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交幣的成長:不斷疊加價值,提升含金量(1 / 3)

《西遊記》reference_book_ids\":[7268600161616530491,7236307400490224696,7220723696376220675,7185526065354247226,6838936304063876104,7234082226822974479,7257453146656476200,7220723696556575804,6890728371928435725]}],\"10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4,\"start_container_index\":10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7},\"quote_content\":\"《青春×××》reference_book_ids\":[7093421494423784455,6891491298562280456,699987632600593511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唐僧為什麼要去西天取經

我們先來看一份簡曆:

姓名:陳禕

法名:玄奘

出生地:洛州

職業:僧人

個人經曆:家學淵博,於名寺修行六年,四方遊學,師從各路高僧,造詣深厚

愛好:精研佛經

這樣一份簡曆,能保證這位玄奘法師在重視佛教的隋唐年代,在縣級或市級寺廟裏找到一份不錯的住持工作,或者可以直接入駐某間有源遠曆史的大廟。同時他也有在各級寺院開課講學的資格,他甚至得到了大唐太宗皇帝的當麵嘉許。可以說,他捧的是金飯碗,前程一片大好。他的個人聲望很高,隻要能在城市鄉村間多走動走動,還能得到諸如“大法師”、“在世菩薩”的稱號。

但就在這個時候,玄奘法師作出了一個讓大家吃驚的決定,他放棄了優厚的待遇,決定去西方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遊學。那時候的印度和中國沒有邦交關係,兩個國家之間隔著大漠、山川和一堆不知底細的小國,路途危險重重,但玄奘憑借著對佛法事業的熱愛,憑借著自己的膽識,西行5萬裏到達印度,再用了17年時間學習佛法,然後光榮回國。

由此,玄奘由一個大唐普通高僧成為世界著名的佛法大師和翻譯家,並在唐朝享有獨一無二的崇高地位,名垂青史萬代流芳。即使沒有名著《西遊記》的宣揚,他也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形象至今為我們熟知,這就是玄奘的生平和去西天取經行為的現實意義。

如果我們從世俗角度和當代人的角度去重新點評玄奘西遊,你會發現古人和今人的處境並沒有多少差別,古人的成功行為同樣值得今人反複借鑒,隻是這個借鑒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去西天取經之前,作為一個學過很多知識、去過很多地方、認識很多名人、擁有很多粉絲的成功和尚,玄奘法師無疑是唐朝初年的紅人之一。但是,他的走紅隻局限於寺廟裏和佛教徒間,偶爾會有民間老百姓可能聽說“長安有個著名的和尚”,但也說得不夠確切。在那個時代,百姓們最常說的是當朝皇帝、當朝大臣,哪位將軍打了勝仗,哪位詩人寫了著名的詩歌,哪個書法家的藝術功底很深厚,等等。

也就是說,玄奘法師有一筆麵額可觀的社交幣,但局限性很大,增值空間有限,這筆社交幣最多能夠讓他當一個大寺的住持,也許還能擔任國家祈福協會會長之類的頭銜。總之,他的前途光明卻狹窄,他不可能引起大規模的話題,他的社交幣沒有大幅度升值的可能。若幹年後,沒有多少人會記得他的名字。這一現象,叫作社交死亡。

我們很容易看到社交幣的成長形態,表現為粉絲增多、分享增多、人氣提升、廣告商開始光顧、合作邀請增多、信賴性留言成倍增長……這都能讓人感受到社交成功的喜悅,也讓人享受到了社交幣逐漸變現的成就感。

不過,社交死亡的來臨是緩慢的、隱性的,即使社交幣出現下滑,在一段時間內,社交平台因為人群慣性,仍然呈現出一派熱鬧,結果迷惑了平台擁有者,使其不能及時發現問題。等到人氣下滑加速,再想挽回局勢已是難上加難。所以,必須留意社交幣的非成長形態,這種形態以下有幾個特點:

