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底,經過和馬雲多次接觸和對阿裏巴巴的深入了解之後,孫正義決定向阿裏巴巴投資3000萬美元。3000萬美元在當時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這條新聞在當時的互聯網界引起了轟動,人們都認為這下馬雲和阿裏巴巴是交上了好運。可馬雲就是這樣與眾不同,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後,他做出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舉動,他竟然對孫正義在國內的助手這樣說道:我們隻要足夠多的錢--2000萬美元,太多的錢會壞事。孫正義的助手聽到馬雲竟然說出這樣的話,當即暴跳如雷,認為這太不可思議了,這個馬雲實在是太不識抬舉了。隨後,馬雲向孫正義說明了這件事。
對於孫正義,有人這樣評價:他幾乎是一個讓人無法拒絕的人。因此向孫正義說NO'‘是需要極大勇氣的,而馬雲無疑就是具備這種勇氣的人。
最終,孫正義選擇了讓步,答應了馬雲的要求,而這也是他投資經曆中最大的一次讓步。2001年1月,經過一番協商之後,軟銀與阿裏巴巴正式簽約,由軟銀投入2000萬美元幫助阿裏巴巴拓展全球業務,同時在日本和韓國建立合資企業。
自此,阿裏巴巴開始進入全麵發展階段。由此可見,孫正義的確是馬雲和阿裏巴巴的創業貴人。
阿裏巴巴集團主席馬雲曾說:我很榮幸有緣與孫正義先生握手。若是沒有這次握手,阿裏巴巴和淘寶網的事業不會像今天這樣順利展開,尤其是在我收購雅虎中國的行動中。
在經商的人際關係網中,隻要對經商有利的人,他都可以成為你的經商指導。然而大多數人卻很少向身邊的人學習經商的經驗和技巧,而忽略這一資源的富有性,往往會導致你經商多走很多彎路。
讓有聲望的人幫助自己
西漢初年,劉邦稱帝後,寵愛戚姬。戚姬依得寵之勢,漸生奪嫡之心。於是,日夜在劉邦麵前顰眉淚眼,請求廢掉太子劉盈,更立自己的兒子如意為太子。由此,引起了漢初呂後與戚姬爭奪太子的風波。
漢十年(公元前197年)夏,劉邦召集群臣,正式提出了廢立太子的問題。由於眾臣的反對,未能如願。
呂後聞訊後,心中十分恐慌,怎樣才能保住己子儲君地位呢?數日苦思,仍未想出良策。有人麵見呂後說:張良素來足智多謀,且得陛下信任,皇後何不去問計於張良?呂後聞言,頓開茅塞,急忙派兄長建成侯呂釋之去向張良問計。
呂釋之見到張良,說:君為陛下謀臣,向來多謀善斷,今陛下想廢立太子,君還能在家高枕無憂嗎?張良聽後,心感不快,但又知來人不好得罪,於是說;從前,陛下常處危急之中,能用臣計;今天下已定,如因愛心而要廢立太子,本是父子骨肉之間的事,雖有像我這樣的臣子,又有何用?呂釋之見張良有意推托,就脅迫他出謀劃策。張良無奈,隻好說:當今陛下仰慕而又沒得到的隻有四個人,即東園公、綺裏季、夏黃公、角裏先生。這四人年齡已高,因陛下輕士善罵,逃匿商山隱居,號為商山四皓,發誓不為漢臣。公可卑誠厚禮,持太子書信,遣能言善辯之人,前往商山聘請。如四皓肯下山相助,且常隨太子出入朝中,太子地位就可保了。呂釋之聽完,辭別張良,回報呂後。呂後聞計,心中大喜,立即派人去請四皓。四皓見來人心誠,答應下山,麵見太子。及到長安,太子劉盈待四人如師尊,四皓隻好留住都城。
漢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反,劉邦因有病在身,想讓太子領兵討伐。四皓知道後,找到呂釋之說:我們到此,是為太子,今陛下想叫太子領兵,這樣,有功不能賞,無功卻要有罪,儲君之位就危險了!你可叫皇後去麵見陛下,就說:’英布是天下梟將,叫太子統兵,眾將定不肯用力,如同令羊將狼。英布知道後,定會揮軍西進。陛下雖有病在身,但如抱病親征,諸將不敢不盡力,定會平定英布‘。呂後照計行事,劉邦隻得親自引兵東征。
