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成大事者謙讓有講究(1 / 3)

人生就猶如在生活中的海洋中行船,你要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之神能,遇到暗礁,靈活轉身,化險為夷;碰到風浪,勇敢搏擊,力挽狂瀾。不該讓的時候決不退讓,該讓的時候也能從容的放下,這樣才能在生活這片汪洋裏撥雲見天,遊刃有餘,開創輝煌!

90 正確發揚“孔融讓梨”

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有一天,家裏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麵前,哥哥讓弟弟先拿。孔融不挑好的,不揀大的,隻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裏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隻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讚他。

這是中國人教育小孩要謙讓的經典故事。那麼“孔融讓梨”故事的現代版又會是怎樣呢?

故事一:

聽說,一個小朋友在家中經常扮演孔融,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非常高興,當然分的不是梨,而是蘋果。在他拿了小蘋果以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誇他,當然,結果還是他拿了最後的大蘋果。到了幼兒園,老師說,誰做孔融,這個小朋友舉起了手,老師表揚了他,給他一個小的,給別的小朋友大的。結果,這個小朋友哭了。原來,在家中,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是逗著他玩的,不來真的。

故事二:

聽說,他第一次說謊是7歲那年,他和弟弟是雙胞胎,每年的生日,他們都會收到爸爸媽媽送給他們的禮物。7歲那年的生日,爸爸媽媽送給他們的禮物是一把玩具衝鋒槍和一輛玩具坦克。當媽媽拿出這兩件禮物時,他一眼就看中了那把衝鋒槍。他正想對媽媽說他想要那把衝鋒槍,不料弟弟搶在他前麵說出了他想說的話。頓時,他心裏涼了半截,心想,這下完了,媽媽一定會將衝鋒槍給弟弟。沒想到,媽媽聽了弟弟的話後皺著眉頭說:“還記得我給你們講過的孔融讓梨的故事嗎?人家孔融將最大最好的梨讓給別人,自己吃最小的一個,你們要學習孔融,不能老是想著自己。”見弟弟挨了批評,他低著頭不敢再說什麼,他趕緊見風使舵,對母親說:“把衝鋒槍給弟弟吧,我隨便拿哪個都行。”母親的臉上頓時笑開了花,連連說:“對,對,這才是好孩子。”說著,媽媽將衝鋒槍獎給了他。他第一次嚐到了說謊話的甜頭。從此以後,他學會了說謊,學會了偽裝,因為他不願讓父母失望,他希望得到父母的讚賞。當然,這個故事,是他在監獄裏回顧自己第一次說謊說出的,現在他在海口打工。

外國人的“孔融讓梨”又高在什麼地方呢?

那是一封來自白宮的信說: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有個兒大的,也有個兒小的,我和弟弟們都急著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的蘋果舉在手上,對我們說:“這個蘋果最大最紅最好吃,你們誰都想得到它。很好,現在讓我們來做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

我們都同意媽媽的建議,因為我們都想得到那個最大最紅最好吃的蘋果,隻有這個辦法才是最公平的。於是媽媽給我們劃定草坪後,我們幾個人就比著幹,誰都想幹得最快最好。比賽結束後,我贏得了那個最大最紅最好吃的蘋果。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了一個最簡單而又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後來這個得到最大蘋果的孩子成為了擁有數十家企業的成功企業家。

同樣是“讓梨”的故事,但是兩者文化之間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我們要崇尚禮讓,但是我們也應該在學會禮讓的同時,學會進取。

91 心太軟,無出路

老高是1985年進的單位,一轉眼的工夫二十年就過去,要是不仔細回頭想想,還真不把這事當回事,其實在老高眼裏,這二十年也過得挺坦然,至少覺得自己活著問心無愧,怎麼說在單位上,在人緣方麵,同事之間都是尊稱他為“老高”,可能再過幾年就“高老”了;在事業方麵,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老高的為人是沒得說,再要找個這麼好說話人,恐怕不是那麼容易了,在這年頭是這樣的。

對此,老高自己還是挺滿意的,這倒也讓他自己覺得活得還像回事。然而,這麼多年有一件事倒是讓他一提起就覺得不是滋味,怎麼說單位分房是一波接著一波,上上下下也三次了,可就沒有一次攤到老高的頭上,說起這些事,就讓人歎氣。

記得當時剛進單位,正好碰上單位第一次分房,但是組織考慮到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誌,有些還為單位的開創立下過汗馬功勞,為此,剛到單位的小高也沒說什麼,知道自己資質淺薄,說分房子尚早,再說了,可分的房子也確實不多,所以一聲不吭,踏踏實實地工作,下班後,自得其樂的回到了自己的單身宿舍,享受自己與世無爭的那份清靜。

