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哈同在當看門工時忠於職守,在晚上,他又利用一切可用的時間來閱讀各種經濟和財務書籍。在看門的同時,他的知識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後來,老板覺得哈同工作出色、腦子精靈,就把他調到業務部門當辦事員。
哈同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業績做得很不錯,後來逐步被提升為行務員、大班等。經過這番努力之後,他的收入大大增加了,但胸懷大誌的他並沒有因此而滿足,努力工作的同時,哈同也暗暗積蓄著“力量”。
1901年,哈同認為自己創業的時機要到了,於是,他離開打工的崗位,並開始獨立經營自己的商行。哈同把自己創辦的商行取名為“哈同洋行”。當他看到洋貨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品並不是很多,消費者難以“貨比三家”時,為了賺取更多的錢,他便以經營洋貨買賣為主。在此經營的過程中,他獲得了高額的利潤,但這時的哈同並沒有隨著資本的增多而放緩了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他又開始了買賣土地和放高利貸業務。他買入的土地往往從一些急於等錢用的人那獲得,所以他把價錢壓得很低,賣主不得不就範。接著,他再將以低價買入的土地租給別人造屋,到一定的年限之後再收回,這樣一來,連房產也歸他所有了。除此之外,他自己也投資建造樓房,並提供出租,以此獲取驚人的利潤。
賺錢有術的猶太人數不勝數,移居英國的亞倫也是個典型的例子。
亞倫從凱倫移居英國以後,從打工開始做起,然後用積蓄的小錢做了些小生意。後來由於生意的擴大,他需要資金周轉,不得不向錢莊或銀行借錢。但是,凱倫發覺向別人借錢的代價往往與商業經營獲得的利潤相差無幾。他想,自己辛辛苦苦經營全為銀行打工,而且風險比銀行還大,這樣倒不如從事放債業務合算。不久之後,凱倫便開始了放債業務,他一邊維持小生意經營,一邊抽出部分資本貸給那些急需用錢的人。
另外,他又從銀行借來利率相對較低的錢,以較高的利率轉貸給別人,從中賺取差額利潤。有些等錢應急的生產者或個人寧願以月息20%借貸,這樣用100元放貸1年,便可以從中獲得240%的回報率,這比投資做買賣更能賺錢。
凱倫就是盯著這個賺錢的路子,迅速走上發跡之路。在他63歲逝世時留下的錢財,在當時的英國來說是首屈一指的。
7.在信息裏找錢
美國有位著名的猶太裔實業家、政治家和哲人,他就是伯納德·巴魯克。在他20多歲時,就因擁有一雙明亮而銳利的眼睛而成為百萬富翁。對於許多人看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巴魯克都能發現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並在這種聯係中抓住屬於自己的生意機會。
1899年7月初一個周末的深夜,巴魯克通過廣播關注著美西戰爭的進展,忽然聽到美國海軍在聖地亞哥打敗了西班牙艦隊的新聞。
“美西戰爭將告一段落,這時吃進股票準能發大財。”巴魯克馬上做出了這樣的判斷。雖然美國的證券交易所周一一般不營業,但第二天一早,巴魯克還是包下了一趟火車,以19世紀末最快的速度從家裏趕到公司,在私人證券交易所輕輕鬆鬆地吃進了大量股票,創造了一夜暴富的奇跡。
猶太人在做生意時,講究以速度取勝,認為一個人經商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出擊的速度。其實,速度正是信息所蘊含的價值。
信息是有價的。
——《塔木德》
信息是有價的,這是猶太商人遵循的一個經商理念。在猶太社會中,每個猶太商人都非常重視商業情報,為之花費巨大的財力、精力亦在所不惜。
例如,當時的尼桑·羅斯柴爾德個人的情報網、通訊設備甚至比當時英國政府的還要先進、厲害。這個情報網讓尼桑·羅斯柴爾德比英國政府更早地了解到滑鐵盧戰役的戰況,幫助尼桑在交易所內大發橫財。
