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1 / 3)

凱特8歲那年開始小本創業,那一年,靠著父親借給他的19美元,開設了一間剪草作坊,他獨自一個人,靠著一部二手剪草機找活做。一年過後,他用賺來的錢投資經營,又購買了一台新機器,生意越做越大了。

凱特經營的第一種生意就是老本行剪草,他將專利出售給對此項目饒有興趣的人。同時,他還要到各地去講學,教人們經營剪草公司的方法。他的公司除了為客戶剪草外,還兼做打掃落葉和鏟雪的事情。

凱特經營的第二種生意,就是開設了一間兒童用品專賣店,此項經營使他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凱特經營的第三種生意,就是開設了一家教青少年怎樣做企業家的谘詢服務公司。他在公司教給與自己年齡相同的人怎樣經商賺錢,還將本錢借給他們,鼓勵他們去創業。

有人問及凱特成功的原因,凱特介紹說:做生意不在乎年齡大小,也不在乎本錢多少,關鍵是要有智慧,要用發財的眼光去看每一件事情,將事物之中能夠生財的支點找出來,然後你就知道該如何做了。

年僅15歲的美國男孩凱特是一位有經商智慧和眼光的人,他經營著三種生意,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而凱特的目標是,在20歲之前賺足5億美元。

行動來源於理念做指導,未來有賴於智慧和眼光的引導。對於小老板來說,隻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對智慧和眼光的價值不能不重視,它往往決定著經營者的成功與失敗。

在商品經濟十分發達的當今社會,財富並不欠缺,欠缺的是獲得財富的智慧和眼光。一個小老板,隻要擁有了智慧,擁有了眼光,沒有資金可以找到資金,沒有技術可以學到技術,沒有市場可以開拓市場。

一個普通的街景,竟使一個日本商人突發靈感,經過數年的創造,一種用開水一衝就能吃的麵條曆經40餘載而不衰。方便麵的發明者安藤百福也因此出了名。

綜觀安藤百福的創業經曆,我們不難發現:40多年前。安藤百福這個比較安分的日本小商人經營著一家以加工、出售方便麵為主的小企業。每天夜晚,安藤回家的時候。總要路過一家小飯店。每天能看到許多人在門口排隊等著吃飯,大家結束了一天緊張、勞累的工作,都想在這裏吃上一碗熱湯麵。他忽然冒出一個念頭來:既然顧客都喜歡吃熱湯麵,為什麼不發明一種用開水一衝就能吃的麵條呢。這既不用花費太大的成本與代價,又能讓大家隨時都能方便食用。誰都沒有想到,安藤獨具慧眼抓住了賺錢商機,最終創造了一個擁有2500億日元市場的大企業,成為了赫赫有名的大老板。

盡管員工們對安藤的想法反應十分冷淡,但他還是在一步步地實現著自己的夢想。其中經曆的曲折和辛苦一言難盡。但最終他經營的產品還是在國內市場打響了。

上世紀60年代,安藤到英、法、美等國家調查市場。看到歐美人很認同這種麵條的口味。隻是泡麵要用碗等容器,這對於歐美人來說習慣上還有些許障礙。

有一次他看到公司有位女雇員吃午飯的時候,將幹麵條折斷後放進杯子用開水衝而受到啟發,他就將歐美市場上的產品改為一手就能抓住的杯裝麵,即使在走路的時候都能夠食用。結果很受歐美人士的歡迎。隨著人們生活、工作節奏的不斷加快,這種方便麵已成為上班族青睞的快餐了,靠發明、經營方便麵起家的安藤的小生意也搖身變為頗有名氣的日清大公司。

安藤之所以獲得成功,從表麵看,產品的創意來自於一閃念,但究其深層次的因素卻是安藤具有一種把握市場的眼光和智慧。

山東有位劉老漢開了一家小吃店,小吃店的東隔壁是四川酒家,西隔壁是上海風味小吃。夾在兩個規模較大的飯店之間,從大菜到小吃都有了,況且兩家飯店每天都是顧客盈門,而劉老漢的店內卻是門可羅雀。聰明的劉老漢憑借敏銳的眼光覺察到,自己的小吃店憑規模和實力都比不了人家,現在麵臨著地利和人和的逆向挑戰。天長日久經營將無法進行了,要想將生意進行到底必須想主意。

經過一番苦苦思索,劉老漢給自己的小吃店起了一個風趣而又憨厚的名字: 隔壁好小吃店。看到這個店名,人們東西一看,兩邊門麵檔次高、商品高檔,他的小店寒酸地夾在了中間,這真言變成了趣言,使人們覺得有趣,劉老漢的妙想對顧客產生了很強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