歲月不饒人,事業至上的老高,一轉眼的工夫在單位就是八年,那股拚勁受到當時老局長的一再表揚,並且年年是單位的先進個人。但是老高的為人處世原則和剛進單位時沒有太大的差別,主要是以工作本職工作為主,能不爭盡量不爭,所以八年過去,口碑是好的,但是自己的職稱倒沒有往上漲多少,也就弄了一個副科長。同時正好單位效益好,又有一批新房可分,而這次老字輩倒是沒有多少,一般都是和他差不多的。心想:這次可能就差不多了。所以很鄭重的提出了一份申請,接著就是急切的期盼。在結果沒有出來之前,說什麼的都有,其中叫得最響的是,就是為了單位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盡量考慮這幾年為單位做出過突出貢獻的,為此,老高高興得幾天沒合眼,心想看來這幾年的辛勞沒有白費,公理自得人心。可是,事出意料,結果老高沒有分上,原因隻有一個:他不是正科級以上的幹部!事後很多人都感到意外,當然領導的安撫工作還是做得很到位的,領導為此還專門找老高談過一次話:“這次分房的方案是黨委討論一致通過的,這是誰也沒有辦法。不過我們做領導的,心裏清楚得很,知道誰是功臣,所以請你放心,我們絕對不會讓老實人吃虧的,下次分房,你的一定解決,而且我們的規劃到時的住房麵積會比現在大得多!”說著還給老高不停地遞煙。既然領導都這麼說了,老高也就隻好咽下了這口氣。就當什麼也沒發生似的,一如既往地幹好本職工作。

誰知這一等就是十年,這十年老高可沒有少受罪,受罪的根源當然是住房了,而讓感到最對不起的是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就是這樣,也沒有影響到他對工作的熱情,先進還是年年在拿,而支持他這麼多年的動力就是當時領導的那句話,不讓老實人吃虧。所以幾年下來,職稱也變為了副主任,黨齡都八年了,四十多歲的人,終於看到希望了。這次房子確實如領導所說,比十年前的大得多了,所以,一提到分房,老高心裏就甭提有多高興了。可是,房子還沒開始分,單位就像熱鍋裏的螞蟻,急啊!開始做動作的是大有人在,一時間最受歡迎的人物就是局長和負責分房事宜的副局長,跟他們打招呼的同事,那個不是點頭哈腰的,好像世界上自己的爸媽也沒他倆親了。為此,老高自然也放心不下了,專程找了一下局長大人,局長的態度很“明確”:“你放心,你的情況,我很清楚!”事情的結果猶如一個晴天霹靂,直接把老高送到了醫院,又沒有分上。原因在領導去醫院看望老高的話裏:“老高,這次真是對不住了,本來這次我是一再跟他們說,老高的房子一定要批下來。可是經過黨委研究決定,為了單位的發展,這次分房盡量滿足這兩年年輕有為的大學生,畢竟他們是單位的棟梁。我們都是老黨員了,在這種時候就應該表現我們黨員的先進性,咱們應該主動的忍讓一下。而且當時開會的時候,你也是在場的。”老高頭看著天花板,無言以對,至於局長後麵說什麼,再也聽不進去了!……

老實人是很容易受欺負的。老實人心地善良,心太軟,麵對心地惡毒、心腸硬的主兒,隻能充當悲劇角色,別無選擇。老實人的座右銘是忍一忍平安無事,退一步海闊天空。而實際上,老實人常常被逼到一個死角,再無退路。

92 謙讓不能無度

小田大學畢業一年多,從畢業時進去的公司跳出來後,在一家剛成立的谘詢公司做客服。三個多月做下來,小田形容自己是巨石下的小草,拚命挺直身子,在公司裏掙紮活命。主要原因就是自己做成的客戶,彙報到老板那裏都變成頂頭上司的業績。頂頭上司是憑借驕人的工作經曆被招進公司直接做的客戶總監,僅比小田早進公司兩個多月。據說客戶總監在小田進公司前的業績平平,小田進公司後,才有了點“高歌猛進”的意味(“高歌猛進”是老板在工作總結會上的表揚用詞),而老板完全不知道這其中小田的成績。小田與朋友們說起這些事,最常用的一個詞是“鬱悶”。

在公司裏做事,無論大小公司,總會有自己的頂頭上司,除非做自己的老板。跟上司是鐵哥們、鐵姐妹也還罷了。如果是初進公司的菜鳥,公司人事還不很通,學曆耀眼三分,還有比較突出的工作能力。心胸豁達的上司認為自己有可用之材,高興還來不及;小心眼的上司卻對工作突出的下屬耿耿於懷,怕這些毛頭部屬一不小心“功高蓋主”,搶了自己的風頭,妨礙了升職的進度。這時不是菜鳥們忌憚頂頭上司,而是他們被忌憚。小心眼上司的最大特征,是將他人業績攬到自己頭上,還時不時使個絆子。使絆子倒還不影響工作情緒,最怕的是業績被搶,完成工作的成就感刹時灰飛煙滅,個人在公司裏的價值似乎也蕩然無存,除了心寒,還有什麼?

