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俗話,隔行如隔山。盡管社會中的各行各業是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的,但是每個行業之間存在著許多你看得見與看不見的隔閡和區別,每個行業都有其自身的經營之道。所以,無論你是久經商場,還是初出茅廬,如果你這次創業要涉足一個你自己並不熟悉的行業,就一定要慎之又慎,絕對不能盲目從事,所謂的量體裁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巨人集團董事長史玉柱講到:做你最擅長做的事,做你最喜歡做的事。不太了解的事最好不要做。
經商創業需要我們發揮自己的優點,需要我們去揚己之長避己之短。在選擇自己的創業行業時,一定要考慮自身的情況,千萬不可冒冒失失,一頭紮進自己不熟悉的領域而不能自拔。
例如,你擅長於某一行業,那麼,你就不要強求自己去隔行創業,因為你即使做了恐怕也難有收獲,除非你有一個特別好的項目。從另一個角度講,即使你的工作環境暫時與你自身的優勢和優點有所不合,你這時候仍可積蓄自身的潛能,力求在本職工作中闖出一個可以揚己之長避己之短的小天地來。
從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和成功創業者的經驗來看,一個人要想取得事業的成功,隻有積累自身不斷生長著的優勢,才能將自身的優勢最後轉化為勝勢。我們的優勢之所以要不斷地生長,是因為目前數字信息化社會變化繁複,昨天的優勢到了今天便有可能成為劣勢。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你對某個行業不熟悉,但經過你的潛心研究學習,你很快地掌握了這個行業,熟悉了這個行業,並且通過你的市場調查與分析,你確信自己不會再犯主觀主義的錯誤,那麼你要涉足也未嚐不可,另外,你不懂得這個行業,但你的合作夥伴卻是這個行業的行家裏手,那你要涉足也是可以的。
作為一個小老板,無論你是從這個行業轉到了另外一個行業,還是初出茅廬,你都應該先仔細地分析分析自己有沒有從事這一行業的能力,如果發現自己沒有這一方麵的能力,而隻是憑借自己的主觀願望,你的這個美好的願望十有八九會落空。甚至,有時候你在某個行業幹得很出色,可一旦換了一個行業,一切都可能發生很大的變化,再套用你原來的經驗往往要打敗仗。因為一個人轉行,是人生的一次巨變,要迅速地從其中走出來奔向創業成功的路是不現實的。
作為一名創業型公司的小老板,要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地去做熟悉、了解的行業,千萬不要人雲亦雲,盲目跟風,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要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公司就很可能會賺到錢。否則,就隻有站著觀看的份兒,弄不好海沒有下成,反而喝了一肚子海水。
把自己的優勢做成強勢
美國著名戰略學家波特在其所著的《競爭戰略》一書中指出:一個產業部門的競爭態勢取決於五種基本的競爭力量,這五種力量的合力將決定產業最終的利潤潛力。這五種力量是:市場的潛在加入者:新加入者會帶來新的資源、新的生產能力,其必然會影響公司現有的市場占有率,打破公司間競爭力量的對比;公司(產品)之間競爭的激烈程度;替代品或服務的競爭壓力,如鮮花、工藝品替代糕點,糖果等作為禮品,空調替代電扇等;用戶或顧客的成交能力,其實質是不同的公司對不同的市場、用戶的選擇,即市場目標定位;供應者的成交能力。即供應商對廠商所需資源的壟斷程度。
創業起步,剛辦起公司,很多小老板最大的難題是缺乏操縱商道的經驗,顯得比較稚嫩,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常有前怕狼、後怕虎的心理。顯然,什麼都不做,等於死路一條,這就需要發揮自己的強項,避實就虛,仔細琢磨,敢於出手。其實,在商場上吃敗仗是常有的事,關鍵是要少吃敗仗,多打勝仗。
作為公司老板,你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自己的公司辦起來了,但這並不算完,你還要經營好公司。發現自己的優勢,把公司做大做強。總之,一句話,如果你是初人商海,就要從自己的強項和優勢上開始突破!