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一月,劉邦打敗英布後返回長安,又提出廢立太子。因叔孫通以死相諫,隻得暫時放下。
一日,劉邦置酒宮中,令召太子侍宴。不久,劉盈奉諭進宮。劉邦見太子身後跟著四位老人,年齡都在八十以上,須眉皓齒,衣冠楚楚,心感奇怪,問道:四老為何人?四皓不待劉盈介紹,依次向前施禮,各自通報了姓名。劉邦聽後,大吃一驚,說:我請公等數年,公等避我不見,今日為何來到長安,跟從我兒?四皓回答說:陛下輕士愛罵,臣等不願受辱,為此不來。現太子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賢者都願為太子引頸去死,臣等所以前來輔佐太子。劉邦聞言,長歎道:公等肯屈身輔佐我兒,我還有何言可說?還望始終維護,造福天下!宴罷,四皓隨劉盈離去。劉邦急,忙喚來戚姬,指著四皓遠去的背影說:我本想改立太子,但太子已得四皓相佐,羽翼已成,再難動搖了!說完,借酒高歌,唱道:鴻鵠高飛,一舉千裏。羽翼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繒繳,尚安所施!歌罷又歌,聲調淒愴!自此,劉邦再也不提廢立太子之事了。
借助名人威望,鞏固自己地位,發展自己事業,古來有之。張良叫呂後去請商山四皓,所用正是這種謀略。果然,四皓輔佐劉盈後,劉邦見眾望已歸太子,怕硬行改立之意,得不到眾臣支持,會動搖劉氏江山,為此打消了廢立之願。在漢初奪太子之位的鬥爭中,呂後戰勝了戚姬,保住了劉盈的儲君地位。
讓有聲望的人幫助自己說話,不但可以加強自己的可信度與美譽度,還可以鞏固自己地位,為發展自己的事業錦上添花。因此,要想成就大事業,就應當學會借助強有力的外力來加強自己,這樣才能使自己的事業之路更加一帆風順。
依靠朋友的力量成就自己
我國曆史上號稱清王朝中興第一名臣的曾國藩,是一個懂得結交朋友從而成就自己一生大業的高手。曾國藩所奉行的處世經可以說就是他廣交朋友的處世經。他立德、立功、立言三個不朽,都是在朋友的砥礪和影響下取得的。因此,他深知選擇朋友的重要性,無論什麼時候,都十分注意交朋友,特別是那些德才兼備之友。曾國藩所交的益友,對他的人生及事業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有給他出謀劃策者,有賞識提拔者,有危難之時兩肋插刀者,從各個角度烘托著他的事業。因此,他比別人更深刻地體會到選擇朋友是人生最關鍵的一件事情。
曾國藩為母親回籍奔喪的這段時間,是否出山辦團練,與他一生功業關係極大,在其進退為難之際,全靠眾多好友的竭力相推和晚諭決斷,才使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把握住了進退隱顯、出處決斷的好時機,從而使他的事業獲得了成功。
1852年6月,曾國藩授為江西省鄉試正考官,奏準回籍探親。當他走到安徽太湖縣的小池驛時,忽接母親江氏去世的訃聞,遂調轉方向,由九江登船,急急回原籍奔喪。曾國藩一到湖南,滿耳聽的都是太平軍節節北上,清軍抵擋不住,形勢如何緊迫的風聲。實際上,在曾國藩逆長江行至漢陽時,湖北巡撫常大淳便告訴他:長沙已被粵匪圍困。他隻得由水路改走旱路,經湘陰、寧鄉而達湘鄉。在這時,曾國藩突然接到了朝廷命他留籍襄辦團練事務的諭令。
鹹豐皇帝讓曾國藩留鄉辦團練既有一般性又有他特殊的背景。此時,太平軍勢力浩大,清軍無力對抗,清政府下令地方官舉辦團練,尤其任命回籍的官員為團練大臣,利用人地兩熟,在地方又有號召力的官員組織地方武裝,對抗太平軍。僅僅1853年3~4月,就先後任命了45人為團練大臣,僅山東一省就有13人,曾國藩也是在這時被任命為湖南團練大臣的。但是,曾國藩的被任命,有他不同一般的個人背景:在他回籍奔喪的路途中,早年的朋友和老師唐鑒向鹹豐皇帝舉薦了他。
