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一切事業的基石,是成功的源頭,是天才的根本,是生活的調味。隻有熱愛工作,才能得到最大的幸福和成功,因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更沒有天生的推銷員、律師、醫生他們的身份都是通過工作得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有為自己工作的心態,而不應覺得工作是為了他人。
如果你不是天生的贏家,那就老實工作
工作是一切事業的基石,是成功的源頭,是天才的根本。工作能使年輕人比父母更有成就。
把工作所得儲蓄起來,就是所有財富的基礎。
工作是生活的調味品,愛工作,它才能帶給你幸福與成功。愛你的工作,生活就會甜美、有目標、有收獲。
如果你不是天生的贏家,那就請你努力工作。
我們研討工作的重要性時,希望你保持開放的心。你或許知道,有些人的心就像水泥一樣,攪拌好之後,就固定得一成不變。其實人的心像降落傘一樣,隻有張開的時候才能發揮最大的效力。
有些人誠懇地接受能使生活變得更美好的道理,也知道正確心態、健康自我形象、積極人生哲學能帶來的美好、快樂人生。可惜他們經常左耳進、右耳出。再強調一次,如果不去實行,任何實際、美好的理論都隻是空口說白話。
許多人找到工作之後就不再認真做事。就像問某些人為公司工作多久,回答常是典型的“從公司威脅要開除我開始”。
有人問一位雇主有多少員工,他回答:“公司人數的一半。”可見有許許多多人每天上下班,卻把工作當成瘟疫一樣看待。
剛進入企業界時,常聽人說爬到高位要犧牲許許多多事。但是幾年後才體會到,大多數出人頭地的人並不是“付出代價”,而是真正“樂在工作”。因為他們真心喜愛工作,所以工作就成了享受。本書一再強調正確心態的重要性,也就是這個道理。
法國名畫家雷諾瓦老年時患關節炎,手部扭曲變形。他的畫家朋友馬蒂斯看到他隻能忍痛用手指夾筆作畫,心裏非常難過。有一天,馬蒂斯問他為什麼要強忍痛楚作畫,雷諾瓦回答:“痛苦會過去,美卻是永恒的。”
有三件事非常難做,第一件是爬上正向你身上倒下的籬笆,第二件是吻一個用力把身子挪開的女孩,第三件是幫助一個不想要人幫助的人。
常聽人說:“要是有人給我一筆錢,讓我付清所有欠款,銀行裏還能再結餘一千元,這輩子我就可以重新起步好好走下去了。”不幸的是,很多人都有這種觀念,永遠在“等待”別人帶領他們邁出第一步。
我讚成在別人需要時伸出雙手,但更要堅信:“給人一條魚,隻能讓他飽餐一頓;教他釣魚的方法,卻可以使他終生受用。”給人一筆錢,並不是助人的正確方法,因為他不是拿這筆意外之財去“還債”,就是去買渴望已久的東西,反倒助長了花錢的壞習慣。一旦養成習慣,就難以改變了。
20世紀60年代時,一度風行獎金豐富的彩券,不少人得到7萬元、10萬元,甚至更多獎金。幾年之後,有人對這些得大獎的人進行調查,發現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的存款比以往是暴增,因為他們並沒有把這筆意外之財儲蓄起來,而是恣意揮霍。
近年來,幸運中了州政府百萬元彩券的人,往往變本加厲,生活糜爛、家庭破裂、事業失敗、朋友離散、形象敗壞。免費的午餐不但沒有使生活更舒適,反而經常使人得不償失。
談到工作給人帶來的尊嚴及安全感時,下麵這個例子令人深省。