還有一個經營大陸穀物公司的福裏布爾,他幾乎把自己的公司變成了一個專業的信息公司,他購置一流的信息設備,聘請一流的信息專家,甚至包括各國情報局的退休人員。就這樣,福裏布爾靠著準確的信息使他的每筆交易都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商業舞台越大,商情就越重要,一向以世界為舞台的猶太商人對信息的理解和重視自然甚於常人。在人類社會中,猶太人是從事信息產業的第一人,同時,又是世界上最早開辦通訊社的第一人。
一般來說,成功的商業活動都源於某一種奇思妙想。也可以這樣說,所有的商業活動,都是我們在某一刻的某種設想的演繹。這些想法,無論奇妙與否,都是由某一種信息觸動的。猶太民族自古以來就異乎尋常地關注信息,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重視信息的收集、整理和運用工作,這些與金錢是無關的。在古時候,猶太人把信息稱之為“兆頭”,他們用這種說法專指社會中與勝敗、生存有關的消息。
後來,猶太西姆思拉比在《塔木德》中說出了“信息是有價的”觀點,從而向人們宣告和預言了信息時代必然降臨。
猶太父母們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同樣認識到信息對經商的重要性,他們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對信息的搜集能力,讓他們懂得信息的價值以及重要性。
在美國,有個叫菲普力·亞默爾的人,在19世紀末期,他通過一條信息就賺了將近1000萬美元。
那是1875年的一天,亞默爾在報紙上看到一條短消息,這則短消息說墨西哥境內疑有瘟疫流行。亞默爾在看到信息之後想,如果是真的,那瘟疫一定會影響到與墨西哥接壤的加州和德州,而加州和德州是美國兩大肉類供應基地,如果染上瘟疫必會引起全美的肉類供應緊張,肉價一定會暴漲。
亞默爾在分析之後,立即派出了有關的醫學專家到墨西哥進行實地調查。這則消息通過專家的調查證實之後,亞默爾便立即用已經籌措的大量資金,狂收加州和德州的生豬和肉牛,他想要趕在瘟疫傳播到美國之前,把這些牲畜轉移到距離墨西哥甚遠的美國東部飼養起來。
果然不出亞默爾所料,在他把這些牲畜趕到美國東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瘟疫就開始肆虐了美國西部。而此時,美國政府為了防止瘟疫的蔓延,下令西部各州產品一律不準外運。如此一來,整個美國市場的肉價隨即飛升,而亞默爾就趁這大好時機,把在一個月之前囤積的生豬和肉牛以高價順利出售。
亞默爾的成功向人們證明了,作為一個生意人,必須要養成獵取信息、收集信息的好習慣,以此獲得成功。
猶太父母培養孩子們要隨時捕捉有用的信息,讓他們明白有用的信息對一個商人所帶來的利益。他們還會告訴孩子,成功的猶太商人在情報的收集過程中,不僅要對自己的範圍進行搜集,同時還要搜集除此之外的交易地點的情報,積極搜集那些在廣闊範圍內所有關心的交易動向,要他們知道僅隻獲得與他人相同的情報,隻會永遠跟在別人後麵跑,是不會取得成功的。
以做酒業生意為主的哈默公司出產的哈默牌酒和哈默牌酒具都是很有名氣的公司,剛成立10年的時候,就擁有資產250億美元。
哈默在俄國創立了自己的公司,並研製出哈默牌酒,同時製造酒具,盛裝哈默牌酒。但是由於當時俄國的經濟危機,哈默的公司也嚴重受到影響,還是一貫喜愛收集信息的哈默挽救了公司。
一天,哈默與來自美國的一位熟人聊天,從他那裏得知,美國現在正競選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將會參與競選總統事務,並對當時的美國經濟危機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新政”,而且還計劃把“新政”列入他的當政計劃之中。“新政”博得美國一部分人士的鼓勵和讚賞,但大部分人對“新政”的實施能否獲得成功表示疑惑,競選的時候,羅斯福沒有得勢。
聽完朋友的講述,哈默便對羅斯福的“新政”發生了興趣,而這時的他也一直在尋找發財的路子,於是就搜集來大量有關“新政”的信息進行研究分析。他發現“新政”一旦實施,就一定會廢除美國1920年公布的禁酒令,廢除了禁酒令,那麼,酒類市場一定會得到發展,這樣一來,必然會導致酒業的興隆,而對酒桶的需求量也會大大增加。他便祈禱羅斯福競選勝利登上總統寶座,隨即“新政”能出台。沒多久,羅斯福果然當選了美國總統,“新政”就要出台了。