唐鑒於1845年辭官,告老還鄉,到江寧主講金陵書院,名震江南。1852年7月,鹹豐帝召他人京,連連召見,垂問軍國大計。唐鑒向鹹豐帝舉薦曾國藩,請皇上任命他為湖南團練大臣,授給他便宜行事之權,並詳細地向皇上講述了曾國藩的出身、學問、為人、才幹,說曾滌生才堪大用,為忠誠謀國之臣。他還以自己的一生名望作擔保,請鹹豐帝堅信曾國藩將來必成大事。
曾國藩於1853年1月8日先接到幫辦湖南團練的命令,當時熱孝在身,雖接命令,並無立即出山之意。但是形勢的發展,卻越來越令曾國藩感到決斷去從之難,大有騎虎難下之勢。
此時,太平軍在湖南的節節勝利,激起湖南地方官吏和地主、士人保護鄉邦的激情,同時又有幾股力量衝擊著曾國藩。一是他多年的湖南籍朋友都主張他出山創辦武裝力量,鎮壓太平軍。如曾國藩向皇帝推薦的人才之一江忠源,早在道光末年,湖南農民反抗運動興起時,他就主動舉辦團練,與起義力量相對抗。聽說曾國藩回籍辦團練,他多次來信,表示堅決支持。羅澤南也是曾國藩向皇帝推薦的人物之一,直至這次回家奔喪,二人才得一見。此時羅借著舉人身份和鄉村教師的地位,培植忠於清政府、仇恨農民起義的力量,其弟子中有王矗、李續賓、李續宜、蔣益灃、劉膝鴻、楊昌浚等,後來都是湘軍的勇將。曾國藩回籍後,羅澤南正舉辦團練,感念曾對他的知遇之恩,也極力慫恿曾國藩出山領導地方團練。同時,湖南地方官也力請曾國藩出山。在太平軍圍攻長沙之前,雲南巡撫張亮基授調湖南巡撫,趕赴長沙抗拒太平軍。當時身為舉人、作鄉村教師的左宗棠投軍做了張亮基的幕僚,左向張推薦了曾國藩,並請曾出山協助鎮壓太平軍。張亮基一邊上奏要求皇帝下旨令曾國藩出山,一邊給曾國藩寫信,請求他出來相助。
但是曾國藩仍然有所顧慮。這時,他母親的靈柩尚未安葬,如此時出山,有違離職守製大禮。他自己滿口滿紙講孝道,如若違反,會令人恥笑。再則自己為一文員,不懂兵法,如今投身戰場,就須有打仗的真本事。在打仗時肯定會碰到巨大磨難,如果辦理不善,隻怕連官職性命都保不住。還有,他深慮官場腐敗,要辦一事,處處荊棘,率兵打仗,要人、要槍、要餉,必然要同上下各級官員發生糾葛,辦起來一定很難。想到這裏,他一邊寫信拒絕張亮基的邀請;一邊寫折辭謝皇帝的命令,請求在籍守製三年。
恰在此時,傳來太平軍攻克武漢,又有反攻湖南的消息。張亮基又命郭嵩燾連夜趕至曾家,勸說曾國藩收山。郭嵩燾與曾國藩是至交,雖然幾年不見,但書信從來不斷。他與曾國藩一樣是翰林出身,也因為母故回籍守製,太平軍攻湖南,他主動至張亮基處出謀劃策,也是他主動到曾國藩家遊說其出山的。
郭嵩燾來到曾家,在曾國藩弟兄的陪同下,祭奠了曾母,之後當著曾氏兄弟的麵剖陳了利害,敦請曾氏出山。郭嵩燾告訴曾氏兄弟,自唐鑒推舉曾國藩之後,皇帝又征詢了內閣學士肅順及老恭親王的意見。二人都竭力保舉,說曾是林則徐、陶澍之類的報國忠臣,如今洪、楊造反,非得這樣的人物出山不可。曾國藩在朝中與恭親王、肅順都有接觸,認為二人各有優長,都是皇族中的拔尖人物。現在,有恭親王、肅順在朝中支持,不怕地方的事辦不好。曾國藩怕消息不準,郭嵩燾遂取出好友周壽昌的親筆信,周是長沙人,翰林出身,當時為侍講學士,是京官中聞名的百事通、包打聽,他的消息既快又準,絕對無誤。
郭嵩燾為他分析了局勢:太平軍絕不可能成功,其致命之處是崇拜天帝。迷信《新約》,而以中國數千年的儒教為敵,所到之處毀學堂、砸孔廟、殺儒士,文人學士無一不切齒恨之。連鄉村愚民、走卒販夫也不容其毀關廟、焚廟宇。我輩出以衛道爭民心,正可以應天命、順人心、滅洪楊而振國威,正可一展宏圖,乃天賜大好時機,不可錯過。這樣,郭嵩燾就消除了曾國藩在出不出山的當口所顧慮猶豫的問題。
