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禮賢下士——禮賢下士(1 / 1)

祖逖是東晉名將,著名愛國將領。祖逖家是北方一個官僚大族,祖上世代擔任二千石的高官。祖逖輕財好施,慷慨任俠,注重節操。因此博得宗族鄉裏的敬重。後來,祖逖發奮讀書,“博覽書記,該涉古今”。他遊曆京師,見到他的人都說他有經天緯地之才。

時值西晉“八王之亂”的前夜。大族擅權,政治黑暗;豪強縱橫,民不聊生,社會危機日益加深。永康元年“八王之亂”終於爆發了,北方人民紛紛逃亡到南方避難,祖逖也被迫帶著親族宗黨幾百人南下。一路上大家風餐露宿,曆盡艱辛,祖逖主動把車馬讓給老弱和病人,又把糧食、衣物和藥品分給別人。他和大家同甘共苦。他還常常想辦法,解疑釋難。大家既感激他,又敬佩他,一致推舉他擔任流人隊伍的“行主”。

西晉政權滅亡後,祖逖常懷“振複之誌”。因此公元316年司馬睿傳檄約期北伐,祖逖欣然受命。經過一年多的苦戰,祖逖攻占譙城,在豫州站住了腳跟,並打通了北伐的通道。正當祖逖以譙城為根據地,且戰且耕,逐步擴大戰果時,發生了蓬陂塢主陳川叛歸石勒的事件。陳川是號稱“乞活”的流民集團的首領,這支流民武裝長期割據浚儀蓬陂,曾經投降石勒,又受晉官號。陳川部將李頭攻打譙城的時候,立過大功,祖逖非常地禮遇他。有一次,祖逖獲得一匹好馬,李頭是一個非常愛馬的人,被戲稱為“馬癡”。李頭看見這匹馬後,非常喜歡,很想要但是又不敢說。祖逖知道他的心思後,說道:“寶馬配英雄。這匹馬就給你吧!”便把馬給了他,李頭欣喜若狂。以後李頭經常感激地說:“我如果能有這樣的主人,就是死也是心甘情願的。”陳川聽到後,勃然大怒說:“到底誰是你的主人,你竟然想投靠別人。真是該殺。”就把李頭斬了。李頭的親信馮寵鼓動所屬四百多人投奔了祖逖,陳川更加怒不可遏,大掠豫州諸郡以為報複。祖逖則針鋒相對,命令衛策在穀水伏擊。結果,大獲全勝,虜獲了大量的車馬輜重以及大量的人口。祖逖下令,將車馬人口全部歸回給原來的主人,軍隊一點也不截留。陳川大為驚恐,最終於東晉大興二年四月在浚儀投降祖逖。

祖逖禮賢下士,善體恤民情,即使是關係疏遠、地位低下之人,也施布恩信,予以禮遇。將士“其有微功,賞不逾日”。而祖逖自身生活儉樸,自奉節儉,不畜私產,其子弟與戰士一樣參加耕耘、背柴負薪。他還收葬枯骨,加以祭奠。因此,北伐軍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一次,祖逖擺下酒宴,招待當地的父老鄉親,一些老人流著眼淚說:“我們都老了,想不到重又做晉朝的百姓,死了也沒有什麼可遺憾的了!”於是作歌道:“幸運啊!被遺棄的百姓免遭俘虜,日月星辰覺得明亮,是因為我們遇到了慈祥的人。一杯水酒忘勞苦,甜美如瓜脯,何以歌唱慈恩。讓我們歌唱又跳舞。”祖逖就是這樣深得人心。

因此,當祖逖死訊傳出時,豫州人民痛哭流涕,譙梁百姓還自發為祖逖修建祠堂,紀念這位熱愛人民、不畏強敵、百折不撓的愛國名將。朝廷追贈祖逖為車騎將軍。

祖逖雖居高位,仍能對地位低的人以恩德禮貌相待。因此在收複黃河以南的失地時塢主們感激尊重他而將敵軍的密報告之,他的禮賢下士深得人心,在百姓中贏得了讚譽。

有許多身居高位的大人物,會記得見過一兩次麵的下屬的名字,在電梯上或門口遇見時,點頭微笑之餘,喊出下屬的名字,會令下屬受寵若驚,這樣富有人情味的上司必能獲得下屬的衷心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