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建立商業保密係統,防止商業泄密
謹慎和保密對於防範某些企業危機事件是非常重要的。1993年,馬丁·瑪麗埃塔公司與通用電氣宇航公司通過多次磋商,終於達成了30億美元的收購案,這一秘密消息在高度緊張的日子中被保密了27天,結果卻在預定宣布前兩小時泄露給了媒體,最終給企業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有危機管理專家認為:
(1)要想保守企業的商業機密,就必須盡量使接觸到它的人減到最少,並且隻限於那些完全可以信賴且行事謹慎的人。
(2)應當要求每一位參與者都簽署一份保密協議。
(3)要盡可能快地完成談判。
(4)在談判過程中,盡可能多加入一些不確定的因素,這會使竊密者真假難辨。
6.企業的管理層和員工之間建立開放、雙向、暢通的溝通渠道
管理者與員工之間建立開放、雙向、暢通的溝通渠道是企業文化的具體體現。在一個健康的、及時並不間斷對話的企業內部,員工可以隨時隨地識別企業極為細小的弱點和缺陷,從而及早發現並改正,所以很少會有危機事件的發生;而在一個封閉的、管理層自以為是的企業內部,由於員工與管理者之間缺乏必要和及時的溝通,通常會為將來危機事件的發生埋下隱患。
提高對危機的預判能力
2003年,麥當勞遭遇到的一次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事件就是“非典”。然而,由於麥當勞有一套成熟且完善的危機處理係統,最終安然無恙地度過了非常時期。事實上,早在1982年,麥當勞就曾用媒體公關的手段去應對已經發生的衛生危機事件。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麥當勞是如何度過這次危機事件的:
(1)向公眾介紹麥當勞運營過程中的清潔和消毒的具體步驟,讓顧客放心地吃麥當勞的產品。
(2)提供免費送餐服務,加強內部員工衛生安全管理。
(3)強調物流配送,保證食品新鮮、衛生。
(4)借危機公關,樹品牌形象。
麥當勞的危機管理經驗告訴我們,企業要想在危機事件來臨時做到不被動,僅僅有危機意識是不夠的,還要建立危機預警係統。這是因為,建立危機預警係統,及時捕捉企業危機事件的前兆,可以及時為各種危機事件的處理提供切實有利的應對措施。
有危機管理專家認為,建立危機事件的預防係統,管理者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
1.成立企業管理危機事件的常設機構
企業危機管理常設機構的成員應盡可能選擇熟知本企業內外部環境、有較高職位的管理者和專業人員。他們應具有嚴謹細致、處亂不驚、富於創新、善於溝通、具有親和力等素質,以便於通覽全局,能夠迅速作出正確的決策。
2.建立危機事件的警報體係,確定危機事件的級別
通常情況下,企業處於不同的危機狀態,有著不同的處理方法。很多企業沒有建立危機警報體係和確定危機級別,給危機事件的管理帶來很大的混亂和更多的不便。所以,企業管理者必須確定危機事件的級別,並製定相應的危機事件的處理方法,隻有這樣,才能在危機事件來臨的時候,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有危機管理專家將企業可能遇到的各類危機事件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一般性危機事件、緊急性危機事件以及重大危機事件。
(1)一般性危機事件。指的是由於產品或者包裝等引起的一般性質量問題、服務不夠規範問題、消費者使用產品不當問題等事件,而不是由於產品質量等問題引起的消費者投訴等事件。
(2)緊急性危機事件。指的是產品質量問題導致消費者患病或向消費者協會投訴,新聞媒介接到消費者的舉報向企業進行質詢,企業遭到地方政府的質詢,不利於企業形象和品牌信譽的謠言產生等事件。
(3)重大危機事件。指的是產品質量問題導致消費者死亡,新聞媒體曝光,嚴重損害企業形象的謠言產生,各種司法訴訟和重大的突發性危機事件等。
3.確立處理程序和實施細則
當各種危機事件來臨的時候,企業的危機管理者應該采取什麼樣的對策,通過什麼樣的程序進行有效處理,確定什麼人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這是危機預警係統建立的關鍵之處,是企業管理者實施危機管理必須重點考慮的問題。
一般來講,管理者確立處理程序和實施細則,必須遵循以下幾個方麵的原則:
(1)全麵。對企業可能發生的所有危機事件按照性質、程度進行分類,並給出具體的對策。
(2)細致。所有製定的程序和細則必須細化,危機事件發生後,企業的危機管理者應采取的每個步驟和每個操作環節都必須設計出來。
(3)明確。所有製定的程序和細則在用詞上必須明確,避免出現歧義。
(4)可行。所有製定的程序和細則在操作中必須具有可行性。
4.製訂科學而周密的企業危機管理應變計劃
通常情況下,企業危機管理常設機構應在國家法律法規和公司政策允許的範圍內,製訂相應的危機處理對策計劃;計劃應明確、具體,並且有一定的針對性和保持一定的靈活性;最終形成書麵方案,使之製度化和規範化。
探究危機形成的內部因素
在很多時候,企業危機事件的形成都是企業內外部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尤其值得企業的危機管理者注意的是,內部因素對企業危機事件的形成及處理方式具有決定性影響。所以,探究企業危機事件的內在成因,對於認清危機事件的本質,最大限度地避免和防範危機事件的發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探討企業危機事件產生的根源,也將有利於企業進行有效的危機管理和建立有效的危機管理預警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