前幾年,瑞典政府向人民保證,政府一定會“照顧”每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需要。盡管聖經上明白闡釋,不工作的人就不該吃飯,還是有許多瑞典人覺得政府“應該”照顧他們的生活。大意是說,瑞典政府言而有信,人民看病、生孩子都不必付費,如果收入不足以維持基本生活,政府也會補足差額。
許多人可能覺得瑞典人非常幸福,沒有任何煩惱。事實上,瑞典人在西方國家中的繳稅額數一數二,青少年犯罪率不斷攀升,吸毒率最快,離婚率最高,上教堂的比率最低。除了這些青少年和中年人的問題之外,老年人又如何呢?這塊“安全的樂土”有西歐國家退休人口最高的自殺率。
由此可見,自己建立的安全感與退休計劃和別人給你的安排之間,有很大的差異。真正的安全是內在的,一定要自己爭取,別人是無法給你的。
字典上對安全的解釋是免於危險,免於疑慮或恐懼,不必擔心。麥克阿瑟將軍講得好:“安全感就是生產能力。”能夠滿足自我需求,因此得到自尊、自信的人,遠比靠別人解決問題的人具有安全感。“工作不僅供給我們生活所需,更賦予我們生命。”隻有自給自足並且能貢獻他人的人,才會真正感到快樂。
許多老板都同意,現職人員遠比失業的人容易找到好工作。失業越久,越不容易找到工作。找到工作是事業的第一步,最不容易邁出。但是隻要有了第一份工作,往上爬就容易多了。
許多人找工作時最大的問題,就是對工作要求太多,一心想找“十全十美”的工作或雇主,卻沒有想到自己未必是十全十美的員工,隻知注重薪資、休假、退休等福利。
對於想跳槽的人,這些條件當然有商榷的餘地;但是對失業或沒有工作經驗的人,這些要求未免太高了。別忘了,一般人都是由下往上工作,隻有盜墓者才從上往下工作——而他們最後總是置身在洞穴中。
高樓萬丈平地起,任何事都必須邁出第一步。一旦開始,繼續往下做就不難了。遇到困難或不喜歡的事,更應該立即動手。等得越久,就覺得越可怕。就像第一次站在遊泳池的跳板上一樣,越是猶豫不決,跳水的成功率就越小。
愚蠢的另一個叫法是“小聰明”
假如你在目前的工作崗位上,每天按時上下班、工作努力、對老板忠誠,接受當初談妥的薪水,那麼你和老板互不虧欠。你做了分內的工作,但還不到讓老板加薪的程度。
優秀的老板總是很樂意加薪,但是他經營的不是慈善事業,總得把錢花在刀刃上,你有值得加薪的表現,他才會加薪。換句話說,你必須特別努力、特別忠心、特別熱忱、額外加班、多承擔責任,才有可能加薪或升職。
隻要你有表現出色,給你加薪的人應該是你目前的老板,否則也會有別人給你加薪。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小時候,金克拉在一家雜貨店幫忙,經常到處跑腿。他們店的對麵也是一家雜貨店,店裏的夥計名叫查理,他整天忙個不停。
有一天,金克拉問他的老板安德森先生,為什麼查理總是那麼忙。安德森先生說查理希望老板加薪,他一定能如願以償。因為即使對麵的老板不加薪,安德森先生也會給他加薪。
的確,隻有這些額外的努力才會帶來額外的收獲。沒聽說有人隻做分內的工作就會成大功、立大業。一般人都願意在一周上班的四十小時內做分內的工作,但是超過這個限度之外,大多數人就沒有興趣。沒有人競爭,要想加薪或升職就比較容易了。
