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幹好工作是你堅強的資本(2 / 3)

怎麼說呢?理由很清楚,因為不能喜歡這份工作。既然無法喜歡,也就提不起幹勁。所謂提不起幹勁就是不論經過多長時間,都無法取得成績,也無法發揮能力,這樣一來,即使反複想著“事業成功”的念頭,也是無法有長進的。

因此在選擇職業時,絕對不能為公司外觀規模所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如果是自己喜歡的工作,熱情和信念就會泉湧而出,即使努力也不覺得辛苦,而且能夠更加積極。

那麼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呢,這就要看自己有什麼樣的天賦了。

為了發現自己的天賦,可以去察覺自己特有的能力,專心致力於自己覺得興奮不已的事情,這一點我們在前麵的“法則63”中已經提到了,或許有人會這樣疑問:“即使如此,可還是找不到自己的天賦。”

建議這樣的人準備筆和紙,把自己的特性列出來,使自己的特性更為明確化。

首先,把自己的性格中的長處寫出來:“喜歡和人會麵”“不拘小節”“仔細而認真”等,借著認識自己,找出能發揮自己能力的職業。

第二,寫出自己擅長的事情。這可追溯到孩提時代,“擅長於音樂”“擅長寫作”“數學成績出類拔萃”等,這將會成為發現自己天賦的提示。

第三,寫出到目前為止自己人生中享受過的事情,這也可以追溯到孩提時代。有人聽從建議去實行,而想起“中學的時候把收音機拆開重新組合,感覺非常快樂”而從推銷員成功轉行為技術人員。

第四,寫出熱衷的事情。假設有人有這樣的回憶:“高中時代參加文藝社,熱衷寫作,那時總覺得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現在開始也不遲,應該從事寫作工作,或和大眾媒體有關的工作。如果能夠熱衷就不會覺得辛苦,也不會覺得厭煩這樣的事。

以上幾項建議,究竟自己適合什麼職業呢?請好好地想想。到底什麼樣的工作關係到自身價值的創造和自我實現呢?比起籠統模糊的思考,現在應該更明確了吧。

切記,在決定你一生的事業時,唯一的定律是:“你所從事的事業,必須是所有可能的事業中你最能勝任的。”

如果想要以自己的工作為途徑實現願望,首先應該為工作營造一個心情快活的理由。

如果年輕的廚師想早日使自己的手藝精湛,隻是想著“我要做美味的料理”,就以為能實現心願,那是天方夜譚!不隻是“要做美味的料理”,而是要抱著“做美味的料理是上天賜予我的最完美的工作”的念頭,料理的手藝就能進步了。為什麼呢?因為如果這樣想的話,做菜這件事就會變成一件愉快的事情。

如前麵所說,殷切期盼的事情必會實現,人生確實是應該依照願望中的規劃去發展。但走錯一步,最先產生的就是焦慮,而焦慮過度就會陷入“總是止步”“事情總是不按自己的意思發展”的負麵情緒。這樣一來,負麵的念頭就可能被輸入到潛意識中。

相反,如果能想著“工作是最完美的使命”或“完成這個工作是自己的使命”的話,就不會產生工作是公司委派的任務或因為上司的命令才行動的情緒。

希望大家采取把自己完全委托給潛意識的生存方式,把自己做的工作當成是一件極其快樂的事情,而不隻是聽天由命。

例如想挑選某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容易以自己的尺度去思考事情而行動,然而過分考慮自己,就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況,這樣對實現成功的願望不會有什麼好處,所以應該要以“對他人有益,對社會有益”的意識來思考問題,這樣不但會產生積極的心態,同時也會給你以工作上的快樂。

如果“對社會有貢獻、為他人服務”這樣的意識形成行動的精神力量,成為思考核心的話,那就不會隻意識到自我,而是能進入忘我的境界,形成符合潛意識的生存方法,如此一來,就會有——“即使遭遇到麻煩或困難,潛意識也一定會將你引向好的方向”的心境,更進一步關係到積極的想法——正麵思考的堅定信念。

