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輯三 處世立業之道(11)(3 / 3)

聖人成大事業者,從戰戰兢兢之小心來。

酒入舌出,舌出言失,言失身棄。餘以為棄身,不如棄酒。

青天白日,和風慶雲,不特人多喜色,即鳥鵲且有好音。若暴風怒雨,疾雷幽電,鳥亦投林,人皆閉戶。故君子以太和元氣為主。

胸中落意氣兩字,則交遊定不得力;落騷雅二字,則讀書定不得深心。

交友之先宜察,交友之後宜信。

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書不問貴賤貧富老少,觀書一卷,則增一卷之益;觀書一日,則有一日之益。

坦易其心胸,率真其笑語,疏野其禮數,簡少其交遊。

好醜不可太明,議論不可務盡,情勢不可殫竭,好惡不可驟施。

不風之波,開眼之夢,皆能增進道心。

開口譏誚人,是輕薄第一件,不惟喪德,亦足喪身。

人之恩可念不可忘,人之仇可忘不可念。

不能受言者,不可輕與一言,此是善交法。

君子於人,當於有過中求無過,不當於無過中求有過。

我能容人,人在我範圍,報之在我,不報在我;人若容我,我在人範圍,不報不知,報之不知。自重者然後人重,人輕者由我自輕。

高明性多疏脫,須學精嚴;狷介常苦迂拘,當思圓轉。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鍛來;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須向薄冰履過。

性不可縱,怒不可留,語不可激,飲不可過。

能輕富貴,不能輕一輕富貴之心,能重名義,又複重一重名義之念。是事境之塵氛未掃,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處拔除不淨,恐石去而草複生矣。

紛擾固溺誌之場,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學者當棲心玄默,以寧吾真體;亦當適誌恬愉,以養吾圓機。

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待君子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

市私恩,不如扶公議;結新知,不如敦舊好;立榮名,不如種隱德;尚奇節,不如謹庸行。

有一念而犯鬼神之忌,一言而傷天地之和,一事而釀子孫之禍者,最宜切戒。

不實心,不成事;不虛心,不知事。

老成人受病,在作意步趨;少年人受病,在假意超脫。

為善有表裏始終之異,不過假好人;為惡無表裏始終之異,倒是硬漢子。

入心處咫尺玄門,得意時千古快事。

《水滸傳》無所不有,卻無破老一事,非關缺陷,恰是酒肉漢本色。如此益知作者之妙。

世間會討便宜人,必是吃過虧者。

書是同人,每讀一篇,自覺寢食有味;佛為老友,但窺半偈,轉思前境真空。

衣垢不湔,器缺不補,對人猶有慚色;行垢不湔,德缺不補,對天豈無愧心!

天地俱不醒,落得昏沉醉夢;洪蒙率是客,枉尋寥廓主人。

老成人必典必則,半步可規;氣悶人不吐不茹,一時難對。

重友者,交時極難,看得難,以故轉重;輕友者,交時極易,看得易,以故轉輕。

近以靜事而約己,遠以惜福而延生。

掩戶焚香,清福已具。如無福者,定生他想。更有福者,輔以讀書。

國家用人,猶農家積粟。栗積於豐年,乃可濟饑;才儲於平時,乃可濟用。

考人品,要在五倫上見。此處得,則小過不足疵;此處失,則眾長不足錄。

國家尊名節,獎恬退,雖一時未見其效,然當患難倉卒之際,終賴其用。如祿山之亂,河北二十四郡皆望風奔潰,而抗節不撓者,止一顏真卿,明皇初不識其人。則所謂名節者,亦未嚐不自恬退中得來也。故獎恬退者,乃所以勵名節。

誌不可一日墜,心不可一日放。

辯不如訥,語不如默,動不如靜,忙不如閑。

以無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宮商暫離,不可得已。

精神清旺,境境都有會心;誌氣昏愚,處處俱成夢幻。

酒能亂性,佛家戒之;酒能養氣,仙家飲之。餘於無酒時學佛,有酒時學仙。

烈士不餒,正氣以飽其腹;清士不寒,青史以暖其躬;義士不死,天君以生其骸。總之心懸胸中之日月,以任世上之風波。

孟郊有句雲:“青山碾為塵,白日無閑人。”於鄴雲:“白日若不落,紅塵應更深。”又雲:“如逢幽隱處,似遇獨醒人。”王維雲:“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又雲:“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皎然雲:“少時不見山,便覺無奇趣。”每一吟諷,逸思翩翩。

【卷十二】集倩

倩不可多得,美人有其韻,名花有其致,青山綠水有其豐標。外則山韻士,當情景相會之時,偶出一語,亦莫不盡其韻,極其致,領略其豐標,可以啟名花之笑,可以佐美人之歌,可以發山水之清音,而又何可多得!集情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