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沒有人能夠替你堅強(3 / 3)

在隆安縣鄉裏村間流傳著一個“百忍成金”的民間故事。傳說,有個年輕人,從小養成火暴脾氣,結果做什麼事都不順,眼看已是而立之年,仍一事無成。

這天,年輕人跑去向一位老翁請教如何才能夠做事成功。老翁說:“和氣生財,你若能忍耐100次而不發脾氣,便能成功了!”年輕人就試著照老翁的話去做了。

有這麼一天,他家的雞與鄰居家的雞鬥啄,被啄死了。他就非常生氣,正要發作,就想起老翁說過的話,馬上就把火氣強壓了下去。

又有一次,一個小孩子跌倒了,額頭也被撞傷了,他就去扶起小孩子,並且還給小孩敷藥。可小孩子的母親以為是他撞倒的,就不分青紅皂地把他罵了一頓。這可真是冤枉了他!但他卻一直想著老翁說過的話,一直強忍著把火氣給壓下去了,就這樣,他先後忍了99次。

等到他結婚之日,親朋好友正興高采烈地喝酒,這時,門外來了個乞丐,家人給飯菜他卻不要,偏要新郎親自招待他不可!許多人都說:別理這個瘋子。

可新郎官稍加思考,便欣然去見了那乞丐。乞丐對新郎說:“我年輕時因為脾氣不好,氣死了我父母,娶不了親,今天我來向你請求,我年老了,不敢希望有什麼花燭合衾,隻求給我在你的新房裏睡一晚,我死也瞑目了。”

誰知道老乞丐剛說完,眾人便都忍不住,都罵他是個瘋子,甚至要趕老乞丐走!新郎官也很惱火,但他想起自己的遭遇與乞丐有些相似,也同情乞丐的不幸,便忍氣答應了。那天晚上,新郎讓出新房給乞丐睡,自己則和新娘到偏房過了夜。

翌日,大家起床了,可乞丐睡的新房仍緊閉著門。大夥兒想去趕乞丐,新郎勸大家說:“天還早,讓老人家多睡會吧!”

大家一等再等,直至日出三竿,新房裏仍無動靜。當大家忍不住推門進去時,乞丐早已無影無蹤,隻見床上有一堆金燦燦的金元寶,元寶上刻著“百忍成金”四個字。

中國有句古訓:小不忍,則亂大謀。又說:沉默是金。其實這是與“百忍成金”有異曲同工之效。

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了,然而在攻堅克強的戰鬥力上卻沒有什麼能勝過它的。因為沒有什麼東西能替代它、改變它。弱小可以戰勝強大,柔軟可以勝過剛硬,天下人沒有不知道的,但卻很少有人懂得去身體力行。

忍辱方能負重,所以我們在與人相處中,要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不管你們之間有多大的仇恨或過節,隻要你有退一步海闊天高的情懷,能站在對方的立場感受其心情,說不定那時你會自言自語地說:假如是我,可能也會這麼做的。

那麼你此刻的仇恨也會隨心情感悟而舒緩減半,屢試屢想,你的仇恨將會由大化小,由小化無,甚至會化幹戈為玉帛。倘若雙方都能有這樣的心態,人人都擁有如此胸懷。那麼人與人之間何愁不能和諧相處。

不過忍也要適度。要因人因事而定度,千萬不要忍過了頭,金變成鐵。無限度的忍是軟弱的表現,更是喪失尊嚴的象征。人失尊嚴有如行屍走肉。所以一定要量力而為把握尺度,才能百忍成金。

做人凡堅忍者,必成大事。堅忍是一種明退暗進,更是一種蓄勢待發。今天的堅忍是為了明天更大的成功。忍耐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忍”字就是“心”上麵加一把“刀”。

我國有句古話,叫“忍得一時之氣,可消百日之憂”,還有句話叫“大丈夫能屈能伸”,講的都是忍耐和忍辱的道理。忍辱貌似屈辱、怯懦,但與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懂得“有所為”和“有所不為”。而忍耐則是我們製勝的法寶。

忍耐是一種磨礪,是一種意誌力的體現,是人與環境、事物對抗的心理因素、物質因素的總和。兩軍對陣勇者勝,兩軍相持久者勝。忍耐的極點便是柳暗花明。今天短暫的忍耐是為了明天更大的成功。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自汙事敵,最後終於複國報仇就是一個最好注解。自古以來,“慷慨赴死易”而“從容就義難”。有的時候,堅持活著比選擇死亡需要有更大的勇氣。“忍人所難忍,才能成人所難成;忍人所不能忍,才能成人所不能成。”

忍而有度,人不可以有傲氣,但絕對不可以沒有傲骨!忍則亂而大壞,壞之極而發散,散將至人蹉跎,蹉跎之下,銳氣盡消之,先容後殘,乃正忍,“忍”是一種高深的修養,是思想的最高境界。

勾踐作為奴隸常常笑。不管是當眾跪在吳王闔閭墓前,叩頭叩得滿麵是血;不管是身為奴隸,為吳王拉車,受盡吳國國人唾罵之時;不管是被夫差帶到列國諸侯之前,被人戲弄,就連最低等的士兵都比他尊貴;勾踐繼續在笑,隻是一直地笑!