19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非常不景氣,看到大人每天早上出門,千辛萬苦地找工作,隻要正當就好,別無所求。一旦找到工作,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給令人印象深刻。工作給予我們的不隻是生計所需,也是一種特權,同時也為以後的生活鋪路,就像下麵這個小故事一樣。
一位農夫有好幾個兒子,他要他們辛勤地在田裏工作。有一天,鄰居對農夫說,孩子們不必工作得這麼辛勞,也一樣會有好收成。農夫堅定地回答:“我不隻是在培育農作物,也是在培育兒子。”
接著講一個關於洛杉磯老人的故事。
很多年以前,有一群家豬從某個村子逃進遙遠的山裏。過了幾代之後,這些豬越變越野,甚至對往來人構成了威脅。村裏的獵人多次上山找尋,都無法獵殺它們。
有一天,外地來了一個老人,用小驢子拖著一輛車,車上裝滿了木板和穀子,準備上山抓野豬。村人都嘲笑他,不相信他能赤手空拳做到獵人辦不到的事。但是幾個月後,老人回到村裏告訴村人,野豬已經被困在山頂的豬圈裏了。
老人解釋抓野豬的經過:“我先找到野豬平常覓食的地點,在空地中間放些穀子引誘它們。野豬起初很害怕,可是忍不住好奇心,它們的領袖帶頭在穀子旁邊聞來聞去,終於嚐了第一口,其他野豬也跟著吃了起來。我當時就知道它們一定會成為我的獵物。
第二天,我又在空地上多放一點穀子,並且在幾尺外立了一塊板子。它們起初對板子很害怕,可是又抵不住白吃午餐的誘惑,所以不久又回來吃穀子。
就這樣日複一日,我終於把捕捉野豬的環境布置好了。每次我多加一塊木板,它們都會退縮一陣子,但是後來又會忍不住回來白吃一頓。豬圈完全蓋好時,它們早就習慣不勞而獲到這裏吃穀子,所以我輕輕鬆鬆就逮到所有的野豬了。”
這是個真實故事,道理簡單。讓動物依賴人獲得食物,就奪走了它謀生的能力。人類也是一樣,想要使一個人跛足,隻要給他一根拐杖——或者長期給他“免費的午餐”,讓他習慣不勞而獲,他就隻能聽命於你了。
你剛剛跳槽到一個薪水很高的單位,但不久就發現,老板是個脾氣暴躁、為人粗魯的人,下屬稍有過失便大發雷霆,出言不遜,有時言語還嚴重刺傷人的自尊心。有一天,這種禍事終於降臨到你頭上了。這時候,你該怎麼辦?
很多人夢想找到一份十全十美的工作,老板又好,薪水又高,但這樣的美夢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的。不少人肯付出很多代價隻為換取一個薪水很高的工作或職位。而你,既然處於很大的優勢,其他方麵有一些小的犧牲也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老板真是個脾氣暴躁、為人粗魯的人,這也給了你一個表現自己寬容、大度的好機會。另外,就算他不分青紅皂白就出言不遜是大錯特錯,但是,要是你把這當成鞭策自己上進的動力,對待工作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從不出現任何閃失,難道他還能雞蛋裏麵挑骨頭不成?
再說,忍受他大發雷霆的人又不止你一個,其他同事如何麵對呢?這樣在潛意識中可以為自己找來點心理平衡。
當然,一貫縱容他的惡語傷人也不是長久之策,隻是做搭檔,找一個適當的時機,你假裝和你的同事在工作中發生了意見分歧,然後,你把老板平時最愛挖苦人的話全盤托出,再讓你的同事以“不問是非、惡語傷人、影響團結”等等為由逐一反駁。也許,你的老板真能從旁觀者清的角度獲得一些感悟呢!