隻要你的公司不是冒牌貨,那麼就肯定有自己的特點,你把這個特點發揮出來,就成了長處,就可以適應不利的環境,把危機變成機會。精明的小老板在於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競爭對手的短處,而平庸的小老板畏於自己的短處和對手的長處。
競爭是你死我活式的較量。公司競爭是公司間基本競爭力量的對比、抗爭。公司麵臨的威脅,或者機會。將主要來自這些力量的對抗過程。
小老板要學會以優勝弱。小公司的經營戰略,簡而言之就是以本公司的優點去攻取對手的弱點,守中有攻,攻中有守;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這是小公司生存的關鍵,也是它取勝的條件。另外還要學會以長攻短。要看看森林、看看樹木,發現公司最大的弱點是什麼,再有的放矢地進行改革創新,使弱勢轉為強勢。
做自己最擅長做的事
一提起微軟,人們腦海裏出現最多的是那些西裝革履、意氣風發的軟件高手們。但實際上,在微軟的創業初期,還有一個人,讓比爾-蓋茨和整個微軟都永遠難以忘記。
她就是露寶,微軟公司的一位秘書。
那時候的微軟都是年輕人,做軟件、搞開發都是能手,但內務卻一團糟。微軟的第一任秘書是個年輕的女大學生,除了自己分內的事,對任何事情都是一副不聞不問的冷漠勁兒。這時露寶上任了,其時年42歲,是4個孩子的母親,並一度沒有工作,在家中做著家庭主婦,與她競爭的人都是年輕漂亮的女大學生。
但事實證明,露寶的確是最棒的。進公司不久,她就發現蓋茨常在辦公室裏睡覺,她心疼地勸解他。後來蓋茨告訴她這是軟件工作者的特殊習慣,露寶盡自己所能地給予理解,從此每當她返回辦公室,看見蓋茨睡在地板上,她就像母親嗬護兒子一樣,給他蓋好衣服,悄悄掩上門。露寶還關心蓋茨的起居飲食,這些都使蓋茨感到了一種母性的關懷與溫暖,減少了遠離家庭而帶來的種種不適。
露寶在工作上也是一把好手。蓋茨是談判的高手,不過第一次會見客戶時,也會使人產生懷疑。這時露寶總會事先告訴人家:請您留意,他是一個年紀看上去十六七歲,長一頭金發、戴眼鏡的男孩子,如果見到的是這樣的形象,準沒錯,自古英雄出少年嘛。露寶的話成功化解了對方的疑慮。
蓋茨經常到外地出差。為了使工作盡可能的滿負荷,他經常是在最後時刻才駕車飛奔機場,然後將車存放在停車場,讓露寶去取回。而每次他都會因超車、闖紅燈等收到不少法庭的傳票。所以為了蓋茨的安全,以後逢蓋茨出差,露寶都會親自督促。
露寶把微軟公司看成一個大家庭,她以一個成熟女性特有的縝密與周到,考慮著自己應該在娃娃公司負起的責任與義務。她真心關愛每一位員工,對工作也有一份很深的感情。很自然,她成了微軟的後勤總管,負責發放工資、記賬、接訂單、采購、打印文件等,遠遠超出了一位總裁秘書的職能。蓋茨和其他員工對露寶都有很強的依賴心理。
當微軟決定遷往西雅圖而露寶因為家庭原因不能隨遷時,蓋茨對她依依不舍,留戀不已。蓋茨和公司高層聯名寫了一封推薦信,信中對露寶的工作能力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臨別時,蓋茨握住露寶的手動情地說:‘微軟’留著位置,隨時歡迎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也有自己的弱項。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樣樣都學,樣樣都行,聰明的人總是善於發現自己最擅長的東西,並把它堅持下來經營一生。也隻有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內打拚,才有可能最終獲得真正的成功。
有些人做事,從一開始就注定了要失敗,不是因為他們能力不夠、機會不多,而是因為他們上錯了船,進錯了門,始終在做著自己並不擅長的工作。
尋找並經營自己的長項,讓它不斷發展壯大,給自己帶來財富和榮耀,是所有成功者共同的特點。