因為笑可以遮掩麵上一切的表情,更可以遮掩不期然在麵上流露出來的想法;沒有人知道,笑麵之下,真正的他到底在想什麼!

勾踐在人生最可怕的逆境中,體味出成為真正皇者之條件,就是必須要能屈能伸,能人所不能,忍人所不能忍!他把眼光放遠,他要的不是意氣之爭勝,而是得到最後的勝利!

所以,勾踐身為一國之君,居然開始笑著去替夫差拉車,恭敬地守著闔閭之墓,在夫差眼中他仿佛是一隻馴化了的小狗!勾踐毫不在意,對夫差忠心耿耿!勾踐的行為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結果,勾踐成功感動了夫差,給放返越國!

返回越國的勾踐已變成了另外的一個人。他不要錦衣美食、也不住華廈。他臥薪嚐膽,提醒自己一定要努力奮發,複興越國;再伺機而動,一舉滅吳以雪當日之恥!他不斷地磨煉自己的心誌。他雖尚未跟夫差再作正麵交鋒,但他的能力和意誌已超越了夫差。

終於,勾踐憑著他自己的鬥誌,加上範蠡和文種的協助,終於乘著夫差的出錯,從後偷襲,直取吳國。最後,越王勾踐終於曆經十數年的勵精圖治、臥薪嚐膽,實現了複興的宏願。自此,勾踐專心國事,富國安邦。他終於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忍小節,成大事。《墨子·揚朱》篇說:“要辦成大事的人,不計較小事”。孔子告告誡子路說:“齒剛則折,舌柔則存。柔必勝剛,弱必勝強。好鬥必傷,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為上。”這些都說明,一個人在大事業之前若無法忍受小事,將無法成就偉大的理想。

德國著名詩人歌德到公園散步,迎麵走來了一個曾經對他作品提出過尖銳批語的批評家,他站在歌德麵前高聲喊道: “我從來不給笨蛋讓路!”

歌德卻答道:“我正好相反!”歌德一邊說,一邊滿臉笑容地讓在一旁。歌德以幽默和寬容的方式避免了一場無謂的爭吵,也顯示了他的大度和忍讓。

隻有忍讓別人的人才會獲得他人的尊敬,隻有這樣的人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穩。海之所以能納百川,就是因為它的寬廣,做人也同樣如此,擁有一個廣闊的胸襟,才能讓你更加瀟灑。

人們常說:“忍,忍,忍,忍字頭上一把刀。”所以忍耐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它表現了一個人的一種意誌,更突出了一個人的一種品質,忍耐反映出來的是人的品格。

有這樣一則寓言,說的是有個老婆婆,種了一大片玉米。到了秋天,一個顆粒飽滿的玉米棒兒就自信地說:“因為我是最棒的玉米,所以老婆婆肯定會先掰我!”

可老婆婆來掰玉米的時候,並沒有先掰它。玉米就自我安慰說:“沒事,老婆婆她隻是眼神不好,明天一定會把我掰走的!”

第二天,老婆婆又一連掰走了其他幾個玉米。一連幾天,老婆婆都沒有來,玉米沮喪極了:“我總以為我自己是最好的,其實我是今年最差的,連老婆婆也不理我,不要我了。”

以後的日子,經曆了烈日暴雨的顆粒變得堅硬了,整個身體像要炸裂一般,它準備和玉米稈一起爛在地裏。

可是就在這時,老婆婆來了,一邊摘下它,一邊說: “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喲,用它做種子,明年一定有更好的收獲。”

