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群雄爭霸,紛紛自立為王。七雄各占一方,其中以秦國最為強大。秦昭襄王曾設計用十五連城換和氏玉璧,實際上是要以強淩弱欺負趙國。趙國藺相如足智多謀,舌戰強秦,完璧歸趙。回國後趙王封藺相如為丞相,廉頗聽說後怒氣衝衝。回想自己連年南征北戰,藺相如隻不過是憑借著口舌之辯,況且他未經過大戰卻官居自己之上,因此廉頗怨氣衝天。
一天,有門客進來報告說:“藺相如赴宴,街上人民高聲歡呼丞相,非常榮耀啊!”廉頗聞聽氣往上撞,心想,為何不攔住去路好好羞辱他一番。於是率領仆從來到大街上,將人馬一字排開在藺相如必經的要道。藺相如車馬行至此難以再往前進,連忙吩咐繞道而行以免傷了彼此的和氣。廉頗又穿過小巷擋住去路,藺相如說:“這老將故意地攔擋去路,我退讓又有什麼關係?”於是再次吩咐從人另尋別路去赴宴,誰知廉頗又一次追趕到前方。這次攔路更魯莽,命仆從口出不遜,說短論長。藺相如鎮靜心神,細細地琢磨:“這老將雖年過花甲卻像孩童一樣,竟忘卻將相不和乃是國家不祥。”於是,令從人將車馬退轉,罷宴回府,這時候廉頗才得意洋洋地大笑。
不久,這件事就傳遍大街小巷,驚動了大夫虞卿,他便入朝稟告大王。趙王聽後沉吟了半晌,認為這件事關係國家興亡,連忙命虞卿快去調解,並告誡虞卿必須要二人和好。
虞大夫領命先到丞相府。虞卿說:“我最近聽說老將廉頗得罪了丞相,擋路三次。多蒙丞相寬宏大量,我奉王命特來問候。”藺相如說:“我為國家而退讓,眾諸侯國畏懼他武藝高強,倘若是我們同室操戈生內亂,那強秦一定要乘虛而入。我藺相如若有過失得罪了老將,我情願謝罪賠禮。”虞卿點頭稱讚。
虞卿又來到將軍府,通稟後與廉頗相會。虞卿說:“我久慕老將軍知兵善戰,威鎮諸侯。這朝中文有藺相如、武有將軍您,何愁趙國不富強。”廉頗聽後怒容滿麵:“那藺相如是何等之人,不配伴在君王之側。提起趙國安危唯我一人獨掌,那藺相如他有何能保國安邦?趙國有廉頗在朝一日,管叫他丞相做不長。”虞卿搖頭微笑道:“老將軍,藺相如隻身入強秦誰敢前往,不怕油鍋威嚇,氣吞八荒,不辱使命完璧歸趙,在澠池眾諸侯的麵前羞辱秦王。他不怕油烹怎能怕將軍你,藺相如有明察遠見不和將軍論短長。那秦王若知你們將相不和,一定會興兵來犯。到那時內憂外患必難以固守,藺相如他怕的是國破民亡、妻離子散啊。”廉頗聞聽如夢驚醒:“虞大夫!藺相如真是深明大義,我做事太蠻橫驕傲了。藺丞相為國為民低頭忍辱,太可敬了,真叫我越想越愧悔。我立刻到他那裏去負荊請罪。”
廉頗摘金盔脫蟒袍身背荊杖,徒步而行前往相府。到門前也不稟報就往府內闖,眾門客誰都不敢攔擋。廉頗進書房見藺相如獨自躺在床上看書,就含羞帶愧地一語不發跪在一旁。藺相如一抬頭見廉頗跪在一旁,身背荊杖,忙撇下書簡驚慌失措地下床跪倒,說:“老將軍,你這是幹什麼?”
廉頗說:“多蒙丞相寬宏大量,以國家為重不忍傷了同僚。我從前太自私了,三次蠻橫欺壓丞相。現在我負荊請罪而來,望丞相責罰教訓。”
藺相如急忙攙起廉頗把荊杖扔在一旁說:“老將軍,以前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隻要我們同心合力抗強敵,無論文武都是國家的棟梁啊!”
藺相如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他麵對廉頗的當街羞辱,能夠理智地克製自己的情緒,以國家利益為重,避免了趙國朝廷內部的分裂,將相合力共同使國家走向對抗強敵的道路。在這裏,藺相如做到了“因利製權”,注重將國家利益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自覺服從國家利益,獲得了人民的景仰。
與政治領域比較起來,“因利製權”的策略在經濟領域表現得相當明顯。運用這一策略的時候,強調領導者和經營者所采取的戰略手段、經營方法都要以現實的利害為出發點,辨別利害之後再采取行動,不僅符合社會的需求,而且能夠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