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
陳獨秀夫婦偕周弗陵、高語罕看桃花,俯瞰大江風騷上下,流連不忍去。後陳獨秀病逝即葬於此處。
4月1日
國民參政會一屆五次會議在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大禮堂開幕。張恨水發表文章為陳獨秀、高語罕鳴不平。
夏天
敵機轟炸頻頻。高語罕夫婦主婚,請陳獨秀、周弗陵兩位先生證婚,備了兩桌酒席,在清穆莊為金龍靈和王立人完婚。
△邱家二小姐在婿家萬家山莊子裏的一個碉堡樓上,讓了兩間屋子給高語罕,在那裏又住了兩個月。作詩數首:“短衣赤足踏芒鞋,不管陰晴自去來。走遍萬家山下路,浮煙突破有樓台。”“枕上推敲夜未央,月光詩思兩茫茫。侵晨曙色突窗入,臥聽農家打穀忙。”“匆匆一日又斜陽,秋草塞林幾斷腸。飯罷相將石壩去,欣看新穀已登場。”“沙鍋魚頭鮮道地,燒賣包餃更非凡。日暮鄉關杯酒裏,可憐風味似江南。”
秋天
認為社會上一切事變,皆是曆史法則之必然的現象,還忍受得住。但總覺得軍事方麵的失敗,十九皆應該歸咎於政治的情形太壞。所謂“人謀之不臧”,這時方讀放翁全集,遂集放翁句成三絕如下:“天寒來此聽講聲,夜半潮平意未平。莫恨皇天無老眼,膏粱那可共功名!(江聲)”“腸斷樓頭畫角聲,丈夫有誌苦難成。古來撥亂非無策,如此江山坐付人。(東望)”“天下蒼生夫蘇息,臣憂顧不在邊陲。故人已作山頭土,心事悠悠欲語誰?(懷亡友劉希平先生)”
△此時生活非常有規律:早飯前,出門散步;早飯後,伏案讀書;午飯後,稍息,譯書。
9月25日
陳獨秀致台靜農信,提到高語罕居所:“敵人不入川,則到處可居,倘入川則大難矣,弟尤大難。如果真有此一日,不知鄧六先生有可靠之親友在鄉間能容我避居否(總須離場稍遠)?語罕所居萬家山不知情形如何?敵人入川,土匪必蜂起,黑石山必不能安居也,兄此時住處尤不妥。前聞合江曾被炸,想尊翁平安也。”
秋天
因為侄女高曼雲要出嫁,高語罕、王麗立又匆匆趕回江津。高曼雲和黃維寧的婚姻完全是自由選擇的,二太太因母女關係不肯分散,遂跟著女婿過活。她們也體諒高語罕自顧不暇,並不要他接濟,但高語罕內心實在有愧,對不起他那在生前友愛備至的亡弟。
10月
鄧蟬秋七十大壽。陳獨秀、高語罕赴宴祝賀。
冬天
王麗立仍舊開門應診。由於金龍靈是歐陽競無兒子歐陽九淵的學生,高語罕結識了中國佛學界唯識學大家歐陽競無先生。歐陽競無在江津創辦內學院,新院亦在東門外,與清穆莊可謂橫宇相望。歐陽講唯識學時高語罕也去聽。有一次,歐陽競無害胃病,王麗立替他醫好了,他特書條幅致謝,由是過從很密。
△歐陽競無說的佛教唯識哲學是唯心論,高語罕信仰唯物論不讚成它。不過高語罕喜歡佛學或唯識論中許多寶貴的理論,尤其是辯證的理論,最愛下麵一段話:“現在色亦無住時……以是故現在色無有住,住中亦有生滅。”“是身一切時中皆有死,不待老。”“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過去生,過去生已滅;若未來生,未來生未至;若現在生,現在生無住。如佛所說,比丘,汝今即時亦生,亦老,亦滅。”高語罕認為,此種名理至精,且深合乎現代科學,而莊子所謂“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與“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複通為一。”實可互相發明。
12月23日
國民政府公布第二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