每個人的性格是不一樣的,遇到一個脾氣暴躁的老板也不奇怪。如果有一天因為你的小過失遭到他出言不遜、大傷自尊心的指責,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該是:首先,等老板把話說完後,承認自己的過失,然後告訴他你想出來的補救措施。這樣,老板一定會消了心頭之火,如果老板是個講理的人,聽了你的一番話一定會感到內疚。
想一想老板為什麼這樣做,理解老板的意圖,然後調整自己的行為。墨菲認為這是比較有益的方法:既可以促進這份滿意的工作,又可以理順與老板的關係。
其實,老板的意圖並不難理解,關鍵在於能否做到“設身處地”和“將心比心”,隻要真心去理解,就能夠做到諒解,但是若不想去理解,那永遠也無法得到真正的相互諒解。例如,你是否理解老板的處境,他之所以脾氣暴躁又出言不遜,也許是出於無奈或是迫不得已,或是工作壓力過大,或是與他的地位和出身有關。
你既是他的下屬就應該對他敬讓三分。
隻有你所選擇的事業與你的能力、體格和智力相和諧,同時還須適合自己的個性,使自己能勝任並愉快地從事這一職業,你才會永不抱怨。
為什麼有很多人會怨歎工作的不幸和人生的無聊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正從事著與自己的興趣個性相衝突的職業。
如果你所選擇的職業不適合你,那就不可能有實現成功願望的奇跡出現,不但不會有成功,而且還會剝奪你做人的興趣。當今社會,大多數人都沒有考慮到這一層關係,他們喜歡做著他人看來很體麵的工作,而工作本身的特點卻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世上不知有多少人因為隻考慮工作的體麵而斷送了一生的幸福,他們以為體麵的工作肯定是成功的捷徑,而不管自己的性格、才能是否與之相稱,原因在於他們完全不懂得成功的真正意義。
如果你認為自己在事業上缺乏足夠的才能,那麼還是拋棄這種事業為好。否則,你一生的結局一定是後悔和失望。
選擇終身的職業是一件頗費周折的事情,在決策之前,必須先剖析自己的才能與誌趣,要深思熟慮地加以考察,職業的重要方麵與自己的誌趣相合,而且的確能夠勝任,這才算得上是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職業。
一個人一旦選擇了真正感興趣的職業,工作起來也會特別賣力,總能精力充沛,意氣煥發,能愉快地勝任,而決不會無精打采、垂頭喪氣。同時,一份合適的職業還會在各方麵發揮自己的才能,並使自己迅速地進步。
你一旦有了想從事某種職業的願望,就要立即打起精神,不斷地勉勵自己,訓練自己、控製自己,隻要有堅定的意誌、永不回頭的決心,不斷地向前邁進,做任何事情都有成功的希望。
在選擇職業時,你固然要對某些問題深思熟慮,譬如自己是否能勝任?是否真的有興趣?但當你作出了這些實現願望的決定後,就不能再三心二意了。你必須集中所有的勇氣和精力全力以赴,你要不斷鼓勵自己,要有與一切艱難險阻做鬥爭的勇氣,要不怕吃苦、不怕碰壁,更要遠離對失敗的恐懼。
任何職業隻要與你的誌趣相投,你就絕不會陷於失敗的境地。但是,在工作的過程中,有人常常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受製於自己的欲望,便把全部精力放在不好的勾當上去了。
想獲得成功,你就必須為自己設計一個一生的職業計劃,然後集中心思、全力以赴地去執行這一計劃。凡是能成就大事的人遇到重要的事情時,一定會仔細地考慮:“我應該把精力集中在哪一方麵呢?怎麼樣才能使我的品格、精力與體力不受到損害,能獲得最大的效益呢?”
首先,你應該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發展的環境,在這一環境中,竭盡全力去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以此來實現你期望的目的。你所選擇的工作一定要適合你的性格、才智和體力。總而言之,一開始做事的時候一定要先邁開步伐,然後才能大踏步前進,在一個適合自己的環境裏,我們做起事來才能感到順暢愉悅。
你在就職時抱著什麼樣的想法選擇職業和公司?可能很多人都會這樣想“希望選擇好的職業”“想在安定的公司內上班”“加班少,薪水高的公司比較好。”
雖然這種想法是百分之百無法否定的,但是,如果太拘泥這些想法就會影響到你事業的發展。
大學畢業的時候想“那種職業是現在的時髦產業,將來一定有發展空間”,所以進入該公司就職。但是如此選擇的公司,進入5年之後就可以看見未來,屆時則很可能會產生“什麼嘛,比起當初所想的差多了”而感到失望。
現在的大公司也有可能會突然遭遇破產的厄運,今後會發生什麼事都是不足為怪的。即使現在公司業務發展順利,但數年後會是什麼情形是誰都無法預知的。
為公司的外觀規模所迷惑,不小心選擇了不適合自己行業的人也不少,從長遠眼光來看,這些人以後一定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