1.形象停滯不前

你已經多久沒有更換過你的社交形象了?是否已經有粉絲抱怨你的更新頻率太低,對熱點的反應速度太慢,以前來你這裏常有驚喜,現在卻看不到任何亮點,永遠是老一套?你當然可以說:“這就是我要的風格。”但有自己的風格並不是要你完全停滯、缺少變化,而是要在保留精髓的前提下與時俱進。當你被老觀念束縛時,你就要提高警惕了。

2.技能點不再有提升空間

你曾經靠某一種技能獲得了粉絲們的喜愛,你的支持留言一直不少,有一天,你發現你的作品開始重複,你想不出新點子了。當你打開別人的作品時,卻發現了滿滿的新意。這說明,你的技能點已經達到臨界,如果不補充“新血”,它就不再有提升空間,你的成就僅止於此,越來越多的人將超越你。當你發現了這一點時,請務必警惕。

3.思想落後,跟不上潮流

某一天你突然發現自己與粉絲出現了“代溝”,你不知道粉絲說的口頭禪是什麼意思,他們也嫌棄你跟不上潮流;你不了解最近的熱點是什麼,不知道最近大家喜歡什麼,不知道話題榜上的標題意味著什麼……這代表你已經和網絡社交圈子有脫節。了解潮流不等於追趕潮流,你仍然可以遵循自己的固有風格;不了解潮流會造成思想和觀念上的落伍,漸漸成為老古董。如果你發現自己對網絡有點陌生,請一定要警惕。

一切社交幣都會麵臨社交死亡的危險。打造形象,是積累社交幣的第一步;維持形象,是積累社交幣的重要步驟;提升形象,則決定了社交幣未來的價值。人的審美會變,時間會改變潮流,沒有人會喜歡一成不變的形象。人都會成長,沒有童星可以永葆純真,沒有少女偶像可以永遠青春,當他們的粉絲長大變老,新一代的粉絲不會喜歡看到他們扮嫩裝萌,他們隻有成長,隻有轉型,才有出路。

現在,讓我們回過頭重新看這個問題:唐僧為什麼要去西天取經?並結合當今的網絡現狀給出切合時代的答案。

1.為了交流。無論古今,社交的目的都是為了交流,為了增長見識,為了獲得新的知識。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長環境、不同性格、不同年齡的人群,有各自的特點,交流中的差異性會帶來矛盾,也會帶來驚喜。唐僧西遊看到了西域美景,學到了各國知識,經曆了不同人情,靠著這些閱曆,他就有說不完的話題。

2.為了取長補短。與不同的人接觸,在不同環境下生活,在困難中磨煉能力,學習他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短處,這就是交流的現實意義。唐僧一路上不斷地比較西域諸國與大唐的差異,不斷提升自我境界,所以他最後能取得偉大的成就。

3.為了獲得新價值。成長意味著突破困境,突破困境意味著建立新形象。想要成長,必須主動尋找突破口,才能獲得新價值。唐僧帶回了中土缺少的佛經,這是他西遊的主要目的。此外,他還獲得了許多附加價值,這些價值甚至超過了珍貴的佛經,並成為他的核心競爭力。

4.為了“鍍金”。一次大膽的行動,一次深入的學習,本身就是社交話題,讓人不再默默無聞。無論交流有沒有得到實質內容,交流本身就是絕佳的話題,讓交流者多了一個頭銜、一個身份、一個被關注的理由。從此,唐僧是唯一一個去過天竺的僧人,是能熟練使用梵語和中文的翻譯家,是了解西域狀況的外交家。

一次西遊,幫助唐僧由一位普通的優秀僧人變成了人盡皆知的大唐聖僧。正因為他的行為獨一無二,他才會被長久關注,甚至會被寫進小說,世代流傳。唐僧給我們的啟示並不複雜:一切交流、學習、自我提高的行為,都是為了提高社交幣的含金量,都是為了社交幣的成長。

每個人都能擁有社交幣,每個人通過努力,都能獲得更多的社交幣,但這些現象都是暫時的,隻有讓社交幣不斷成長,才能保持它的價值,才能避免通脹危機,才能避免跌停風險。

價值由內容決定,為了保持內容的新鮮、有趣、有料,我們也需要取經。去哪裏取?閱讀能夠擴展人的知識麵,讓關注者看到你的內涵;旅遊能夠豐富見聞,讓分享者得到更多美景、美食、美的感悟;傾聽他人的感悟和經驗,能夠加深你的感性魅力,讓你更加可親;培養個人愛好,與更多同好者交流,能夠提高你的形象分;思考讓你的思想更加深邃,讓更多人體味你的智慧。

