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雖然很年輕,但是他卻很有經營頭腦。起初創業的時候,他並沒選擇一些風險大的項目,而是從小本生意做起。並將生意逐漸做大,最終創造了財富。
在商界,有很多穩重的小老板喜歡投資到一些波瀾不驚的行業,如零售業和運輸業等,很少涉足那些風險大、利潤高的行業。並非他們不想賺大錢,因為他們知道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伴隨高利潤的,肯定是高風險。香港的房地產大亨李嘉誠積累財富一直注重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1948年,靠經營塑膠花白手起家的李嘉誠,改變經營方向,轉而投資房地產。在很多人眼裏,房地產是高風險的行業,一向懂得規避風險的李嘉誠怎麼就看不到呢?但李嘉誠白有一套看法。他認為香港地狹人多,房地產將會永遠供不應求,價格雖然有不同變化,但總的趨勢一定是看漲,這個行業不屬於風險大的行業。所以,他毫不猶豫地投資房地產。
20世紀60年代,香港出現了許多謠言,許多擔心政局有變的有錢人把自己的房子低價出手,準備離開香港;其他開發商也紛紛拋售樓房。但李嘉誠鎮定自若,他冷靜地分析了形勢,認為香港作為中國對外聯係的窗口,位置很重要,我國政府肯定會審時度勢處理好的。這並非風險,完全是庸人自擾。正是基於這樣的分析,李嘉誠不但沒有賣樓,反而不動聲色地大膽購進樓群。1970年,香港經濟開始複蘇,對房地產的需求大增,於是李嘉誠廉價購買的樓房便成為市場的搶手貨。在這一年,李嘉誠的物業已經從12萬平方米,增加到35萬平方米,從而躋身富豪之列。
很多房地產中小投資者,在樓市大漲的時候紛紛賣掉樓盤,結果他們賺的錢,就止於百分之百而已。為什麼隻有李嘉誠投資房地產獲得了很大成功?總結原因,關鍵就是他從容不迫、按部就班的經營謀略。房地產高漲的時候,他不輕易賣掉房子。因為他覺得香港的房地產將長期上漲;在房地產下降的時候,他更是守成不動。由於他不圖一時的急利,而是慢慢發展、漸漸積累。所以他賺的錢比誰都多。這反映了李嘉誠投資理念的成功。
看一個項目是否有風險,可根據自己的資金和實力。分為從長期看和從短期看兩方麵。資金充足,項目總體看好,一時的市場波動不一定就是風險。如果自己不結合社會的發展分析項目的可行性,隻是聞風而動,盲目投資,無疑就會帶來風險。
躋身商海,如何選擇投資項目將是小老板的首選。一般來說,投資利潤高、風險較大的項目不適合小老板。眾所周知,高利潤背後潛藏著高風險。特別對小老板來說,經驗不足、資金有限,是經受不起商海大風大浪的,一旦經營失敗就很難東山再起。所以,小本投資需要根據自身經驗和實力量力而行。
小老板投資有策略
溫州商人李先生就是這樣一個聰明的商人。1993年,李先生在杭州開設了一家小型食品店,當時在杭州有店就有錢。初嚐到經商甜頭的李先生,認為杭州要發展,建築是個熱門行業。於是,他便籌措資金,開設了一家建材店,經商項目的轉變使他賺了一大筆錢。
沒過多久,周圍建材店多如牛毛,生意越來越難做,李先生通過市場調查。發現杭州人的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伴隨著消費時代的到來。高檔家具陸續進入百姓家庭。於是,他果斷開辦了一家高檔家具店。這次轉項使李先生成為杭州的大款。
1998年。浙江的高檔家具市場趨向飽和,高檔家具發展空間日益縮小。有了兩次轉項經驗的李先生發現浙江家裝業正在走俏,於是。他又將家具銷售店改為裝修材料店,同時利用自己明白建築行業的特長。開設了家庭裝修工程公司,這次轉項使李先生成為浙江赫赫有名的企業家。
小老板投資如同領兵打仗,也要講求戰術、戰略。在經營過程中,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小老板降低投資風險。在這裏我們總結出三要三不要供大家參考:
一要緊跟市場,拾遺補缺
小本投資者由於勢單力薄,往往經不起市場競爭的風浪。因此,在選擇投資項目時應謹慎,要選擇別人不願意幹或尚未顧及的那部分市場,采取補缺填空策略。這樣既能開發屬於自己有利可圖的角落市場,同時又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與強手較量。
二要學一門技術,穩穩妥妥賺錢
對於小老板來說,交一些學費,學一門專業技術,不失為一種穩妥的投資方式。結合自身的情況學一門技術。就不難找到賺錢的路子。
三要學會從舊貨裏淘金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消費觀念的改變。日常用品的更新步伐十分快,處理舊貨便成為人們頭疼的事情。有意從事小本經營的人,可以做收購舊貨、廉價租賣的業務,從舊貨堆裏淘金要比經營新貨容易些。
