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時,馬克已經成了媒體上的名人,他上過許多著名的平麵及視聽媒體,包括大衛·賴特曼的“午夜漫談”,柯南·歐布瑞安也曾訪問過他。
馬克有別出心裁的點子,不在乎自己的年齡,再加上母親的鼓勵,小小年紀就有了自己的事業。你是否也有具創意的好點子?果真如此,你還等什麼呢?
小人物成為大人物有途徑,但沒有捷徑
失業者中,有多少人具有工作能力呢?也許大多數人都有工作能力,至少有相當比率的人如此。但是很多人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因為他們沒有受過訓練、缺乏背景或沒有意願從事較好的工作。隻要有人給他們一份工作就好,是否勝任他們倒不在乎。
但是在工商業社會中,員工對公司的貢獻必須超出薪資的相對利潤,否則公司總有一天會倒閉,員工也就失去了工作。
俄亥俄州尤克裏市的林肯電子公司需要200名員工,但在2萬多名的應征者當中,卻找不到足夠的人員,因為他們連中學的數學都不會做,這究竟是誰的錯呢?
也許有人會認為父母沒有好好管教他們讀書,責無旁貸;也許有人認為教育製度太落後,已經不符合時代需要;另外有一些人則指責政府沒有給予這些人足夠的教育津貼。
事實證明,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負責,自行取得必要的資訊,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工作。例如,這2萬名無法得到林肯電子公司優厚待遇的應征者,隻要回學校進修數學,就有機會得到工作。
邁出第一步的確需要有足夠的勇氣,也可能麵對某些尷尬的情形。但是如果一味地置之不理,問題絕對不會變得更簡單或者更易於解決。
總之,想要找到工作,就要設法進修。每周進修3小時,10個星期就能增進你的技巧、信心及自尊。現在就立刻進行,你的生活必將為之改觀!
有人說工作是成功之父,正直則是成功之母。如果能和這兩個“家人”和平相處,其他家人也就不成問題了。可惜有太多人不肯花心思和“父親”好好相處,對“母親”更是完全置之不顧。還有一些人,一找到職業就不再好好工作。
很多人都以為工作應該既有趣又有意義,否則根本沒有必要去做。金克拉認為,有了對工作的愛,又有酬勞,理該心滿意足了。
查理·高說,工作讓人有胃口吃飯、睡得安穩、快快樂樂地度假。事實上,每個人都需要工作。
金克拉認為,沒有任何人比他更熱愛我的工作,但是其中的確有一部分相當煩瑣:例如整年不斷的交稿截止日期、因為飛機延誤或取消班次,必須在機場坐數小時……這些事既乏味又無意義,但卻是他工作必須包含的部分,因此他就化被動為主動,利用飛機班次延誤的時間研究一些事或寫作。
伏爾泰說,工作可以使我們遠離三大罪惡:枯燥、邪惡及貧困。基於這個觀點,我們可以體會到工作的好處,並且明白“我們不是在‘付出代價’,而是在‘享受好處’。”
愛迪生說:“世上沒有任何事可以取代辛勤工作。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富蘭克林說:“用過的鑰匙永遠是亮的。”
理查·康伯蘭也說:“東西用壞總比生鏽好。”
如果不努力工作,勢必會失去生命中的許多歡樂和好處。希望每個人都喜歡自己的工作和相關的好處,隨時拿出放長假前趕工的那股衝勁,不但會讓你更喜歡工作,也能得到更高的薪金及讚美。
1983年5月,高齡95歲的海倫·希爾欣喜若狂地拿到了高中畢業證書。76年前,她高中畢業時,由於學校債台高築,連畢業證書都無法付印,因此她和五位同學都沒有拿到正式畢業證書。
至今,1907年畢業的那一班同學中,隻有她一個人在世,所以老同學都無法分享她的快樂及興奮。
這件事告訴我們,昨日的失望可能成為今日的歡樂,永遠都不嫌遲!