哈默知道,美國人最喜歡的酒就數啤酒和威士忌了,而如果要盛這兩類酒,需要一種經過處理的白橡木製成的酒桶。這時的哈默在俄國生活了多年,知道俄國有一種非常好的白橡木,而這種白橡木就可以作為製造酒桶的原料。哈默看到了這一情況之後,就立即決定在美國支起一個小小的分廠,並著手向俄國有關單位訂購了幾船白橡木,以便製造哈默品牌的酒和酒具。
正當哈默的酒桶從生產線上不斷運送出來的時候,羅斯福的“新政”也開始實施了,禁酒令的廢除也真正成為了現實。這時被禁止生產酒類多年的美國酒廠,為了滿足人們對酒的大量需求,便恢複啤酒和威士忌酒的生產。而就在這時,各地的酒廠都需要大量的酒桶,哈默的酒桶像及時雨一樣滿足了各酒廠的需要,受益非常可觀。此後,哈默牌的酒品也相繼有了銷路,並從此開始一天天走向富強。
如果哈默一點都不重視信息的重要性,對“羅斯福要當總統”的信息不收集、不做深刻的研究分析,並以其影響現實的決策行為,那哈默的境況可想而知。也許哈默的命運會是另一種狀況,重辟道路,走向艱苦的歲月,富有的那一天不知會在何時。
猶太人靠信息發財的例子有很多,不勝枚舉。在如今世界的信息流通領域,到處都有猶太人和猶太裔的身影。如今,猶太人各個都是信息庫,各個都是在信息中找錢的高手。憑借著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對信息的敏感,猶太人終於以操縱世界經濟的形式,成了這個世界的主宰。信息到處都有,在信息裏找不找得到錢,關鍵在於有沒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緊緊地看住你的錢包,不要讓你的金錢隨意地出去,不要怕別人說你吝嗇。你的錢每花出去一分都有兩分錢的利潤的時候,才可以花出去”。
洛克菲勒說過:“對錢財必須具有愛惜之情,它才會聚集到你身邊,你越尊重它、珍惜它,它越心甘情願地跑進你的口袋。”
《塔木德》說:“金錢容易引發意外,任何人對待金錢都要謹慎,否則就要損失金錢。先要學會看管少數金錢,然後才可以管理更多金錢,這是最聰明的提防金錢損失的辦法。”
8.能花錢方能賺錢
一個75歲的窮人領到了150美元的失業救濟金後,按照以往的慣例到銀行存了70美元。走出銀行大門的時候,他看到一位和他年齡相仿的紳士正愜意地抽著雪茄。
“您的雪茄真香呀!”戒煙已有50年的窮人主動向紳士搭訕,“這樣的雪茄不便宜吧?”
“大約20美元一支。”
“您一天抽多少支呀?”
“16支。”
“您已經抽了多長時間呢?”
“有50年了吧。”
“一天320美元,一年就11萬美元。50年,唉呀,您算一算,您抽雪茄的錢不算利息已經有500多萬美元了,這大概可以買下旁邊這家銀行啦!”
“哦?您好像從來都不抽雪茄吧?”
“是的,我已經有50年不抽了。”
“哦,那你現在能買下這家銀行嗎?”
“老實說,不能。”
“這樣的銀行我現在有10家!”
故事中的窮人其實很精明,因為第一,他的賬算得很快,一下子就計算出了每支20美元每天16支50年後的雪茄錢就可以買一家銀行;第二,他很懂得勤儉持家由小發大的道理,並且也身體力行了,很久都沒有抽過一支20美元的雪茄,就是很好的證明。然而,窮人之所以是窮人,是因為他們的智慧是死智慧,富人之所以能成為紳士,是因為他們的智慧是活智慧。錢是靠錢生出來的,而不是靠克製自己攢下來的!能花錢的人才會賺錢,這是富人永遠不變的賺錢法則。
上帝把錢作為禮物送給我們,目的在於讓我們購買世間的快樂,而不是讓我們攢起來還給他。
——《塔木德》
錢是用來花的
猶太金融大王萊曼曾說:既會花錢又會賺錢的人才是天下最幸福的人,因為他們享受了兩種快樂。
為了能夠迅速發家致富,猶太人通常喜歡將錢投資到金融行業和其他資金回收較快的行當,他們把78%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並傾注到“錢生錢”上。他們認為,努力攢小錢的人是不會“錢生錢”的,因為他們不具備從事這些行業所要求的素質。
話又說回來,不讚成攢小錢,並不代表在商務活動中不精打細算。猶太人非常注意錢的花法,該用的地方,他們會不惜血本;不該用的地方,一塊錢也不會浪費。猶太人有句這樣的格言:花1美元,就要發揮1美元100%的功效,要把支出降到最低點。
其實唯有如此才能賺到錢,才能充分享受富人的樂趣!