總之,獲得有效社交幣的前提是分享,而隻有不斷提高自己,才能讓持續性大規模的分享成為可能。怎樣提高自己?靠不斷學習,不斷“取經”。

人物形象越豐滿,社交幣越堅挺

這兩年綜藝類節目最大的轉變,就是越來越多的真人秀被製作者和觀眾們追捧,策劃或購買真人秀節目已經成了各大衛視的王牌武器,參與真人秀節目已經成了各路歌星、影星、模特、運動員、作家,甚至普通人提高人氣的不二法門;觀看真人秀節目也成了粉絲們最流行的愛好。

真人秀節目為什麼那麼火爆?這是時代審美的必然。隨著資訊越來越發達,人們通過各種渠道可以了解自己喜愛的偶像,偶像不再是過去印在報紙雜誌上或播放在屏幕裏的一個完美形象。如今,粉絲們可以在屏幕裏看到明星們的演技,可以在網絡上看到明星們的新聞,在八卦周刊那裏看到明星們的隱私,還能在百度貼吧、各大論壇上看到明星們的口碑情況……可是,這一切依然不能拚出一個真實完整的明星來。

真人秀正好滿足了粉絲們“不再愛看紙人,更愛看真實”的心理需求。現在,你可以看到你的偶像平時說話用什麼語調,怎樣吃飯,喜歡穿什麼衣服,待人接物修養如何,麵對挑戰會有什麼樣的反應……真人秀導演會挖空心思安排明星去表現,以滿足粉絲們的好奇心。

真人偶像的互動也讓人期待。某某和某某真的不融洽嗎?某某某和某某某適不適合談戀愛?某某和某某會擦出火花還是會結下梁子?這樣性格的人和那樣性格的人,會有怎樣的衝突?真人秀節目裏大多會設計一些“不和”環節,來滿足粉絲看熱鬧的欲望,並增加節目的真實性和刺激性。

而且,真人秀大多配有各式舞台、設置各種挑戰,節目的娛樂性不可小覷,配合明星們的互動,笑點層出不窮。各檔真人秀都少不了要到四處旅遊,讓觀眾們既看到了美景,又有了養眼的明星,還有了刺激的競賽,也許還有一些風土人情、世界曆史、為人處世知識的科普,可謂滿足了觀眾們多種層次的好奇心。至於明星的表現是真是假,是否按照腳本在演戲,娛樂時代,大家都不必太認真嘛!

我們最應該了解的是那些願意走進真人秀的明星,他們為什麼會爭先恐後地參與真人秀節目,願意在節目裏大哭大笑,接受各種高難度挑戰,不是跑就是撕,還要時不時地出點醜。至於非議,更是免不了。幾乎每個真人秀參與者都被觀眾們以各種理由罵過。

其實,這才是熟悉宣傳和善於包裝的明星們的高明之處,他們知道:人物形象越豐滿,社交幣價值越高。就連節目中出現的明星間的矛盾,也大多是經過編排的,為的是讓節目更有看點,並突出每個人的特質。明星們按照安排配合,收獲是巨大的:淡出視線的能重新回到人們的熱議中,如日中天的得到了更多的粉絲,有爭議的趁機在節目裏為自己爭回印象分,人氣不夠的則讓自己著實火了一把——而且,那些矛盾最後都會被化解,負麵形象也會被挽回,中間的爭議,隻是最後的大團圓的鋪墊。

拋去那些博眼球的爭議性安排,讓我們單純地討論一下:為什麼上過真人秀的明星一定會“火”一把?真人秀節目的魔力究竟在哪裏?這種魔力能否應用在商業甚至普通人的社交平台上?真人秀的成功究竟有哪些借鑒意義?