64歲的卡爾·卡森,忽然決定改變職業生涯。到了老年,大多數人都會想要退休,這真是不幸,因為許多64歲的人都還身體健康,並且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卡爾原本經營卡車出產公司,至於新的生涯,他規劃開一家顧問公司。先從十位顧客做起,達到目標之後,他決定再擴大範圍,發行月刊,並且為1200名訂戶擔任顧問。到了75歲,卡森每年必須搭機往返全美各地百餘次,在各種聚會中演講,生活得非常充實愉快。
卡森的故事告訴我們,隻要有心改變、有心學習,永遠都不嫌太遲!太多太多的人沒有達到目標時,都會千方百計地找借口掩飾:住的地方不適當、年紀太大、年紀太輕……要達到目標,原本就非易事,但是隻要肯努力,絕對是值得的。時光不能倒流,但是不論年齡大小,每個人都同樣可以擁有夢想。
美國童軍誓詞說:“我用榮譽保證,我願盡全力完成對上帝和國家的職責,遵守童軍守則,隨時隨地幫助別人,使自己身體健壯、頭腦清醒、品德正直。”
誓詞的最後提到“身體健壯”,的確,如果能好好照顧身體,在個人及家庭生活、事業方麵,都可以有更多成就。根據研究,擔任最高主管的人當中,百分之九十三都具有很強的活動力。其中抽煙者不到百分之十,經常運動者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且每一位都了解自己的膽固醇含量,身體健壯的好處真是不勝枚舉。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保持“頭腦清醒”顯然極為重要。由閱讀、參加研討會、聆賞教育視聽媒體,以及課本中汲取廣泛的資訊,為頭腦做準備,當然是年輕人生活的一部分。此外,他們也從童軍活動中了解,煙、酒及毒品都對身心有害,千萬不能嚐試。
最重要的,可能是“品德正直”。我們研究過全球排名五百大公司的最高主管,發現他們最重視本身的正直。1949年哈佛企管學院畢業的學生,該校有史以來最優秀的畢業生,幾乎千篇一律地表示,他們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有正直的操守。
由於童軍誓詞包含了上麵所有的重要守則,因此能夠成就社會上許許多多的贏家。讓童軍守則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你也會成人生的贏家。談到工作,就一定會討論到態度。愛迪生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一次,一名年輕記者問他:“愛迪生先生,您目前的實驗已經失敗了一萬次,請問您有什麼感想?”
愛迪生回答:“年輕人,你的人生才剛剛起步,讓我告訴你一個妙用無窮的觀念:我並沒有失敗一萬次,而是成功地發現了一萬種行不通的方式。”
愛迪生估計,他一共做了一萬四千次以上的實驗,才發明了電燈。他鍥而不舍的努力證明了一件事:大人物和小人物之間隻有一點不同,即努力不懈的小人物就會變成大人物。
隻有放棄的人才是真正的失敗者。傑瑞·魏斯特是美國最偉大的籃球選手之一。他小時候非常壞,鄰居小孩根本不要和他一起打籃球,因為他不斷苦練,終於揚名籃壇。
毅力、專心、努力、血汗、淚水這些字眼,當年常被丘吉爾用來鼓舞英國人。雖然聽起來稀鬆平常,但卻是成功最主要的因素。要克服某些障礙,也絕對少不了這些特質。
名演說家狄摩西尼斯因為有語言障礙,所以非常害羞退縮。父親留給他一筆龐大的遺產,但是希臘法律規定他必須當眾辯論獲勝,才能繼承遺產。語障和羞怯使他失去了這份遺產。後來,他發憤圖強努力苦練,終於成為留名青史的偉大演說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隻要最後能夠爬起來,無論跌倒多少次都不算失敗。如果你已經盡力而為仍然沒有成功,不要心灰意冷,不妨另外展開一項計劃。