古時候,有孟姓和施姓兩戶人家,比鄰而居。施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學文,二兒子習武。孟家也有兩個兒子,學的東西跟孟家的兒子一樣。
施家兩個兒子長大成人後,出去找工作。大兒子到齊侯那裏遊說,宣講仁道,提倡以仁治天下的齊侯接納了他,讓他做公子們的老師。好戰的二兒子來到楚國,向好戰的楚王遊說。楚王很高興,讓他做了軍官。兩個兒子得來的俸祿使他一家人衣食富足,父母也受到鄉裏的尊重。
孟家的兒子長大成人後,也出去找工作。大兒子來到秦國,用儒家的仁道向秦王遊說。秦王一門心思稱霸天下,最討厭仁道二字,大怒道:當今各國用武力相互爭鬥,努力追求富國強兵。如果用仁義治理我的國家,不是要自取滅亡麼?你用那破理論來蒙蔽我,膽子可真不小啊!於是命令手下人把他閹割了才放他走。
孟家習武的二兒子去向衛侯遊說,宣傳好戰思想。衛侯說:我們國家十分弱小,夾在各個大國之中。麵對大國我唯唯諾諾,麵對小國我極力安撫,這樣才求得今日平安。如果挑起戰爭,不是飛蛾投火嗎?今天要是讓你安然離開,你就會到別國去遊說。別國采納了你的主意,就會來攻打我國,我們的禍害就來了。於是命令手下人砍斷他的腳,把他送回國去。
孟氏一家人求福得禍,相互抱頭痛哭。
失意的盂父來向施父請教,施父說:一個人,行為合於時宜就會發達,違背時宜就會遭殃。你我兩家的兒子所學相同,結果卻相反,這是違反時宜的緣故。而且天下的道理沒有永久正確的,以前所用的,或許現在要丟棄;現在拋棄的,或許將來要用它,關鍵在於投合時宜。如果一成不變,即便像孔丘那樣博學,像呂尚那樣善謀,也要落得個窮困潦倒的下場。
歌德說:你最適合站在哪裏,你就應該站在哪裏。同理,我們做事,應該是能做什麼做什麼,而不是想做什麼做什麼或者是該做什麼做什麼。富蘭克林說過:即使是寶貝,放錯了地方也隻能是廢物。
找最好的人為你做事
美國西南航空公司是該行業中惟一一家持續贏利的公司,公司連續獲得美國交通部頒發的最佳顧客服務獎、最佳準點航班和最佳行李搬運獎。
該公司的總經理非常重視選人工作。他常常提醒公司的管理人員哪怕是隻有一個分公司要招一個人,也要把它作為事關整個公司前途的重大事情來抓。他堅信:我們要雇傭素質最好的人,教他們所需要的任何技能。隻有這樣,整個公司才能由最好的人組成,去幹成最出色的成就。
一次,公司要在一個叫阿馬利羅的小鎮上找一個客機代理商。人事部門的經理在麵試完34個人卻還沒找到合適的人選後著急了,他找到總經理,抱怨為這34個人的麵試已經花了不少錢。可總經理卻說,為找到合適的人選,麵試340個人也不要緊。在他看來,企業需要各種人才。用人是要用人之長,而非用人之短。各種人才各有各的用處,把他們都放到相應的崗位上,各種人才相互配合,則能形成一種最佳的企業整體經濟效應。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總裁韋爾奇被稱為世界上最會用人的經理,他說:我最大的成就就是發現人才,發現大批人才。他們比絕大多數的首席執行官都要優秀。這些一流的人才在GE如魚得水。
1999年1月4日,傑克-韋爾奇在GE全球500名經理人員大會上說:GE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能找到最好的人!
的確如此,這位被稱為頭號經理的人,最關心的就是人事工作,他的最大成就是如何關心和培養人才。韋爾奇知道幾乎所有GE:的高級管理人的名字和工作職責。GE的員工有34萬人之多。韋爾奇的工作信條是:隻有對他們有足夠的了解,才能信任他們,讓他們放心地工作。
韋爾奇說:我不懂如何製造飛機引擎,我也不知道在NBC應播放什麼節目。這兩項都是GE的主要業務。我們在英國有一項有爭議的保險業務,我不想做那項業務,但是那個給我提建議的人想幹,我相信他,我相信他能幹好。
韋爾奇選人的原則是:從不注重學曆和資曆。韋爾奇說:關鍵是你能做好什麼!
