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1 / 3)

豐田汽車公司的化險為夷得益於它誠懇道歉的態度,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敬佩和思考。

企業在做市場推廣以及營銷的時候,經常會遇到由於文化的差異而引起的衝突事件,從而引發企業的品牌危機,而聰明的企業就會懂得文化的禁忌,會盡力地躲開或避免涉及。

其實,文化禁忌並不是中國獨有的東西,即便是在其他國家,由於宗教、文化、道德、法律的因素影響,人們對於文化衝突的容忍也是有一個底線的。而文化禁忌不僅僅是國家和民族之間的差異,同時,也包括一個國家各地區之間文化的差異,所以,尊重當地的文化已經成為企業規避危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所以,對於企業而言,進行市場推廣以及營銷時一定要全麵地考慮消費者所屬民族的文化習慣、文化傳統、文化積澱,不論是精華還是糟粕。對於一些容易引起公眾敏感反應的表現形式,企業應該回避。同時,一旦企業陷入由此類問題引發的危機之一,相關管理者應學習文中豐田公司的態度和做法,誠懇地進行自我檢討並及時向公眾致歉。

借助媒體澄清公眾誤解

“紅牛”是40多年前創立的一種功能性飲料品牌,是我國乃至世界功能性飲料中的領導品牌。“紅牛”占據了美國65%的功能性飲料市場份額,在我國南方的同類產品中,“紅牛”的市場占有率高達90%,

紅牛飲料中含有牛磺酸、維生素、咖啡因等成分,具有獨特的功能、效用,然而,咖啡因卻曾給紅牛公司招來一場很大的麻煩,2001年的一場風波更是將紅牛公司乃至功能性飲料行業拖入了一場嚴重的危機事件之中。

美國廣播公司7月18日報道,有三名瑞典年輕人因喝了紅牛飲料而導致死亡。據調查,這三名瑞典人中有兩個人是在喝過摻有酒的紅牛飲料後死亡的,而另一個人是在繁重工作後,連喝了數罐紅牛飲料之後因腎衰竭而死亡的。紅牛麵臨安全危機。

可是,紅牛公司麵對這樣的危機,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地實施了有效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措施是:新聞懇談,澄清事實。

當時,紅牛北京公司對危機事件十分關注,其產品推廣的負責人向媒體表示,紅牛公司正在加緊與泰國總部聯係,了解有關事件的真相,在了解危機事件的來龍去脈之前,該公司暫時沒有做出任何的評論。紅牛公司負責人強調,紅牛產品在不同的國家都會根據當地的食品和醫藥衛生標準生產,並作適當的調整和修改,中國市場上的“紅牛”僅僅在中國境內銷售,和其他國家的紅牛產品雖是同一個品牌,然而成分上確實是有很大的區別的。而且,該負責人還透露說,紅牛公司會在兩三天內專門就此事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此次危機事件進行詳細的解釋。

在7月24日下午,紅牛公司在北京與新聞媒體懇談,對“瑞典紅牛風波”這件事做出了積極的回應:

紅牛公司一貫的宗旨是對消費者負責,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以前,“紅牛”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質量問題,今後也將更加嚴把質量關。將來一旦有任何質量問題發生,紅牛公司將負完全的責任。

紅牛公司執行總裁曾說:“紅牛產品絕對沒有問題,它的配方完全符合食品衛生法規,安全、無害,消費者可以放心飲用。”他還表示,如今,供應國內市場的紅牛飲料是由紅牛公司北京和海南兩個現代化生產基地製造的,產品原材料按照英、美國家藥典標準進行精心選配,全部使用國內最高等級的原料,所用純淨水都經過多重過濾,生產線從意大利引進。紅牛中國公司還先後實施ISO 9002質量管理認證和ISO 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係認證,確保產品製造達到國際標準。

紅牛公司另一位領導人也指出,作為一種精心配製的功能性飲料,紅牛飲料中所含各種成分具有不同功能的效用,並通過相互間的協同作用,幫助飲用者消除疲勞、補充體力。以紅牛公司為代表的功能性飲料蓬勃發展幾十年來,出現了許多較有規模的品牌,占有了極大的市場份額,並擁有了大量的消費者,紅牛公司的飲料在中國銷售長達六年,累計銷售達數億瓶。完全可以說,整個行業都是十分成功的,至今還從來沒有過某種產品出現危及人身健康安全的情況。

有關紅牛產品的外包裝過去印有“孕婦及兒童禁忌”字樣、現在印有“成人飲用”字樣的問題,紅牛公司解釋說:紅牛本身不存在禁忌問題,之所以執行這樣的標準,是公司剛剛來中國時,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首先向衛生部提出的,該產品的定位是14歲以上的成年人群。此外,紅牛公司建議紅牛產品應在冷藏後飲用,這樣口味更佳。作為提神醒腦、補充體力的功能性飲料,消費者應當在需要的時候飲用,一天兩罐可以使人全天保持極佳的精神狀態。同時,由於紅牛產品具有獨特的口味,可以和各種飲料以及酒類混合飲用,口味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紅牛公司此次的新聞懇談收到了一定效果,大量媒體都報道了新聞懇談的內容,許多報紙對“紅牛”都給予了肯定的結論。紅牛公司還積極地向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行業協會進行彙報,同時也歡迎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以及新聞媒體加強對紅牛產品的監督並及時發布客觀公正的信息。同時,紅牛公司也在某網站上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其中13%的消費者表示將繼續飲用紅牛,31%的消費者認為應該看看再說;肯定功能性飲料的人數仍在60%以上。雖然新聞懇談過後,關於功能性飲料安全性的討論仍此起彼伏,“紅牛”危機事件的震蕩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並不會隨著一兩場討論而簡單地平息,然而,正是由於“紅牛”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隨著時間的推移,紅牛公司利用媒體將自己從危機事件的旋渦中解脫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