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達林:《中國回憶錄(1921—1927)》,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
卡爾圖諾娃:《加倫在中國(1924—1927)》,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
中共壽縣黨史辦公室編:《壽縣革命回憶錄》,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中共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編:《親曆南昌起義》,江西出版集團、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壽縣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壽縣文史資料》第1輯。
團中央辦公廳編:《中國青年運動曆史資料1915-1924》。
蕪湖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蕪湖文史資料》第3輯。
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9年版。
蔣光赤:《新夢》,上海書店1925年版。
尼司:《陳獨秀與所謂托派問題》,新中國出版社1939年版。
陳獨秀:《陳獨秀的最後見解》,自由中國出版社1949年版。
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版。
葉之茂主編:《中共名人在蕪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尹家民:《蔣介石與黃埔“四凶”》,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版。
楊匏安:《楊匏安文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
武漢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武漢國民政府史料》,武漢出版社2005年版。
沈寂主編:《陳獨秀研究》第三緝,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王世平主編:《中國共產黨蕪湖曆史第一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鄧國寶主編:《安徽省誌》,方誌出版社1999年版。
王軍:《高語罕傳》,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版。
《呈省長:第九六六號(呈複奉令呈請擬給高語罕赴美留學官費改由教育預備費項下撥給由)(九月九日)》,《安徽教育月刊》1921年第45期。
李立三:《李立三報告——八一革命之經過與教訓》,載《中央通訊》1927年第7期。
楊甫:《高語罕在上海》,《上海周報》1933年第2卷第9期。
虹:《黨政文化秘聞:高語罕仍是取消派》,《社會新聞》1933年第2卷第13期。
榮祖:《現代史料:高語罕之榮枯得失》,《社會新聞》1933年第2卷第20、21、22期。
少離:《現代史料:高語罕轉變記》,《社會新聞》1933年第3卷第2期。
耼:《黨政文化秘聞:高語罕近訊》,《社會新聞》1933年第3卷第15期。
探子:《黨政秘聞:高語罕並未赴閩》,《上海周報》1934年第3卷第7期。
大蟲:《陳立夫哭吊高語罕》,《快活林》1947年第59期。
任武雄:《李中並非高語罕》,《黨史研究資料》1982年第11期。
文鍾:《赤羽的悲憤激情——〈喪歌〉及其作者高語罕》,《黨史縱橫》1995年第7期。
穀林:《巴山話舊》,《萬象》2002年第9期。
文強:《早期黃埔最受歡迎的教官高語罕》,《黃埔》2004年第5期。
吳麗婭:《高語罕與民國初期的安徽教育》,《理論建設》2008年第3期。
王軍:《高語罕曾用名考》,《團結報》2010年3月27日。
王軍:《高語罕的最後二十年(上、下)》,《江淮文史》2010年第5、6期。
王軍:《紅樓夢寶藏作者高語罕小傳》,《紅樓研究》2010年第3期。
王軍:《南昌起義失敗後高語罕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作家文摘》2011年3月29日。
徐慶全:《“大炮高語罕”——高語罕傳書評》,《財經國家周刊》2011年4月18日。
衛若蘭:《革命大潮中滾來滾去的一點一滴——高語罕傳評價》,《出版參考》2011年第4期(上旬刊)。
王軍:《辛亥革命大潮中的一點一滴》,《中國組織人事報》2011年10月10日。
王軍:《高語罕在南昌起義前後》,《世紀人物》2011年第8期。
王軍:《高語罕的紅學思想》,《紅樓研究》2011年第3期。
劉躍進、楊蘇磊:《新文化運動中的高語罕與青年》,《學習時報》2011年10月18日。
胡為雄:《“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第一人”應是高語罕》,《北京日報》2011年10月24日。
王軍:《高語罕的天才預見力》,《文史天地》2012年第2期。
潘鵬:《高語罕傳評價》,中共黨史出版社網站2012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