一不要大量借貸投資
對於小本投資者來說,由於經濟相對較為拮據,又希望利用手中的資金賺錢。因此在投資過程中,隻能贏、不能虧。因此,小本創業者起初投資時。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實力量力而行,不能借貸太多。因為大量的借貸風險會很大,創業的心理壓力也會很大,非常不利於小老板正常發揮能力。
二不要貪大求全,從小生意做起
對於手中沒有什麼資金。又無經營經驗的投資者,不妨先從小本生意做起。小本生意雖然發展慢,但用不著為虧本擔驚受怕,還能積累做生意的經驗,為下一步做大生意打下基礎。以較少的資金從事小本生意,先了解市場,等待時機成熟,再大量投入資金做大生意,是很多小老板投資的關鍵。
三不要盲目追趕熱門生意的潮流
小老板在創業初期。許多人由於對市場不了解,往往會跟著感覺走,看別人做啥生意賺到了錢,自己就盲目跟隨,絲毫不考慮自己的情況。這樣做,往往會因為市場供過於求,結果賠了錢。因此在投資的時候要學會找冷門,這樣才能賺大錢。
小老板要掌握一定的策略,這些策略是小本經營快速贏得高額回報的秘訣,也是經營不可或缺的關鍵。
合作投資,減少風險
有一家力量很弱的村辦小廠,創業初期就是靠聯合、尋求合作夥伴求得發展的。
20世紀80年代初期,一些農民想致富,他們在村支書的帶領下籌資搞起了鑄造加工廠。沒進過一天工廠的農民要搞工廠,摸著石頭過河的他們難免在無情的市場競爭中舉步維艱。
首先,資金困難就是困擾這家村辦小廠的頭等難題。由於前期投入的資金較大。又無法通過滾動利潤來周轉,工廠無法開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村支書帶領業務員去上海、跑鄭州,千方百計與有業務聯係的大企業聯合或協作,最後選擇了兩個可靠的單位來共同經營。他們采取合股經營、借錢分紅、借錢還物、借物還錢等方法,引進大廠的資財和急需的原輔材料,解決了資金短缺和周轉時間長等問題。到20世紀90年代引進資金共達200多萬元,這不僅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實力,而且他們自己也從中賺到了錢。
其次,技術力量薄弱。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他們通過與大廠的合作與聯營。不僅獲得大廠提供的設備,而且還派人去大廠學習工作經驗。不斷提高企業技術水平。
創業之初的小廠沒有名氣,其產品也常常積壓。為了改變這一局麵。他們通過掛靠、合作加工等形式,積極靠攏大企業,配合他們生產名牌產品,並利用他們的名氣來推銷自己的產品。
這樣,通過與大公司合作項目,不但提高了原來產品的競爭能力而且不斷開發出新產品,如今,村辦小廠已發展成多元化經營的大集團公司。
在市場上片麵地強調自我,什麼都想自己幹而不去求人,不習慣也不願意去尋求合作夥伴的人,在錯綜複雜的市場變化麵前隻能被動應付。不是資金捉襟見肘,就是技術玩不轉,或者產品沒有銷售渠道。每個經營者的存在,都離不開他人的相助。有時候找到你合適的搭檔,合夥經營可以互相彌補,減少經營風險。
山東有位鄭先生,有一次到廣州旅遊,他偶爾發現:廣州的修鞋店不隻單純修、補鞋,還給顧客擦鞋。於是,一個良好的創業動機便在鄭先生的心頭萌生了。
別人不樂意做或做不了的事情,賺錢的市場機會就很多。鄭先生認為,擦鞋並不是人人都樂意幹的事情。與有些人不會彎腰拾起地上的1元硬幣相比,擦鞋每次1元的收費確實是個小錢。
於是,鄭先生便成立了一家亮麗鞋藝店,正式從事為顧客擦鞋的業務。半個月過後,亮麗鞋藝店正式掛牌營業。由於鄭先生經營有方,每天的客流量十分大,他也獲得了一筆不菲的利潤。
由於營業額尚好,鄭先生便想擴大經營規模,可是自己又沒有過高的技術、經驗,這該如何是好?於是他想起了加盟經營。一年後,鄭先生的亮麗鞋藝店與一家鞋藝店正式結盟,組建成一家大的店鋪。雖然結盟後雙方仍然自負盈虧,但雙方在店麵標識、員工培訓、促銷手段等方麵都取得了統一;最重要的是,兩家原先所發的會員卡在所有連鎖加盟店中都適用。
顧客領取會員卡後,一次性交36元,就可以全年不限次數地免費擦鞋;同時,持卡者還能享受修鞋八折的優惠價。
顧客得到了優惠,紛紛來鄭先生的店內消費,一時間生意紅火、熱鬧非凡,獲得了一筆不菲的收入。
小生意隻要經營得當,並不比大買賣賺錢少。對於一個剛創業,資金、經驗不足的人來說,從事小本生意最好尋找一個合作夥伴,共同投資可以降低經營風險。
大從小中生,如果能連續不斷地積累,一元錢生意同樣不小。小本經營聯合起來好比是做蛋糕,蛋糕做大後,個體分切的比例不高但收獲不菲;而單槍匹馬獨幹就成了做月餅,雖然沒有人分切,但最多得到的就是一個月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