類似小田情況的職場人士有很多,尤其是在那種管理還未踏上正軌的小公司打工,大多數人都是忍氣吞聲或是一跳了之。很少有人去和自己不平等的遭遇做抗爭,最後隨了“大尾巴狼”上司的願,為他們的職業經曆又加了一筆“財富”,自己卻又受風餐露宿繼續找工作之苦。

忍氣吞聲固然是職場中人棱角磨圓的表現,但膽氣確是職業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放任搶業績的上司繼續壓榨後來人,或是在將來的公司要是又遇到一個搶業績上司,像小田這樣的人一讓再讓又能忍讓到何時?

遇到愛搶功的上司,在你的升遷道路上又多了一個攔路虎,一味忍氣吞聲,到頭受苦受累終歸還是你自己。

93 打造實力派形象

過於軟弱和老實的人常常會成為別人拿捏和欺負的對象,所以在必要時必須給對方以痛擊,讓別人知道你並不是好欺負的。

吃柿子撿軟的捏,生活中一些蠻橫霸道的惡人之所以能得意一時,就因為社會上老實人太多。他們作威作福、發火撒氣往往找那些軟弱善良者,因為他們清楚,這樣做並不會招致什麼值得憂慮的後果。在我們身邊的環境裏到處都有這樣的受氣者,他們看起來軟弱可欺,最終也必然為人所欺。一個人的軟弱事實上助長和縱容了別人侵犯你的欲望。

人是應該有一點鋒芒的,雖然不必像刺蝟那樣全副武裝,渾身帶刺,至少也要讓那些蠻橫霸道的惡人感到無從下手,得不償失。

樹立一個不好惹的形象,是確保自己不受欺侮的一條很重要的處世技巧。這一形象在時刻提醒那些惡人,招惹我是要承擔後果並付出代價的。

在社會中生存,事實上,隻要你顯示出你是一個不受欺侮的人,你就能夠做到不受氣。也許你不必處處睚眥必報,隻要你能抓住一兩件事,大做文章,讓冒犯者品嚐到你的厲害,你就立刻能收到一種“殺雞給猴看”的效果,起到某種普遍性的威脅作用。

哪些形象最不易受欺侮呢?這裏不妨略舉一二:

其一,潑辣的形象。所謂的潑辣,便是敢說別人不好意思說出口的話,敢為別人不好意思表現的舉動。誰敢讓他受氣,誰當麵就會下不來台。他敢哭敢鬧、敢拚敢罵,口才好,又敢揭老底兒,所以,很少有人敢引火燒身,自討沒趣。

其二,實力派形象。塑造實力派形象就是要你在平時就要注意展示你雄厚的力量,比如,令人可慕的專業本領、廣泛的人際關係網等,這些都會在周圍的人群中造成—種印象,即,你是一個能量巨大的人,不發威則已,一旦發威則後果難當。所以,人們一般不敢招惹這類人物,持有這種形象的人也很少受氣。

人類社會跟動物界相似,時有“弱肉強食”的現象發生,一類人總愛處處占別人的便宜,淩駕於弱者之上;而另一類人就是所謂的“受氣包”,很自然地成了前者嘴裏的肉。

須知,世界上沒有天生的“受氣包”。那些經常成為眾人發泄對象的人之所以在不受氣的道路上邁不開步子,往往是因為他們首先用自己的左腳踩住了右腳。他們從未做過一件自己想做但又不敢做的事,他們在第一次受氣時就放棄了反抗的企圖,這一行為的反複便會形成一種心理定式和社會交往模式,即,你覺得自己可以忍受這種逆來順受的生活了,而別人則認為你就應該逆來順受。因此,你所受過的氣越多,你就越可能受更多的氣。

如何突破這種惡性循環呢?那就是要勇敢打破第一次,真正地進行一次反抗,讓施氣者認識到你並不是天生就該受別人氣的。

許多人選擇忍氣吞聲的生存方式,往往是由於他們患得患失,怕這怕那,自己在主觀上嚇倒了自己。而無數的事實證明,挺身而出,捍衛自己的正當權益其實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跨過這道門檻,你會發現,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卸掉了精神包袱,你反而會活得更加自在。

某大學的一個班集體裏,有一位學生比較膽小怕事,遇事過分忍讓,因此,雖然班裏的絕大多數同學對他並無惡意,但在不知不覺中總是把他當作是一個理所當然的應該犧牲個人利益的人,看電影時他的票被別人拿走,春遊時他被分配給看包兒的任務……但在實際上,他心理非常渴望與別人一樣,得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利益和歡樂。

由於他的軟弱和極度的忍耐,這種事情一直持續了很久。但終於有一天,他忍無可忍了,一向木訥的他來了個總爆發,原來一場十分精彩的演出又沒有他的票。他臉色鐵青,雷霆萬鈞,激動的聲音使所有人都驚呆了。雖然那場演出的票很少,但是這位同學還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拿走了兩張票,摔門而去,大家在驚訝之餘似乎也領悟到了什麼。但不管怎麼說,在後來的日子裏,大家對他的態度似乎好多了,再沒有人敢未經他的同意便輕易地拿走他的什麼東西了,換句話說,由於他突破了第一次,他已經由受氣者變成了一個不再受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