一位好朋友曾經邀我一起做生意,但是生意並不好,所以我就先退出了。我的朋友後來賠了好幾千元,生意結束之後,他理智地告訴我:“其實我也討厭賠錢,但是我最擔心的是會因為這件事使我不敢把握其他機會。那樣,我的損失豈不是更大嗎?”他的話實在很有道理。
有一個年輕人的做法就大不相同。他最初和朋友一起勘探石油,但因資本用盡,隻好把股份賣給朋友。後來他又進入成衣界,不料生意更差,甚至宣布破產。幸好他並未一蹶不振,又步入政界,他就是眾所周知的杜魯門總統。
所謂失敗,就是一遇到阻礙就認輸;成功則是鍥而不舍,信心十足地做下去。如果某件工作比你預期的困難多,要記住,天鵝絨沒辦法磨利刮胡刀,老是用湯匙喂一個人吃東西也無法使他堅忍不拔。
萬事俱備,一旦時來運轉,就是成功的時候。機會往往就在不遠的地方,隻要多加一分努力就可以得到。
柯立芝總統說:“世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毅力。天賦不能取代它,世上到處都是失意的才子;天才不能取代它,世界上也有許多被埋沒的天才;教育不能取代它,世界也有學而不用的人。隻有毅力、決心及努力才是成功的決定因素。”
攀登人生階梯的時候,必須記住,每一階梯都隻是為了讓你踏到更上一層,不是要讓你休息。每個人都有疲倦、沮喪的時候,但是正如重量級拳王詹姆斯·柯貝特常說的:“隻要能比別人多打一回合,你就成為拳王了。”
威廉·詹姆斯說,人不僅能打第二回合,還能打第三回合、第四回合……甚至第七回合。我們都有無窮的潛力,隻有努力發揮,才能展現它的力量。世界著名的大提琴家巴布洛·卡薩斯揚名國際之後,仍然每天練琴六小時,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麼賣力,他隻回答:“我覺得自己還可以進步。”
成功的機會是不會來敲門的,因為它存在每個人的內心,保證有努力才能把機會引導出來。“打鐵趁熱”固然不錯,如果能自己把鐵打熱豈非更好?
的確,毅力和努力實在太重要了。隻要不斷努力,繼續磨煉技巧、發揮天賦,總有成功的一天。即使成功遙遙無期,你仍然是大贏家,因為你已經盡力而為。隻要有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成功的機會非常大。
世界上沒有懶人,隻有病人和沒有開竅的人。病人應該就醫。沒有開竅的人應該做幾件事:多讀幾本書、多聽有益的演講、多交益友。鮑伯·理查曾經是奧運冠軍,也是美國數一數二的演說家,他認為“啟發”對人非常重要。
奧運會不斷有人打破紀錄,是因為比賽的人看到別人卓越的表現,激發了選手更上一層樓的決心。
總之,許多“懶人”都有形象方麵的問題。他們不願意全力以赴,害怕萬一做不好就失敗了。如果他們隻花一半的努力,失敗的時候就有借口了。他們覺得自己不算失敗,因為他們沒有真正努力。這種人常常喜歡聳聳肩說:“我無所謂。”作為失敗的借口。
了解這一點之後,不妨再回顧一下你自己。如果你的自我形象仍然不好,請翻回前一章仔細研讀,一直到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為止。
你所揮灑的汗水,都將會化成鮮花歸來
金克拉到各地演講時,常常以抽水機為例。他偏好抽水機的故事,覺得它代表了美國、自由企業及人生的故事。希望你也有機會用抽水機,就更能體會這一係列思想的意義了。
多年前一個炎熱的八月,伯納和吉姆在亞拉巴馬州南部的山丘上駕車。他們覺得口渴,身邊又沒有水,伯納就把車停在一個廢棄的農莊邊,農莊院子中央有台抽水機。他跑過去握住把手開始抽水。過了一會兒,伯納請吉姆到附近河裏裝一桶水來“引”水。