所以,對於每個人來說,幾乎每個人在人生旅途上,都要受到命運之神的捉弄。當你不甘心做命運的奴隸而又不能扼住命運的咽喉時,必須學會忍耐。

學會讓所有痛苦在忍耐中化為輕煙,學會在忍耐中拚搏,學會在忍耐中鍥而不舍地追求。而不是在逆境中輕易放棄。

忍耐是意誌的磨煉,爆發力的積蓄,用無聲的烈火融化堅冰。生活的滄桑使生命埋下難言的隱痛,忍耐卻使人相信,隱痛必將消失,暴風雨過後的天空會更晴朗。

玉米棒兒忍耐了風吹日曬,最終迎來了沉甸甸的收獲。使它走向美麗和成熟,使它彰顯出生命的輝煌。

白居易有兩句詩寫道:“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要知道事物的真偽優劣,隻有讓時間去檢驗;要識別人才的真偽優劣,也隻有讓時間去檢驗。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凡事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計較一時的得失榮辱,不要太在意別人如何看待。相信自己,踏踏實實地走自己選定的路,認認真真地幹自己想幹的事,相信你也會成為那個最棒的玉米。

沒有逆境的人生是平淡無味的,是難以塑造我們堅強無比、無堅不摧的魄力與剛毅性格的,隻有在逆境中,才能考驗我們到底有多大的承受力,有多少挑戰逆境的智謀,同樣隻有這樣才能打造極具抗擊能力的堅強的自我。

一個人無論如何偉大,相對於悠久綿長的曆史而言,總是渺小的。就一個人的一生而言,也往往是逆境多而順境少。這就要求我們凡事以忍耐為先,這樣才有可能在下一次的戰鬥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黑夜到來的時候,我們必須忍耐到黎明。寒冬來臨的日子,我們隻能忍耐到春天。淫雨霏霏的季節,我們同樣期盼著雨過天晴。與過分熱情的人在一起是一種負累,與木訥的人共處隻會覺得沉悶。生命的過程本來就是一種忍耐。

《聖經》中有一句名言:“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在成長的過程中,苦難是一個試金石,能熔煉出我們內在的深度。承受力和忍耐力,考驗著我們的意誌,也能發掘出我們內在的潛能和才華。

因為我們懂得忍耐是為了更大的成功,我們向往忍耐之後的美麗陽光。堅忍卓絕的意誌,剛毅不屈的氣度,才是使我們能夠在這充滿戰火氣息的當今社會中,成為真正的強者與成功者的保證。

張耳和陳餘是魏國的名士,秦滅魏後,用重金懸賞捉拿二人。兩人隻得喬裝打扮改名換姓逃到陳國。

一天,一個官吏因一小事而鞭抽陳餘,陳餘想起以前在魏國是多麼受重用,何曾受過這般侮辱,怒不可遏,當即想起來反抗,張耳在旁見狀不妙,便用腳踩了陳餘一下,陳餘終於沒吭聲。

官吏走後,陳餘還怒氣未消,張耳便數落他一頓:“當初我和你怎麼說的?今天受到一點小小的侮辱就去為一個官吏而去死嗎?”

後來,陳餘和張耳的命運就截然不同:張耳成了劉邦的開國功臣,而陳餘輔佐趙王,被韓信斬首。一個能忍,一個不能忍,兩人的最終命運竟有如此之大的區別!

所以,要想成就大事業者就要學會容忍,辛苦謀生活者要容忍,出門在外祈願平安者要容忍,急欲擺脫困境者要容忍,商場製勝者更需要容忍……學會容忍,笑看人生。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在麵對人生各種問題的時候,千萬要學會克製,學會忍耐,而不要像炮撚子,一點就著。這樣隻會像陳餘那樣與成功擦肩而過。

也許忍耐是種痛苦,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學會了忍耐就是學會了收獲快樂。因為人活一世,更多的時候需要忍耐,而不傷原則的忍耐往往比無謂的抗爭有價值得多!

沒有忍耐精神,是不能成就大事業的。懦弱、意誌不堅定、不能忍耐的人,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與欽佩。隻有積極的、意誌堅強的人,才能得到人們的信任,才能獲得事業的成功。

山巔是屬於勇敢者的,怯懦者隻配仰望

真正的勇敢者要有足以能麵對恐懼的勇氣,在遇到挫折時能夠昂首挺胸而不卑躬屈膝,在取得勝利時能謙遜謹慎而不趾高氣揚。不論什麼時候,勇敢都是人們的守護神。而是否具備勇敢這一能力,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以後的人生道路是否順利。

我們應該知道,逃避是十分懦弱的表現,它除了讓自己消沉外,其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隻有勇敢地迎上,才能超越自己,超載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學會勇敢就很重要。因為在成長的道路上,勇敢就是成長的墊腳石。隻有勇敢,你才會向成功邁進一大步,缺少這種精神和品格,你就可能一事無成。因為勇敢,人生之路才會陽光明媚。

