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海洋風貌(2)(2 / 3)

如果看一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海底圖,你會發現大陸坡像一條飄帶一樣環繞著整個海洋。從圖上看,它隻是微不足道的很窄的一條,但若用具體數字表示,它可是地球上最大的斜坡。大陸坡的頂部是大陸架的邊緣,水深100—200米,底部在深海底,水深3000—4000米,其寬度從十幾千米到幾十千米不等。實際上,大陸坡海底就是洋盆的邊坡,如果把海洋比做一個大水盆,大陸坡就是圍繞水盆的四周的邊。

大陸坡地質結構屬於陸地地殼。

峽穀

最長的海底峽穀

海底峽穀,又稱水下峽穀。多出現在大陸坡上、大陸坡前緣或大陸坡與大陸坡之間。有的海底峽穀上端可達大陸架上,甚至大的河口,如海底河穀(又稱水下溺穀),然後向下延展,及於洋底。大多數與大陸坡的橫向延展成直角,少數與其平行。海底峽穀以大西洋洋底最為發達,最大,也最典型。

北美洲北部拉布拉多半島的大陡坡和格陵蘭島大陸坡東南側銜接處,發育出一條南北延伸的海底峽穀,取名為°C大西洋洋中峽穀。北起戴斯海峽(接近北極圈),東南繞過紐芬蘭外側的大陸坡,折而偏西南,直抵北緯40°左右,沒人索姆深海平原。全長約6000千米,是世界最長的海底峽穀。大西洋另夕尚有幾條著名海底峽穀,如聖勞倫斯海底峽穀、剛果河海底峽穀、亞馬孫河海底峽穀等,但長度遠不及北大西洋洋中峽穀。

海底大峽穀

與一般的海底峽穀不同,有些海底峽穀同陸地上的河流相連接。比如北美洲東海岸的哈德遜海底峽穀,它的源頭是哈德遜河,河流流人海洋,在海底有個淺平的穀地。進人大陸坡海底,穀地也隨之加深,穀底與海底的高差達1000米,到深海底時,峽穀消失。

南京大學的女海洋學家王穎教授曾用深潛器對聖勞倫斯海底峽穀進行海洋地質考察,並在那裏發現了深水砂層、深水海底沙坡;在峽穀外圍深海底,還發現了大片由陸地上衝到幾千米深海底的砂層。這說明,與陸地上山區的泥石流一樣,海底峽穀湧出的泥沙流也在離大陸很遠的深海底運動。

探索大海深處的秘密

由於海洋的形狀像一個大盆,所以人們可能認為海洋的最深處在海洋的中央。其實不然,海洋最深的地方應該在大陸的邊緣地帶。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我們打開世界地圖可以看到,太平洋西部有一連串的深海溝,與海溝緊挨在一起的是一串呈弧形有列的海島一島弧。從北向南,先是阿留申群島與阿留申海溝(深7822米);而後是千島群島與千島海溝(深10546米),日本島弧與日本海溝(深9997米);馬裏亞納海溝,湯加群島與湯加海溝(深10881米)以及菲律賓群島與菲律賓海溝(深10485米)。

海溝長幾百至1000多千米,寬幾十至一二百千米,比周圍海底要深幾千米。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海島被稱為島弧。海溝與島弧的位置非常特殊,處在大陸地殼與海洋地殼交界處。由於地殼運動,地球上大部分火山與地震都集中在這裏,占到全世界地震的80%以上。

地震在島弧、海溝的分布上是很有規律的:在島弧與海溝區常發生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千米以內),越往大陸一側,震源逐漸加深,出現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千米),更靠近大陸則分布著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過300千米)。如果我們把震源歸納起來,大致成一個傾斜的平麵,目從島弧、海溝開始,以40°的傾角向大陸一側傾斜,似乎地球被一把“利斧”以40°傾角砍了一刀,刀痕呈弧形;而“利斧”砍人地下700千米深,刀痕在地球內部卻是一個平麵,所有的火山活動、地震以及地幔岩漿的噴湧都發生在地球的這個“麵”上。

遼闊的海岸

海岸概述分類

海岸是臨接海水的陸地部分。是把陸地與海洋分開,同時又把陸地與海洋連接起來的海陸之間最亮麗的風景線。

根據海岸動態,海岸可分為堆積海岸和侵蝕性海岸;根據地質構造,海岸可劃分為上升海岸和下降海岸;根據海岸組成物質的性質,可把海岸分為基岩海岸、沙礫質海岸、平原海岸、紅樹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海岸線和海岸帶

海洋表麵與陸地表麵的交界線,稱為海岸線。通常也把多年平均高潮時海水到達的界線,稱為海岸。

海岸帶則是指現代海陸之間正在相互作用的地帶。也就是每天受潮汐漲落海水影響的潮間帶(海塗)及其兩側一定範圍的陸地和淺海的海陸過渡地帶。

基岩海岸

基岩海岸是由堅硬岩石組成的,它輪廓分明,線條強勁,氣勢磅礴,不僅具有陽剛之美,而且具有變幻無窮的神韻,它是海岸的主要類型之一。基岩海岸常有突出的海岬,在海岬之間,形成了深人陸地的海灣。

岬灣相間,綿延不絕,海岸線十分曲折。

我國的基岩海岸多由花崗岩、玄武岩、石英岩、石灰岩等各種不同山岩組成。遼東半島突出於渤海及黃海中間,該處基岩海岸多由石英岩組成。山東半島插人黃海中,多為花崗岩形成的基岩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