首先讓我們聚焦最火爆的真人秀節目《奔跑吧,兄弟》。這款購買韓國版權的綜藝節目一經推出,迅速成為當紅熱門節目,常駐的幾位明星,原本有名氣的更有名氣,原本沒名氣的一夜成名。參加節目的嘉賓更是去一個火一個,由此可知,這檔節目的人氣高到了什麼程度。“撕名牌”、“奔跑”這些概念也成了當下青少年們的口中熱詞。

明星們的真人表演是跑男節目的最大吸引力。在不同場景下展開競爭,互相調侃拆台撕名牌,不同個性的碰撞,遇到問題時的真實表現,解決問題時表現出來的智商與情商,都是大看點。何況還有不同的創意、不同的組隊和競爭模式來保持節目的可看性。每期的嘉賓也給觀眾帶來了驚喜。此外,它所倡導的樂觀向上的奔跑精神,也越來越被年輕觀眾們廣泛接受並推崇。

節目本身就有豐滿的骨架,再加上明星們的真情投入,讓觀眾很容易產生代入感和參與感,也願意和身邊的人進行討論。“跑男”不但是電視台和明星們的超級社交幣,還成了網友們的流行社交幣,大規模的傳播令節目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如今“跑男”已經製作到第四季,仍然熱度不減,可見真人秀具有的不凡魅力。

再說說萌娃薈萃星爹雲集的《爸爸去哪兒》。綜藝節目遍地開花,芒果台獨辟蹊徑打出了娃娃牌和親情牌,結果一炮而紅。明星真人秀難免有表演成分,四五歲的小娃娃的反應卻很難引導,人們愛看的就是“真實”。看到可愛的寶寶們遭遇各種挑戰,在共處互助中學習進步,還可以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了解孩子的思維,分析孩子的性格,這都是節目的意義。這個節目不但令孩子們成了當紅小明星,孩子的爸爸們也受到追捧。

所有真人秀節目成功的關鍵都在於“真實豐滿”,不管這真實是設計出來的還是真的,觀眾們想看的就是明星們真性情的一麵。也可以說,人物形象越豐滿,傳播價值就越高。明星們都在試圖引導粉絲去發掘自己的其他層麵,不再滿足於做一個“紙片人”,這是追求個性的共同要求。

現在,網絡直播正在走俏,許多人開了自己的直播間,這其實也是一場真人秀。能夠抓住重點的人成了當紅主播,而那些隻知道跟風播放的人,還有那些完全不懂取舍,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瑣事都與人分享的人,卻始終撈不到風頭。他們一定奇怪:為什麼有人直播吃飯能走紅,直播睡覺能走紅,我卻始終紅不起來?

他們不明白,沒有人會真的把生活中的每一麵都暴露在網絡上,一切真人秀都需要編排和取舍。就拿吃飯走紅來說,你總要找到一個賣點:你是這一領域的開路人,在某個國家裏是第一個直播吃飯的人;你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胃王,擁有令人驚訝的食量,卻還擁有好身材;你是一個地道的美食家,每次擺盤都讓人賞心悅目,讓人喜歡看你吃飯時的藝術氛圍;你是一個兩三歲的小娃娃,卻讓人驚歎這麼小的孩子居然能吃這麼多東西;你是一個擁有大量粉絲的網紅,偶爾吃一次飯隻是想當作粉絲的福利……沒有這些賣點,你憑什麼走紅?

最後,我們說一說如何締造一個豐滿的形象。

1.更多真實

打造社交形象的時候,著意發揮優點、掩蓋缺點,以求揚長避短,靠自己的優秀之處吸引人,這是普遍的做法。大多數人在朋友圈發照片之前會選擇美圖美化,對照片的姿勢和表情也有特別的要求,拍一遍不好看就重拍,力求讓人看到一個光彩奪目的自己。

可是,在“中國美圖”已經與“韓國整容”、“日本化妝”、“泰國變性”並稱“世界四大妖術”的當下,誰還會相信照片呢?熟人知道你的真實長相,然後會認為你很虛榮;不認識你的人會很好奇你的素顏形象,所以試圖扒出你的真實照片來作一對比。