獵物為逃避捕殺,常會竭盡心機、奮勇向前,雖逃不出魔掌,但也死得悲壯。這就是勇敢,人也一樣,危急時刻,為逃離火海,有人會從六樓縱身跳下;為脫離無情之水,即使隻有一根稻草,有人也會抓住不放。

這是因為他的勇敢,所以在他的心裏就會有一點希望,而這一點希望足以讓他有重生的勇氣。而具有勇敢品質的同學,往往不滿足於已有的知識、成績、現狀,不墨守成規;他們的思維總是處於興奮活躍狀態,善於抓住新的知識,歸納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在不同的人的字典裏,麵對勇敢有著不同的詮釋。何謂英雄?何謂勇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少的書裏大抵將勇敢分為大勇與小勇,大勇者,為國為天下;小勇者,匹夫之勇也。

做一個勇敢的人,勇敢而充滿激情地活著。做一個勇敢的人有勇氣麵對困難,會盡最大努力去解決困難,這是積極的生活方式。勇敢的人也有魄力,決斷力,這樣的人成功的機會才會更大。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是一隻會變大變小的克魯魯獅子的故事。克魯魯獅子膽小時就變小,壯起膽子時就又變大起來了。其實每個人都蘊含著非常無窮的力量,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強大力量,勇敢起來,我們都可以變得很強大。

做一個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化解生活中的遺憾。讓我們翻開字典,勇敢的字麵解釋是:有膽量,不怕危險和困難,為達到既定目標而果斷行動,甚至不惜獻身的精神和行為。它同怯懦、畏縮、蠻幹相對立。

懦夫、懶漢是不願吃苦的,也吃不了任何的苦。他們在艱難困苦麵前,往往望而卻步,甚至嚇破了膽,他們做不了勇敢的人。古希臘哲學家德莫克利特曾這樣說過:“勇敢減輕了命運的打擊”。

人生常常遇到許多難題,做一個勇敢的人不是一件易事。勇敢不能遺傳,人並非天生就具備勇敢的品質。勇敢的獲得需要培養,需要鍛煉,是在生活的基礎上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

勇敢的人有勇氣麵對困難,會盡最大努力去解決困難,這是積極的生活方式。勇敢的人也有魄力,決斷力,這樣的人會有成功的機會。

真正的勇者,其實是不分年齡與性別的,孩童,或者說是對於青少年,未必就比較不勇敢。

其實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隻有勇於麵對自己心中黑暗的人,才是最堅強的人。人生中真正的險境,存在於我們的心裏。

對危險的恐懼,俘虜了我們,讓我們看不清人生的真相,隻有打破自己心中的屏障,我們才能真正把握人生。

所以,勇敢是很重要的一種品質,正是因為學會了勇敢,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論有多少困難,有多少挫折,我們都不會害怕,更不會畏懼。因為勇敢,讓我們的生命變得精彩,絢麗多姿。

有人認為:為了生存,動物的第一反應便是勇敢地追逐或逃竄。人也一樣,因此,勇敢是一種本能的迸發與衝動。

能夠勇敢麵對生活最典型的例子發生在半個多世紀前,一位飽經戰爭和疾病磨難、雙目失明並全身癱瘓的蘇聯殘疾青年克服重重困難,以口述實錄的方式完成了一部小說,這就是我們熟知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和他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保爾·柯察金,一生挫折無數,卻能勇敢麵對,不逃避,珍視生命,在種種挫敗下,他一次次地倒下卻又一次次地重生,最後,為世人演繹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故事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裏。他是個正直的青年,他吃苦耐勞,做事勤懇,因此,有許多願意幫助他的好朋友。

然而。年輕的他卻在生活中時常飽受著病痛的折磨和大大小小的坎坷、困苦。

他打過工,後來參了軍。在戰鬥的途中,他因為身體不太好,經常昏倒、發燒。

結果,保爾的雙腿癱瘓、雙目失明,但最後他並沒有向困難低頭,向病魔認輸。曆經艱辛,他以一顆平淡的心勇敢地麵對了一切。最終,他用筆來當武器將所見所聞寫在了紙上,開始新的生活。

著名法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羅曼·羅蘭為小說譯本寫了序。他在給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信中說:“您的名字對我來說是最高尚、最純潔的勇敢精神的象征。”

我們在為主人公苦難經曆和光輝奮鬥曆程感歎的同時,想到與保爾相比,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簡直是太優越了,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學習,不然的話保爾一定會嘲笑我們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讓我們懂得了什麼樣的人生才最有價值,那就是永不言敗,終生奮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