用過抽水機的人都知道,一定要先在抽水機裏倒些水,才能把水引出來。人生也是如此,一定要先付出代價才會有收獲。遺憾的是,許多人常常站在生命的火爐前說:“火爐啊!你先給我熱,我就給你添柴火。”
秘書常常對老板說:“給我加薪,我一定會更認真工作,表現得更好。”推銷員對老板說:“提我做推銷經理,我就會拿出真本事。我現在的確表現得不好,可是我要有權力才能把事情辦好。提我當經理,等著看我的表現吧。”
學生常常對老師說:“要是我這學期成績太差,家人一定會罵死我。拜托你這學期給我好一點的分數,我保證下學期一定認真用功。”
這些人的話有點令人懷疑。如果這一套行得通,農夫就可以祈禱:“主啊!如果你今年賜我好收成,我明年一定好好播種,努力耕種。”這些人都希望先收獲再生產,可惜人生並非如此。一定要先有所付出,才能得到收獲。如果一生都能銘記這個觀念,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農民春耕秋收,其間要付出許多辛勞,作物才會成熟。學生要經過多年苦讀,才能求得知識,得到畢業證書。秘書要升為經理,不但要做好分內的工作,還要付出許多額外的心血。運動員要得到冠軍寶座,必須不斷苦練,付出許多血汗。
今日的推銷員要成為明日的推銷經理,必須明白抽水機引水的原理,換句話說,一定要先付出才會有收獲。現在再看看那兩個在亞拉巴馬州的朋友。
炎熱的八月天,伯納壓了幾分鍾抽水機就汗如雨下。他擔心自己會徒勞無功,很想就此住手。一會兒,他對吉姆說:“這個井恐怕根本沒有水。”
吉姆回答:“一定有水,亞拉巴馬州南部的井都很深,所以水質才會甜美、純淨。”吉姆說的也正是人生的道理,不是嗎?辛苦工作得到的成果,我們總會特別珍惜。
雖然吉姆這麼說,但是伯納又熱又累,根本不願意再試。他雙手一攤說:“吉姆,這個井根本就沒有水。”吉姆趕緊接住抽水機把手,繼續抽水,一邊說:“不要在這時候停手,否則水會全部倒流回去,到時候又要重新來過。”
人生也是如此,我們偶爾都會覺得“根本沒有水”,想要住手。如果你有這種想法,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世界上還有許多人與你想法一致。
我們沒辦法從抽水機的外表判斷還要壓多少下才能抽出水來,同樣的,也無法得知在人生的遊戲中什麼時候可以收成。
但可以肯定,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隻要付出的努力夠久、夠賣力、夠用心,遲早會有成果。如果你到了某一個程度就放棄,結果必然前功盡棄,毫無收獲。幸好,水開始流出來之後,隻要保持一定的壓力,就能得到綽綽有餘的水。人生的成功與快樂都在這裏麵了。
無論你做什麼工作,除了要有正確的心態和習慣之外,還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就像抽水機可能隻要多壓一下就可以抽出水來一樣,成功及勝利的甜美滋味常常近在咫尺。無論你是醫生、律師、學生、主婦、工人或推銷員,一旦抽出水來,隻要穩定地付出一些努力,就可以使水流源源不絕了。
這個抽水機的故事就是人生的故事,也是自由企業製度的故事。它和一個人的年齡、教育程度、膚色、性別、胖瘦、宗教信仰都沒有關係。但是卻與一個人工作的意願、努力的程度以及對生命的期望息息相關。
你如果爬到高位之後,仍然要記住抽水機的故事。如果開始抽水的時候抽抽停停,永遠也抽不出水來。隻有認真地抽,持續不斷,才能抽出水來。前麵所舉的開火車的例子,在此也同樣適用。要啟動舊式火車很不容易,但是一旦啟動,繼續前進所需要的燃料就少多了。
現在,你已經站在成功階梯“工作”的那一階,隻要再踏上最後一階“熱望”,就可以抵達明日之門了。朋友,再加一把油吧!你離成功隻差最後一步。