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好爸爸有“三愛”——愛家、愛妻、愛孩子
每個身為人父的人都想成為孩子心目中最棒的爸爸,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有的爸爸也許以為,事業上的成功能讓孩子崇拜自己,把自己當作偶像;給孩子提供物質上的豐足,孩子對自己的感情就會深厚,願意親近自己。但事實並非如此。著名教育家李查·伊凡斯曾經說過:“孩子不會因為你供應的物質而記得你,他們會因你珍愛他的感覺將你牢記。”也就是說,對孩子來說,物質即使再豐盈,他們更看重的也是情感,是你的愛和陪伴。
有一個地產商,他將自己的生意經營得非常紅火,而相應地,他的時間也幾乎都花在了生意上,不僅無暇顧及兒子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常常一個禮拜無法見上兒子一麵。為了彌補自己心中的內疚,他總是塞給兒子大把零花錢,無條件答應兒子提出的物質要求。盡管如此,他仍然感覺兒子對自己並不感謝,甚至不怎麼喜愛。
一天深夜,他正在公司召開緊急會議,突然接到派出所的電話——兒子出事了。他急匆匆地趕到派出所,才知道兒子和同學打架,打傷了對方的頭。他生氣地敲著兒子的頭,恨恨地說:“你為什麼不能讓我省心?我每天四處奔波給你掙錢,你要什麼就買什麼,你到底有什麼不滿意?”
這時,兒子的反應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抬起頭,冷冷地看著父親說了一句:“我需要的是你的關心,你卻用錢來打發我,我怎麼能滿意?”父親頓時語塞,一股巨大的愧疚之感湧上心頭。
可見,一味追求事業上的成功,並不能將爸爸變成孩子心中的“偉人”;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愛,你才能成為一個最棒的爸爸。
怎樣體現爸爸的愛?有三點都要做足功課,那就是愛家庭、愛妻子、愛孩子。
★愛家庭:家一定要排在事業前麵
能讓孩子體會到安全感和愛的基本前提,就是讓他感覺到爸爸愛這個家。如果爸爸總是因為忙事業而長期在外奔波,很少惦記家,那麼孩子就會產生“爸爸最愛事業,家隻是他暫時休息的地方”的感受。這樣一來,孩子當然無法體會到你的愛。所以,別總是圍繞著事業忙碌,適當也要為家庭留出一些時間。
1. 不要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把時間全泡在公司,情況允許的話,把在家裏的時間延長,要讓孩子感覺到家對你來說很重要。
2. 在家的時候盡量不要總是做工作上的事情,更不要總在孩子麵前談論工作,如果想聊天,重點應該放在傾聽和關心孩子之上,或者聊一些孩子想聊的話題。
3. 別拿家事不當回事,一談起工作來卻一絲不苟。這會讓孩子覺得家在你心中沒什麼地位。要記住,家人的事情很重要,要主動關心、主動承擔,千萬別在回家後當個“甩手掌櫃”。
★愛妻子:父母關係和諧的孩子更快樂
父母之間的關係,會直接影響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因此,如果想讓孩子生活在充滿愛的環境裏,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愛自己的妻子。在和諧的父母關係中,孩子才不會被擔憂和恐懼所侵擾,才能輕輕鬆鬆、快快樂樂地成長,同時也才能成長為一個更加有愛心、懂得理解和幫助別人的人。
德國著名的教育家卡爾·威特,就是一個在和諧父母關係的環境中長大的人。正是父親對母親那份無微不至的關愛和尊重,使得卡爾非常敬愛和崇拜他的父親;並且長大後也和他父親一樣,成為一個懂愛、愛家庭的男子。