要看一個人能實現自己成功的心願,隻要看他工作時的精神和態度就可以了。如果某人做事的時候,感到受了束縛,感到所做的工作勞碌辛苦,沒有任何趣味可言,那麼他決不會做出偉大的成就。

一個人對工作所具有的態度,和他本人的性情、做事的才能,有著密切的關係。

一個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人生的部分表現。而一生的職業,就是他誌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所以,了解一個人的工作,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了解其本人。

如果一個人輕視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得很馬虎,那麼他決不會尊重自己。如果一個人認為他的工作辛苦、煩悶,那麼他的工作決不會做好,這一工作也無法發揮他內在的特長。

在社會上,有許多人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不把自己的工作看成創造事業的要素,發展人格的工具,而視為衣食住行的供給者,認為工作是生活的代價、是不可避免的勞碌,這是多麼錯誤的觀念啊!

人往往就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產生了勇氣、堅毅和高尚的品格。常常抱怨工作的人,終其一生,絕不會有真正的成功。抱怨和推諉,其實是懦弱的自白。

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不允許你對自己的工作表示厭惡,厭惡自己的工作,這是最壞的事情。如果你為環境所迫,而做一些乏味的工作,你也應當設法從這乏味的工作中找出樂趣來。

要懂得,凡是應當做而又必須做的事情,總要找出事情的樂趣,這是我們對於工作應抱的態度。有了這種態度,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能有很好的成效。

一個人鄙視、厭惡自己的工作,他必遭失敗。引導成功者的磁石,不是對工作的鄙視與厭惡,而是真摯、樂觀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熱情。

無論你的工作是怎樣的卑微,你都應當有藝術家的精神,應當有十二分的熱忱。這樣,你就可以從平庸卑微的境況解脫出來,不再有勞碌辛苦的感覺,你就能使自己的工作成為樂趣。而厭惡的感覺也自然會消散。

一個人工作時,如果能以頑強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熱忱,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那麼不論所做的工作怎樣,都不會覺得工作上的勞苦。如果我們能以充分的熱忱去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為最精巧的工作;如果以冷淡的態度去做最高尚的工作,也不過是個平庸的工匠。所以,在各行各業都有發展才能、增進地位的機會。

在我們的社會中,實在沒有哪一個工作是可以藐視的。

一個人的終身職業,就是他親手製成的雕像,是美麗還是醜惡,是可愛還是可憎,都是由他一手造成的。而一個人的一舉一動,無論是寫一封信,出售一件貨物,或是一句談話,一個思想,都在說明雕像或美或醜,或可愛或可憎。

無論做什麼事,務須竭盡全力,這種精神是可以決定一個人日後事業上的成功與失敗。如果一個人領悟了通過全力工作來免除工作中的辛勞的秘訣,那麼他也就掌握了達到成功的方法。倘若能處處以主動、努力的精神來工作,那麼即使在最平庸的職業中,也能增加他的權威和財富。

不要使生活太呆板,做事也不要太機械,要把生活藝術化,這樣,在工作上自然會感到有興趣,自然也會盡力去工作而達成自己的願望。任何人要實現自己的願望都應該有這樣的誌向:

做一件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總要做到盡善盡美。在工作中,要表現自己的特長,發展自己的潛能,不能因工作的卑微而自我輕視。如果你厭惡自己的工作,會必遭失敗。

生活回報你的力度,取決於你對待生活的態度

記得幾年前,一本體育雜誌上有這樣一則廣告,說是可以教打獵者節省子彈的方法,上麵還說:“欲知詳情,請寄一美元。”許多人都寄錢去求取“秘方”,得到的回複是:“隻開一槍就好。”雖然這個廣告有欺騙人的嫌疑,很多人也都會對這個答案憤怒不已,但它的確有幾分道理。克裏斯·辛克爾就是一個懂得不亂開槍、以免浪費子彈的人。