外貌如此,其他方麵也一樣。人們已經習慣了懷疑那些看上去沒有破綻的形象、技能、話語……那些離生活太遙遠的東西,會讓他們既陌生又不信任。這個時候,那些願意素顏分享的美人,雖然不太漂亮,卻反而更讓人青睞。那些經常分享現實小細節,說說天氣、說說快遞、說說家常的人,更讓人覺得親切。

有些人想要締造真實,卻錯誤地理解了社交中的真實,一發火就罵人,一發怒就說髒話;也有些人愛冷嘲熱諷挖苦人,肆意暴露自己的“真性情”,這樣的人能夠受到一時的追捧,但長此以往,難免會讓人覺得素質不夠,甚至因此被人詬病。可見,要真實,也要有涵養。

2.不妨暴露些缺點

太過完美的人讓人覺得假,有缺點的人讓人覺得真實,這是人對他人的最基本判斷之一。有些人對自己的缺點遮遮掩掩,唯恐暴露,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與其讓好奇者將缺點“挖”出來,不如自己率先大方承認。從前,人們希望偶像十全十美;現在,人們希望偶像是個真實的人,有優點、有缺點,才更有親切感。

這並不是說有缺點的人更可愛。缺點也有種類,人品上的缺陷無論如何也不可愛,行為上的不妥更不能當作個性來褒揚,自己的錯誤更要認真道歉、及時改正。人們不介意你有缺點,介意的是你是否說謊,是否真實,對那些要不得的缺點,還要看是否改正。最重要的是,盡管自黑很流行,也不要得意揚揚地宣傳自己的缺點,那樣很容易令人反感。

3.自黑

自我調侃是一種幽默,一種達觀,一種令人欣賞的人生態度。自黑正在流行,諷刺自己的性格,挖苦自己的失敗,嘲笑自己的缺點,賣萌的同時也賣蠢,往往成就別樣的魅力,更受追捧。

自黑和編段子相似,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告訴別人你的缺點是什麼,而是把自己當作搞笑材料,讓人發笑。自黑追求的是幽默效果,是會心一笑,是讓看到的人感覺到自己的缺點和無奈,從而產生同感。自黑要大膽,要真實,也要有分寸,否則就會變成出醜。

4.展現才學

欣賞一個人,通常是一個由外而內的過程,被外表或外在的某些優點吸引,進而關注,進而想更進一步了解,了解性格,了解愛好,了解特長,最後的著眼點便是內涵和底蘊。有內涵的人受人尊重,有底蘊的人始終有料可挖,而才學最能代表一個人的底蘊。

展現才學能夠給人帶來驚喜,當人們對你產生了固定印象,突然發現你有某種才學,這個固定印象就會多了一個厚重的底座,讓人越發深刻地記住你。這樣的形象才不虛浮。當然也有些人一開始就亮出了自己的內涵,靠內涵吸引人,這樣的吸引無疑更長久。

價值疊加,讓貝克漢姆一家紅了20年

不知不覺,我們手中已經擁有了一定麵額的社交幣。令人欣喜的是,它們大多是正值型的,也許它們來自點滴的分享,也許來自某個領域的展示,也許來自聰明才智,也許僅僅是形象上的加分。總之,它們成了我們行走社會的另一項資本。

當我們享受著社交幣帶來的好處時,卻又不得不擔心一個問題:社交幣的積累似乎也有瓶頸,分享的東西是有限的,展示不可能一直新鮮,才智也有一定限製,形象未必能夠翻新,一切一旦達到了頂峰,接下來的鞏固簡直比積累更難。何況粉絲有花心本性,今天迷戀這個,明天就會被其他事物吸引,怎樣才能一直保持社交幣的價值,甚至在此基礎上翻倍呢?不如看一看貝克漢姆一家的社交幣保值方法,相信你一定會大有啟發。

屈指算算,從1997年貝克漢姆和維多利亞開始談戀愛,到他們結婚、生子,這一家人已經紅了將近20年!20年的長紅不衰,從電視時代紅到網絡時代,一直走在時代前沿,簡直是教科書一樣的形象經營範本。他們有什麼秘訣呢?其實,他們的秘訣可以用四個字概括:價值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