郭嵩燾又向曾國藩介紹了湖南巡撫張亮基的殷切相盼及張的愛惜賢才、與人為善及左宗棠的大才可用等情況。郭嵩燾的一席話打消了曾國藩的重重疑慮,決定應命出山。但又怕在守製時出山,被人譏笑。郭嵩燾說,現在國家正在用人之際,皇帝下令讓回籍的官員就地舉辦團練,已有多人在居喪時期出山辦團練。如若認為尚有不便,可由郭嵩燾出麵請曾父出來催促,可上應皇命,下應父命,名正言順。曾麟書此時正是湘鄉縣的掛名團總,當郭嵩燾陳說讓曾國藩應命出山之後,立即表示讚同,麵諭兒子移孝作忠,為朝廷效力。
第二天,太平軍攻陷湖北省城。鹹豐又急旨催促曾等人組織團練,奔往前線,抵抗太平軍。曾國藩安排了家中之事,四個弟弟都要隨哥哥離家參戰,曾國藩隻答應帶曾國葆一人離家,叮囑曾國荃、曾國華先在家守孝,等待時機。於是,他再祭母靈,求母親諒他難盡孝道,墨經出山,盡忠國家,從此走上了成為中興第一名臣的道路。
因此,選擇朋友是人生最關鍵的一件事情。一個人一生是成功還是失敗,跟他所結交的朋友是否才華出眾、品性優良緊密相關。所以,選擇朋友不能不慎重啊!
通過上麵的闡述,我們知道結交朋友異常重要。那麼,再來談談應該和哪些人交朋友的問題。
首先,要學會建立良好的社交圈子。毫無疑問,應盡可能結交比自己某一方麵優秀的人,並朝這一目標而努力。結交傑出的人士,便能見賢思齊;反之,若結交比自己差很多的朋友,自己難免同流合汙。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當然,這裏所謂的傑出人士,並不是指家世顯赫、地位超絕的人,而是指有內涵、讓世人所稱道的人物。
傑出人士大體上可分為以下兩大類型:一為立身於社會主導地位的人們;二為那些有著特殊才華的人們,如長袖善舞,對社會有傑出貢獻,才能突出,或是學識淵博的學者,才華洋溢的藝術家等等。此種傑出絕非憑一個人的喜好所界定,而需經由社會上的認同方可獲得。當然,其間或許有些例外。總之,要想成就大事業,就要盡量去結識這些人才。
至於怎樣與這些人結交,沒有成形的辦法,也許是厚著臉皮毛遂自薦,或是經由知名人士的大力引薦,當然也可以加入群英聚會的團體裏去尋覓朋友。居於其間,仔細觀察擁有不同人格、不同道德觀的人們,不僅是件賞心悅目的樂事,更對成就自己的事業有所助益。
其次,交朋友千萬不能倉促地一頭栽進去,使自己深陷其間。每一個人都渴望能和那些才華橫溢的人物成為知交。並且認為假如自己也小有才氣,那更是如魚得水。即使達不到此目的,也能滿足自己與其共榮的心理。但是,當我們和這些才氣縱橫、魅力十足的人物交往時,也不可不顧一切地全身心投入,隻有保持冷靜,不喪失判斷力,才是最適當的交往方法。
最後,要盡量避免與素質低的人交往。這是每一位成就大事業的人所必須具備的觀念。因為,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讓人歎息的經驗和教訓都表明:有許多具有判斷力而且社會地位牢固的大人物,往往在結識了這種人之後,信用掃地,沉淪墮落,最後身敗名裂。
我們時刻要記住:當我們選擇朋友的時候,其實已選擇了自己的命運。因此,應該仔細審視我們所交的每一位朋友,並且能夠仔細加以判斷。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的一生如果交上好的朋友,不僅可以得到情感的慰藉,而且朋友之間還可以互相砥礪,共赴患難,成為事業的基石。朋友之間,無論誌趣上,還是品德上、事業上,總是互相影響的。我們觀察一個人一生的道德與事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身邊人的影響。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選擇朋友就是選擇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