卡爾在自己的書中記錄了這樣一段話:“我總是看到父親對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和母親很少發生爭執,即使偶爾有重大事件發生,父親也總是耐心地和母親溝通,這種關愛數十年如一日,他們之間的感情從沒有因為時間而發生變化。在我8歲的時候,母親生過一場大病,父親日夜守候在母親身邊。我隨時都能看見父親拉著母親的手,眼裏噙滿了淚花。就在那一刻,我生平第一次學會了愛與忠誠。父親對母親的愛和真誠感動了我,在他的影響下,我也學會了用行動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以及從細微之處去關心別人。”
可見,一個男人愛妻子的這份溫暖和感動,會深深感染自己的孩子,不僅讓他如沐浴在愛的海洋之中,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他也成為一個有愛、懂愛、會表達愛的孩子。因此,無論有多忙,都不要忽略和妻子的溝通,要關愛、尊重妻子,並時常將愛表達出來。比如,下班後詢問妻子今天發生的事情,幫妻子做一些粗重的家務活,給勞累的妻子揉揉肩,在妻子不開心的時候傾聽和安慰她等。
★愛孩子:讓孩子感受愛的最直接方式
當然,好爸爸最重要的標準就是愛孩子。愛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爸爸們往往喜歡將它埋藏在沉默之中,如果自己恰好又很忙,那麼這份愛再濃再深,也難以讓孩子感受半分。因此,爸爸對孩子表達愛的最好方式,就是讓孩子能夠直接感受到。
其一,用言語直接表達對孩子的愛。忙爸爸們在外時被工作牽著鼻子走,往往忙個昏天暗地,無暇想孩子的事情;但年幼的孩子大部分時間都閑在家裏,總是在盼著心愛的爸爸快點回家,盼著知道爸爸是否也如此想念自己。因此,忙爸爸們表達愛的必需環節,就是下班回家之後第一時間告訴孩子,自己“想他、愛他”。
其二,爸爸和孩子的肢體接觸很重要。年幼的孩子需要安全感,需要通過肢體接觸來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爸爸回家之後千萬別嫌累,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或者和他依偎在一起看看電視、聊聊天,這都是展現愛意的最直接方式。
對於一個“好爸爸”來說,這“三愛”是缺一不可的。隻有三者都愛的爸爸,才能給孩子滿滿的愛的能量,讓孩子毫無心理負擔、輕鬆愉快地長大。
【忙爸爸一分鍾教子金句】
當爸爸的愛反映在行動中時,他的一言一行會深深打動孩子的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裏埋下愛的種子。這樣,孩子才能成長為一個既愛爸爸又愛身邊人,且愛生活、愛自己的優秀孩子。
第四節
愛重在實踐,別總開“空頭支票”
每個爸爸對孩子的愛都無須懷疑,但是,是否每個爸爸都能兌現自己愛的承諾,就值得探討一番了。試著回想自己和孩子的交流,是否曾經多次出現這樣的狀況:你經常說自己很愛孩子,孩子卻不那麼親近你,甚至會抗議地喊出“你不愛他”;你經常給孩子許諾,卻一次又一次因為各種事情不能兌現諾言;你每次在訓斥孩子之後都發誓不再怒目以對,下一次卻又做出同樣的粗魯言辭和舉動……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可以說,你隻是一個給孩子開了“愛的空頭支票”的爸爸,並沒有為此付出實際行動。
也許你會說,即使你有時無法完成答應孩子的事情,有時對孩子凶,不過都不是自己的本意,但如果你的愛總以這種方式表達,或者總隱藏在這些行為的背後,那麼它們無疑將“破壞”孩子內心對你的感受。孩子接收到的將並不是愛,而是無所謂、冷漠和凶狠。試問,長期懷有這種感受的孩子,怎麼能體會到爸爸的愛呢?又怎麼能愛爸爸呢?