辛克爾是曆史上擔任體育新聞播報員最久的人。四十多年來,許多人口中的“體育新聞大好人”指的就是他。

他總是能發掘別人的長處,而且完全是發自內心,毫不做作。有人認為他批評得不夠尖銳,給予運動員過多的讚美,辛克爾的回答是:“這就是我做人的原則。”

克裏斯·辛克爾想要當體育新聞播音的夢想,早在1930年代開始萌發。他仔細聽收音機裏的棒球賽,研究播音的風格。父親買了一台早期的錄音機給他,他就把比賽錄下來,仔細模仿播音員的風格。

進了波都大學之後,克裏斯每逢暑假都在印第安納州蒙夕市一家電台打工。1952年,他開始擔任美國國家廣播電台的代理播報員,後來又在電視上替紐約巨人足球隊擔任後備播音員。他的目標永遠是施展全力,表現自己最好的一麵。

今日的克裏斯·辛克爾是美國數一數二的體育新聞主播。他之所以有這樣的地位,是因為了解自己、能發掘別人的長處、努力不懈,並且不隨便亂開槍。希望每個人都能像他一樣:“用行動表現自己。”

實際上,隻有在你自己付出了許多的同時你才會獲得許多。你越是展示自己的才華,心地越是無私,越是慷慨大方,越是毫無保留地與別人交往,你獲得的回報也就會越多。要得到多少,你就必須先付出多少。任何東西隻有先從你這兒流出去,才會有其他東西流進來。

總之,你從別人那兒獲得的任何東西都是你原先付出的東西的回報。你在付出時越是慷慨,你得到的回報就越豐厚。你在付出時越吝嗇、越小氣,你得到的就越是少得可憐。你必須是出於真心的、慷慨的給予,否則,你得到的回報本應是寬闊的大河,但實際上你隻得到了一條淺淺的溪流。

一個人如果能夠利用各種可能的機會去探知生活的方方麵麵,他可能會獲得全麵而均衡的發展,然而他忽略了培養自己在社交方麵的才能,結果是除了自己那點兒少得可憐的特長外,他仍然是一個能力上的侏儒。

錯過與我們的同輩,尤其是那些比我們更優秀的人交流的機會,這將是一個極大的錯誤,因為我們本來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正是社交活動磨掉了我們身上粗糙的棱角,讓我們變得風度翩翩、優雅迷人。

隻要你下定決心抱著付出的心態開始你的社交生活,把社交生活當作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希望借此喚起你身上最優秀的品質,挖掘你因為缺乏鍛煉而沉睡著的潛能,你就會發現,自己的生活既不沉悶也不徒勞。但要記住,你必須先付出點什麼,否則你將一無所獲。

當你學會了把你遇到的每一個人都看作是一座寶庫,那麼每一個人都能夠充實你的生活、能夠豐富你的人生閱曆、增長你的人生經驗、能夠讓你的性格更完美、處事更成熟、讓你不斷地得到達成願望的機會。

每一個有成功願望的人,都會把每一次經曆看作是一次學習的機會。無論你是朝氣蓬勃的青年還是白發蒼蒼的老人,真誠坦率都是令人愉悅的品質之一。

那些坦誠率直的人,那些光明磊落的人,那些從不刻意掩蓋自己缺點和不足的人,沒有人會不喜歡。

一般來說,這些人都心胸寬廣,慷慨大方,願意付出。他們會喚起別人的愛意和自信,用他們純樸與直率換來別人的坦率與真誠。

相反的,躲躲閃閃、遮遮掩掩、不願付出會讓人生厭。這種人總是企圖遮蓋或是掩飾什麼,讓人不由得心存懷疑,結果就失去了別人的信任。

沒有人會相信有這種品格的人,盡管他們表現得看來與那些有著陽光般坦率明朗性格的人一樣親切隨和,平易近人。

與這種人相處,如同搭乘一輛公共汽車在漫漫黑夜中行路,感覺夜深,路更長,行程讓人如坐針氈,我們會心神不寧,焦慮不安,甚至痛苦難當。這種人也許與我們相處得和睦融洽,可我們總是疑心重重,不敢隨便報以信任。