英國籍的猶太銀行家莫裏茨·赫希在莊園中招待上流社會的人士為時兩周,僅供來賓射殺的獵物就達一萬多頭。
曾在我國上海經商多年的猶太商人哈同,以近百萬兩銀子修造了上海灘最大的私人花園——愛儷園,並經常在園中舉辦豪宴,動輒費銀上萬兩。
所有的猶太商人都有這樣的習慣:不管工作如何忙,都要把一日三餐吃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但他們從不浪費錢財,把辛苦所得作無謂的揮霍。
人生的樂趣在於享受,或者說在於享受工作以及工作中所帶來的成果。人生的愁苦就是覺得自己很窮,自己一無所有。既然攢不成富翁,那就讓我們從現在起開始花錢,從現在起為有大把大把的錢可花而努力。
懂得花錢,才懂得掙錢
上帝把錢作為禮物送給我們,目的就在於讓我們購買這人世間的快樂,而不是讓我們攢起來還給他。這是莫裏茨·赫希的口頭禪。
猶太商人有白手起家的傳統,至今世界上有名氣的猶太富豪中,有不少充其量不過二、三代人的曆史。但是,猶太商人是沒有靠攢小錢來積累資本的傳統的。
一方麵,猶太商人在文化背景上從來就沒有受到禁欲主義的束縛,其生活也從來不分化成宗教與世俗兩大部分。猶太人在宗教節期間有苦修的功課,但功課完畢之後便是豐盛的宴席,雖然無法同中國人的宴席相比,但也足夠美味,因為猶太人至今仍把“中國廚子”同美國工資、英國房子、日本妻子一起,列為理想生活主義的四大要目。所以,對於猶太人而言,那種形同苦行僧般的不抽雪茄的生活方式,不是他們典型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麵,從猶太商人集中於投資回收率較快的金融行業來看,其本身就已經把注意力集中在“錢生錢”而不是“人省錢”上了。靠辛辛苦苦攢小錢的人,是不可能擁有猶太商人身上那種常見的冒險氣質的。
而這兩個因素的結合,使得猶太商人的經營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在業務方麵,猶太商人精打細算,把成本省到無以複加的地步,價格能提高一分絕不提高半分,而利潤也一定要算報稅後的利潤,以免白為稅務局作貢獻。但在生活上,類似於每天抽16支20美元一支的雪茄,並不是什麼罕見的現象。
猶太商人的這種生活方式,令當今世界著名的日本商人歎為觀止。其他不說,就猶太商人一日三餐的不馬虎,不但留出時間,而且還要吃得像模像樣,並在進餐時忌諱談工作,就讓日本商人感慨萬分,並對自己“早睡早起,快吃快拉,得利三分”的人生格言感到羞愧。
其實,不止吃飯時間不談工作,虔誠的猶太商人還要每周過那整整24小時不談工作甚至不想工作的安息日。因為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諳熟“平常心即智慧心”的民族,在猶太人所信奉的猶太教裏,教主以尊重信徒的自然生理、心理要求而保持住了他們的虔誠,猶太商人也同樣靠“尊重”自身內在的自然要求,保持住了他們自己經商時的心理平衡。
古有言“利令智昏”,一個在利潤(工作)問題上拿得起放得下的商人,其智力是不會衰竭和昏聵的。
早期好萊塢巨頭之一、同樣白手起家的猶太人劉易斯·塞爾茲尼克告誡其子大衛說:過奢侈的生活!大手大腳地花錢是值得提倡的,請你記住不要按你的收入去過日子,這樣能使一個人獲得自信!這一富哲理的話語,已經成為好萊塢的經營原則。
因此,猶太父母從小教育孩子:一個懂得花錢的人才是會賺錢的人,也隻有這樣,才會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懂得花錢的人也是一個頭腦靈活的人,才是最有錢的人。
9.“精明”教育
納粹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毒死了50多萬人猶太人,佛拉爾與兒子傑爾卻幸存了下來。
後來,佛拉爾帶著傑爾來到了美國,做銅器生意。一天,佛拉爾問兒子一磅銅的價格,傑爾回答道:“35美分,爸爸。”
佛拉爾聽到兒子的回答,有些氣憤地說:“大家都知道每磅銅是35美分,但是你,作為猶太人的兒子應該說3.5美元。你把一磅銅做成一個門把看看。”
20年後,佛拉爾死了,傑爾獨自經營銅器店。他做過銅鍋,做過瑞士鍾表上的彈簧片,還做過奧運會的獎牌,甚至還曾把一磅銅賣到3500美元,這時的他已經是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了。