韋爾奇自1981年出任GE首席執行官以來,這一用人原則就不斷地得到加強。韋爾奇不隻是把下屬放到合適的位置上就了事。每年4~5月,他和三名高級經理一道前往GE的12個業務部門,現場評審公司300多名高級經理的工作進展,對最高層的500名主管則進行更為嚴格的審查。業務部門的首席執行官和他的高級人力資源部經理參加評審。這種緊張的評審迫使這些部門經營者識別出未來的總經理,製定出所有關鍵職位的繼任計劃,決定哪些有潛質的經理應送到克頓GE:的培訓中心接受領導才能培訓。
此外,在會議進行階段,韋爾奇會靜下心來,審讀每一本彙集了每一個雇員的評價簡冊,包括了對他們的優點和缺點、發展需求、長短期目標以及他們上級的分析。而雇員的相片也會在文件後邊備查。
通過這些方法,GE盡可能地找到了為企業工作的人,並把人才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充分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讓GE充滿活力,蓬勃發展。而這種管人、用人的手段是每個想要事業有成的小老板都必須要學會的。
有些小老板總是抱怨下屬難管。其實在很多情況下是因為你沒有找對人,沒找到最好的、最適合你的人為你做事。世上難事千千萬萬,選對人是最難的。所以,許多成功的小老板都在選人上下功夫。
找到你的商業貴人
馬雲的創業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於一個人有著很大的關係,他就是軟銀集團的孫正義,甚至有人認為沒有孫正義,馬雲就不可能取得成功,這固然是誇大之辭,但由此也可見孫正義的確是馬雲的貴人。
孫正義一手創建軟銀公司(Softbank corp),是當今數字化信息革命的英雄,被喻為日本的比爾-蓋茨。他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內,創立了一個無人相媲美的網絡產業帝國。他的這個帝國並非是受其統治的帝國,而是一個由他支持扶助的高科技產業帝國,他不是在自己獨自享受,而是為使更多的人掌握高科技信息,貢獻出他的智慧與才能。
孫正義在全球互聯網界,可以說,是一個神一樣的人物,他以一己之力掀起日本的互聯網風暴,又獨具慧眼地選擇重金投資雅虎,在43歲時,成為亞洲首富,總資產高達3兆日元。阿裏巴巴、當當網、攜程旅遊網、盛大、網易……等等在中國炙手可熱的網站,都有他的投資。美國《商業周刊》雜誌把孫正義稱為電子時代大帝,推崇至上。凡是了解他的人,和他共事的人,都認為孫正義不愧此稱號。
2000年10月,摩根士丹利亞洲公司資深分析師印度人古塔給馬雲發來了一封E-mail,稱有個人想和你秘密見個麵,這個人對你一定有用,地點就在北京富華大廈。古塔所說的這個人正是孫正義。
在這次會見中,來自軟銀、摩根士丹利以及國內眾多互聯網企業的CEO均在座--有人為中小企業融資而來,有人為投資而來。由於前來麵談中小企業融資事宜的企業太多,孫正義隻給每個人20分鍾時間闡述公司業務規模、商業模式和目標。
看到這樣的情形,馬雲對這次會麵的興趣就淡了一些。但當投影機調出阿裏巴巴網站的頁麵後,馬雲還是耐心地向孫正義陳述了阿裏巴巴的情況。6分鍾以後,他被叫停。
孫正義饒有興趣的這樣問道:你要多少錢?
馬雲回答:我不要錢。
不要錢你來找我幹嗎?孫正義有些詫異地問道。
不是我來找你投資,是朋友讓我來找你的。馬雲的回答有些孩子氣。
這樣的對話,現在看來是非常具有戲劇性的。而真正戲劇性的並不隻是這段簡短的對話。盡管此前馬雲剛剛獲得了500萬美元的投資,但是在那個互聯網投資瘋狂的年代,500萬美元又算什麼呢?無數的com公司都在為融到更多的錢而對投資商努力展示自己的魅力,隻有馬雲例外。但或許正是馬雲這種反常的回答,刺激了孫正義,他決定投資阿裏巴巴,並誠懇地邀請馬雲去日本和他詳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