無論他是如何的舉止優雅,如何的彬彬有禮,我們也會不由自主地認為,這種優雅舉止下麵一定含有某種動機,這種親切隨和後麵必然藏有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

他總給人神神秘秘的感覺,因為他在生活中都是戴著一張麵具。他總是竭盡所能掩藏起自己品質中所有令人不快的一麵。隻要他努力做到這一點,我們永遠也無法看到他真實的一麵,無法了解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然而,另外一種人和他們是多麼的不同啊!心胸寬廣、言談誠懇、坦率純樸,結果他們是那麼快就贏得了我們的信任,也同時為自己贏得了實現願望的機會。

盡管他們有時會有許多小的錯誤或缺點,我們總能原諒他們,因為他們從不掩飾自己的錯誤,並能積極改正。他們正直誠實、光明磊落、樂於助人。

戴夫·朗賈柏格20歲才從高中畢業,他一年級留級一次,又讀了三次烏煙瘴氣的五年級。他的閱讀能力隻有中學二年級,有口吃,又有癲癇症。

1996年,他的公司“朗賈柏格公司”卻超過全國3.6萬名獨立的銷售顧問,賣出5.25億美元的手製籃子、陶瓷器、編織品及其他家飾品、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戴夫曾經遭遇過許多逆境,但是他很有企業家的精神。童年時,他做過許多工作,家人叫他“二角五分的大富翁”。他從打工生涯中學到許多寶貴經驗,他七歲時在雜貨店打工,發現要讓老板高興的方法就是揣摩老板的意思,搶先一步做好。做其他工作時,他也仔細觀察形形色色的人,從他們身上學習。

例如:用輕鬆愉快的心情去做事,不但自己高興,工作也會做得更好。和他做生意的人對他都有好感,就越會繼續和他有生意往來。當兵時,他學到了紀律、控製、和諧以及中央指揮,也學了如何做個冒險家,而不是賭徒。

例如,他以極少的資本開了一家小餐廳。開業的第一天,他以135美元買了早餐的材料,再用早餐收入買午餐材料,用午餐收入買晚餐材料,這才叫白手起家!

後來,戴夫開了一家雜貨店,經營得非常成功。不過他並不以此為滿足,始終在籌備更大、更好的事業。他的樂觀、耐心及努力不懈,幫助他克服了許多困難。我們也可以從戴夫的故事學到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

在這個自由貿易及開放的社會中,馬克·萊特的表現十分突出。他是吉弟卡片公司的老板,也是加拿大最年輕的企業家之一。六歲那年他自己想能不能畫幾幅畫來賣錢。母親建議他把畫印在卡片上出售。由於他有一些與眾不同的構想,所以很快就步上了成功之路。

他在母親的陪伴下,挨家挨戶去敲門,言簡意賅地說出要點:“嗨!我叫馬克,我隻打擾一下。我畫了一些卡片,請買幾張好嗎?這裏有很多張,請挑選你喜歡的,隨便給多少錢都可以。”

他的卡片是用手繪在粉紅色、綠色或白色的紙上,上麵有一年四季的風景。馬克每周工作六七個小時,平均每張賣七角五分,一小時可以賣25張。

不久,馬克就發現自己需要幫手,他立刻請了10位員工,大都是些畫家。他付給他們的費用是每張原作二角五分。由於把業務擴展到郵購,所以越來越忙碌。第一年做生意,馬克就賺了3000美元,足夠帶母親暢遊迪斯尼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