但是,真正使他揚名的卻是紐約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國政府為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了大堆廢料,於是向社會招標處理它們。但幾個月過去了,卻沒有任何人應標。
正在旅行的傑爾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即終止了旅行飛往紐約。看過自由女神像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以及木料後,他不發一言,當即便和政府部門簽下了協議。
傑爾應標的消息傳開後,許多紐約的公司都在偷偷嘲笑他的“愚蠢”行為,因為在紐約處理垃圾是有嚴格規定的,垃圾處理不好還會受到環保部門的起訴。當這些人都在等著看他的笑話的時候,他已經開始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分類了。他讓工人把廢銅熔化後鑄成精美的小自由女神像,舊的木料則加工成自由女神銅像的底座,廢鋁、廢銅的邊角料則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他甚至把從自由女神身上掃下來的灰塵都做了包裝,出售給了花店的老板。
結果自然可想而知,這些沒用的廢銅、邊角料、灰塵都以高出它們原來價值的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價錢賣了出去,並且供不應求。不到3個月的時間裏,他讓這堆毫無利用價值的廢料變成了350萬美金。經過計算,每磅銅的價格整整翻了1萬倍。
而這一切都得益於其父親的教育:我們唯一的財富就是智慧,當別人說1加1等於2的時候,你應該想到大於2。
我們唯一的財富就是智慧,當別人說1加1等於2的時候,你應該想到大於2。
——《諾未門》
“精明”教育從小開始
精打細算是猶太民族的特色,也是猶太人在世界商場上所向無敵的有效見證。猶太人對精明的欣賞和器重也到了極致,就像他們對錢的心態一樣。因此,猶太的父母從小就給孩子灌輸這些做生意要精打細算,做人要精明的智慧故事。
一個猶太族的小夥子在美國服役,雖然他的軍餉並不高,但他活得很自在,每逢假日,常有香車美人相伴,並到各處去遊玩。有一位美國士兵很不解,他的收入怎麼可能支付如此高檔的消費呢?經過深入探究後發現,原來,這個士兵是猶太人,他平素省吃儉用,將司令部配發的日用品轉售他人獲利,彙積成一筆資金後再借貸給急於用錢的軍隊同胞。為了避免造成賴賬,這位猶太士兵於司令部發餉當天就收回貸款,如此周轉循環,猶太士兵當然就比一般的同胞富有了。知道這些後,美國士兵更加佩服這個猶太士兵了。
下麵這則笑話也是猶太母親常講給寶寶聽的小故事。
美國和蘇聯兩國在成功地進行了載人火箭飛行之後,德國、法國和以色列也聯合擬訂了月球旅行的計劃。火箭與太空艙都製造就緒,接下來就是挑選太空飛行員了。
工作人員先問德國應征人員,在什麼待遇下你才肯參加太空飛行呢?
“給我3000美元,我就幹。”德國男子說,“1000美元留著自己用,1000美元給我的妻子,另外1000美元用作購房基金。”
接下來,他又問了那個法國的應征者。那個法國應征者說:“給我4000美元。1000美元歸我自己,1000美元給我的妻子,1000美元歸還購房的貸款,還有1000美元給我的情人。”
而以色列的應征者卻說:“給我5000美元我才幹。1000美元給你,1000美元歸我,其餘的3000美元雇德國人開太空船!”
這則笑話透露出來的是猶太人的精明,用不著我們多說了,猶太人不需從事實務,而隻需擺弄數字,而且是金融數字就可以享有與高風險工作從事者同樣的待遇,這正是猶太商人經營風格中最顯著的特色之一。
但事實上,猶太人之所以把這個笑話講給孩子聽,其實也是別有深意的。他們要求孩子長大後,做一個精明的人。他們把精明完全看作一件堂堂正正、甚至值得大肆炫耀的東西!可以說,對精明自身的發展來說,沒有什麼東西比這種坦蕩的態度更為關鍵、更為緊要的了。而猶太商人就是在為自己卓有成效的精明開懷大笑中,變得越來越精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