就可以不做。而是要盡力將教育孩子的責任多扛起來,這樣教育孩子的效果才更有可能達到最佳。
總之,爸爸對孩子的愛和教育必不可少,並非隻是在外麵努力打拚、給他們一個富足的物質環境就可以替代的,更不是將教育重任全權交給媽媽就萬事大吉。爸爸們必須認識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自己是萬萬不能缺席的。無論如何,都要讓自己的愛始終灌注孩子的成長過程。
【忙爸爸一分鍾教子金句】
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父親,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無論是性格培養,還是情感教育,無論是知識訓練,還是道德品質的培養,父親都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第二節
“嚴父”過時,有愛才“man”
某網站曾經做過這樣一項調查,內容是“你小時候對父親最主要的感覺是什麼”。調查結果中,有65.1%的網友都覺得自己的父親很嚴厲,很怕他;甚至有22%的網友表示,小時候經常挨父親打,但是敢怒不敢言。而相對地,隻有19%的網友表示父親很愛自己,使自己有一個很幸福的童年;另外15.8%的網友則表示崇拜自己的父親,覺得父親就是什麼都懂的百科全書。
相信世界上每一個爸爸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當然也希望孩子眼中的自己是慈愛的、博學的、有耐心的。但或許是被“嚴父慈母”的傳統所影響,或許是事業的忙碌和壓力所致,很多爸爸在家裏並不經常表現出自己有愛的那一麵,卻總是以威嚴、嚴肅的麵目示人。爸爸們也許認為這“無傷大雅”,甚至覺得嚴厲有助於樹立威信,對孩子的教育有利。殊不知,成長在爸爸過於嚴厲的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會因此受到諸多負麵影響。
第一,爸爸過於嚴厲,會影響孩子優良個性和品質的形成。一般來說,爸爸在日常生活中會更多地表現出一種社會性,在爸爸的角色中,孩子可以感受到作為群體中人所應具備的一些品質,比如獨立、堅強、果斷、勇於冒險和克服困難、富有合作精神等,這使得孩子能夠快速從個體成長為一個社會人。如果爸爸過於嚴厲,則可能會使孩子具有較多的依賴性,缺乏自信和進取心,同時難以很好地控製自己的情緒,在道德品質方麵的發展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第二,影響孩子對自己的性別角色的認同。在爸爸對孩子的影響之中,性別角色是最突出、最深刻的一麵。爸爸平和、積極地和孩子交往,有助於孩子對性別態度有一個積極、恰當且靈活的理解。健康的父子關係中,爸爸不僅為男孩子提供模仿和學習的對象,也為女孩子掌握女性角色提供重要參考。有研究表明,男孩在4歲前如果經常接觸爸爸過於嚴厲的一麵,那麼其在性別角色中會傾向於女性化;而到了少年後期,他們則會表現出過度男性的傾向,如爭強好勝、攻擊性強等,似乎在有意抵禦自身“缺乏男子氣”的弱點。
第三,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爸爸對孩子過於嚴厲,可能會影響孩子和周圍人的關係。這主要有兩種表現:第一,孩子從小在權威的壓製下長大,習慣了服從命令聽指揮,總是一副沒有自我的樣子;第二,學會了爸爸與人溝通的方式,總是對別人命令嗬斥、大呼小叫,永遠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無論是哪一種,都會對他的人際關係產生不利影響。
可見,嚴父早已過時,如今爸爸們應該追求做一個有愛的父親,這並不會讓你因為展現溫柔而失去男人的陽剛,反而會讓你看起來更“man”,當然,這對你的孩子來說,也是成長的極有利因素。
★寬容地寵愛孩子,爸爸和孩子的感情更融洽
很多爸爸覺得對孩子嚴厲一些是為他們好,因此總是對孩子很“殘酷”:孩子做不完的事情,爸爸會嗬斥他們做完;孩子走路時體力不支,爸爸大多會讓他們堅持,而很少將孩子寵愛地抱起來;甚至孩子的飯實在吃不完時,爸爸也會教育他們不許浪費糧食,讓他們勉強將飯吃完……
爸爸總覺得對孩子嚴格要求是為了孩子好,實際上卻在無形中拉開了和孩子的距離;孩子會在這些小事中逐漸加深對自己的恐懼,從而疏遠自己。因此,爸爸不妨放下嚴厲的麵具,適時對孩子寵愛一些,或許你的角色會少一些威懾力,但你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會更加親切。
在《爸爸去哪兒》欄目中,張亮的兒子天天每次在趕去集合的路上,都要上演一番“困和累”的戲碼,走不了多久就會嘟囔自己走不動。張亮從沒有因此責怪過天天,而總是一把將天天扛起來,用特殊的“扛抱”方式帶著天天前進。天天每次趴在爸爸的肩上總是很開心。而在整個拍攝過程中,也可以看出由於張亮對天天的疼愛,使得彼此的感情有多麼深厚。
可見,適時疼愛孩子、寵愛孩子,並不會折損爸爸的“男子氣概”,反而會讓你顯得更“man”,更有愛。
★不強製孩子聽自己的,更有利於孩子的性情發展和天賦開發
很多爸爸覺得,自己在家中必須扮演“強權”的角色,如果給孩子過多的自由,孩子的成長就會變得隨意。但事實恰恰相反。孩子的心靈健康成長需要五大自由:看、聽、感受、幻想以及情緒的釋放。如果爸爸總是喜歡用自己的判斷去取代孩子的判斷,不給孩子思考和決定的自由,也不允許孩子表達自己正常的情緒,那麼孩子的心理防禦係統就會形成這樣的認知:總是覺得自己在犯錯、不如別人。如此一來,孩子自然會變得自卑、怯懦,甚至發展成社交恐懼。
在美國家庭中,隻要是爸爸認為不影響孩子身體健康的事情,他都會鼓勵孩子去聽、去看、去感受,然後再從成年人的角度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事物。這樣,爸爸和孩子之間良好的親子關係自不必說。另外,孩子的性情往往能夠因此而變得圓融豁達、輕鬆活躍,而很多孩子身上的天賦也都是在這種教育環境下被發掘出來的。
在這一點上,爸爸一定要對孩子更加寬容一些,不要讓“家長製”的作風進入家庭,讓孩子能夠自由發揮、自由感受。他想去觀察螞蟻、看毛毛蟲,就讓他不受打擾地看個夠;他挨訓、挨打了想哭,就不要逼他強忍著;他想出去玩,就別總拿學習來管製他。當身為爸爸的你真的能這樣做時,那麼,你不僅會成為非常受孩子喜歡和愛戴的爸爸,還會成為一個教育出優秀孩子的成功爸爸!
【忙爸爸一分鍾教子金句】
來自爸爸的愛,是一個人幸福童年的重要組成元素;而童年的感受,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爸爸要想給孩子一生的美好印象和正麵影響,就適時收起嚴厲,以愛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