可見,無論有多忙,都別忘記了自己給孩子開的“愛的支票”,一定要抽些時間、花些心思,不打折扣地去兌現它。
★用心關愛孩子,了解孩子的內心需要
爸爸愛孩子最能愛到點子上的做法,就是關注孩子內心的需要,並盡可能去滿足那些合理的要求。很多爸爸經常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的需要,以為多給孩子一些零花錢、多買一些玩具,就是滿足了他的需求。這雖然不是“空頭支票”,但也並沒有兌現“愛的承諾”。
沒有關注孩子的需要,爸爸所給予他的就是錯誤的,就好比喂兔子吃肉一樣——即使是把自認為最好的給了它,它也不會開心。因此,爸爸兌現愛的承諾,一定要“對症下藥”,別讓自己的“支票”打了水漂。
一般來說,孩子都需要以下幾方麵來自爸爸的愛:
1. 和自己談天,在談話中感受爸爸的博學,並從中學習知識;
2. 爸爸能夠時常陪伴自己,不管是室內活動還是室外活動;
3. 爸爸能經常和自己玩遊戲,舍得為自己花時間;
4. 爸爸懂得自己的想法和情緒,關心自己的內心感受。
如果爸爸們能從以上幾個方麵努力,相信和孩子的關係一定會和諧美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愛。
★答應孩子的承諾要盡力兌現
爸爸們是否給予孩子實際行動上的愛,最明顯的一個標準,就是答應孩子的事情有沒有做到。如果爸爸總是一高興就隨便承諾,做不到就隨便推掉,那麼孩子肯定會覺得你不重視他、不愛他。
這就要求爸爸們在許諾之前先考慮成熟,許諾之後要排除萬難去執行。孩子的內心很單純,或者說比較“認死理”,你是否遵守承諾,直接影響你在他心中的印象和地位。
★愛孩子大過其他的愛好
愛孩子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不要隨便讓孩子為自己其他的愛好“讓位”。
大衛有一個7歲的兒子凱利。有一天閑來無事,他開始教兒子怎樣使用瓦斯驅動的割草機割草。當他正示範如何在盡頭將割草機掉頭時,他的妻子走過去問他一些事情。當大衛轉身回答問題時,凱利把割草機推到草坪邊的花圃上——所過之處,大約2尺寬的一條花圃已被夷為平地!
大衛失控了,他花了一大把時間費力地侍弄那些令鄰居們羨慕的花圃,現在卻在幾秒鍾之內被兒子毀掉了。他提高嗓門,大聲訓斥了孩子,就在這時,妻子很快走到他身邊,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說:“大衛,請記住——我們在養小孩,不是在養花!”
由於男人的性情相對來說容易急躁,因此,許多爸爸都很難在發生“重大事件”的時候保持冷靜。比如,當孩子打翻魚缸,“曬”死了自己最喜歡的魚的時候;孩子在家裏雪白的牆壁上畫畫的時候;孩子弄髒了自己最喜歡的衣服的時候。有時甚至並非“重大事件”,例如孩子打翻水杯把水灑得到處都是,或者不小心摔壞了一個碗,或是撕壞了報紙的一角;此時,有些控製不住情緒的爸爸,往往會對著孩子擺臭臉,甚至訓斥、打罵孩子。而這類爸爸通常又會在事情過後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但實際上,事後的後悔無濟於事,這已經在孩子的心中造成了不小的傷害。孩子非常在乎爸爸對自己的態度,如果爸爸經常因為其他的東西而生自己的氣,孩子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在爸爸心中不如那些東西。久而久之,自然會認為爸爸不愛自己。
這就告訴天底下所有的爸爸,無論孩子破壞了你多麼心愛的物品,隻要孩子不是故意毀壞,都應該盡量壓住自己的怒火,不要一味責怪孩子。為人父,必須要懂得孰輕孰重,應該明白,孩子的自尊和感受,遠比那些已經被損壞的物品有價值、值得保護。
忙爸爸們或許沒有那麼多時間來維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但如果能將這幾點牢記於心,那麼對孩子付出的愛,將會高效率地投射到他的心中,形成彼此親密的橋梁。
【忙爸爸一分鍾教子金句】
埃斯庫羅斯曾說:“小小孩兒的內心就是他的上帝。”爸爸們如果想做孩子心目中的“上帝”,方法就是抓住他們的內心,通過實際行動,把愛傳遞到他們的心中。
第五節
細節體現愛,林誌穎變身“奶爸”
在湖南衛視熱播的《爸爸去哪兒》中,一代人的偶像林誌穎,在麵對自己4歲的兒子Kimi時,儼然變身為一個細致周到的“超級奶爸”,讓我們見識到了他滿懷父愛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