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門經營管理的藝術,建立公共關係的主要方法通常表現為:密切與新聞媒體的關係,吸引公眾對自己品牌產品或某種服務的注意;進行企業和品牌產品的宣傳報道以培養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開展企業與消費者的互動活動,縮短與消費者的心理距離;進行公眾輿論調查活動;安排特別公益活動;支持相關團體的事業,讚助相關的慈善活動;處理顧客的抱怨;等等。
由此可見,營造良好的公共關係是企業創建正麵公眾形象的一種專業化方法。換個角度說,它又是建立並維護消費者對企業或品牌忠誠度的一種經營手段。近年來,營造公共關係作為一種企業管理和經營的理念與方式,以其高可信性、鮮明的特征和突出的效果,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可和接受。企業在公關方麵的努力,以及在公關活動方麵的投入,增長趨勢也十分顯著,並逐漸形成了巨大的市場。
在2003年“非典”期間,韓國LG集團等適時推出了“愛在中國”的大型公關活動,有效地拉近了企業與中國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也為自己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而蒙牛、伊利、美的、中國移動等眾多的國內企業,也充分利用這一事件,通過捐贈活動塑造了熱心公益的良好企業形象。據中國公關網等媒體報道,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公關投入逐年加大。微軟與惠普為了做好與中國政府的公關活動,分別承諾對信息產業部給予高達8000萬元和2億元的讚助,以支持中國信息產業的建設與發展。當然,在這種公關活動的背後,又有誰能否認,“海蜇和小蝦”沒有獲得因共生關係帶來的好處呢?
“少一點摩擦,多一點潤滑”,這句經典的廣告語就是統一潤滑油在伊拉克戰爭期間,將時事與產品巧妙結合的產物。而這一經典廣告語隨中央電視台對伊拉克戰事的報道一同播出後,在短期內就吸引了大量觀眾的眼球,並且大大提升了統一潤滑油的美譽度。
事實上,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借助公共事件或新聞焦點進行營銷往往更能出奇製勝。與廣告和其他傳播活動相比,事件營銷更能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時間創造最大的影響力,對於產品形象及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提升作用不可估量。事件營銷的一般操作方法有“借勢”和“造勢”兩種。借勢,就是選擇一些與本企業相關的焦點,深入參與,使大眾在關注這些事件的同時,關注到自己,即借助別人的影響引起媒體和大眾的關注;造勢,就是企業自己策劃一些新穎、有意義、有特色的活動,以引起大眾和媒體的關注。兩者異曲同工,都是為了增加企業聲望或者品牌影響力,為銷售產品做準備。一般來說,事件營銷的參與者主要包括企業或公關公司、媒體和大眾。
當然,熱點事件不是常常會發生,因此在進行事件營銷時,首先需要捕捉市場存在的眾多有利於熱點形成的因素,從而在關鍵時刻抓住機會,一炮打響。
農夫山泉“為申奧捐獻1分錢”的活動,還有支持貧困地區兒童上學的“為希望工程捐獻1分錢”的活動,都屬於事件營銷。另外,農夫山泉還與中國航天基金會合作,開展事件營銷。農夫山泉不僅得到“中國航天員指定專用飲用水”的稱號,而且還在楊利偉安全準確返回陸地的那一刻,在各種媒體上同時推出“這一刻有點甜”的廣告。而農夫山泉所付出的,隻是捐贈1000萬元給中國航天基金會以支持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這一行為不論是從品牌的訴求點與事件的契合度上看,還是從表現形式和發布時機上看,都可稱為利用事件營銷的典範。
當然,運用事件營銷也有很多技巧,因為事件具有突發性和不可確定性,要想在恰當的時機打出一幅廣告並非一件易事,那麼這種情況下應當怎麼做呢?
蒙牛作為中央電視台的老客戶,在伊拉克戰爭報道期間的貼片廣告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蒙牛之所以反應如此迅速,是因為其在央視已經預留了一部分廣告費用,並且與央視達成協議:一旦有突發事件,蒙牛廣告一定在第一時間搶先登陸。
“共生”是互相幫助,不是誰統治誰,誰壓迫誰,企業與媒體的關係,就是共生關係。企業需要宣傳,而媒體需要素材,兩者正好互補,當然企業在選擇媒體時也要考慮到新聞的風險性,因為媒體的不可控製性和受眾對新聞的理解程度決定了事件營銷自身的風險性。任何炒作過了頭,都有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果,從而最終傷害到企業的利益。
因此,企業在借助營銷提升知名度的同時,一定要對品牌形象進行提升和維護,在產品、服務和企業形象塑造等方麵要求實創新,憑借產品質量和企業實力腳踏實地進行發展,這才是企業最需要關注的。
第19計未雨綢繆,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海蜇懂得迅速躲避風暴
風暴對人類來說,可以說是海洋中的一大災害;可對於海蜇來說,遭遇風暴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對於風暴的來臨海蜇毫不懼怕。每次風暴到來之前幾小時到十幾小時,它們就會一隻隻收縮起來,離開海麵平靜地向海底遊去,所以它們每次都能安然無恙地躲過大風暴的襲擊。是什麼原因使海蜇有未卜先知的本領呢?
原來,在每次風暴來臨的同時,空氣和海浪都會摩擦而形成一種次聲波(頻率為每秒8~13次),這種次聲波的速度要比風暴的速度更快,往往在暴風來臨數小時,甚至十幾小時之前就已經傳到。這種次聲波人耳是聽不到的,而海蜇卻可以覺察到。因為海蜇的共振腔裏長著一個細柄,柄上有個小球,球內有塊小小的聽石,當風暴前的次聲波衝擊海蜇的聽石時,聽石就刺激球壁上的神經感受器,於是海蜇就知道風暴即將到來,它便本能地收縮身體向海底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